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进行思维加工以形成物理概念的基本材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有效武器。感性认识不足,是学习物理概念的主要障碍。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地概念,必须创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启发学生挖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助学习环境,位学生获得必要的、充分的感性认识。
(一)运用实验
实验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c运用实验来展承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更鲍型、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购感性认识。在进行大气压教学时,教师可先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或其他類似的实验),使学生观察到当马德堡半球内的空气越来越稀形时,要两半球分开所需要的拉力越来越大,从而认识到马德堡半球受到大气的一种作用力。这是家握大气压概念的必要基础,如果没有与此类似的感性认识,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大气压的概念。
(二)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许多与物理概念有关的现象和事实,恰当地列举生活中的典型骆例,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晚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物朋概念。例如,在进行密度概念教学时,教师可列举一些从日常生活中早已获得的铁比木头重、铅比铝重、水比汽油重等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比较集中地再现这些感性认识,然后提出问题:“难道一只小铁钉比一根大木梁还重吗?难道一杯水比一筒汽油还重吗?”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重”这个词不能说明上述事实。那么.应该怎样讲述物质的这一性质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加工,建立密度的概念。这样讲解,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引入密度的概念,对于密度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会理解得十分深刻。每一个物理概念都能概括大量的具体事例。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感性认识,但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因为这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特别是在每一个物理概念所概括的大量事例,有的是含有事物本质属性的例证(肯定例证),有的是不含事物本质属性的例证(否定例证),有的是与物理概念有关的特征,有的则是与物理概念无关的特征。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形成并理解物那概念,教师必须注意变式的作用。变式是指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揭示共本质属性的过程。变式不充分或不正确,往往会产生概念的内涵混淆、外延扩大或缩小的错误。通过变式,列举足够充分的、典型的、恰当的、学生熟知的肯定例证,比较与到学概念有关的特征,并分析概括这些例证,抽象出科学概念然后再列举足够多的、恰当的否定例证,比较与物理概念无关的特征,让学生真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使学生掌握建立概念的方法
物朋概念是对自然界的现象、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拙象的产物。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若只向学生提供形成概念的感性构料,而不计学生参与思维加工活动,建立概念的思维方法,尽管讲师在引出概念的文字或数学表达式时讲得很清楚,但对学生来说,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物理概念仍处于“分离状态”,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只能是肤浅的、片面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出现错误。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排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灵活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征他们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物耶概念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形成物理概念,这是学握物理概念的关键。
当然,在科学发展史上,人们建立一个物理概念往往需要经过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不可能完全重复这一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精心选择典型事例,有意识地突出本质属性,据齐非本质属性,选择既不违反历史,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接受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一个正确的、深刻的、全面的理解。
三、使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的结构
物理概念的内涵是指物理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现象、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如力的内涵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理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物理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体对象;加重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电磁力等都属于力这一概念的外延。在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引导学生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及关系,这是掌握物型概念的根本之一。
最后要指出,由于学生了解概念大致经历领会、运用、完善、扩展四个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作者单位:河南省扶沟县第二高级中学)
感性认识是进行思维加工以形成物理概念的基本材料,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有效武器。感性认识不足,是学习物理概念的主要障碍。因此,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地概念,必须创造一个适应教学要求,借以引导启发学生挖掘问题、思考问题、探索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助学习环境,位学生获得必要的、充分的感性认识。
(一)运用实验
实验是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途径c运用实验来展承有关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可以使学生获得更鲍型、更生动、更深刻、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购感性认识。在进行大气压教学时,教师可先做马德堡半球实验(或其他類似的实验),使学生观察到当马德堡半球内的空气越来越稀形时,要两半球分开所需要的拉力越来越大,从而认识到马德堡半球受到大气的一种作用力。这是家握大气压概念的必要基础,如果没有与此类似的感性认识,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大气压的概念。
(二)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接触过许多与物理概念有关的现象和事实,恰当地列举生活中的典型骆例,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晚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物朋概念。例如,在进行密度概念教学时,教师可列举一些从日常生活中早已获得的铁比木头重、铅比铝重、水比汽油重等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比较集中地再现这些感性认识,然后提出问题:“难道一只小铁钉比一根大木梁还重吗?难道一杯水比一筒汽油还重吗?”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重”这个词不能说明上述事实。那么.应该怎样讲述物质的这一性质呢,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思维加工,建立密度的概念。这样讲解,学生对于为什么要引入密度的概念,对于密度这一概念的内涵、外延,会理解得十分深刻。每一个物理概念都能概括大量的具体事例。在进行教学时,要重视感性认识,但并不是具体事例越多越好。因为这不仅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特别是在每一个物理概念所概括的大量事例,有的是含有事物本质属性的例证(肯定例证),有的是不含事物本质属性的例证(否定例证),有的是与物理概念有关的特征,有的则是与物理概念无关的特征。
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形成并理解物那概念,教师必须注意变式的作用。变式是指从不同角度、方面和方式变换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揭示共本质属性的过程。变式不充分或不正确,往往会产生概念的内涵混淆、外延扩大或缩小的错误。通过变式,列举足够充分的、典型的、恰当的、学生熟知的肯定例证,比较与到学概念有关的特征,并分析概括这些例证,抽象出科学概念然后再列举足够多的、恰当的否定例证,比较与物理概念无关的特征,让学生真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使学生掌握建立概念的方法
物朋概念是对自然界的现象、过程等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拙象的产物。在物理概念的教学中,若只向学生提供形成概念的感性构料,而不计学生参与思维加工活动,建立概念的思维方法,尽管讲师在引出概念的文字或数学表达式时讲得很清楚,但对学生来说,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生活经验和物理概念仍处于“分离状态”,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只能是肤浅的、片面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出现错误。因此,要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排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灵活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征他们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按照物耶概念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形成物理概念,这是学握物理概念的关键。
当然,在科学发展史上,人们建立一个物理概念往往需要经过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时不可能完全重复这一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精心选择典型事例,有意识地突出本质属性,据齐非本质属性,选择既不违反历史,又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便于学生接受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有一个正确的、深刻的、全面的理解。
三、使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的结构
物理概念的内涵是指物理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现象、过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如力的内涵是指“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物理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物理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体对象;加重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电磁力等都属于力这一概念的外延。在物理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物理概念的内涵,了解物理概念的外延,引导学生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及关系,这是掌握物型概念的根本之一。
最后要指出,由于学生了解概念大致经历领会、运用、完善、扩展四个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作者单位:河南省扶沟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