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福建省科技馆为例,探讨一种基于馆校结合的青少年科学教育新模式,即通过将科技馆资源与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将科技馆的科普资源送到学校、送到学生身边,从而实现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和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科学教育活动 青少年 科普场馆 资源共享
一、青少年科学教育应用馆校结合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科学教育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时间里,科学课程的内容、形式、教法经历了无数次的改革和变动。在古代,并未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课程,而真正科学课程的开设要追溯到近代。科学课程的名称经历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科学的变化。近年来,较完善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开始形成,学科的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这一改动反映了教学内容从以自然现象、客观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水平还十分滞后,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应试教育层面,素质教育虽然提倡了多年,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以小学为例,普遍存在科学课程开设不合理、科学教师力量薄弱、科学课程教学设施配备缺乏等问题。科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启发和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过程,它需要配套大量的实物器具和实验。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实验室严重缺乏,如有些地方的学校只有1~2个实验室,农村70%以上的学校没有实验室;即使有些学校有实验室,很多器材也是常年尘封不动做摆设,导致“动手做”无法开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水平无法得以提高。
相对于青少年科学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己任的我国各级、各类科技馆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作为面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公共教育设施,科技馆在开展科普展教活动、举办各类科技知识、科技成果展览等方面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口碑。事实上,科技馆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广大青少年,因此利用科技馆对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极好形式。科技馆具有丰富的科普资源,其中有经验丰富的科学教师、门类齐全的科学器材、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等,这是中小学依靠自身能力所难以企及的。一方面,科技馆丰富的科教资源能够吸引广大青少年;另一方面,中小学可以为科技馆带来稳定的“游客”,因为学校经常不定期地组织各年级的学生到科技馆探寻科学的奥秘,从而为科技馆带来了无形的社会资产。由此可见,青少年科学教育采取馆校结合的模式,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科技馆和学校双赢的最佳选择。
二、青少年科学教育实施馆校结合模式的具体途径——以福建省科技馆为例
从当前各地的实践看,我国科技馆与中小学校相结合,共同推进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共享、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主题科普活动等。下面以福建省科技馆为例,着重介绍青少年科学教育实行馆校结合的新模式。
(一)共享科技馆资源
1、以富有科技含量的固定展品丰富中小学科学课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以分隔方式学习时产生的是“惰性”知识,这些知识只能用于完成学校测验,可是当他们试图用这种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时,“惰性”知识就不起作用了。如中小学科学课程上的一些内容仅在课堂是很难实现的,即使教师讲了许多遍,学生仍会感到一头雾水、无法理解。而科技场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在具体情境中是如何运用的,避免了“惰性”知识的产生。“把教室搬进科技馆”就是在引领学生参观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由科技馆讲解员配合教师进行现场的辅助教学。
越是与青少年生活经验相关的展品,越有利于青少年理解其内涵,实现知识的迁移,其教育价值也越大。福建省科技馆是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基地,拥有较为完善的科普设施和科普宣传手段。目前,福建省科技馆的固定展厅,重点展示的是当今科技发展中前瞻性、导向性的新内容、新技术等,在展示形式上大量采用影视、光电和虚拟技术,其中80%的展品可供青少年动手操作,使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展品“三球仪”是一种教学仪器,能展示出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运动关系,可以解释春、夏、秋、冬变化的原因及24个节气与地球相对应于太阳位置的关系,观察到相对应的星座始终是从东向西移动这一现象的。当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时,则形成月蚀;当月亮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则开成日蚀,展品十分形象、生动地给孩子传授了天文知识。另一个展品是自行车发电,参与者只要骑上自行车,双脚加速踏动转轮,就可以看见竖立在展品前方显示器上自己的图像,这个展品让孩子懂得了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2、以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作为馆校联系的桥梁。为提升青少年的动手和创新能力,福建省科技馆建立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科技馆与中小学之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如工作室组织的科技周、“科学动手做”活动,教会了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空气火箭、动力滑翔机、风动力车等,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建立以来,在每年春节、“五一”、“六一”、国庆等节假日,与学校合作,开展亲子动手做、模型制作比赛等活动。在暑假期间,组织以航模制作、无线电测向为主题的“福建省科技馆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此外,在每年全国科普日,工作室管理人员都要组织“科普进学校”、“科普巡展老区行”、“科普扶贫助学”等活动,到学校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制作科学小展品,给他们上生动、活泼的科学课,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老师、家长的好评。
(二)科技馆活动进校园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旨在将科技馆的科普活动送到学校,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同时为社会各界参与开发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搭建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福建科技馆作为福建省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自2008年以来,引进了适合5~16岁孩子参加的“清华少年科学素养培训”项目,作为“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该项目的特点是“动手做,做中学”,注重传授数学、物理、生物、逻辑、信息技术等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注重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项目现已进入20所学校,参加活动和接受公开培训的学生达1000多人次,深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2010年,“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深化试点项目,经教育部、中国科协等有关部门的专家评审,被确定为二类等级。
2013年,福建省科技馆按照“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深化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校内、校外科学教育活动。如举办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训进校园活动、设立1所科学教育活动基地校、提供活动器材、开设“小小工程师”、“超时空之旅”、“小机器人”等“做中学、玩中学”科学课,并协助基地校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通过举办“太空使命”青少年科学素养知识竞赛、开办 “酷科一族”科学夏令营、成立少年科学家俱乐部,使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常态化,参加各类科学活动的学生达到了160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形式多样的主题科普活动
福建省科技馆开展的科学表演秀、“欢乐七彩”六一科普活动、“畅享科技”夏令营等让青少年流连忘返,也进一步推动了馆校结合。
1、科学表演秀。科学表演秀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全新独特的科普方式,它将科普知识、科学实验等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在观看表演,跟随人物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福建省科技馆定期邀请学校的学生来馆免费观看科学表演,如2013年全国科普日期间,福建省科技馆为孩子们推出了“挑战惊奇”科学表演秀,瞬息万变的葡萄汽水、神奇的泡泡城堡等,使孩子们在短短的45分钟内了解了“酸碱化学反应”、表面张力等有趣的科学现象。
2、“欢乐七彩”六一科普活动。六一节期间,福建省科技馆通过开展“科学无限”知识问答、巧嘴儿比赛、操控直升机的小能人比赛、亲子巧动手、“才能补拙”亲子比赛、“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搭建比赛等项目,培养了青少年的团结、协作精神,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此外,省科技馆还举办了“植物的功劳”、“月球探秘”等科普活动,使孩子在科学的太空中“遨游”。
3、举办“畅享科技”夏令营。“畅享科技”夏令营开展了探索月球主题活动、小小飞行家之航模制作与竞赛、丛林探险家之无线电测向比赛、武林高手之竞技挑战赛和儿童情商大课堂等一系列活动,为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举办福建省、福州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推动科技馆科技教育和科普资源进校园,2011年起,福建省科技馆携手教育行政部门共同举办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竞赛。2012年的竞赛主题是“食品安全,健康成长”,内容涉及粮、油、蔬菜、牛奶、水产品等多种食品安全知识。活动采用动手做结合知识竞答,网上竞答结合网下活动“双结合”的形式,分为网上竞赛和网下现场竞赛2个部分。网上竞赛包括在线知识竞答和科学绘画创作;网下竞赛包含了创意搭建、科技制作两个比赛项目,全省共4000多名学生登录福建数字科技馆网站参加了在线知识竞答比赛。竞赛活动的成功开展,对帮助我省青少年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青少年科学教育馆校结合模式的成效
第一,在教学理念上,科技馆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者作为能动的个体对待,通过调动个人兴趣和参与方式的提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二,在素质教育手段上,科普场馆利用实物、展品及现代化教育设备,采取提示型、探究型、自主型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青少年的探究热情和理智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第三,科技馆能够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设立活动项目,使之既照顾到他们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兴趣与需求,又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
四、结语
加强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是新形势下科技馆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科技馆要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公民终身教育的课堂,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拓展场馆功能和服务范围,使之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四有”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 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
[2]张瑶.提升科普场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1(4):49-50.
[3]徐晓萍.科普场馆与学校相结合的科学教育课程与活动[EB/OL] . http://www.docin.com/p-251225339.html,2014-03-30.
[4]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裴学武.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EB/OL] . http://www.doc88.com/p-944521640333.html, 2014-03-10.
[6]伍新春,曾筝,谢娟,康长运. 场馆科学学习:本质特征与影响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3-19.
[关键词]科学教育活动 青少年 科普场馆 资源共享
一、青少年科学教育应用馆校结合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我国科学教育发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时间里,科学课程的内容、形式、教法经历了无数次的改革和变动。在古代,并未有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课程,而真正科学课程的开设要追溯到近代。科学课程的名称经历了格致—博物—理科—自然—常识—自然常识—自然—科学的变化。近年来,较完善的科学教材、教法体系开始形成,学科的名称由原来的《自然》改为《科学》,这一改动反映了教学内容从以自然现象、客观事物为主,拓展到整个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与自然科学有关的人文精神、价值观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等。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青少年科学教育受到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教育水平还十分滞后,教育观念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应试教育层面,素质教育虽然提倡了多年,但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以小学为例,普遍存在科学课程开设不合理、科学教师力量薄弱、科学课程教学设施配备缺乏等问题。科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启发和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过程,它需要配套大量的实物器具和实验。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校实验室严重缺乏,如有些地方的学校只有1~2个实验室,农村70%以上的学校没有实验室;即使有些学校有实验室,很多器材也是常年尘封不动做摆设,导致“动手做”无法开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水平无法得以提高。
相对于青少年科学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己任的我国各级、各类科技馆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作为面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公共教育设施,科技馆在开展科普展教活动、举办各类科技知识、科技成果展览等方面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口碑。事实上,科技馆服务的主要对象就是广大青少年,因此利用科技馆对青少年开展科学教育已经成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极好形式。科技馆具有丰富的科普资源,其中有经验丰富的科学教师、门类齐全的科学器材、先进的科学教育理念等,这是中小学依靠自身能力所难以企及的。一方面,科技馆丰富的科教资源能够吸引广大青少年;另一方面,中小学可以为科技馆带来稳定的“游客”,因为学校经常不定期地组织各年级的学生到科技馆探寻科学的奥秘,从而为科技馆带来了无形的社会资产。由此可见,青少年科学教育采取馆校结合的模式,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科技馆和学校双赢的最佳选择。
二、青少年科学教育实施馆校结合模式的具体途径——以福建省科技馆为例
从当前各地的实践看,我国科技馆与中小学校相结合,共同推进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共享、科技馆活动进校园、主题科普活动等。下面以福建省科技馆为例,着重介绍青少年科学教育实行馆校结合的新模式。
(一)共享科技馆资源
1、以富有科技含量的固定展品丰富中小学科学课堂。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以分隔方式学习时产生的是“惰性”知识,这些知识只能用于完成学校测验,可是当他们试图用这种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时,“惰性”知识就不起作用了。如中小学科学课程上的一些内容仅在课堂是很难实现的,即使教师讲了许多遍,学生仍会感到一头雾水、无法理解。而科技场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在具体情境中是如何运用的,避免了“惰性”知识的产生。“把教室搬进科技馆”就是在引领学生参观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由科技馆讲解员配合教师进行现场的辅助教学。
越是与青少年生活经验相关的展品,越有利于青少年理解其内涵,实现知识的迁移,其教育价值也越大。福建省科技馆是青少年校外科技活动基地,拥有较为完善的科普设施和科普宣传手段。目前,福建省科技馆的固定展厅,重点展示的是当今科技发展中前瞻性、导向性的新内容、新技术等,在展示形式上大量采用影视、光电和虚拟技术,其中80%的展品可供青少年动手操作,使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展品“三球仪”是一种教学仪器,能展示出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运动关系,可以解释春、夏、秋、冬变化的原因及24个节气与地球相对应于太阳位置的关系,观察到相对应的星座始终是从东向西移动这一现象的。当地球运行到太阳与月亮之间时,则形成月蚀;当月亮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则开成日蚀,展品十分形象、生动地给孩子传授了天文知识。另一个展品是自行车发电,参与者只要骑上自行车,双脚加速踏动转轮,就可以看见竖立在展品前方显示器上自己的图像,这个展品让孩子懂得了能量守恒定律,即: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2、以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作为馆校联系的桥梁。为提升青少年的动手和创新能力,福建省科技馆建立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科技馆与中小学之间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如工作室组织的科技周、“科学动手做”活动,教会了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空气火箭、动力滑翔机、风动力车等,提高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建立以来,在每年春节、“五一”、“六一”、国庆等节假日,与学校合作,开展亲子动手做、模型制作比赛等活动。在暑假期间,组织以航模制作、无线电测向为主题的“福建省科技馆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此外,在每年全国科普日,工作室管理人员都要组织“科普进学校”、“科普巡展老区行”、“科普扶贫助学”等活动,到学校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制作科学小展品,给他们上生动、活泼的科学课,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老师、家长的好评。
(二)科技馆活动进校园
“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旨在将科技馆的科普活动送到学校,使科技馆资源与学校教育特别是科学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同时为社会各界参与开发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搭建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校外科技活动与学校科学教育的有效衔接。 福建科技馆作为福建省最大的科普教育基地,自2008年以来,引进了适合5~16岁孩子参加的“清华少年科学素养培训”项目,作为“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活动的主要内容,该项目的特点是“动手做,做中学”,注重传授数学、物理、生物、逻辑、信息技术等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注重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该项目现已进入20所学校,参加活动和接受公开培训的学生达1000多人次,深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2010年,“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深化试点项目,经教育部、中国科协等有关部门的专家评审,被确定为二类等级。
2013年,福建省科技馆按照“科技馆活动进校园”深化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校内、校外科学教育活动。如举办青少年科学素养培训进校园活动、设立1所科学教育活动基地校、提供活动器材、开设“小小工程师”、“超时空之旅”、“小机器人”等“做中学、玩中学”科学课,并协助基地校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通过举办“太空使命”青少年科学素养知识竞赛、开办 “酷科一族”科学夏令营、成立少年科学家俱乐部,使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常态化,参加各类科学活动的学生达到了16000多人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形式多样的主题科普活动
福建省科技馆开展的科学表演秀、“欢乐七彩”六一科普活动、“畅享科技”夏令营等让青少年流连忘返,也进一步推动了馆校结合。
1、科学表演秀。科学表演秀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全新独特的科普方式,它将科普知识、科学实验等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在观看表演,跟随人物情节发展的过程中接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以此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福建省科技馆定期邀请学校的学生来馆免费观看科学表演,如2013年全国科普日期间,福建省科技馆为孩子们推出了“挑战惊奇”科学表演秀,瞬息万变的葡萄汽水、神奇的泡泡城堡等,使孩子们在短短的45分钟内了解了“酸碱化学反应”、表面张力等有趣的科学现象。
2、“欢乐七彩”六一科普活动。六一节期间,福建省科技馆通过开展“科学无限”知识问答、巧嘴儿比赛、操控直升机的小能人比赛、亲子巧动手、“才能补拙”亲子比赛、“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搭建比赛等项目,培养了青少年的团结、协作精神,加深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此外,省科技馆还举办了“植物的功劳”、“月球探秘”等科普活动,使孩子在科学的太空中“遨游”。
3、举办“畅享科技”夏令营。“畅享科技”夏令营开展了探索月球主题活动、小小飞行家之航模制作与竞赛、丛林探险家之无线电测向比赛、武林高手之竞技挑战赛和儿童情商大课堂等一系列活动,为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兴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举办福建省、福州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
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推动科技馆科技教育和科普资源进校园,2011年起,福建省科技馆携手教育行政部门共同举办了青少年科学素养竞赛。2012年的竞赛主题是“食品安全,健康成长”,内容涉及粮、油、蔬菜、牛奶、水产品等多种食品安全知识。活动采用动手做结合知识竞答,网上竞答结合网下活动“双结合”的形式,分为网上竞赛和网下现场竞赛2个部分。网上竞赛包括在线知识竞答和科学绘画创作;网下竞赛包含了创意搭建、科技制作两个比赛项目,全省共4000多名学生登录福建数字科技馆网站参加了在线知识竞答比赛。竞赛活动的成功开展,对帮助我省青少年增强食品安全意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青少年科学教育馆校结合模式的成效
第一,在教学理念上,科技馆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者作为能动的个体对待,通过调动个人兴趣和参与方式的提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第二,在素质教育手段上,科普场馆利用实物、展品及现代化教育设备,采取提示型、探究型、自主型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青少年的探究热情和理智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第三,科技馆能够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设立活动项目,使之既照顾到他们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兴趣与需求,又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
四、结语
加强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的结合,是新形势下科技馆事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科技馆要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公民终身教育的课堂,就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拓展场馆功能和服务范围,使之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四有”新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央文明办、教育部、中国科协. 关于开展“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的通知.
[2]张瑶.提升科普场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1(4):49-50.
[3]徐晓萍.科普场馆与学校相结合的科学教育课程与活动[EB/OL] . http://www.docin.com/p-251225339.html,2014-03-30.
[4]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裴学武.小学科学课程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EB/OL] . http://www.doc88.com/p-944521640333.html, 2014-03-10.
[6]伍新春,曾筝,谢娟,康长运. 场馆科学学习:本质特征与影响因素[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