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阐明“存有三态论”的基本构造,以及由此而衍申成的本体诠释学。首先,回溯到一九九一年有关“存有、意识与实践”之探讨,并经由一九九六年之“道言论”而展开﹔指出“存有的根源”“存有的开显”与“存有的执定”三态,而这是承继王船山“因而通之,调适而上遂于道”的进一步发展。再者,经由“道、意、象、构、言”这五层次,而论述“本体诠释学”的基本结构,指出由“存有根源的体证”而“意向的体悟”“图象的想像”“结构的把握”以及“话语的记忆”,这是彼此多阶而相互回环的无休止过程。诠释与生活,意义与世界,原是通而为一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