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有航天员14 名,“神五”“神六”“神七”三次载人航天,共有杨利伟等6 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在“神五”14选1、“神六”14 选2、“神七”13 选3(“神七”杨利伟作为领导退出了竞选)的过程中,这6 人是怎么胜出的呢?分析6人的成功之道,人们不难发现,他们有着突出的过人之处,值得职场的人们好好借鉴。
向杨利伟学口才
杨利伟是我国乘坐“神五”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是怎么在14 选1 中脱颖而出的呢?航天局的领导说了三个原因,其中之一是他的心理素质好,口头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分寸。杨利伟认为航天无小事,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学技术、学政治是如此,训练后的总结会、训练小结也是如此。在总结会上,杨利伟准备充分积极发言,发言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再加上不慌不忙故而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最终确定三人为首飞候选人之时,三人各方面都十分优秀,难分高下,只是考虑到作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要面对全世界的瞩目、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还要进行巡回演讲,才最后定下口才好的杨利伟首飞。
口才也能决定命运!所以说不仅航天事业无小事,职场也是无小事的。笔者建议职场的你经常阅读口才方面的报刊书籍,努力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汇报、演讲、发言的多个场合着力表现自己,这样也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引来成功的机会。
向费俊龙聂海胜学合作
“神六”飞行前,就被确定为两人飞行。因此,航天局在选拔航天员时,除了成绩优异外,配合默契、善于合作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经过一系列艰苦的训练和选拔,综合成绩前6 名的航天员最终确定。由于此次“神六”飞行任务必须由两人配合完成,从成绩排名和个人意愿两方面考虑,6 名航天员两两配对,形成3 个飞行乘组。在“个人意愿选择”这个环节中,费俊龙选择了聂海胜,聂海胜同样选择了费俊龙!两人互相欣赏。费俊龙对聂海胜的评价是“首先海胜的性格比较稳;第二个比较善于待人、善于合作,和他在一起工作觉得很愉快;第三个就是‘实’,他不管是训练也好,学理论也好,都比较扎实——就是研究得比较透,基础打得牢。”聂海胜对费俊龙的评价是“俊龙首先比较严谨,特别是工作作风上比较严谨,无论做事还是做工作,在事先都想得比较细,比较周到;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预先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飞行任务。
费俊龙、聂海胜的成功又一次向人们诠释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在现实生活的职场中,大多数职场人更善于单枪匹马、我行我素;而对合作、协作、团体作业感到头痛,认为会束缚自己的个性,影响个人水平的发挥。殊不知,公司是一个整体,集体作业的时候更多,如果不善与人共事,就会阻碍公司的发展,自己被炒鱿鱼就是最终的结果。
向翟志刚学坚持
稍微细心一点的人都会发现,我国三次发射载人航天,翟志刚三次进入梯队! 2003 年“神五”共有3 名候选太空人,分别是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2005 年“神六”共有三组共6 名候选太空人,分别为第一组费俊龙、聂海胜,第二组刘伯明、景海鹏,第三组翟志刚、吴杰。其中翟志刚三次入围,却也两度落选,此前不少媒体都为训练成绩优秀却无缘升空的他感到惋惜。翟志刚两次入选“神五”“神六”梯队,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而两次落选的经历,也让他更成熟:“我3 次进入梯队,非常自豪。前两次虽然都没有上天,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去执行任务,与我自己执行任务是一样的。从主观上来讲,谁都想飞,但客观条件只允许上几个人,人的主观愿望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翟志刚坦然面对落选的结果,表示14 位航天员人人都很优秀,他们之间不存在谁失败、谁获胜,只是谁先飞一步而已。中国的航天事业任重道远,他说“神六”之后还有“神七”、“神八”,还有空间站。他和战友们将一如既往、刻苦训练,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作为国家培养了多年的航天员,谁都想早一步进入太空,实现遨游太空的理想,但理想与现实就是这样的矛盾。翟志刚三次入选梯队,两次落选,却丝毫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这次“神七”飞行,领导委以他重任:担任“神七”飞行指令长,执行太空行走。就是对翟志刚坚持的最好肯定。
我们的一些职场人士,刚进公司的时候也会努力一阵子,一年半载没有升职,就会泄气,抱怨怀才不遇,故而选择跳槽,最终陷入进入公司——努力一阵——垂头丧气——炒鱿鱼跳槽的怪圈。职场的人士要警惕之。
向刘伯明学动手
在父亲的眼里,刘伯明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但他爱钻研,脑子灵。上中学的时候,刘伯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拆东西,经常把家里贵的收音机拆了再装上,有时自己还能琢磨安个小风扇什么的。而在同事们眼里,刘伯明被称作“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他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在连续“考问”刘伯明十多个“犄角旮旯”的问题后,也被他的对答如流所“震慑”,从此对他实行“免提”政策。刘伯明钻研好学是出了名的,落选“神五”飞行梯队之后,基本上每天他都在看书、写笔记,其中包括每天安排两小时学习英语。他的心得是,学知识不能只学表面,一般都得往“根”上追。如在飞船上,一般不记什么开关,而是记管线,通过分析线路,一旦发生故障,就能很快找到原因加以排除。这次“神七”飞行,技术跨度大、任务风险大、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刘伯明顺利入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刘伯明勤于动手也能比其他航天员早一步进太空,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的职场,会干活、比别人干得好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光说不练实是职场之大忌。
向景海鹏学镇定
在景海鹏的立功档案里,记录着这样一次飞行经历:“当时天气特别热,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正在空中做飞行训练,我在飞行员休息室,通过宽大的玻璃可以看到机场跑道上的情况。”战友许骥说,“轮到景海鹏的飞机降落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他一着陆我们就发现机头向下耷拉着,当即判断,肯定是前轮有问题!”果然,因为地面温度太高,跑道上有一些小石块,飞机降落时轮子的冲击力非常大,触碰到石块时立即爆掉了。“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如果飞行员方向保持不好、飞机偏离跑道的话,很容易倾覆出去……”看到眼前的一切,许骥急坏了。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景海鹏进行了一系列的紧急处置:保持方向,放减速板,关掉其中一台发动机,放减速伞……这些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惊险就这样被成功化解。飞机停稳后,大伙赶快跑过去准备把景海鹏从飞机里拉回来,却见他镇定自若地走出机舱,有条有理地向团领导讲述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并和战友们一起对跑道路面进行调查。景海鹏的镇静由此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神七”飞行,为了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要求,飞行产品技术状态发生较大变化,飞船进行了227 项变化,火箭进行了36 项,部分新研产品和新技术是首次进行飞行验证,也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载3 个人的满负荷飞行,这些都增加了这次飞行任务的风险。于是,镇定自若、处危不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的景海鹏入选也就不足为奇了。
职场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一个有理性、处危不惊、镇静自若的人一起工作,心里就会特别的踏实——这样的人不会惹麻烦添乱子,出现情况、问题总会挺身而出,手到病除地予以解决。不仅同事喜欢,就是老板也爱提拔重用这样的人。
向杨利伟学口才
杨利伟是我国乘坐“神五”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他是怎么在14 选1 中脱颖而出的呢?航天局的领导说了三个原因,其中之一是他的心理素质好,口头表达能力强,说话有条理、有分寸。杨利伟认为航天无小事,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学技术、学政治是如此,训练后的总结会、训练小结也是如此。在总结会上,杨利伟准备充分积极发言,发言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再加上不慌不忙故而给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最终确定三人为首飞候选人之时,三人各方面都十分优秀,难分高下,只是考虑到作为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要面对全世界的瞩目、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还要进行巡回演讲,才最后定下口才好的杨利伟首飞。
口才也能决定命运!所以说不仅航天事业无小事,职场也是无小事的。笔者建议职场的你经常阅读口才方面的报刊书籍,努力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汇报、演讲、发言的多个场合着力表现自己,这样也能引起老板的注意,引来成功的机会。
向费俊龙聂海胜学合作
“神六”飞行前,就被确定为两人飞行。因此,航天局在选拔航天员时,除了成绩优异外,配合默契、善于合作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经过一系列艰苦的训练和选拔,综合成绩前6 名的航天员最终确定。由于此次“神六”飞行任务必须由两人配合完成,从成绩排名和个人意愿两方面考虑,6 名航天员两两配对,形成3 个飞行乘组。在“个人意愿选择”这个环节中,费俊龙选择了聂海胜,聂海胜同样选择了费俊龙!两人互相欣赏。费俊龙对聂海胜的评价是“首先海胜的性格比较稳;第二个比较善于待人、善于合作,和他在一起工作觉得很愉快;第三个就是‘实’,他不管是训练也好,学理论也好,都比较扎实——就是研究得比较透,基础打得牢。”聂海胜对费俊龙的评价是“俊龙首先比较严谨,特别是工作作风上比较严谨,无论做事还是做工作,在事先都想得比较细,比较周到;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预先的计划,有条不紊地执行。”经过两人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飞行任务。
费俊龙、聂海胜的成功又一次向人们诠释了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在现实生活的职场中,大多数职场人更善于单枪匹马、我行我素;而对合作、协作、团体作业感到头痛,认为会束缚自己的个性,影响个人水平的发挥。殊不知,公司是一个整体,集体作业的时候更多,如果不善与人共事,就会阻碍公司的发展,自己被炒鱿鱼就是最终的结果。
向翟志刚学坚持
稍微细心一点的人都会发现,我国三次发射载人航天,翟志刚三次进入梯队! 2003 年“神五”共有3 名候选太空人,分别是杨利伟、翟志刚、聂海胜;2005 年“神六”共有三组共6 名候选太空人,分别为第一组费俊龙、聂海胜,第二组刘伯明、景海鹏,第三组翟志刚、吴杰。其中翟志刚三次入围,却也两度落选,此前不少媒体都为训练成绩优秀却无缘升空的他感到惋惜。翟志刚两次入选“神五”“神六”梯队,两次与“飞天”失之交臂。而两次落选的经历,也让他更成熟:“我3 次进入梯队,非常自豪。前两次虽然都没有上天,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去执行任务,与我自己执行任务是一样的。从主观上来讲,谁都想飞,但客观条件只允许上几个人,人的主观愿望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翟志刚坦然面对落选的结果,表示14 位航天员人人都很优秀,他们之间不存在谁失败、谁获胜,只是谁先飞一步而已。中国的航天事业任重道远,他说“神六”之后还有“神七”、“神八”,还有空间站。他和战友们将一如既往、刻苦训练,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作为国家培养了多年的航天员,谁都想早一步进入太空,实现遨游太空的理想,但理想与现实就是这样的矛盾。翟志刚三次入选梯队,两次落选,却丝毫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这次“神七”飞行,领导委以他重任:担任“神七”飞行指令长,执行太空行走。就是对翟志刚坚持的最好肯定。
我们的一些职场人士,刚进公司的时候也会努力一阵子,一年半载没有升职,就会泄气,抱怨怀才不遇,故而选择跳槽,最终陷入进入公司——努力一阵——垂头丧气——炒鱿鱼跳槽的怪圈。职场的人士要警惕之。
向刘伯明学动手
在父亲的眼里,刘伯明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自己的人,但他爱钻研,脑子灵。上中学的时候,刘伯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爱拆东西,经常把家里贵的收音机拆了再装上,有时自己还能琢磨安个小风扇什么的。而在同事们眼里,刘伯明被称作“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他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在连续“考问”刘伯明十多个“犄角旮旯”的问题后,也被他的对答如流所“震慑”,从此对他实行“免提”政策。刘伯明钻研好学是出了名的,落选“神五”飞行梯队之后,基本上每天他都在看书、写笔记,其中包括每天安排两小时学习英语。他的心得是,学知识不能只学表面,一般都得往“根”上追。如在飞船上,一般不记什么开关,而是记管线,通过分析线路,一旦发生故障,就能很快找到原因加以排除。这次“神七”飞行,技术跨度大、任务风险大、航天员自主工作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刘伯明顺利入选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刘伯明勤于动手也能比其他航天员早一步进太空,说明在现实生活中的职场,会干活、比别人干得好也是成功的重要条件,光说不练实是职场之大忌。
向景海鹏学镇定
在景海鹏的立功档案里,记录着这样一次飞行经历:“当时天气特别热,景海鹏和他的战友们正在空中做飞行训练,我在飞行员休息室,通过宽大的玻璃可以看到机场跑道上的情况。”战友许骥说,“轮到景海鹏的飞机降落时,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他一着陆我们就发现机头向下耷拉着,当即判断,肯定是前轮有问题!”果然,因为地面温度太高,跑道上有一些小石块,飞机降落时轮子的冲击力非常大,触碰到石块时立即爆掉了。“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如果飞行员方向保持不好、飞机偏离跑道的话,很容易倾覆出去……”看到眼前的一切,许骥急坏了。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景海鹏进行了一系列的紧急处置:保持方向,放减速板,关掉其中一台发动机,放减速伞……这些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处理完的,一个不大不小的惊险就这样被成功化解。飞机停稳后,大伙赶快跑过去准备把景海鹏从飞机里拉回来,却见他镇定自若地走出机舱,有条有理地向团领导讲述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并和战友们一起对跑道路面进行调查。景海鹏的镇静由此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次“神七”飞行,为了满足航天员出舱活动要求,飞行产品技术状态发生较大变化,飞船进行了227 项变化,火箭进行了36 项,部分新研产品和新技术是首次进行飞行验证,也是神舟飞船第一次载3 个人的满负荷飞行,这些都增加了这次飞行任务的风险。于是,镇定自若、处危不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强的景海鹏入选也就不足为奇了。
职场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和一个有理性、处危不惊、镇静自若的人一起工作,心里就会特别的踏实——这样的人不会惹麻烦添乱子,出现情况、问题总会挺身而出,手到病除地予以解决。不仅同事喜欢,就是老板也爱提拔重用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