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各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近三年收治的桡骨骨折病例,根据不同的类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2例,所有患者获得3个月-3年的随访,腕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优38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
结论:不同的骨折类型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治疗 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685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407-01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6。大部分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粉碎性(不稳定性)或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常导致畸形愈合,桡腕、桡尺骨关节炎,握力下降,Sudeck骨萎缩,腕以及手指僵直等并发症。自2010年-2013年开始我院采用各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2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2侧,男性25例,女性37例。年龄25岁-87岁,平均61岁。骨折类型按AO/ASIF分型,A1型16例,A2型7例,A3型2例,B1型7例,B2型5例,C1型6例,C2型11例,C3型8例,其中7例机器伤外其余均跌倒伤。
1.2 治疗方法。
本组共用3种方法治疗:
(1)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适用于能手法复位后比较稳定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如Al、部分A2、B1部分B2、C1型骨折。操作方法: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采用局部麻醉时,即注射针于骨折处皮肤浸润后,逐步刺入深处,当进人骨折部血肿后,可抽出暗红色血液,然后缓慢将0.5%利多卡因10ml注人血肿内,即可达到麻醉目的。麻醉后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再用反折手法复位并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2) “C”型臂下闭台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适用于能手法复位后不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和复位后较稳定的关节内骨折,如:部分A2、部分A3、部分B1、B2、部分C2型骨折。操作方法:常用的方法是Kapandji技术,经骨折部位穿根克氏针,1根从桡侧,另1根克氏针从桡骨茎突及桡骨背侧移位。对于向掌侧移位以及有骨质疏松者,采用桡骨茎突及桡骨背侧交叉穿针固定法,即1根克氏针从桡骨茎突穿针固定,另1根克氏针从桡骨远端尺侧背穿针,并与第1根克氏针交叉固定远端尺侧、背侧的骨折块。对于部分A3、B2、C2型骨折内固定可以“C”型臂下经皮穿针撬拔复位固定。
(3)切开复位锁定铜板内固定 适用于手法复位不满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如:A3型、B2型、B3型、C1型、C2型、C3型。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于伤后l周左右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本组均选用AO桡骨远端T型锁定加压钢板作内固定。手术采用掌侧Henry入路,于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之间隙进入,或桡侧腕屈肌止点外切断后进入,将旋前方肌自桡侧止点切断,并翻向尺侧,由此显露骨折端。先手法牵引将骨折复位,“C”型臂下观察复位情况。如果关节面骨折粉碎。且复位不满意,则将骨折块连同腕关节掌侧韧带切断,目的是保持该韧带的完整性。以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将斜T型锁定钢板稍加塑型后置于掌侧,先于椭圆形滑动孔打入1板普通皮质骨螺钉。而后在远端锁定孔安装导向器,适当调整钢板的位置,以确保锁定螺钉不能将移位的骨折块良好地固定,则辅以克氏针固定之。本组对合并尺骨远端骨折者均用克氏针内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者常规不予处理。术后24h拔除橡皮引流片。视患者耐受情况,开始行腕关节功能锻炼。但是对于骨质疏松明显,或骨折压缩严重,骨折复位后遗留较大缺损的患者,术后以石膏托固定3周再行功能锻炼。于术后第1、2个月随访,而后每隔3-6年月随访。观察患者腕关节的活动度以及测量X线骨折复位维持的情况。
2 结果
62例患者获得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的随访,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38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术后本组11例发生并发症,6例为穿克氏针处感染,经加强换药后治愈;3例克氏针退针,其中2例畸形愈合。1例“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内固定患者并发腕管综合征,行腕横韧带切断及正中神经松解术。3例C3型骨折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创伤性骨关节炎。
3 讨论
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经典方法[1],对于无移位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手法复位后稳定性骨折,通常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桡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时闭合复位往往难以奏效。闭合复位问接复位,复位成功与否有赖于掌侧与背侧韧带的强度与走行,牵引时易于使掌侧骨折块复位。而背侧韧带较弱,且是横向走行,除非骨折块较大,否则难以经牵引使背侧骨折块复位。因此有明显的粉碎性骨折,一旦明确为不稳定的骨折,不要强求手法复位,而应采用手术治疗。能否采用“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我们认为,凡是掌侧皮质较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大都可以采用“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而掌侧皮持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如A3型、B3型、C2型、C3骨折则是可以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但退针、再移位仍是其主要缺点。本组就有3例退针,其中2畸形愈合。
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对于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取切开复位骨固定,以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解剖的完整性,同时早期功能锻炼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也可以避免后期骨关节炎的发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有多种,有掌侧钢板固定,背侧钢板固定,以及掌背侧联合钢板内固定[2]。普通AO桡骨远端T型钢板对于A型与B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而对于累及关节的C型骨折,尤其是C2型与C3型骨折,则不易获得稳定的固定。特别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骨折块经普通螺钉固定之后.仍缺乏有效的支撑。早期功能锻炼会导致骨折块的移位,造成骨折复位的丢失。骨远端T型锁定钢板由于螺钉尾部与钢板锁定状态,钉板之间具有稳定性。对于C2型与C3型骨折,尽管骨折复位后存在骨缺损,骨折块缺乏有效的支撑,但由于钢板与螺钉之间具有稳定的特点,锁定螺钉固定骨折块后,复位之骨折块不易发生移位。允许先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因此特别适合于骨质疏松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各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近三年收治的桡骨骨折病例,根据不同的类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2例,所有患者获得3个月-3年的随访,腕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优38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
结论:不同的骨折类型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治疗 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685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407-01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6。大部分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粉碎性(不稳定性)或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常导致畸形愈合,桡腕、桡尺骨关节炎,握力下降,Sudeck骨萎缩,腕以及手指僵直等并发症。自2010年-2013年开始我院采用各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2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2侧,男性25例,女性37例。年龄25岁-87岁,平均61岁。骨折类型按AO/ASIF分型,A1型16例,A2型7例,A3型2例,B1型7例,B2型5例,C1型6例,C2型11例,C3型8例,其中7例机器伤外其余均跌倒伤。
1.2 治疗方法。
本组共用3种方法治疗:
(1)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适用于能手法复位后比较稳定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如Al、部分A2、B1部分B2、C1型骨折。操作方法: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采用局部麻醉时,即注射针于骨折处皮肤浸润后,逐步刺入深处,当进人骨折部血肿后,可抽出暗红色血液,然后缓慢将0.5%利多卡因10ml注人血肿内,即可达到麻醉目的。麻醉后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再用反折手法复位并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2) “C”型臂下闭台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适用于能手法复位后不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和复位后较稳定的关节内骨折,如:部分A2、部分A3、部分B1、B2、部分C2型骨折。操作方法:常用的方法是Kapandji技术,经骨折部位穿根克氏针,1根从桡侧,另1根克氏针从桡骨茎突及桡骨背侧移位。对于向掌侧移位以及有骨质疏松者,采用桡骨茎突及桡骨背侧交叉穿针固定法,即1根克氏针从桡骨茎突穿针固定,另1根克氏针从桡骨远端尺侧背穿针,并与第1根克氏针交叉固定远端尺侧、背侧的骨折块。对于部分A3、B2、C2型骨折内固定可以“C”型臂下经皮穿针撬拔复位固定。
(3)切开复位锁定铜板内固定 适用于手法复位不满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如:A3型、B2型、B3型、C1型、C2型、C3型。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于伤后l周左右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本组均选用AO桡骨远端T型锁定加压钢板作内固定。手术采用掌侧Henry入路,于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之间隙进入,或桡侧腕屈肌止点外切断后进入,将旋前方肌自桡侧止点切断,并翻向尺侧,由此显露骨折端。先手法牵引将骨折复位,“C”型臂下观察复位情况。如果关节面骨折粉碎。且复位不满意,则将骨折块连同腕关节掌侧韧带切断,目的是保持该韧带的完整性。以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将斜T型锁定钢板稍加塑型后置于掌侧,先于椭圆形滑动孔打入1板普通皮质骨螺钉。而后在远端锁定孔安装导向器,适当调整钢板的位置,以确保锁定螺钉不能将移位的骨折块良好地固定,则辅以克氏针固定之。本组对合并尺骨远端骨折者均用克氏针内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者常规不予处理。术后24h拔除橡皮引流片。视患者耐受情况,开始行腕关节功能锻炼。但是对于骨质疏松明显,或骨折压缩严重,骨折复位后遗留较大缺损的患者,术后以石膏托固定3周再行功能锻炼。于术后第1、2个月随访,而后每隔3-6年月随访。观察患者腕关节的活动度以及测量X线骨折复位维持的情况。
2 结果
62例患者获得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的随访,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38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术后本组11例发生并发症,6例为穿克氏针处感染,经加强换药后治愈;3例克氏针退针,其中2例畸形愈合。1例“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内固定患者并发腕管综合征,行腕横韧带切断及正中神经松解术。3例C3型骨折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创伤性骨关节炎。
3 讨论
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经典方法[1],对于无移位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手法复位后稳定性骨折,通常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桡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时闭合复位往往难以奏效。闭合复位问接复位,复位成功与否有赖于掌侧与背侧韧带的强度与走行,牵引时易于使掌侧骨折块复位。而背侧韧带较弱,且是横向走行,除非骨折块较大,否则难以经牵引使背侧骨折块复位。因此有明显的粉碎性骨折,一旦明确为不稳定的骨折,不要强求手法复位,而应采用手术治疗。能否采用“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我们认为,凡是掌侧皮质较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大都可以采用“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而掌侧皮持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如A3型、B3型、C2型、C3骨折则是可以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但退针、再移位仍是其主要缺点。本组就有3例退针,其中2畸形愈合。
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对于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取切开复位骨固定,以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解剖的完整性,同时早期功能锻炼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也可以避免后期骨关节炎的发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有多种,有掌侧钢板固定,背侧钢板固定,以及掌背侧联合钢板内固定[2]。普通AO桡骨远端T型钢板对于A型与B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而对于累及关节的C型骨折,尤其是C2型与C3型骨折,则不易获得稳定的固定。特别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骨折块经普通螺钉固定之后.仍缺乏有效的支撑。早期功能锻炼会导致骨折块的移位,造成骨折复位的丢失。骨远端T型锁定钢板由于螺钉尾部与钢板锁定状态,钉板之间具有稳定性。对于C2型与C3型骨折,尽管骨折复位后存在骨缺损,骨折块缺乏有效的支撑,但由于钢板与螺钉之间具有稳定的特点,锁定螺钉固定骨折块后,复位之骨折块不易发生移位。允许先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因此特别适合于骨质疏松患者。
方法:收集我院近三年收治的桡骨骨折病例,根据不同的类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2例,所有患者获得3个月-3年的随访,腕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优38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
结论:不同的骨折类型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治疗 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685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407-01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6。大部分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粉碎性(不稳定性)或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常导致畸形愈合,桡腕、桡尺骨关节炎,握力下降,Sudeck骨萎缩,腕以及手指僵直等并发症。自2010年-2013年开始我院采用各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2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2侧,男性25例,女性37例。年龄25岁-87岁,平均61岁。骨折类型按AO/ASIF分型,A1型16例,A2型7例,A3型2例,B1型7例,B2型5例,C1型6例,C2型11例,C3型8例,其中7例机器伤外其余均跌倒伤。
1.2 治疗方法。
本组共用3种方法治疗:
(1)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适用于能手法复位后比较稳定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如Al、部分A2、B1部分B2、C1型骨折。操作方法: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采用局部麻醉时,即注射针于骨折处皮肤浸润后,逐步刺入深处,当进人骨折部血肿后,可抽出暗红色血液,然后缓慢将0.5%利多卡因10ml注人血肿内,即可达到麻醉目的。麻醉后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再用反折手法复位并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2) “C”型臂下闭台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适用于能手法复位后不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和复位后较稳定的关节内骨折,如:部分A2、部分A3、部分B1、B2、部分C2型骨折。操作方法:常用的方法是Kapandji技术,经骨折部位穿根克氏针,1根从桡侧,另1根克氏针从桡骨茎突及桡骨背侧移位。对于向掌侧移位以及有骨质疏松者,采用桡骨茎突及桡骨背侧交叉穿针固定法,即1根克氏针从桡骨茎突穿针固定,另1根克氏针从桡骨远端尺侧背穿针,并与第1根克氏针交叉固定远端尺侧、背侧的骨折块。对于部分A3、B2、C2型骨折内固定可以“C”型臂下经皮穿针撬拔复位固定。
(3)切开复位锁定铜板内固定 适用于手法复位不满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如:A3型、B2型、B3型、C1型、C2型、C3型。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于伤后l周左右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本组均选用AO桡骨远端T型锁定加压钢板作内固定。手术采用掌侧Henry入路,于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之间隙进入,或桡侧腕屈肌止点外切断后进入,将旋前方肌自桡侧止点切断,并翻向尺侧,由此显露骨折端。先手法牵引将骨折复位,“C”型臂下观察复位情况。如果关节面骨折粉碎。且复位不满意,则将骨折块连同腕关节掌侧韧带切断,目的是保持该韧带的完整性。以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将斜T型锁定钢板稍加塑型后置于掌侧,先于椭圆形滑动孔打入1板普通皮质骨螺钉。而后在远端锁定孔安装导向器,适当调整钢板的位置,以确保锁定螺钉不能将移位的骨折块良好地固定,则辅以克氏针固定之。本组对合并尺骨远端骨折者均用克氏针内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者常规不予处理。术后24h拔除橡皮引流片。视患者耐受情况,开始行腕关节功能锻炼。但是对于骨质疏松明显,或骨折压缩严重,骨折复位后遗留较大缺损的患者,术后以石膏托固定3周再行功能锻炼。于术后第1、2个月随访,而后每隔3-6年月随访。观察患者腕关节的活动度以及测量X线骨折复位维持的情况。
2 结果
62例患者获得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的随访,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38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术后本组11例发生并发症,6例为穿克氏针处感染,经加强换药后治愈;3例克氏针退针,其中2例畸形愈合。1例“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内固定患者并发腕管综合征,行腕横韧带切断及正中神经松解术。3例C3型骨折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创伤性骨关节炎。
3 讨论
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经典方法[1],对于无移位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手法复位后稳定性骨折,通常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桡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时闭合复位往往难以奏效。闭合复位问接复位,复位成功与否有赖于掌侧与背侧韧带的强度与走行,牵引时易于使掌侧骨折块复位。而背侧韧带较弱,且是横向走行,除非骨折块较大,否则难以经牵引使背侧骨折块复位。因此有明显的粉碎性骨折,一旦明确为不稳定的骨折,不要强求手法复位,而应采用手术治疗。能否采用“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我们认为,凡是掌侧皮质较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大都可以采用“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而掌侧皮持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如A3型、B3型、C2型、C3骨折则是可以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但退针、再移位仍是其主要缺点。本组就有3例退针,其中2畸形愈合。
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对于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取切开复位骨固定,以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解剖的完整性,同时早期功能锻炼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也可以避免后期骨关节炎的发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有多种,有掌侧钢板固定,背侧钢板固定,以及掌背侧联合钢板内固定[2]。普通AO桡骨远端T型钢板对于A型与B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而对于累及关节的C型骨折,尤其是C2型与C3型骨折,则不易获得稳定的固定。特别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骨折块经普通螺钉固定之后.仍缺乏有效的支撑。早期功能锻炼会导致骨折块的移位,造成骨折复位的丢失。骨远端T型锁定钢板由于螺钉尾部与钢板锁定状态,钉板之间具有稳定性。对于C2型与C3型骨折,尽管骨折复位后存在骨缺损,骨折块缺乏有效的支撑,但由于钢板与螺钉之间具有稳定的特点,锁定螺钉固定骨折块后,复位之骨折块不易发生移位。允许先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因此特别适合于骨质疏松患者。 摘要:目的:探讨各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近三年收治的桡骨骨折病例,根据不同的类型分别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2例,所有患者获得3个月-3年的随访,腕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优38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
结论:不同的骨折类型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临床治疗 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685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407-01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6。大部分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粉碎性(不稳定性)或关节内骨折保守治疗常导致畸形愈合,桡腕、桡尺骨关节炎,握力下降,Sudeck骨萎缩,腕以及手指僵直等并发症。自2010年-2013年开始我院采用各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62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2侧,男性25例,女性37例。年龄25岁-87岁,平均61岁。骨折类型按AO/ASIF分型,A1型16例,A2型7例,A3型2例,B1型7例,B2型5例,C1型6例,C2型11例,C3型8例,其中7例机器伤外其余均跌倒伤。
1.2 治疗方法。
本组共用3种方法治疗:
(1)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适用于能手法复位后比较稳定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如Al、部分A2、B1部分B2、C1型骨折。操作方法:可用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采用局部麻醉时,即注射针于骨折处皮肤浸润后,逐步刺入深处,当进人骨折部血肿后,可抽出暗红色血液,然后缓慢将0.5%利多卡因10ml注人血肿内,即可达到麻醉目的。麻醉后在对抗牵引下,于患肢远端,沿其纵轴以各种方法施行牵引,矫正骨折移位,再用反折手法复位并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2) “C”型臂下闭台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 适用于能手法复位后不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和复位后较稳定的关节内骨折,如:部分A2、部分A3、部分B1、B2、部分C2型骨折。操作方法:常用的方法是Kapandji技术,经骨折部位穿根克氏针,1根从桡侧,另1根克氏针从桡骨茎突及桡骨背侧移位。对于向掌侧移位以及有骨质疏松者,采用桡骨茎突及桡骨背侧交叉穿针固定法,即1根克氏针从桡骨茎突穿针固定,另1根克氏针从桡骨远端尺侧背穿针,并与第1根克氏针交叉固定远端尺侧、背侧的骨折块。对于部分A3、B2、C2型骨折内固定可以“C”型臂下经皮穿针撬拔复位固定。
(3)切开复位锁定铜板内固定 适用于手法复位不满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如:A3型、B2型、B3型、C1型、C2型、C3型。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于伤后l周左右肿胀消退后再行手术。本组均选用AO桡骨远端T型锁定加压钢板作内固定。手术采用掌侧Henry入路,于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之间隙进入,或桡侧腕屈肌止点外切断后进入,将旋前方肌自桡侧止点切断,并翻向尺侧,由此显露骨折端。先手法牵引将骨折复位,“C”型臂下观察复位情况。如果关节面骨折粉碎。且复位不满意,则将骨折块连同腕关节掌侧韧带切断,目的是保持该韧带的完整性。以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块。将斜T型锁定钢板稍加塑型后置于掌侧,先于椭圆形滑动孔打入1板普通皮质骨螺钉。而后在远端锁定孔安装导向器,适当调整钢板的位置,以确保锁定螺钉不能将移位的骨折块良好地固定,则辅以克氏针固定之。本组对合并尺骨远端骨折者均用克氏针内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者常规不予处理。术后24h拔除橡皮引流片。视患者耐受情况,开始行腕关节功能锻炼。但是对于骨质疏松明显,或骨折压缩严重,骨折复位后遗留较大缺损的患者,术后以石膏托固定3周再行功能锻炼。于术后第1、2个月随访,而后每隔3-6年月随访。观察患者腕关节的活动度以及测量X线骨折复位维持的情况。
2 结果
62例患者获得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的随访,腕关节功能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优38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术后本组11例发生并发症,6例为穿克氏针处感染,经加强换药后治愈;3例克氏针退针,其中2例畸形愈合。1例“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内固定患者并发腕管综合征,行腕横韧带切断及正中神经松解术。3例C3型骨折患者发生不同程度创伤性骨关节炎。
3 讨论
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经典方法[1],对于无移位的关节内或关节外骨折、手法复位后稳定性骨折,通常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桡骨远端关节面粉碎时闭合复位往往难以奏效。闭合复位问接复位,复位成功与否有赖于掌侧与背侧韧带的强度与走行,牵引时易于使掌侧骨折块复位。而背侧韧带较弱,且是横向走行,除非骨折块较大,否则难以经牵引使背侧骨折块复位。因此有明显的粉碎性骨折,一旦明确为不稳定的骨折,不要强求手法复位,而应采用手术治疗。能否采用“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或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要取决于骨折的类型。我们认为,凡是掌侧皮质较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大都可以采用“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而掌侧皮持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如A3型、B3型、C2型、C3骨折则是可以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
“C”型臂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的优点,但退针、再移位仍是其主要缺点。本组就有3例退针,其中2畸形愈合。
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对于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取切开复位骨固定,以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解剖的完整性,同时早期功能锻炼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腕关节功能,也可以避免后期骨关节炎的发生。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有多种,有掌侧钢板固定,背侧钢板固定,以及掌背侧联合钢板内固定[2]。普通AO桡骨远端T型钢板对于A型与B型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而对于累及关节的C型骨折,尤其是C2型与C3型骨折,则不易获得稳定的固定。特别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骨折块经普通螺钉固定之后.仍缺乏有效的支撑。早期功能锻炼会导致骨折块的移位,造成骨折复位的丢失。骨远端T型锁定钢板由于螺钉尾部与钢板锁定状态,钉板之间具有稳定性。对于C2型与C3型骨折,尽管骨折复位后存在骨缺损,骨折块缺乏有效的支撑,但由于钢板与螺钉之间具有稳定的特点,锁定螺钉固定骨折块后,复位之骨折块不易发生移位。允许先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因此特别适合于骨质疏松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