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我国古代史学和文学的双重经典。《史记》长于记人,《周亚夫军细柳》一文就着重刻画了周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的形象,司马迁赞颂其为“真将军”。下面,让我们跟随司马迁,领会并学习其刻画人物的功力。
《周亚夫军细柳》中,司马迁设计了两虚一实、两略一详的两方面情形的对比:一是汉文帝劳军者一行如何进入军门的情形的对比;一是营中主将以何礼相迎的情形的对比。同时又把防守京都的霸上及棘门两军的治军情形也略作陈述,加以对比衬托。
1.精彩的对比出神入化。漢文帝一行至霸上及棘门的军营是“直驰入”,而到细柳军营时,不仅先驱不得入,因为军门都尉传将军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而且,文帝至“又不得入”,只在文帝使使持节诏亚夫后,“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入而又“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至霸上及棘门军”是虚写,是略写;至“细柳营”是实写,是详写。一组对比曲尽个中之妙,人物个性尽显。
2.精当的烘托惟妙惟肖。汉文帝对霸上、棘门军的评价和对细柳军的评价截然相反,这是司马迁借汉文帝之口来对周亚夫的形象进行侧面烘托。汉文帝评价:“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汉文帝对霸上、棘门军的忧虑,对细柳军的放心,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更彰显周亚夫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性格特点。
司马迁还通过对其他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来衬托周亚夫。当时,文帝“既出军门,群臣皆惊”,原因在周亚夫下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按“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迎见皇帝,这在时时处处以天子为中心,对天子行惯了跪拜之礼的群臣心目中,自然是出格的行为,是杀头的行为,怎么能不“皆惊”呢?但文帝紧承群臣皆惊,对周亚夫所发出的却是赞叹称善:“嗟乎,此真将军矣!”在这一“惊”一“赞”中,一位“真将军”的形象呼之欲出。同时,这又让人不得不佩服汉文帝的雅量,难怪他能开创“文景之治”的盛世。
学以致用
请你以“课堂十分钟”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运用对比手法和侧面描写法,重点刻画老师的形象。
《周亚夫军细柳》中,司马迁设计了两虚一实、两略一详的两方面情形的对比:一是汉文帝劳军者一行如何进入军门的情形的对比;一是营中主将以何礼相迎的情形的对比。同时又把防守京都的霸上及棘门两军的治军情形也略作陈述,加以对比衬托。
1.精彩的对比出神入化。漢文帝一行至霸上及棘门的军营是“直驰入”,而到细柳军营时,不仅先驱不得入,因为军门都尉传将军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而且,文帝至“又不得入”,只在文帝使使持节诏亚夫后,“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入而又“不得驱驰”,只能“按辔徐行”。“至霸上及棘门军”是虚写,是略写;至“细柳营”是实写,是详写。一组对比曲尽个中之妙,人物个性尽显。
2.精当的烘托惟妙惟肖。汉文帝对霸上、棘门军的评价和对细柳军的评价截然相反,这是司马迁借汉文帝之口来对周亚夫的形象进行侧面烘托。汉文帝评价:“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汉文帝对霸上、棘门军的忧虑,对细柳军的放心,进一步衬托出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更彰显周亚夫恪尽职守、刚直不阿的性格特点。
司马迁还通过对其他人物的语言、神态等描写来衬托周亚夫。当时,文帝“既出军门,群臣皆惊”,原因在周亚夫下令“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按“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迎见皇帝,这在时时处处以天子为中心,对天子行惯了跪拜之礼的群臣心目中,自然是出格的行为,是杀头的行为,怎么能不“皆惊”呢?但文帝紧承群臣皆惊,对周亚夫所发出的却是赞叹称善:“嗟乎,此真将军矣!”在这一“惊”一“赞”中,一位“真将军”的形象呼之欲出。同时,这又让人不得不佩服汉文帝的雅量,难怪他能开创“文景之治”的盛世。
学以致用
请你以“课堂十分钟”为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运用对比手法和侧面描写法,重点刻画老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