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木与阿扎提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veboy0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位维族知识分子的成长轨迹
  
  “我们这批人思想特别解放,我记得孙景波、陈丹青他们一边画画,一边聊天,聊的内容我都吃惊。”
  “他们都不抽烟,就我抽,孙景波让我戒烟,我说,就这么点抽烟的自由你们也要干预。结果他们就大为惊讶:哎,克里木这小子竟然也懂得‘自由’!”
  研究生毕业的创作,陈丹青的《西藏组画》和克里木的《麦喜来甫》最为出众,“打破了那种‘红光亮’的创作模式。”
  克里木现在是新疆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院长,事实上,从1981年回到新疆担任新疆画院副院长起,他就一直没脱离管理工作,但这并没影响他的创作。“我画画的时候,他们要是来汇报工作,我就不停笔,让他们说,反正上来废话也多,等到他们说到有用的,我就注意一下,不耽误。”
  1992年,他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组织部要求推荐一个知识分子,因为我的业务好,所以取得了这个政治待遇。”他连续5年提出建新疆美术馆,不过愿望至今尚未实现,“团里就我们几个专家,还有大学的教授爱放炮,头两年我还提教育投入、文化投入,后来也不说了。”
  他到北京从来不戴帽子,不穿民族服装,“有人要穿是他们的事情,我在民大读书时就是喜欢穿什么就穿什么。”
  他主持评先进,把民族比例问题放到一边,“维族人画得好,全评维族人,汉族人画得好,全评汉族人。”从新疆画院,到艺术学院,始终如此。他坦言,不喜欢“照顾”,“照顾的应该是妇女儿童老人,應该是残疾人,这个观点我到处讲,特别是在我们维族人的饭桌上,”可是话又说回来,“他们愿意‘照顾’,是他们的事情,你努力做好你自己的事就行了。只要你的专业水平比他强,就会得到尊重。”
  
  我相信维吾尔文化的自我调节能力
  
  7月7日,新疆师范大学校长阿扎提
其他文献
当你与周围的人有过激烈的冲突,当你遭遇亲友的误解和疏远,当失意、失恋、失业等不幸降临你身上的时候,面对这些人生的伤痛,你是否感到茫然、压抑甚至精神崩溃?其实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