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吹灯”到“放火”——重读鲁迅《长明灯》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hui_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4年末溥仪出宫事件的社会影响对鲁迅的刺激与1925年初孙中山北上及其影响是鲁迅创作《长明灯》的思想背景与重要契机。以《长明灯》为寓言,围绕"吹灯"与"放火",鲁迅对知识分子践行思想启蒙与社会革命的可行性展开了双重质疑,进而由此确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长明灯》是鲁迅思想演变中承前启后的转捩点,记录了他对过去的反思、态度的变化以及"战斗"姿态的调整,并成为此后许多重要命题较早的源头。
其他文献
纪录片是历史文化古城形象再构与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规划系列纪录片题材,主要包括历史人文景观系列、大型民俗活动系列、文化传承中的艺术作品
驮盐队在藏民族历史长河中占据重要位置,是藏区农牧交流的主要细节,也可以说曾是这个民族生存延续的主要载体,因而驮盐队本身就极具民俗底蕴。
中国现代小说之所以能够在鲁迅的手中生成,与鲁迅在现代小说理论认识上的飞跃是分不开的。通俗教育研究会正是促成鲁迅对现代小说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的节点所在。通俗教育研
2020年10月8日,美国当代女诗人露易丝·格丽克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2020年10月16日,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全国上映,该片以北京四合院的结构模式展现了叶嘉莹先生
蒋子龙以《乔厂长上任记》进入新时期文坛,成为"改革文学"的开风气者,并成为新世纪以来"重返80年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作家。蒋子龙早期作品受到重视与重读的同时,其他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