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344C/T)基因多态性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查阅1992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表的有关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344C/T)基因多态性与左心室肥厚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献,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VIP(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以左心室肥
【机 构】
: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泌尿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344C/T)基因多态性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查阅1992年1月至2011年12月发表的有关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344C/T)基因多态性与左心室肥厚关系的相关研究文献,数据库包括Embase、Pubmed、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BM(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VIP(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以左心室肥厚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因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应用RevMan 5.1软件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相关数据的合并,最终入选6篇病例对照试验文献,为避免文献间的异质性,将纳入文献分为高血压与种族两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 共入选左心室肥厚患者541例,对照组553例.左心室肥厚组与对照组CC/(CT +TT),在高血压亚组中OR值1.15(95% CI:0.74 ~1.80),显著性检验Z值为0.63,P=0.53;在种族亚组中OR值1.15(95%CI:0.74 ~ 1.80),显著性检验Z值为0.63,P=0.53.左心室肥厚组与对照组C等位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OR值1.15(95%CI:0.76~1.74)/0.87(95%CI:0.58~1.31),显著性检验Z值为0.67,P=0.50.结论 无论是高血压人群或是不同种族人群,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344C/T)基因多态性与左心室肥厚无关。
其他文献
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注意血压计量单位恢复使用毫米汞柱(mmHg),但首次使用时应注明与千帕斯卡(kPa)的换算系数(1mmHg=0.133kPa)。
原定于2012年8月“单心室外科治疗”、11月“食管外科并发症”两期专题推迟至2012年底和2013年初刊出,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欢迎广大医师继续踊跃投稿。来稿请通过中华医学会网站业务中心进行投稿。登录网址:http://www.oma.org.cn/html/main/ywzx.html。投稿时请在备注栏中说明投稿专题。
患者女,50岁.反复咳嗽、咳痰30余年,加重半月.胸部CT示两肺多发支气管囊状扩张伴感染;心脏超声提示右心增大,肺动脉压力中度增高,左室射血分数(EF)0.68.诊断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呼吸衰竭,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功能Ⅲ级.2011年6月行序贯式双肺移植术,手术顺利.术后予头孢哌酮舒巴坦、伊曲康唑等预防感染,前列地尔改善肺微循环,免疫抑制方案为他克莫司、骁悉、甲强龙三联免疫抑制.术后41天发生急
患婴 女,3月龄.腹泻伴发热2天,发现心包积液1天.查体:一般情况差,气促,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音遥远,心率125次/min,律齐.腹部膨隆,余体征无特殊.心包穿刺抽出暗红色血性液体约150ml.心脏CT示右心房内类圆形充盈缺损影,考虑黏液瘤;卵圆孔未闭;双肺感染,左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超声心动示右心房内一实性低回声占位,范围约2.6 cm ×1.9 cm;卵圆孔未闭;中等量心包积
胸交感神经( ETS)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的经典手术[1-2],但术后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可高达85%,其中发生严重代偿性多汗者占15%[3],这已成为患者对该手术满意度降低和后悔接受该手术的主要因素[4-5].尽管有人尝试口服胃长宁[6]、注射肉毒素[7]、甚至使用经皮电刺激[8 ]等多种方法来治疗代偿性多汗,但均未取得确切效果。
目的 探讨XIAP修饰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s)是否具有更强的活力,能否更好地恢复心功能,及基因修饰干细胞治疗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10周的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 ~ 300 g,取其腹股沟处脂肪组织,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行体外培养扩增.应用电转染的方法将XIAP表达质粒导入脂肪干细胞内,进行基因修饰.另取61只SD大鼠,年龄和体质量同前,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1
目的 评价DavidI术式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2005年8月至2011年5月,采用David I手术治疗24例主动脉根部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男21例,女3例;年龄24-69岁,平均(47.0±12.3)岁。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根部瘤7例,马方综合征2例,单纯主动脉瓣环扩张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术前心功能I级20例,Ⅱ级3例,Ⅲ级1例;主动脉瓣反流中
目的 探讨盒式消融术式能否提高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成功率.方法 2009年1至12月,心脏直视手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患者中,行左心房后壁盒式消融术者60例,同期配对选择60例非盒式消融术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经过相对一致的术前检查和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除盒式消融组体外循环时间较长外,两组在年龄、房颤时间、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同期手术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围手术期均无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顺
自1967年首次报道经心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未闭成功以来,随着介入技术和器材日趋完善,先心病介入治疗范围不断扩大,但仍有与封堵器材及导管操作相关的瓣膜反流、封堵器移位、封堵器脱落、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如何减少术中、术后严重不良事件仍是临床关注的问题.2005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收治10例介入治疗过程中及介入治疗后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占同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
目的 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室破裂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1981年5月至2010年11月,2638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其中11例发生左心室破裂,男4例,女7例;年龄28~71岁.术前心功能Ⅱ级2例,Ⅲ级9例.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期末直径32 ~62 mm.结果 根据左心室破裂时间分类,延迟破裂4例,早期破裂7例;无晚期左心室破裂.破裂类型经手术或尸检证实Ⅰ型5例,Ⅱ型4例,Ⅲ型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