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引进甘薯种质资源形态标记聚类分析

来源 :种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s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引进的33份甘薯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形态标记聚类分析法,研究材料间亲缘关系,为贵州甘薯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欧式聚类9.71处,可将33份材料分为两大类群,类群Ⅰ包括31份材料,分成两个亚群;类群Ⅱ包括两份材料.同一类群的性状相差小,欧氏距离相近;类群间的性状差异较大,欧氏距离相差大.
其他文献
本刊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切实维护长江禁捕秩序,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安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抽调部际长江禁捕退捕工作专班和地方相关渔政执法业务骨干50余名同志,安排30余艘执法船艇,组成7个陆上工作组和6个水上工作组,分片包干、责任下沉,于6月16日~30日组织对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四清四无”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回头看”进行了专项调研核查.
期刊
以224份山西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采用多次聚类结合优先取样法构建了包含68份种质的核心种质.经过对以SSR标记8次抽样比例形成的候选核心种质进行分析,30.36%为构建核心种质的最佳抽样比例.核心种质、原始种质及保留种质的4个遗传参数t检验结果表明,该核心种质最大程度代表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保留种质也保留了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构建的核心种质将有利于育种人员对育种材料的评价、保存、研究和在育种中的有效利用.
为明确小麦高配对材料CS-PhI的染色体组成,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和重复序列为探针的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利用23个不同毒性的小麦白粉菌菌株对小麦高配对材料CS-PhI进行抗白粉病基因推导,以混合菌株进行成株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CS-PhI中易位染色体为小麦染色体6 B与拟斯卑尔脱山羊草的双末端小片段易位.CS-PhI与Pm4c或Pm3b的抗谱有些相似,成株期表现对白粉病免疫,CS-PhI可用于小麦白粉病抗病育种,其是否为新的基因还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以20份糜子(Panicummiliaceum L.)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20%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研究干旱胁迫对糜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比较其抗旱性.结果表明,20份糜子材料萌发期抗旱性间存在差异;干旱胁迫下,20份糜子材料幼苗生长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株高和根长均低于对照(除TL和ML外);幼苗地下部生长速度快于地上部的;RWC与对照相比呈下降趋势,且降幅在不同材料间存在差异;叶片内MDA和Pro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增加量在不同材料间有差异,但XY和TG叶片内MDA含量低于对
以珍稀濒危植物威氏绿绒蒿(Meconopsiswilsonii)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和体视镜观察种子微形态特征,同时测定种子的含水量、吸水率以及生理生化指标.采用外源激素浸泡种子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GA3、6-BA、SA和NAA处理对威氏绿绒蒿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威氏绿绒蒿种子近肾形,种皮纹饰为褶皱型;种子处于正常状态且具有活力,具备萌发潜力;在所设激素浓度范围内,使用800 mg·L-1 GA3处理时效果最好,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为最高,分别为93.33%和27.56%;NAA浓度为80
采用盆栽反复干旱法对17份纤花香茶菜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抗旱性鉴定,测定其冠层萎蔫比例、叶片含水量、株高等10个指标,应用隶属函数法等方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有抗旱性差异的种质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平均隶属函数值与叶长和叶面积的相关性较大;主成分分析将10个指标归纳为光合因子、产量因子和生长因子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4.438%;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强抗旱型、中抗旱型、弱抗旱型和抗旱敏感型四种类型;抗旱性不同的种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应答策略不同,弱抗旱型种质需要做出更强烈的生理应答来应对干旱
以黄金薯微型薯和中薯8号微型薯,中薯8号无菌苗茎段和Desiree无菌苗茎段为外植体,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FAD2基因转化马铃薯,并对影响转化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转化植株经PCR检测分析,最终获得黄金薯微型薯阳性植株3株,转化效率为13.3%;中薯8号微型薯、中薯8号无菌苗茎段、Desiree无菌苗茎段各2株,转化效率分别为25%、15.4%、25%.确定FAD2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基因组中.用马铃薯茎段转化比用马铃薯微型薯转化效率高,且工作量和污染相对较少.
为测定高原特色植物抑制杂草的效果,采用实验室生物检测法对5种高原特色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高原特色植物的水浸提液对2种杂草种子的萌发以及幼苗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随着质量浓度增大,影响作用加大.其中草木樨的水浸提液在质量浓度为5 mg·mL-1以上时,对2种杂草种子的萌发抑制率、根长抑制率、芽长抑制率均达到了100%.因此,可以将草木樨作为开发植物源农药的重点候选对象.
为保护与利用曲茎石斛野生资源,以自然授粉的曲茎石斛果实为研究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研究曲茎石斛种子的无菌萌发特性,探索基本培养基与外源添加物组合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萌发培养基质.结果表明,曲茎石斛种子萌发经历吸胀阶段、原球茎形成阶段、叶形成阶段和生根阶段等4个阶段.曲茎石斛在以1/2 N6为基本培养基,马铃薯泥为外源添加物时萌发率最高,可达98.8%,且萌发速度最快,14 d内即可开始萌发,84 d后成苗.本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曲茎石斛的保育和离体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采用溴麝香草酚蓝(BTB)法快速测定丹参种子活力,通过类原位萌发与常规萌发试验,研究BTB快速测定种子活力与萌发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丹参种子类原位萌发率(y1)与BTB法测得的种子活力(x)的回归方程为y1=0.9835 x1+1.8595,R21=0.996,常规萌发率(y2)与BTB法测得的种子活力(x)的回归方程为y2=0.3471 x2+51.95,R22=0.972,表明BTB法可用于快速测定丹参种子活力并预估其萌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