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考作文题中,学生常常要结合一段事例展开分析,阐明论点。由此可见析例能力对写好作文有一定影响。析例指的是对事例展开具体分析讨论,更好地阐述事例和論点之间的关系,使事例和论点环环相扣。2017年起不少省市的《考试大纲》都对作文提出了等级要求,发展等级的作文要求写得深刻而丰富。“深刻”就是要能透过事例的表象深入下去,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而“丰富”指的是论据充实,材料丰富。要做到这两点,就要充分展开析例,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深入分析,提升说理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写好作文。
一、因果析例,入木三分
因果析例指的是探究事例的深层次原因,揭示本质内容,是一种入木三分的写作方法。在创作中要适当使用“原因是、之所以”等关系词,起到暗示效果,能让说理变得条理清晰。
引导学生阅读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双赢的智慧》,并思考其中是否运用了因果析例的方法。学生发现在作者展现了“雄鹰”和“长空”,“鲤鱼”和“碧波”,“黄鹂”和“密林”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后者包容了前者,前者才能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样便是运用了因果析例的方法,阐述了事物之间只有互相包容,才能获得“共赢”。引导学生展开仿写活动,思考如何能在自主创作时运用因果析例的写作方法。如有学生便以“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认为老师真心传授学习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深入;学生获利后反过来又让教师获得了成就感。“师生关系之所以能和谐融洽,也是因为双方相互包容,达到了双赢的状态。”这段文字运用了因果析例的方法,分析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原因是什么,暗示了其中蕴藏“双赢的智慧”。
在因果析例中要尝试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由于因果关系常常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分析,所以一定要抓住最核心的原因展开探究。否则就会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论理不够明晰。
二、假设析例,力透纸背
假设析例指用假设的方法对论据展开分析,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写作中要尝试使用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假设,这样能让论理变得更有说服力。
鼓励学生阅读全国卷II 高考作文《挫折成就璀璨人生》,看看其中如何合理使用假设析例的方法。在具体范例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作品先展现了杜甫正视人生痛苦的积极状态,阐述了他获得的成就,此后又假设他无法正视痛苦,认为他不可能获得成就。鼓励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能借鉴这种写作方法。如有学生围绕“勤能补拙”这个主题写作,写了毕加索这样的天才尚且日复一日地画同一座教堂,这才体会到光影变化的奥秘,成为一代名家,所以这个世上并没有所谓的天才,天才只是比普通人努力一点而已。在写作文章时学生运用假设析例,认为毕加索若没有努力练习,很有可能“泯然众人矣”,无法成为一代巨匠,由此反证“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奋才能铺平前进的道路”,在这段文字中,学生尝试运用假设析例,提高了分析能力。
在假设析例中要注意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要尝试从反面的角度假设,反之亦然。这样就能让读者更为信服,产生更好的说理效果。
三、意义析例,振聋发聩
意义析例指结合论据提供的现象解释出事物的本质意义,从而证明论点的价值。这种方法特别用在引用名人名言或者艰深难懂的文言文词句时,运用这种方法能让人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提高论理效果。
在全国卷II 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中,作者分析了文天祥怒斥吕文焕的例子,并且引用了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认为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伟丈夫形象,此后文章还举出了其他例子,论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样就通过意义析例阐述了名人名言,让说理更充分。鼓励学生思考在写作时如何借鉴这样的写作方法,先围绕《心灵的选择》这个题目选择名人名言或者古诗文作品中的名句,然后用意义析例的方法分析为何自己认为这个句子体现了心灵的选择。如有学生在作文中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为例子,认为不少人虽然职业普通,但是也将这句话当成毕生的追求。如钟南山在新型肺炎爆发时期,不顾自己80高龄,挺身而出,这也体现了一种“先天下”的情怀。
在论据中加入名人名言、文言文词句,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再使用意义析例的方法论证,就能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让人难以反驳。
四、引申析例,见微知著
引申析例指在论证最后举了一个例子作为论据,然后沿着论据中的某角度引申,阐发更深刻的见解。这种方法有见微知著的特点,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学生可以阅读湖北卷高考作文《人生的“出”与“入”》,思考其如何引申析例,并尝试仿写。学生发现该作品先提出要客观对得自己的工作,然后引申开去,认为人生谨慎思考,反复观察,才能少犯错误。鼓励学生在理解引申析例的方法后仿写,如有学生从“吃自助餐”这个例子出发,先分析了一上来就吃太快,反而吃不多,不合算;然后就引申出去,认为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一上来就学太多,反而会造成很多负担。最后该学生提出学习如同日常饮食一般:“一餐一饭,皆是自在,细水长流,方得长久。”在这段分析中,学生从“吃自助餐”这个生活事例出发,引申到了学习上,给人见微知著之感。此时鼓励学生再次思考,想一下是否还能继续引申,能否将“学习”上领悟到的道理用于“人生”,让文章的更深入。
在使用引申析例的时候要注意引申的内容和原来的内容之间要有较强的关联性,切不可随意引申,让读者觉得过于牵强。只有确保引申的合理性,才能提高说理力度。
古代学者秦观认为:“文以说理为上,序事为次。”要写好高考作文,也要注意提高说理的水平。首先要结合论点提出例子,再结合论点深入全面地分析。除了本文介绍的这些析例技巧以外,还有很多技巧也十分常见,如充分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进而展开严密分析;又如用辩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展开分析,增加文章的理趣;又如将“点”的突破和“面”的铺展结合在一起分析等。在高中写作时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一、因果析例,入木三分
因果析例指的是探究事例的深层次原因,揭示本质内容,是一种入木三分的写作方法。在创作中要适当使用“原因是、之所以”等关系词,起到暗示效果,能让说理变得条理清晰。
引导学生阅读山东高考优秀作文《双赢的智慧》,并思考其中是否运用了因果析例的方法。学生发现在作者展现了“雄鹰”和“长空”,“鲤鱼”和“碧波”,“黄鹂”和“密林”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为后者包容了前者,前者才能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样便是运用了因果析例的方法,阐述了事物之间只有互相包容,才能获得“共赢”。引导学生展开仿写活动,思考如何能在自主创作时运用因果析例的写作方法。如有学生便以“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作为切入点,认为老师真心传授学习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深入;学生获利后反过来又让教师获得了成就感。“师生关系之所以能和谐融洽,也是因为双方相互包容,达到了双赢的状态。”这段文字运用了因果析例的方法,分析了师生关系融洽的原因是什么,暗示了其中蕴藏“双赢的智慧”。
在因果析例中要尝试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由于因果关系常常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分析,所以一定要抓住最核心的原因展开探究。否则就会给人隔靴搔痒的感觉,论理不够明晰。
二、假设析例,力透纸背
假设析例指用假设的方法对论据展开分析,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写作中要尝试使用正反两方面的对比假设,这样能让论理变得更有说服力。
鼓励学生阅读全国卷II 高考作文《挫折成就璀璨人生》,看看其中如何合理使用假设析例的方法。在具体范例的引导下,学生认识到作品先展现了杜甫正视人生痛苦的积极状态,阐述了他获得的成就,此后又假设他无法正视痛苦,认为他不可能获得成就。鼓励学生思考自己是否也能借鉴这种写作方法。如有学生围绕“勤能补拙”这个主题写作,写了毕加索这样的天才尚且日复一日地画同一座教堂,这才体会到光影变化的奥秘,成为一代名家,所以这个世上并没有所谓的天才,天才只是比普通人努力一点而已。在写作文章时学生运用假设析例,认为毕加索若没有努力练习,很有可能“泯然众人矣”,无法成为一代巨匠,由此反证“成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勤奋才能铺平前进的道路”,在这段文字中,学生尝试运用假设析例,提高了分析能力。
在假设析例中要注意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要尝试从反面的角度假设,反之亦然。这样就能让读者更为信服,产生更好的说理效果。
三、意义析例,振聋发聩
意义析例指结合论据提供的现象解释出事物的本质意义,从而证明论点的价值。这种方法特别用在引用名人名言或者艰深难懂的文言文词句时,运用这种方法能让人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提高论理效果。
在全国卷II 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中,作者分析了文天祥怒斥吕文焕的例子,并且引用了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认为他的所作所为体现了“威武不能屈”的伟丈夫形象,此后文章还举出了其他例子,论述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样就通过意义析例阐述了名人名言,让说理更充分。鼓励学生思考在写作时如何借鉴这样的写作方法,先围绕《心灵的选择》这个题目选择名人名言或者古诗文作品中的名句,然后用意义析例的方法分析为何自己认为这个句子体现了心灵的选择。如有学生在作文中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为例子,认为不少人虽然职业普通,但是也将这句话当成毕生的追求。如钟南山在新型肺炎爆发时期,不顾自己80高龄,挺身而出,这也体现了一种“先天下”的情怀。
在论据中加入名人名言、文言文词句,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再使用意义析例的方法论证,就能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让人难以反驳。
四、引申析例,见微知著
引申析例指在论证最后举了一个例子作为论据,然后沿着论据中的某角度引申,阐发更深刻的见解。这种方法有见微知著的特点,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学生可以阅读湖北卷高考作文《人生的“出”与“入”》,思考其如何引申析例,并尝试仿写。学生发现该作品先提出要客观对得自己的工作,然后引申开去,认为人生谨慎思考,反复观察,才能少犯错误。鼓励学生在理解引申析例的方法后仿写,如有学生从“吃自助餐”这个例子出发,先分析了一上来就吃太快,反而吃不多,不合算;然后就引申出去,认为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一上来就学太多,反而会造成很多负担。最后该学生提出学习如同日常饮食一般:“一餐一饭,皆是自在,细水长流,方得长久。”在这段分析中,学生从“吃自助餐”这个生活事例出发,引申到了学习上,给人见微知著之感。此时鼓励学生再次思考,想一下是否还能继续引申,能否将“学习”上领悟到的道理用于“人生”,让文章的更深入。
在使用引申析例的时候要注意引申的内容和原来的内容之间要有较强的关联性,切不可随意引申,让读者觉得过于牵强。只有确保引申的合理性,才能提高说理力度。
古代学者秦观认为:“文以说理为上,序事为次。”要写好高考作文,也要注意提高说理的水平。首先要结合论点提出例子,再结合论点深入全面地分析。除了本文介绍的这些析例技巧以外,还有很多技巧也十分常见,如充分分析论据存在的条件,进而展开严密分析;又如用辩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展开分析,增加文章的理趣;又如将“点”的突破和“面”的铺展结合在一起分析等。在高中写作时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而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