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政治长期以来因被当做“副科”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政治学科本来应该发挥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导致教师、学生对这门学科更加缺少激情。政治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政治教师应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很难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既有占主流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积极向上的思潮,又有近些年来兴起的生态主义、科技革命等新思潮,还有危害社会主义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消极思潮。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非常容易受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以至于走错方向、选错道路,此时政治学科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然而,大多数时候政治学科的教育导向作用都未能有效体现,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政治教师都在告诫学生: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学生长期处于“填鸭式”教育模式之下,教育效果不明显。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所能得到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极为匮乏,作为政治教师,要积极发挥政治学科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时刻注重人文关怀,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如,在讲“商品一货币一商品”的有关知识时,可以提问学生:在商品到货币的转化过程中是生产者承担的风险大还是消费者承担的风险大?答案显然是生产者,因为生产者在商品到货币的转化过程中要承担滞销的风险,一旦商品卖不出去,吃亏的永远是生产者,因为他们已经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商品中,这个过程在经济学中叫“惊险的跳跃”。所以作为生产者要时刻为消费者着想。只有为消费者着想,生产的商品才能卖出去,这显然跟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时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时机,要让他们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不可缺失。这样一来,政治学科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再如,当我们讲到纸币发行量的有关知识时,学生知道纸币是不能随意发行的,它跟价格水平、流通速度有关,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受客观规律决定,纸币在一定时期发行多少是有客观依据的。当不法分子大量制造假币并使假币流入市场,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所以如果有不法分子制造并贩卖假币,必将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掌握这一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与制造假币、贩卖假币的不法分子做斗争,自觉做一名守法的公民,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由浅入深、时刻不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显然比“填鸭式”教学方式要好得多,学生也易于接受这种剖析教材知识的方式,并最终用自已所学到的政治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其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应时刻不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意识形态功能。一般来说,我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其中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功能。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是指它的政治性、阶级性,也就是说它明确地属于一个阶级,并为这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其作用在于维护一个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的统治。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体系,并以此指导和规范自己行为的作用。简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向受教育者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达到社会整合,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总是该社会经济关系和物质生产方式在观念上的表现。在特定阶级社会中,通常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代表没落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代表先进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而主流意识形态通常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与融合,当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时,统治阶级往往采用各种手段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对社会民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传播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思想,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广泛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活动,其最终目标是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全社会的共同意志,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因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他在不同国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况调查,结果发现中国的学生爱国情感最强烈。为什么在经济发达程度上不及美国、日本、英国的中国,学生们却有更强烈的爱国情感呢?这是因为政治学科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外,还有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至关重要。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不可或缺。
政治学科是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大本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以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上各种思潮相互激荡,既有占主流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积极向上的思潮,又有近些年来兴起的生态主义、科技革命等新思潮,还有危害社会主义的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形形色色的消极思潮。高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非常容易受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以至于走错方向、选错道路,此时政治学科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然而,大多数时候政治学科的教育导向作用都未能有效体现,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政治教师都在告诫学生: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学生长期处于“填鸭式”教育模式之下,教育效果不明显。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所能得到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极为匮乏,作为政治教师,要积极发挥政治学科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时刻注重人文关怀,在日常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并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如,在讲“商品一货币一商品”的有关知识时,可以提问学生:在商品到货币的转化过程中是生产者承担的风险大还是消费者承担的风险大?答案显然是生产者,因为生产者在商品到货币的转化过程中要承担滞销的风险,一旦商品卖不出去,吃亏的永远是生产者,因为他们已经将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商品中,这个过程在经济学中叫“惊险的跳跃”。所以作为生产者要时刻为消费者着想。只有为消费者着想,生产的商品才能卖出去,这显然跟现实生活中一些不法分子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个时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时机,要让他们认识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不可缺失。这样一来,政治学科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再如,当我们讲到纸币发行量的有关知识时,学生知道纸币是不能随意发行的,它跟价格水平、流通速度有关,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发行量受客观规律决定,纸币在一定时期发行多少是有客观依据的。当不法分子大量制造假币并使假币流入市场,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就会下降,所以如果有不法分子制造并贩卖假币,必将损害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在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掌握这一知识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与制造假币、贩卖假币的不法分子做斗争,自觉做一名守法的公民,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由浅入深、时刻不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显然比“填鸭式”教学方式要好得多,学生也易于接受这种剖析教材知识的方式,并最终用自已所学到的政治知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其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应时刻不忘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意识形态功能。一般来说,我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其中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功能。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是指它的政治性、阶级性,也就是说它明确地属于一个阶级,并为这个阶级的根本利益服务,其作用在于维护一个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的统治。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体系,并以此指导和规范自己行为的作用。简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向受教育者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达到社会整合,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总是该社会经济关系和物质生产方式在观念上的表现。在特定阶级社会中,通常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代表没落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代表先进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而主流意识形态通常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各种意识形态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与融合,当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时,统治阶级往往采用各种手段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对社会民众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传播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思想,从而使主流意识形态得到广泛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灌输主流意识形态、开展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活动,其最终目标是将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全社会的共同意志,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因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他在不同国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况调查,结果发现中国的学生爱国情感最强烈。为什么在经济发达程度上不及美国、日本、英国的中国,学生们却有更强烈的爱国情感呢?这是因为政治学科发挥了巨大作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外,还有社会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至关重要。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不可或缺。
政治学科是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大本营,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功能,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以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