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新课程,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dgv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小学科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采取与小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和科学学科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的统一,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切实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科学 课堂教学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000-00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对于引领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要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挖掘和利用新课程的有利因素,采取适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构筑情趣充盈、活泼生动、风采依依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学生想学、爱学、乐学的积极状态中较好地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任务。
  一、灵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教学成功的关键要素,不是要求学生如何去学习,而是要切实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求知的内在力量,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追求所在。由于小学生的意志品格还不完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其兴趣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左右。因此,要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我们必须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认知取向和教学需要出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学科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对应的、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使抽象性、概念性很强的科学知识衍化为生动具体、形象有趣的环境和片段呈现在学生面前,从感觉、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境带来的新、奇、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中兴致盎然地能动获取科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加热和冷却”一节中“热胀冷缩”内容时,我以演示实验“喷泉”构建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取一个装有少量冷水的烧瓶,用带有玻璃管的瓶塞塞紧烧瓶口,先找几个学生用手触摸烧瓶确认瓶内装的是冷水,随后将热水浇在烧瓶外面,很快烧瓶内的冷水便通过穿过瓶塞的玻璃管口喷出形成壮观的喷泉。出乎意料的情境不仅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对此现象探知究竟的兴趣,相对静态的教学得以变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动态教学。
  二、巧妙诱导课堂质疑,培养学生探究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思维的诱因。新课程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的探究探究精神作为个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对于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上的积极质疑是其探究意识和习惯的重要体现。鉴于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初级阶段,可能仅有探究的欲望,但缺少持之以恒的探究习惯。小学科学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考虑科学课程自身的特点,善于抓住教学内容中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和科学知识的探究点,给学生创设生疑、解疑、释疑的环境和空间,把学生关于教学问题的课堂质疑发展为积极主动深入探究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了“热的传递”一节后,我们出示这样的材料:冬天的时候滴水成冰,农民王大爷推着车去城里卖馒头,他用厚厚的棉被将馒头包得的严严实实。从家里到城里的市场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尽管天气寒冷,但到市场的时候,棉被里的馒头依然热乎乎的。结合上述材料,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就传热和保温话题提出问题。同学们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很感新鲜,对于等够自己提出问题热情高涨,很快提出了①为什么棉衣具有保温作用。②具有保温作用的材料具备什么特点。③我们经常接触的保温材料有哪些。④热量散失与什么因素有关等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的前提下组织教学探究,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重要的是经常这样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生疑、设疑、释疑的好习惯,形成积极探究的兴趣心理。
  三、积极组织实验探索,促使学生动手动脑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实验探索是实现新课程要求的有效手段。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科学学科优势,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探索,引导学生在获取相关科学知识的同时形成自觉动手动脑的意识和习惯。在学习“怎样移动重物”时,鉴于学生缺乏对杠杆的感性认识,不利于对杠杆作用有深刻理解的教学问题。我们就在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后,组织学生分组自己动手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在移动重物时重物到支点的距离和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对省力、费力的决定作用。通过实验,学生亲身感受到杠杆在移动重物时的应用价值,自主地概括出杠杆的科学规律特点和性质。实验探索不仅使学生的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打开了学生抵达左、右脑的信息通道,并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科学思想意识,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大有裨益。
  四、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加强学生学法指导
  新课程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标志的新型学习方式,把“带着知识走进学生”向“带着学生走进知识”的转化作为强化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小学科学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宗旨,组织学生开展对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给学生搭建自主获取知识的平台。在探究过程中注意诱导学生于平凡中发现问题,把握各种影响因素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以“搭支架”一节为例,为了分析稳固性结构,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分组用细木棍或纸筒自行制作组装不同形体,搭建不同结构的支架,然后“摇一摇”、“晃一晃”,亲身比较研究哪个更稳固,对不稳固的形体和结构,集体想办法加以完善,观察、总结比较稳固的形体和结构都有什么共同点,进而对三角形结构的稳固性有更深刻的领悟。通过自主、合作研究,学生不仅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使得科学学习进入了一个新天地。
  素质教育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要以新课程精神为指南,不断反思、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鲜活、精彩与灵动吸引学生的情感投入,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科学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得到有效优化的小学科学课堂上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林为璋 科学探究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金色年华·学校教育》2012年10期
  [2]赵生兰 张存芳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初探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3年第6期
  [3]王永红 科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例谈 《小学教学参考》2013年第12期
其他文献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对陕北榆林地区的孟家湾、河湾、尔林兔3个地区泥炭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潜在生态危害性进行了评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就业压力在逐年增大,同时,社会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增加,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力度也随之增强,但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暴露出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而低运动、高摄入、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促进了肥胖的发生发展.根据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我国成人超重率(25k
会议
以深圳地铁2个暗挖区间隧道工程为例,阐明如何利用监测成果分析不同开挖阶段的地面下沉和洞内结构的周边位移产生原因和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完善修改设计,指导施工和确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