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

来源 :中华疼痛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33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3种不同入路腹横肌平面阻滞(TAP)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差异。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在全麻行下腹部手术患儿9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在全身麻醉后肋缘下组行肋缘下TAP,侧路组行侧路TAP,后路组行后路TAP。记录术后4、8、12、16、24 h时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CHEOPS)、Ramsay镇静评分与术后4 h时镇痛平面,并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下肢活动障碍、呼吸抑制等并发症。

结果

与术后4 h比较,肋缘下组术后12 h时、侧路组术后16 h时、后路组术后24 h时CHEOPS评分开始升高,Ramsay评分开始下降(P<0.05);与肋缘下组的镇痛平面比较,侧路组、后路组的镇痛平面较小(P<0.05)。对3组患儿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呼吸抑制等并发症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后路组比较,肋缘下组、侧路组下肢肌力下降发生率较低(P<0.05)。

结论

3种腹横肌平面阻滞均可有效缓解小儿下腹部手术后8 h内的疼痛,肋缘下TAP镇痛时间较短,后路TAP有一定的下肢肌力下降,侧路法TAP最适合于小儿下腹部手术后镇痛的需要。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不同镇痛方式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男47例,女13例,年龄28~7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切口浸润联合静脉镇痛组(A组),关腹前用0.2%罗哌卡因20 ml切口逐层浸润,术后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硬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日益增长,但由于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针对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治疗和干预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治疗方式的发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预后也有了一定的改善。本文将从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地塞米松静脉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血清炎性因子和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联合镇痛组和地佐辛组,每组40例。地佐辛组在乳腺癌根治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滴注地佐辛,联合镇痛组在地佐辛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比较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炎性因子IL-2、IL-6、TNF-α及免疫细胞CD3+、C
期刊
目的对急性期疱疹患者40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及疱疹液单纯疱疹病毒(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载量的实验鉴别。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苏州九龙医院皮肤科急性期疱疹患者4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估;采用普通PCR方法对疱疹患者皮损疱液中病毒DNA类型及其载量进行检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VZV感染的患者为16例,且患者疱疹液中VZV的DNA载量
期刊
目的探讨麦肯基(Mekenzie)疗法联合神经松动术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疼痛与颈椎活动受限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在甘肃省中医医院疼痛科诊治的CSR疼痛患者1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麦肯基组和联合组,每组79例。麦肯基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联合麦肯基疗法,联合组在麦肯基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全部患者均治疗两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颈椎
针刺镇痛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实践,临床镇痛效果确切,在西方文化乃至世界范围内均得到了认可。但其与安慰剂效应的神经生理学方面的关系却鲜有论述。本文就近些年国内外关于针刺镇痛与安慰剂效应之间关系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旨在论证针刺疗法自身确切的镇痛效果,而非单纯的安慰剂效应。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肩峰下滑囊注射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西安市灞桥区中医医院疼痛门诊收治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超声引导组和盲探穿刺组,每组28例;超声引导组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治疗,盲探穿刺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注射治疗。于治疗后1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分进行治疗效果评估。结果注射治疗后,两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