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培训师,朱俐安的起点很高:之前的大学讲师、企业管理、媒体策划、专栏作家等等角色中已成绩斐然,加上把控现场的灵智(或者说是天赋)。
从业近二十年,言行影响所及除却一批一批的学员,还有同行。我几次亲眼所见朱俐安的同行在她的课上刷刷笔记。他们说,叹服朱老师之能量,她能把同一个主题针对100个对象讲出100个样子。
课上激情四射、侃侃而谈,课下的朱俐安喜静,不擅应酬,读书、读经方为心头所好。谈工作她条分缕析,谈生活她悉数道来,对起落对沉浮没有粉饰或者游离。真诚,是个基本的解读。我更愿认定她深谙生命是个完整链接,涂抹哪段都是对上天的美意的辜负。
第一次采访朱俐安与今时隔12年,再次确定她以静养动、以动享静,越人言而自清、过名利而自在。
工作:
如何给自己职业定位?
传道者——我把“道”变成工作道。修行不是远离红尘的,工作中有修行。如果一个人不能通过服务于他人的特长、专业和工作来修行自己,人生是缺少意义的。
从事培训行业近20年,觉得自己的哪些方面得到更大的淬炼、对什么样的发现时有感慨呢?
对象的多样性——而体认这一点,对我的生命是个很重要的提示。老师不是神,但是应该学习以神的角度去面对一切人的存在,学会看见人的优点,也学会体谅人的微弱。
我曾在授课时看到演练环节中有些人在言语和表情中传递出的极大强硬和自私时,我会感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觉察之心、认为自己永远都是对的、从未与面前的对象进行真正的交流,这是多么糟糕的状态。自我意志越强大越不容易发现对象的存在价值。这种发现令我反省自己也曾有自恃才华、自以为是的阶段。这个发现真的很必须。不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大的错误。
所谓的职业瓶颈期,在你身上发生过吗?
也曾有过。当你对一件事情熟练到一定程度,会有一种无力感,会觉得自己滔滔不绝的背后还有未知的东西,但又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它像沉在深渊里。瓶颈期也是转折期。我的工作强度非常高,而念心经是我很重要的休养方式,有天在飞机上念着念着,感觉身心俱无,突然明白了“空”的意义。这种领悟让我开始柔软,不那么紧张、强势了。从前我觉得我不向俗世谄媚、简单生活依然拥有上天的眷顾、拥有很多东西,所以我就急切地想告诉别人:简单生活,什么都会有!但是当对方不能从你的角度来理解你的时候,你的这份努力可能还会伤害别人。
你调整的方式是什么?
更加重视方法,永远要以对象的问题和兴趣为出发点。方法永无止境,但是逻辑必须清晰。
有没有过关于职业上的局限性呢?
局限来自于欲求。接纳自我的不完美,不去否定它,局限性会变成特色。所谓局限,也会帮人有更多的认知:我们首先只能决定自己,而不是其他,局限中就会产生觉悟。
对短期培训的学员,以优先次序,你最想给到他们的是什么?
职业的素质、对职业的热爱。一个干什么不爱什么的人是身心分裂的。一个分裂的人让岁月随意溜走,一无所获,而全心全意才是得到的佳径。
虽然秉持包容之心,但也会在学员中发现有那种就是不开窍的人吗?
我们必须承认有些人就是难以开窍。你看着他,接纳他。有时通过对比,你更确定“开窍”的喜悦和好处。很多结论都是通过对比得出来的。
不开窍与愚昧等同吗?
“不开窍”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一种状态,而对别人来说是一个形容词。我们不该持有分别心,一旦我们有了谁愚昧谁聪明的分别心,其实我们的烦恼就来了。
你认为很多人因为你而改变吗?
我想我对学员更多的是影响。真正的影响力来源于定力,对自我的确定。至于改变,我从不为不能改变别人而烦恼。你可以有与人相遇的因缘,但是那个果报是我们所左右不了的。
很多人愿意视你为导师,谁又在引导你呢?
是佛陀的教导吧。我读心经二十年,从中看到数学的逻辑,从中读到二元到一元到无的过程,明白“无”是你在,但你不沾,没被染着,一如晴空 。还有憨山大师也让我膜拜。读他的经文,我真相信了有“字字千金”这回事。
从业这么多年,让你依然保有那份强大的热情的东西是什么?
它带来乐趣,自我成长和突破的乐趣,无论关于我的还是关于授课对象的。对工作,我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工作道,一个是关系禅。这份工作让我在关系修行中是个旁观者,旁观别人也旁观自己,那份抽离感很强烈。这是条迈向澄明之路。
关系:
生活中和先生、女儿的关系到了自如的境界吗?
我在50岁前,在关系中也不完全能做到放下并融入的舒展、自如,现在基本很自如了。
以前女儿会说妈妈你给我的爱不够哦。我承认我在她小的时候因为工作繁忙对她关注不够,比较自私。我是个单一的人,不擅兼顾。(会对此遗憾吗)也不会遗憾,这是个发生过的事实,和当事人的业力、命运都有关,懊悔和执着都没有意义了。身为我的女儿,遇到一个生活上比较弱智的妈妈,那她就应该成长得更独立。我当然很爱她。当她发现本来爱她的妈妈都不能完全满足她心目中的妈妈的形象,这于她何尝不是个修行的机会?何尝不是个生命中关于成长的礼物?
面对女儿的抱怨,我会说:“谢谢你的提醒,我尽量做得更好。假如我做得不够好,你也不要那么执着,向内丰足并温润自我吧。既然你改变不了爱你的人,那妈妈希望你将来在任何关系中都有独立的自我。
愿意如何描述你和先生的关系?两个同修者。
这是婚姻的最佳境界吗?
于我,是最适合的。他给予我自由和尊重,我也给他同样的东西。婚姻的很多冲突是缘于相互有太多的要求。而他对我不做要求。我曾经是有所要求,后来发现求而不得,就赶紧刹车,开始自求。通过自求而自得。自得之后,我发现:他,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你活得越对,你看对方就越对。对配偶心怀感恩之心,是个很美妙和重要的事情:他来世上如此成全了你!
你们彼此给到对方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从他那儿获得无为的滋养,他从我这儿得到有为的提示!
从业近二十年,言行影响所及除却一批一批的学员,还有同行。我几次亲眼所见朱俐安的同行在她的课上刷刷笔记。他们说,叹服朱老师之能量,她能把同一个主题针对100个对象讲出100个样子。
课上激情四射、侃侃而谈,课下的朱俐安喜静,不擅应酬,读书、读经方为心头所好。谈工作她条分缕析,谈生活她悉数道来,对起落对沉浮没有粉饰或者游离。真诚,是个基本的解读。我更愿认定她深谙生命是个完整链接,涂抹哪段都是对上天的美意的辜负。
第一次采访朱俐安与今时隔12年,再次确定她以静养动、以动享静,越人言而自清、过名利而自在。
工作:
如何给自己职业定位?
传道者——我把“道”变成工作道。修行不是远离红尘的,工作中有修行。如果一个人不能通过服务于他人的特长、专业和工作来修行自己,人生是缺少意义的。
从事培训行业近20年,觉得自己的哪些方面得到更大的淬炼、对什么样的发现时有感慨呢?
对象的多样性——而体认这一点,对我的生命是个很重要的提示。老师不是神,但是应该学习以神的角度去面对一切人的存在,学会看见人的优点,也学会体谅人的微弱。
我曾在授课时看到演练环节中有些人在言语和表情中传递出的极大强硬和自私时,我会感慨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觉察之心、认为自己永远都是对的、从未与面前的对象进行真正的交流,这是多么糟糕的状态。自我意志越强大越不容易发现对象的存在价值。这种发现令我反省自己也曾有自恃才华、自以为是的阶段。这个发现真的很必须。不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大的错误。
所谓的职业瓶颈期,在你身上发生过吗?
也曾有过。当你对一件事情熟练到一定程度,会有一种无力感,会觉得自己滔滔不绝的背后还有未知的东西,但又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它像沉在深渊里。瓶颈期也是转折期。我的工作强度非常高,而念心经是我很重要的休养方式,有天在飞机上念着念着,感觉身心俱无,突然明白了“空”的意义。这种领悟让我开始柔软,不那么紧张、强势了。从前我觉得我不向俗世谄媚、简单生活依然拥有上天的眷顾、拥有很多东西,所以我就急切地想告诉别人:简单生活,什么都会有!但是当对方不能从你的角度来理解你的时候,你的这份努力可能还会伤害别人。
你调整的方式是什么?
更加重视方法,永远要以对象的问题和兴趣为出发点。方法永无止境,但是逻辑必须清晰。
有没有过关于职业上的局限性呢?
局限来自于欲求。接纳自我的不完美,不去否定它,局限性会变成特色。所谓局限,也会帮人有更多的认知:我们首先只能决定自己,而不是其他,局限中就会产生觉悟。
对短期培训的学员,以优先次序,你最想给到他们的是什么?
职业的素质、对职业的热爱。一个干什么不爱什么的人是身心分裂的。一个分裂的人让岁月随意溜走,一无所获,而全心全意才是得到的佳径。
虽然秉持包容之心,但也会在学员中发现有那种就是不开窍的人吗?
我们必须承认有些人就是难以开窍。你看着他,接纳他。有时通过对比,你更确定“开窍”的喜悦和好处。很多结论都是通过对比得出来的。
不开窍与愚昧等同吗?
“不开窍”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一种状态,而对别人来说是一个形容词。我们不该持有分别心,一旦我们有了谁愚昧谁聪明的分别心,其实我们的烦恼就来了。
你认为很多人因为你而改变吗?
我想我对学员更多的是影响。真正的影响力来源于定力,对自我的确定。至于改变,我从不为不能改变别人而烦恼。你可以有与人相遇的因缘,但是那个果报是我们所左右不了的。
很多人愿意视你为导师,谁又在引导你呢?
是佛陀的教导吧。我读心经二十年,从中看到数学的逻辑,从中读到二元到一元到无的过程,明白“无”是你在,但你不沾,没被染着,一如晴空 。还有憨山大师也让我膜拜。读他的经文,我真相信了有“字字千金”这回事。
从业这么多年,让你依然保有那份强大的热情的东西是什么?
它带来乐趣,自我成长和突破的乐趣,无论关于我的还是关于授课对象的。对工作,我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工作道,一个是关系禅。这份工作让我在关系修行中是个旁观者,旁观别人也旁观自己,那份抽离感很强烈。这是条迈向澄明之路。
关系:
生活中和先生、女儿的关系到了自如的境界吗?
我在50岁前,在关系中也不完全能做到放下并融入的舒展、自如,现在基本很自如了。
以前女儿会说妈妈你给我的爱不够哦。我承认我在她小的时候因为工作繁忙对她关注不够,比较自私。我是个单一的人,不擅兼顾。(会对此遗憾吗)也不会遗憾,这是个发生过的事实,和当事人的业力、命运都有关,懊悔和执着都没有意义了。身为我的女儿,遇到一个生活上比较弱智的妈妈,那她就应该成长得更独立。我当然很爱她。当她发现本来爱她的妈妈都不能完全满足她心目中的妈妈的形象,这于她何尝不是个修行的机会?何尝不是个生命中关于成长的礼物?
面对女儿的抱怨,我会说:“谢谢你的提醒,我尽量做得更好。假如我做得不够好,你也不要那么执着,向内丰足并温润自我吧。既然你改变不了爱你的人,那妈妈希望你将来在任何关系中都有独立的自我。
愿意如何描述你和先生的关系?两个同修者。
这是婚姻的最佳境界吗?
于我,是最适合的。他给予我自由和尊重,我也给他同样的东西。婚姻的很多冲突是缘于相互有太多的要求。而他对我不做要求。我曾经是有所要求,后来发现求而不得,就赶紧刹车,开始自求。通过自求而自得。自得之后,我发现:他,就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你活得越对,你看对方就越对。对配偶心怀感恩之心,是个很美妙和重要的事情:他来世上如此成全了你!
你们彼此给到对方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我从他那儿获得无为的滋养,他从我这儿得到有为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