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学科之一。中医针灸术语文化内涵丰富,对其恰当准确的英译不仅能够让外国学习者理解针灸的临床诊疗涵义,又能传播其中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本文通过分析针灸经络术语国际命名的原则和方法,看中医文化如何得到有效的传播。
【关键词】针灸 术语 中医 文化 传播
一、针灸传统文化及其对外传播
针灸发源于我国。针灸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床治疗等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针灸防治疾病,重视针灸的推广和交流。2007年,WHO针灸经穴定位标准西太区会议颁布了《WHO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对针灸术语再次进行了收录和规范。WHO 关于针灸国际标准化的工作,使得针灸跨越了中医文化与西方社会的沟壑,成功地被西方医疗界认可。针灸传入美国开创了中医西进的先河,也成了东方文化渗透于西方的一个典范。
二、中医文化在针灸术语英译中的体现
在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中,针灸是率先走出国门并为西方世界所接受的中医疗法,其用语的英语翻译在国际上相对比较一致。对于针灸穴名释义的重视古已有之,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可见每个针灸穴位都含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针灸术语的国际标准译法是如何传达中医文化的精髓呢?我们可以通过其翻译方法进行了解。
1.词素组合。词素( morpheme) 是具有独立含义、有构词能力的最小语言单位。已有的和不断增加的医学英语词汇都由词素组合构成。中医历史悠久,很多名词繁杂难懂,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单词或短语。通过采用西医语言的构词法,可为中医创造一套特殊词汇,外国人可以看懂,又不失中医文化特色。以“针刺”为例。在拉丁文中,“acu”是针、尖锐之意,“puncture”是穿刺的意思,译者便借用拉丁语相应的词素对“针刺”一词进行仿造化的翻译,即拉丁语的“acupunctura”,英语又称“acupuncture”。这个对应语的创造符合拉丁语法及西方现代语言的构词法,特别是医学用语和科技用语的构词法。因此此词一经创造便迅速流传,直至今日。
2.直译法。直译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原词语或句子的结构和字面意思进行翻译的一种方法。在针灸翻译中使用也较普遍,使用得当则有利国际交流,不当则导致译文艰涩难懂。以“经络感传”为例。针灸中,经络感传指的是针刺人体穴位时具有的酸、麻、胀、重的感觉沿着经络循行路线进行传导的现象。常见的译法有: a.phenomena of 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the channels;b.radiating sensation of the channel;c.channel transmission.对比三种结果,很显然前两种属于解释性翻译,无实用性,第三种译法虽简单,却并不完善。此词可以拆分成“经络”和“感传”,若在transmission 前加上sensation 便可构成对“感传”一词的回译性译法,具有可取性。而且WHO 在《针灸经穴名称国际标准化方案》中对“经络”一词的标准译法为meridian,因此采用直译法,对“经络( meridian) 感传( sensation transmission) ”的最佳译法应为meridian sensation transmission.
3.音译法。对于中西方文化中没有近似或对等概念的中医基本概念的翻译,要尽量采用原语特有的表达方式,突出原语文化的“棱角”。如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科体系的基石,贯穿于中医理、法、方、药理论与实践的整个过程,最能体现中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关于“阴阳”的翻译,海内外专家和译者几乎都达成共识,采用完全异化翻译法直接音译为“Yinyang”,这种另起炉灶的译法使“阴阳”在中医学上的全部意义得以保留。在针灸临床上,为方便简洁,译者大都采用音译法翻译针灸穴名。如合谷,可译为Hegu。
4.意译法。意译法主要根据原文的大意,不做逐字逐句翻译,译文与原文在结构形式上也不需要相互对应。在针灸方面,很多名词术语使用直译法很难达意或易生歧义,采用音译法又无法被外国学者理解和接受,但采用实际含义进行意译,则可使原文意思再译文中得到较好表达。例如,在针灸中,有得气、候气、催气、守气之说。这里的“气”与上述的“气”含义又有不同。得气又称“气至”“针感”,指的是针刺后针刺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患者会出现轻微酸麻胀痛等感觉。因此,翻译时,不需遵照音译法将其翻译成“qi”,而是采用意译法,按其意思进行必要的解释性翻译,因此可译为needle sensation。候气是指针下不得气时需要留针一段时间来等候得气,因此可译为waiting for needle sensation。催气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催促得气,可译为promoting needle sensation。守气是指针下得气后,需守住经气,以保持针感持久,因此可译为keeping needle sensation。
5.音意结合法。音意结合法指的是译文中包含了音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可构成新词新意。此法适用范围不局限于中医,在其它领域也有实用价值。在针灸中使用音意结合法翻译特定穴,除了可传播中医文化、体现中医特色外,还可将特定穴与普通穴加以区别。再以“络穴”为例。人体十二经脉、督脉、任脉各有一络穴,加上脾之大络大包穴,一共为十五个络穴。络,联络、散布之意,起着联络个经脉脏腑的作用。采用国际标准法应以为Luo acupoint,Luo 是络的音译,但是为体现其功用,应在音译法后面加上意译,则可译为Luo-connection acupoint。 6.代码标记法。所谓代码,就是用具有特殊意义的可实现特殊功能的字符、符号或信号组成的语言文字来表示特定信息的规则体系。国际标准化的针灸经穴名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腧穴代码、汉语拼音和汉字。马尼拉会议还确定了经脉名称代码的基本原则,即:1)如果一个经脉的汉语名称包含两个汉字,那么代码使用两个大写字母;2)如果一个经脉的汉语名称只包括一个汉字,那么代码只使用一个大写字母;3)如果不同的经脉有相同的代码,加上一个下位字母以示区别,如L代表肺经(lung meridian),Liv代表肝经(liver meridian),S代表胃经(stomach meridian),Sp则代表脾经(spleen meridian)。这些原则在以后的审定中又作了一定的修正。1989年10~12月在日内瓦召开了科学组认可国际标准化针灸经穴名称会议,会议对马尼拉会议上确定的一些原则进行了修改,如将第二条“如果一个经脉的汉语名称只包括一个汉字,那么代码只使用一个大写字母”修改为“每一个代码都应包含两个大写字母”。
三、结语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物。中医针灸术语文化内涵丰富,对其恰当准确的英译不仅能够让外国学习者理解针灸的临床诊疗涵义,又能传播其中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此外,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教师应该有意在教学中引进中医文化内涵的内容,这将对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2007.
[2]郭彦希,邓曼.针灸穴名国际命名的发展回顾与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0(1).
[3]黄羡明.针灸医术向美国传播的回忆—纪念尼克松总统访华35周年[J].上海针灸,2006.25(5).
[4]李勇明.针灸传入美国30年回顾[J].中国针灸.2004.24(1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度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中医院校针灸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 2014B23)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针灸 术语 中医 文化 传播
一、针灸传统文化及其对外传播
针灸发源于我国。针灸学(Scienc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床治疗等部分。
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针灸防治疾病,重视针灸的推广和交流。2007年,WHO针灸经穴定位标准西太区会议颁布了《WHO西太区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对针灸术语再次进行了收录和规范。WHO 关于针灸国际标准化的工作,使得针灸跨越了中医文化与西方社会的沟壑,成功地被西方医疗界认可。针灸传入美国开创了中医西进的先河,也成了东方文化渗透于西方的一个典范。
二、中医文化在针灸术语英译中的体现
在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中,针灸是率先走出国门并为西方世界所接受的中医疗法,其用语的英语翻译在国际上相对比较一致。对于针灸穴名释义的重视古已有之,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可见每个针灸穴位都含有独特的文化内涵。针灸术语的国际标准译法是如何传达中医文化的精髓呢?我们可以通过其翻译方法进行了解。
1.词素组合。词素( morpheme) 是具有独立含义、有构词能力的最小语言单位。已有的和不断增加的医学英语词汇都由词素组合构成。中医历史悠久,很多名词繁杂难懂,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的单词或短语。通过采用西医语言的构词法,可为中医创造一套特殊词汇,外国人可以看懂,又不失中医文化特色。以“针刺”为例。在拉丁文中,“acu”是针、尖锐之意,“puncture”是穿刺的意思,译者便借用拉丁语相应的词素对“针刺”一词进行仿造化的翻译,即拉丁语的“acupunctura”,英语又称“acupuncture”。这个对应语的创造符合拉丁语法及西方现代语言的构词法,特别是医学用语和科技用语的构词法。因此此词一经创造便迅速流传,直至今日。
2.直译法。直译法,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原词语或句子的结构和字面意思进行翻译的一种方法。在针灸翻译中使用也较普遍,使用得当则有利国际交流,不当则导致译文艰涩难懂。以“经络感传”为例。针灸中,经络感传指的是针刺人体穴位时具有的酸、麻、胀、重的感觉沿着经络循行路线进行传导的现象。常见的译法有: a.phenomena of propagated sensation along the channels;b.radiating sensation of the channel;c.channel transmission.对比三种结果,很显然前两种属于解释性翻译,无实用性,第三种译法虽简单,却并不完善。此词可以拆分成“经络”和“感传”,若在transmission 前加上sensation 便可构成对“感传”一词的回译性译法,具有可取性。而且WHO 在《针灸经穴名称国际标准化方案》中对“经络”一词的标准译法为meridian,因此采用直译法,对“经络( meridian) 感传( sensation transmission) ”的最佳译法应为meridian sensation transmission.
3.音译法。对于中西方文化中没有近似或对等概念的中医基本概念的翻译,要尽量采用原语特有的表达方式,突出原语文化的“棱角”。如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科体系的基石,贯穿于中医理、法、方、药理论与实践的整个过程,最能体现中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关于“阴阳”的翻译,海内外专家和译者几乎都达成共识,采用完全异化翻译法直接音译为“Yinyang”,这种另起炉灶的译法使“阴阳”在中医学上的全部意义得以保留。在针灸临床上,为方便简洁,译者大都采用音译法翻译针灸穴名。如合谷,可译为Hegu。
4.意译法。意译法主要根据原文的大意,不做逐字逐句翻译,译文与原文在结构形式上也不需要相互对应。在针灸方面,很多名词术语使用直译法很难达意或易生歧义,采用音译法又无法被外国学者理解和接受,但采用实际含义进行意译,则可使原文意思再译文中得到较好表达。例如,在针灸中,有得气、候气、催气、守气之说。这里的“气”与上述的“气”含义又有不同。得气又称“气至”“针感”,指的是针刺后针刺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患者会出现轻微酸麻胀痛等感觉。因此,翻译时,不需遵照音译法将其翻译成“qi”,而是采用意译法,按其意思进行必要的解释性翻译,因此可译为needle sensation。候气是指针下不得气时需要留针一段时间来等候得气,因此可译为waiting for needle sensation。催气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催促得气,可译为promoting needle sensation。守气是指针下得气后,需守住经气,以保持针感持久,因此可译为keeping needle sensation。
5.音意结合法。音意结合法指的是译文中包含了音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可构成新词新意。此法适用范围不局限于中医,在其它领域也有实用价值。在针灸中使用音意结合法翻译特定穴,除了可传播中医文化、体现中医特色外,还可将特定穴与普通穴加以区别。再以“络穴”为例。人体十二经脉、督脉、任脉各有一络穴,加上脾之大络大包穴,一共为十五个络穴。络,联络、散布之意,起着联络个经脉脏腑的作用。采用国际标准法应以为Luo acupoint,Luo 是络的音译,但是为体现其功用,应在音译法后面加上意译,则可译为Luo-connection acupoint。 6.代码标记法。所谓代码,就是用具有特殊意义的可实现特殊功能的字符、符号或信号组成的语言文字来表示特定信息的规则体系。国际标准化的针灸经穴名称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腧穴代码、汉语拼音和汉字。马尼拉会议还确定了经脉名称代码的基本原则,即:1)如果一个经脉的汉语名称包含两个汉字,那么代码使用两个大写字母;2)如果一个经脉的汉语名称只包括一个汉字,那么代码只使用一个大写字母;3)如果不同的经脉有相同的代码,加上一个下位字母以示区别,如L代表肺经(lung meridian),Liv代表肝经(liver meridian),S代表胃经(stomach meridian),Sp则代表脾经(spleen meridian)。这些原则在以后的审定中又作了一定的修正。1989年10~12月在日内瓦召开了科学组认可国际标准化针灸经穴名称会议,会议对马尼拉会议上确定的一些原则进行了修改,如将第二条“如果一个经脉的汉语名称只包括一个汉字,那么代码只使用一个大写字母”修改为“每一个代码都应包含两个大写字母”。
三、结语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物。中医针灸术语文化内涵丰富,对其恰当准确的英译不仅能够让外国学习者理解针灸的临床诊疗涵义,又能传播其中蕴藏的中国传统文化。此外,中医院校的英语教师和学生都应树立正确的文化观,教师应该有意在教学中引进中医文化内涵的内容,这将对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Terminologies on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Region.2007.
[2]郭彦希,邓曼.针灸穴名国际命名的发展回顾与思考[J].环球中医药,2010(1).
[3]黄羡明.针灸医术向美国传播的回忆—纪念尼克松总统访华35周年[J].上海针灸,2006.25(5).
[4]李勇明.针灸传入美国30年回顾[J].中国针灸.2004.24(12).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4年度湖北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中医院校针灸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编号: 2014B23)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