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虚晃的一枪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hizunb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虚晃一枪”——当前阅读课自主提问现状
  近年来,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调研听课和外出观摩听课近几百节,发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鼓励学生提问的现象逐渐增多,但情形如出一辙,都有“虚晃一枪”之嫌,现撷取几个环节实录如下:
  例一:《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揭示课题后,
  师:如果你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生1: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呢?
  生2:葬礼一般是给人举行的,为什么这次是给大瀑布举行的呢?
  生3:大瀑布为什么会像人一样死掉呢?(师提示学生把“死掉”改为“消失”)。
  师: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如果要请你给这篇文章配上三幅插图的话,你觉得可以配上哪三幅图?再想一想,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自学,然后交流给课文配上的三幅图:(1)昔日瀑布(2)如今瀑布 (3)特殊葬礼。教师根据三个部分逐个进行教学,直至教学结束再没有提及学生提出的问题。)
  例二:《七律·长征》一课
  引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句诗,哪个词语理解起来有难度?
  生1:闲。
  师:这是一个字,词是什么?
  生1:只等闲。
  师:应该是“等闲”,“等闲”这个词确实是难理解。(师板书“等闲”)。
  师:它在词典中有这样三个意思,你觉得课中应该选择哪一种?
  (屏幕出示“等闲”的三种意思)
  生2:选第①种。
  师:对了,平常,平平常常。那“只等闲”,刚才这位同学(指着生1)也说了,该怎么理解呢?
  生3:只是平平常常的。
  师:好,我们接着往下学。
  二、“一斑窥豹”——自主提问现状剖析
  学生自主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求疑,把自己的疑惑提出来,问老师、问同学,从而达到正确理解的行为,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在阅讀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课堂上,实施情况如何呢?从以上实录的“虚晃一枪”中,我们可以“以一斑窥全豹”:
  1.学生自主提问并不自主
  如例一中,学生只能针对课题进行提问;例二中,学生只能针对教师指定的诗句提问,这些所谓的学生自主提问都好比是教师指着一个“目标”说“攻下它”,然后,学生纷纷聚拢过来,遵照老师的指示行动。这种情形下的自主提问包含着多少学生的探究精神,实在难以判定。尤其是例一,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这些所谓“看到课题,你最想提什么问题?”的环节,其实是一个违背真实问题情境的环节,因为学生对这些问题早已有了自己的明确答案,并不存在所谓的问题。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在这个环节上“涛声依旧”地进行着“激发阅读期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黄金时间,殊为可惜。一般来说,针对课题质疑,应该是在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下进行,才是有效的。以上所谓的自主提问,其实只是老师“应景”的一个环节,老师不“恩准”,学生绝不敢提问。可见,自主提问并不自主。
  2.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脱节
  如例一中,当学生提问后,教师虽然用了这样的过渡语“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但接下去的教学安排却又回到自己预设的环节中,虽然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最终可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解决,但教师却没有根据学生当时的需求进行教学,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预设,学生的问题被搁置一边,甚至到了课堂结束,也不见有回应,好像“问”只是为了“问”,而不是为了接下去解决问题。可见,“问”只是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理念特设的一个“看起来很潮”的环节而已。至于学生真正关心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怎么去解决,并不是教师所关心的,教师备课时也并没有真正预设,所以,也就不会以学生的问题出发组织教学了。
  3.学生提问遭遇不同待遇
  学生提的问题刚好符合教师预设的得到了积极回应,如例一中,“为什么要给大瀑布举行葬礼?”正好是教师要教学的内容,所以,最终得到了解决。反之,如“葬礼一般是给人举行的,为什么这次是给大瀑布举行的呢?”等问题,因为不在教师预设内便没有再被提及,自然得不到解决。又如例二中,教师的预设是“质疑问难关键词语,解疑定格等闲”,于是,当学生提问“闲”“只等闲”的意思时,都遭到了教师否定,直到教师一厢情愿地要求学生理解了自己预设的“等闲”后,“只等闲”才得以解决,而关于“闲”的疑问就被淘汰了。可见,自主提问必须符合教师的预设才能得到回应和解答。否则,即使学生的问题再精彩,再有质量,也只有被“打入冷宫”。因为,谁让你的问题,“不按我的套路出牌”呢?
  三、“对症下药”——厘清阅读的本质,探求自主提问路径
  上述所有的问题都还是表面现象,其实质可以归结为一个,那就是教师并没有真正地理解閱读是怎么一回事。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具有艺术特性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改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不能与生活脱节。学校之所以开展语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中更好地生活,所以,语文教学不能离开生活,语文教学生活化是实现语文教学高效率的重要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都来自人们日常生活的实践经验,是人们对生活
回顾从前的课堂,学生就像带着枷锁的囚犯,虽然解放了他们的耳朵,却堵住了他们的嘴巴,捆住了他们的双手,教师似威严的教官,短短的40分钟扮演相同的角色,还是意犹未尽,而对于学生却是那般漫长。叶澜教授曾说过:“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课堂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它是人们交往活动中更特殊、更重要的一种。因此,交流互动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本质,每个参与课堂的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
摘 要:幼儿园教育是现阶段广受关注的话题,明显出现“小学化”的严重倾向,因此,要努力制止这一现象的蔓延。针对大班节日活动进行研讨和分析,致力于推动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摒弃不良现象,还幼儿一个快乐的童年。  关键词:幼儿园;大班;节日活动;实践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的一生的起点,无论是对于每个个体来讲,还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讲,幼儿教育都必须要被置于战略性的高度,社会需要给予幼儿教育足够多的关注。《幼儿园
一年之中两度执教《渔歌子》,分别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学拓展也截然不同,因而对语文教学的拓展有着很深的感悟。  第一次执教对象是给四年级的学生。  教学实录:  师:张志和不仅是诗人、画家,还精通音律。16岁,写折子给皇帝,写的是治国良方,皇帝很喜欢,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被贬官,从此再也不做官,隐居在太湖一带,扁舟垂钓,自称“烟波钓徒”。他的哥哥张松龄怕弟弟隐居不回家,就作了一首词。  (
摘 要:好多老师在教童话时,特别注重知识和品德教育,却往往忽视了童话本身的艺术特点,总循规蹈矩地按一般课文的老套路来进行教学,缺失了童话本有的趣味。实践证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童话语言,通过感悟来体会童话形象,通过表演提升童话内涵,能将童话课上得活泼有趣。  关键词:朗读;感悟;表演  一、朗读,品味童话语言  朱作仁先生告诉我们,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朗读能让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对教育者的课堂教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时期的教学任务,教师应该改革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以此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话能力;培养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其生活联系性很强,因此,学好它也是必需的,小学语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语文
摘 要:依附孩子的天性,挖掘“手”在小学数学课中的作用,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理论,通过手的形象表述,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探究、掌握、应用数学知识。  关键词:手;语言;形态;形象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师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环境,引导学生通过实
自2008年建校以来,千山路小学坚持“千山勤行·学海乐知”的体验教育办学理念,以“让每个生命因体验而精彩”为办学宗旨,围绕“勤行·乐知”的育人目标,提出“实践出真知,体验乐成长”的课程建设思路,构建了“体验教育”三级课程体系,走出了一条以课程推动特色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课程体验建构  国家课程方面,探索了与体验教育整合的特色化实施,如:语文学科的“读写结合课”,数学学科的“交流让位课”,英语学
常见的复习课中,整理环节一般由教师主导,以师生一问一答“挤牙膏”的方式逐一梳理各个知识点。然后,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板书或课件呈现,逐步将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这样的整理,看似学生在做,其实是教师越俎代庖。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网络结构,看似十分清楚,却往往是教师“清楚”学生“糊涂”。因为对学生而言,他们其实没有经历主动建构知識网络的过程,整理的结果是教师简单地告知给他们的。  【我的思考】  整理已学知
摘 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从“阅读”“联系”“巧学”三个方面,结合在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有关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几点尝试,说说想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授之以渔;学力发展;初中历史  高效课堂是一个教师引领下学生自致的、长效的活动课堂、文化课堂、生命课堂,并具有四个鲜明特征:(1)突出目标的整合;(2)催生过程的灵动;(3)实现“四基”的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