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结合“创课”思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福建省从2018 级高中学生开始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目标定位十分明确: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核心素养,使其具有自主发展、沟通合作能力。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学习方式,因其有三个重要点:一是学习的目标与现状,二是课题选择,三是实施途径与评价等问题作出探索与思考。所以我们尝试结合创课的思想高效率地培养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考综合改革  研究性学习  创课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1-0057-02
  对于研究性学习到底是什么,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它是一种学习方式,二是认为它是一种课程形态[1]。“研究性学习”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认知性单一的课程目标,把情意目标提到与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并列的重要地位。“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特别强调“体验”这一心理过程,强调让体验科学的态度,体验科学的规范,体验科学的思想,体验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这符合了一句教育的话:“告诉我,我忘记了,演示给我看,我记住了,让我参与,我理解了”,当然,这也是创课的重要思想。
  所以,我们尝试结合创课的思想高效率地培养学生,提高其综合素质。然而,我们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一、研究性学习选题中我们应注意的问题:
  从研究的意义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說:“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但由于学生本身能力,认知的局限性,因而在选题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1.选题应注重可行性及实用性,题目不宜过大,要易于研究实施的深入
  由于受知识层次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学生选题宜根据学校、教师、学生本人实际及学校所在当地的实际来进行。定位在普遍存在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益于对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的开发与培养,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与灵感。但学生由于能力及认知所限,往往只注意到自己的兴趣,从而选择了一些题目,如:《中美地缘政治格局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中国与欧美社会保障机制的调查研究》;《2019,中国如何应对中美贸易战的危机》等等,这些明显都不具可行性:从主观上看,学生不具备研究所需的能力和知识,从客观上看,学生不具备研究所需的资料、人力和物力等条件。没有自己的科学实践,没有可靠的材料和数据,很难写出有科学价值的论文。
  2.选题要注意分析论证,要找准题目的切入口,注意科学性
  ①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范围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因而选题要注意题目的切入口,注重科学性,小切口、易于研究实施以及易搜索(如当地是否有实地调查研究的地方和对象);例如:有同学针对闽南地区服装业发展特点,选择了《浅谈中国服装业发展历程》,最后经一系列探讨后,选择其所在镇服装业为切入口,确定题目为《浅谈石狮宝盖镇休闲服装业发展过程的瓶颈问题及对策》,由于内容翔实,针对性强,深刻、新颖而获好评。
  ②选题要具有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不能庸俗和愚昧,要符合语法和逻辑规范。
  3.选题要注意突显学科特点,培养地理思维,不必在意是否有完美的结果
  新高考综合改革的核心在于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强调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野外实践能力。例如:学生针对校园中某些特定植物生长差甚至死亡的现象入手分析,完成了《关于校园中植物对空气污染的指示作用的一些体会》研究报告,虽然研究结果与假设完全没有关系(按以前的观点是一次完全失败的研究过程),但学生在研究中,充分地体现了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特点:结合了化学的酸碱中和滴定测酸雨的PH值和物理的大气采样分析了主要空气数据,整个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野外实践能力。
  因此,研究性学习,基本上不能按照预先选定的教材和按学科教学模式设计好的方案组织学生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及其操作模式必须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2]。
  4.选题要注意创新性
  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可来自书本,也可来自生活和娱乐等。有的学生就从那些被人所忽视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事物来进行分析探索,从而写出《石狮家庭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从小角度折射出了一个社会问题,体现了该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和关心民生意愿。这样的创新有价值,有生命力。
  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应注意的问题: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指导过程中“导而弗牵”、“开而弗达”,但现在有一些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指导失当,在指导过程中“缺位”或“越位”了,整个过程之中始终没有把握适度的原则。
  1.教师缺位,放任自流,无为而治
  我们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他们在选题及研究的初始阶段,充满了斗志与兴趣,非常积极,非常主动。但,随着研究和学习的不断深入,遇到重大困难或经历重大挫折之后,他们的幻想临近破灭,此时,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学生往往会放弃目标,随便应付。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的指导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此时加强检查,及时指引学生研究方向,开拓学生研究思路,对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越位,越俎代疱,代替包办
  研究性学习中有些教师将本应由学生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工作由自己全做了:无论是开题报告,资料收集,还是研究过程,论文的撰写,全都由自己包了。这样,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工作的主体就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体验分享与合作经历,从而浪费了一次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的机会。   教师之所以出现这两种情况,主要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种:①学校及教师个人不重视研究性课程的改革,只考虑到高考的升学率;②教师思想认识存在问题,没有认识到这对于传统的教学是一次学习的革命;③教师自身能力不足,如自身科研的知识能力不足,知识面狭窄、单一,网络技术能力落后,而无法很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④指导和帮助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有的教师对学生估计过高,认为学生们完全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完全放任学生处理;有的教师对学生估计过低,不放心学生,婆婆妈妈地把所有的事全包揽了。
  三、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表现应注意的问题:
   一般而言,以现在学生的能力,许多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往往都是以小论文、报告或课题总结的文本文件方式完成,因而就容易出现两个问题:
  1.呈现方式单一
  小论文、专题报告等文本文件形式固然是一种重要的呈现方式,但研究性学习重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实践活动获取经验,应强调学生“做事”能力,而不是“研究成果”, 因而呈現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书面表达方式,也可以是以录像方式呈现,如口头演说,反映其“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展现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如答辩会,通过质疑和追问,让学生充分展现其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特点,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和灵活变通能力,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探索;甚至可以用模型模拟体现出来。
  2.文本文件浪费严重
  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以纸质文本体现,纸不易保存,而且有些彩色图像的打印,提高了成本,现在应鼓励学生以网页、博客等形式保存展示,既节约成本,又有利于交流,而且可以展示自己的新风采,一举多得。
  四、研究性学习评价体制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目前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各地做法不同,因而出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评价方法单一,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定
  传统评价方法单一,只注重教师对学生的评定,而现今的评价应鼓励采用多样性评价模式,如课题小组成员汇报,演示研究成果,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同学们给予评价,指导教师给予评价,并在本班教室内或校内展示研究成果。
  2.评价时段单一,只注重学期、学年的评价
  由于研究性学习时间长,如果只注重学期、学年的评价,容易放松要求,产生疲惫心理,届满时应付了事,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①要求学生写研究日记,记下研究的进展情况和心得感受,定期选出优秀的作品展示。
  ②定期深入课题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或要求课题组定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
  ③定期举行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让课题组在交流会上展示他们的阶段性成果,教师作出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
  3.评价等级单一,只注重最终等级分数,而没有鼓励性、激励性评价
  现在许多学校最终以分数来衡量学生的成果,但对于为什么给学生这个成绩,却没给出一个综合的评价,结果传递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成绩是最重要的。那么研究性学习重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应强调学生“做事”能力,而不是“研究成果”就成了一句空话。
  其实,我们评定学生成绩的同时,针对学生的缺点多做些鼓励性、激励性评价,那么对学生的影响会更大,因为学生需要激励,甚至需要时时激励。我想,就人本观念而言,评价如果失去了“激励”之功效,那么就像鸵鸟一样,跑得再快,也永远不能腾飞了!
  参考文献:
  [1]罗祖兵,陈佑清.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和特征[J].湖北大学成分教育学院学报,2002(04):18-20
  [2]尹后庆.关于“研究性学习”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教育, 2001(17):21-23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改革的进程不断加深,国际化的趋势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英语教学这个领域。这几年核心素养理念在教育领域越加深入,并且由于我国处在深化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紧迫要求。然而事实上,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着过度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忽视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之外缺少实践活动拓展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现状,通过核心素养探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
期刊
【摘要】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遇到部分学生基础差、不爱学习、教材单一、教学方法不完备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学生、教材、教师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对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数学教学 五年制高职 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1-0035-02  近几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1-0061-02  “真实、朴实、扎实”是新课改提出的语文教学精神,我个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追求简单和实用。简单就是不搞“花架子”,将课上成了表演;实用就是一切教学准备,过程设计,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为了最大程度上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得到更多更长足的发展。  一、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  现行的培智语文教材
期刊
【摘要】生态外语教学观将语言教学看作一个生态系统。基于生态外语教学观,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发现本科英语泛读课程出现的问题有:生态资源因子中网络学习资源的影响增强,教师因子中教学形式和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匹配,以及学生因子中主观能动性的缺失。对此提出的可行性方案将有利于重建和谐平衡的外语教学生态环境。  【关键词】生态教学观 问卷调查 泛读课程教学 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在形式上具有两种形式,比如课外引入课程资源和自主研发教学课程等。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课程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其在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在论述课程开发、设计的基础上,同时根据核心素养的内容、特点等对高中课程进行了综合的理论探究,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课程的实施质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程开发 设计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以教材为媒介,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散文阅读是初中现代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理解文本反映的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人文精神。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其创新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方式方法。  【关键词】散文 阅读方法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对高中数学教学标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此模式下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了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法教学,如此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能突出阅读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此,接下来笔者先从阅读学习法的积极意义进行分析,之后探讨了阅读学习法在高中数学学习
期刊
【摘要】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建设项目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响应政府有关高等学校思政教育精神;充分发挥课程思政教育这个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肩负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工程建设培养德才兼备工程人才的重任;思政教育作用明显,受益学生多;能与其他“课程思政”课程及思政课程形成协同育人的局面。  【关键词】建设项目管理 思政教学 教学改革  【Abstract】This article di
期刊
【摘要】外语类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厘清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系统规划外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融入路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外语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协同育人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语教学 课程思政 融入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9年西安翻译学院“课程思政”教改专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YJ19
期刊
【摘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更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自己主观世界的基础手段。书籍是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途径。小学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高效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淀智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动学生不断向前发展。拥有健康的阅读习惯,会让人受益终生。本文主要从当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和思考,对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