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兴奋C—纤维的传入激活丘脑中央下核神经元的活动

来源 :针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ar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针刺兴奋的纤维越细,针感越强,镇痛作用越强,细纤维的传入在针刺镇痛中起主要作用,但是,关于它的中枢机制仍然是不清楚的。本研究采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的方法,观察了大鼠丘脑中央下核(Sm)神经元对电刺激眯神经和“足三里”穴区的反应特性,进一步分析针感信息在脑的较高级水平的传递和可能产生镇痛效应的机制,其结果如下:在23只SD大鼠,电刺激腓神经并记录复合动作电位,根据其潜伏期和记录电极与刺激电极之间的距离计算传导速度,测得兴奋C波的强度阈值为0.32±0.01mA(M
其他文献
以针刺头穴为主,随症加体穴的方法,治疗50例偏瘫患者。笔者认为,病灶部位越接近皮肤表面则疗效愈显著。病程越短疗效越高。透刺百会、悬颅穴与针刺头针运动区相比无明显差别
观察胆道蛔虫症100例,治疗组60例用针灸中药辅以脂餐硫酸镁总攻疗法治疗,针灸取穴,肝俞,胆俞,日月,期门,阳陵泉,中药用茵陈蒿汤,四逆散,乌梅丸合方,对照组40例用西药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胆蛔消失
利用s0A技术思想和体现结构,以webservices技术为基础设计适合高校的教学网络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统一的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模式。
本文以头部经穴及督脉为主穴,十二井穴及患肢经穴为配穴,采用电针,速刺,梅花针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为88.8%,血流变学多项指标显示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别。
岩石的渗透率和电阻率参数对储层综合评价和开发(产能评价和测井解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致密储层具有微纳米孔喉发育、孔隙形态复杂且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导致其渗透性与电性等
本课题旨在探讨电针对动物急性脑缺血时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根据一氧化氮(NO)的作用依其在脑缺血不同阶段的细胞来源而有所不同,因此观察了电针对脑缺血后各型一氧化氮合酶(NOS)mRNA表达
本文采用银质针治疗42例重症肩背软组织疼痛患者,其中继发于颈椎管狭窄3例,颈椎间盘突出20例及外伤后遗症19例。采用主体评测镇痛效应。结果表明:疗效显著者36例,确效4例,无效2例,
本文用PCE-88A型程控电针仪治疗了172例神经系统疾病,总有效率为97.3%。结果表明:各种疾病治疗时所用的刺激强度是有差异的,小儿麻痹证为最大,中风后遗症次之,坐骨神经痛最小,同时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