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直以来,我国民族音乐各个阶段的发展中,都存在女高音歌手不断增加与更新,而男高音民族歌手却屈指可数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存在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相比于女高音歌手来讲,男高音的训练难度较大。因此,为了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男高音歌手,应不断加强男生的高声部训练。
【关键词】民族唱法;男生;高声部训练前言
对于民族音乐演唱来讲,男高音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要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男高音,往往都要经历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其必须要克服种种困难,承受各种高强度的训练才能够掌握成熟、灵活的高音技术。本文主要探究了民族唱法中男高音的训练方法。
一、中声区的训练方法
首先,在训练中应引导学生做到呼吸平稳与均匀。呼吸过程中,在尽量保持吸气状态的基础上,小腹要向上收缩,挺胸抬头,然后再如同蚕吐丝将气体平稳、均匀的输送出去。但是要注意不能人为的将喉头压制住,要类似于打哈欠一样,舌头微微向下,以此来确保喉头可以稳定在吸气状态。另外,对于震源体也要保持弹性,进而在对咽、腔、口的开关进行正确调节的同时,也使其可以产生良好的共鸣,真正达到吐字、音准清晰正确,协调发展各个器官,以获得更好的中声区男高音。
其次,注重起音训练。通过起音训练,不仅可以为发声器官提供有效的缓冲时间,也能够不断增强发出声音的弹性与持久力,并在合理保护声带的基础上,有效避免出现声音滞重现象。通常情况下,都会采用软起音的方式,引导初学者开展起音训练,不仅是因为这种方式较为舒服,更重要的是其不会对声带带来任何影响。当初学者对软起因有一定掌握后,为了让声音发出时更加柔、松,有效避免声带无力和闭合不好等现象的出现,并且能够将演唱者的情感更好的抒发出来,可以适当开展硬起音训练。比如,在硬起音训练中,可以先从“a”开始,这种元音训练能够充分打开喉咙,并将其稳定在吸气状态,持续进行啊的发音,在这个发声过程中,其练习者应收紧小腹,做到干脆、稳定,对气息进行合理运用,以避免出现滑音等现象。
二、高音区的训练方法
对于男高音来讲,高声区是声部训练中最困难的一个环节,也是需要其不断加强的环节。对于这部分声区的训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喉形。学生在进行正式练习之前,应先在头脑中形成高音的形象,其中包括具体的声色、音型等,并发挥一定形象,只有这样在演唱中,其口部才会做出相应动作。在高音演唱过程中,其嘴部应始终保持打哈欠的状态,适当放松下巴,并将颌关节完全打开,逐渐将喉头向后靠拢,尽量扩大咽壁。演唱的音越高,这种嘴部动作就要越明显,将喉底不断向下打开,进而让喉头一直保持在高音的位置上。
其次,共鸣。咽、喉、口的打开,不代表口腔的共鸣区就打开了,在演唱中,要想实现高音,就要将上口有意识的向上抬起,进而充分打开鼻腔,实现头腔共鸣,而这种共鸣虽然是高音演唱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但也存在声音从胸、腹发出的情况,也就是混合共鸣,这种高音演唱相对来讲更加稳定和持久。在训练中,可以利用语音变换的手法来开展高音训练,如,a2可以借助开口“a”的来进行演唱等等,都能够引导学生熟练、灵活的掌握高音训练方法。
三、换声区的训练方法
换声区属于中声与高声区的一个中间环节,演唱者必须要经过这个环节,才能够实现从中声区向高声区的转换,其主要发挥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换声区的演唱通常都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民族唱法来讲,男高音通常都在he2、e2、f2这几个区域进行换声,而为了使其能够不露痕迹的实现中声区向高声区的转化,在实际训练中,需要重叠一些较高的音,也就是民族唱法中的混音,也是实现从中声区向高声区平滑过渡的有效方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在实际换声前,应将几个音的母音逐渐变暗、变圆,同时也可以利用语音变换的手法来统一元音。二是,在具体转换过程中应保持气息的平稳,让喉头一直向后靠拢,不能太重也不能过冲。三是,对于声区目标的统一,可以通过“高位安放”的方式来实现,对正源体的技能状态给予及时调整,并结合实际需要来进行适当的增加与缩减。比如,he2到f2这几个音在上升过程中,其演唱者会感觉到喉底和喉腔明显变空、扩大,这个时候,其演唱者不能够将声音的音量突然提上去,要尽量保持平稳气息,并在声音逐渐边园过程中逐渐向后倾斜,一直到完全过渡到f2的时候,才能够将声音全部放开。
结语
总之,对于民族唱法来讲,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男高音不仅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都需要演唱者通过反复的训练与实践,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且高效的训练方法,进而真正实现各个声区的完美演绎,促进其歌手演唱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男高音。因此,对于民族唱法中的男高音训练,应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聂朝阳.民族唱法中男高音的声部训练方法研究[J].北方音乐,2015,(7):24-35.
[2] 熊友军.论民族唱法男高音声部训练[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 王栋.论声乐艺术中声音及唱法与歌曲的关系[D].山西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王兴鹏(1994~),男,黄淮学院,研究方向:声乐。
【关键词】民族唱法;男生;高声部训练前言
对于民族音乐演唱来讲,男高音发挥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但要想成为一名高水平的男高音,往往都要经历一个漫长,且艰苦的过程,其必须要克服种种困难,承受各种高强度的训练才能够掌握成熟、灵活的高音技术。本文主要探究了民族唱法中男高音的训练方法。
一、中声区的训练方法
首先,在训练中应引导学生做到呼吸平稳与均匀。呼吸过程中,在尽量保持吸气状态的基础上,小腹要向上收缩,挺胸抬头,然后再如同蚕吐丝将气体平稳、均匀的输送出去。但是要注意不能人为的将喉头压制住,要类似于打哈欠一样,舌头微微向下,以此来确保喉头可以稳定在吸气状态。另外,对于震源体也要保持弹性,进而在对咽、腔、口的开关进行正确调节的同时,也使其可以产生良好的共鸣,真正达到吐字、音准清晰正确,协调发展各个器官,以获得更好的中声区男高音。
其次,注重起音训练。通过起音训练,不仅可以为发声器官提供有效的缓冲时间,也能够不断增强发出声音的弹性与持久力,并在合理保护声带的基础上,有效避免出现声音滞重现象。通常情况下,都会采用软起音的方式,引导初学者开展起音训练,不仅是因为这种方式较为舒服,更重要的是其不会对声带带来任何影响。当初学者对软起因有一定掌握后,为了让声音发出时更加柔、松,有效避免声带无力和闭合不好等现象的出现,并且能够将演唱者的情感更好的抒发出来,可以适当开展硬起音训练。比如,在硬起音训练中,可以先从“a”开始,这种元音训练能够充分打开喉咙,并将其稳定在吸气状态,持续进行啊的发音,在这个发声过程中,其练习者应收紧小腹,做到干脆、稳定,对气息进行合理运用,以避免出现滑音等现象。
二、高音区的训练方法
对于男高音来讲,高声区是声部训练中最困难的一个环节,也是需要其不断加强的环节。对于这部分声区的训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喉形。学生在进行正式练习之前,应先在头脑中形成高音的形象,其中包括具体的声色、音型等,并发挥一定形象,只有这样在演唱中,其口部才会做出相应动作。在高音演唱过程中,其嘴部应始终保持打哈欠的状态,适当放松下巴,并将颌关节完全打开,逐渐将喉头向后靠拢,尽量扩大咽壁。演唱的音越高,这种嘴部动作就要越明显,将喉底不断向下打开,进而让喉头一直保持在高音的位置上。
其次,共鸣。咽、喉、口的打开,不代表口腔的共鸣区就打开了,在演唱中,要想实现高音,就要将上口有意识的向上抬起,进而充分打开鼻腔,实现头腔共鸣,而这种共鸣虽然是高音演唱中的应用比较普遍,但也存在声音从胸、腹发出的情况,也就是混合共鸣,这种高音演唱相对来讲更加稳定和持久。在训练中,可以利用语音变换的手法来开展高音训练,如,a2可以借助开口“a”的来进行演唱等等,都能够引导学生熟练、灵活的掌握高音训练方法。
三、换声区的训练方法
换声区属于中声与高声区的一个中间环节,演唱者必须要经过这个环节,才能够实现从中声区向高声区的转换,其主要发挥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换声区的演唱通常都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民族唱法来讲,男高音通常都在he2、e2、f2这几个区域进行换声,而为了使其能够不露痕迹的实现中声区向高声区的转化,在实际训练中,需要重叠一些较高的音,也就是民族唱法中的混音,也是实现从中声区向高声区平滑过渡的有效方法。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在实际换声前,应将几个音的母音逐渐变暗、变圆,同时也可以利用语音变换的手法来统一元音。二是,在具体转换过程中应保持气息的平稳,让喉头一直向后靠拢,不能太重也不能过冲。三是,对于声区目标的统一,可以通过“高位安放”的方式来实现,对正源体的技能状态给予及时调整,并结合实际需要来进行适当的增加与缩减。比如,he2到f2这几个音在上升过程中,其演唱者会感觉到喉底和喉腔明显变空、扩大,这个时候,其演唱者不能够将声音的音量突然提上去,要尽量保持平稳气息,并在声音逐渐边园过程中逐渐向后倾斜,一直到完全过渡到f2的时候,才能够将声音全部放开。
结语
总之,对于民族唱法来讲,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男高音不仅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都需要演唱者通过反复的训练与实践,才能够找到适合自己,且高效的训练方法,进而真正实现各个声区的完美演绎,促进其歌手演唱水平的不断提升,进而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男高音。因此,对于民族唱法中的男高音训练,应给予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 聂朝阳.民族唱法中男高音的声部训练方法研究[J].北方音乐,2015,(7):24-35.
[2] 熊友军.论民族唱法男高音声部训练[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 王栋.论声乐艺术中声音及唱法与歌曲的关系[D].山西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王兴鹏(1994~),男,黄淮学院,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