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撤销权中优势地位的认定标准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123q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优势地位系合同撤销之诉中显失公平的缘由之一,原告经常以优势地位导致合同显失公平作为支持其主张的法律依据。但是,除了订约主体显然体现出地位高低、管理强弱、话语主导等情况,优势地位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证据的证明力要求却极高。在公司存在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中,实际控制人是否构成利用优势地位订立合同就需从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制度、合同履行方式等方面来综合判断合同的签订是否显失公平。
  [关键词]优势地位;实际控制人;显失公平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1.202
  1 显示公平标准的欠缺
  显失公平系民法和合同法上一项重要制度,但对显示公平如何界定和规制则困扰了各国的立法和司法,至今仍然争论不休。虽然许多国家对显失公平作出了规定,但均规定的较为原则,在具体适用和构成要件上都未能实现较为统一的做法。许多国家的立法对于可撤销合同的理由都规定了两点,一是重大误解,二即是显失公平。而利用优势地位即属于显失公平的一种表现。在我国立法中,关于可撤销合同,《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对重大误解或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撤销。”《民通意见》第72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失公平。”《合同法》第54条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这些规定均对显失公平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均存在适用性不足的问题。从表述来看,构成显失公平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客观上当事人之间的对价严重失衡,二是主观上当事人存在利用优势地位或者对方无经验而与对方签订合同。相较于国外,我国的规定较为原则,国外则对可撤销合同作出了许多情形的概括化。比如德国《民法典》,第119条第2款规定:“对于人或物之性质发生的错误,交易上认为重要者,视为对意思表示内容发生的错误”。第102条规定:“意思表示因传达人或传达机关传达不实的得按第191条关于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所规定的相同条件而撤销表示。”这种立法体系囊括了表示错误、内容错误、性质错误、传达错误等。在司法实践中,司法部门基本将其作为了认定显失公平的法律依据,但是因为这些标准的描述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概括性和主观性,缺乏客观界定标准和评判尺度,因此造成了司法适用的混乱,司法部门某种程度上干预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2 显失公平的通用要件
  关于显失公平的构成要件,存在众说纷纭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显失公平需要从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来判断。也就说不仅要出现当事人的利益明显不利的情况,也要出现主观上有意或无意利用了对方的不利、缺乏专业知识、判断不能等情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仅需要客观条件即成立显失公平,也即构成要件为单一的,即客观上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不平衡,一方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害即足以被认定为显示公平。该种观点无须考虑当事人的主观状态。我国立法对造成显失公平的过错及过错与合同撤销的关系没有作出规定。在我国,学界通说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具备主观故意。②有偿合同。无对价的合同不存在利益不平衡的情况。③情况必须在订立合同时即存在。④客观上产生了违反公平原则的效果。
  对于这些不同的理论和学说,司法部门除了把握原则性的法律法规,还需要根据个案的具体情况而赋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而在自由心证的运用过程中,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2.1 从严把握显失公平
  合同上的公平不仅是客观上的公平,更是缔约主体主观上自行判断的公平,虽然人们的普世观念价值标准是趋于一致的,但是具体到个案之中还是存在较大差异,只有从个人环境之中来关注个体实质是否公平才能正确反映出公平在法律上所体现的内涵和本质。相反来说,是否公平不仅在于世人的评价,更在于缔约主体的内心。如果其内心系处于自己的真实意思,那么利益的失衡也是其可预见并可接受的,此种情况不存在显失公平。而绝大多数的显失公平仅指当事人并非出自自己的真实意愿或者无法表达的情况下遭受到的利益损害。
  在把握公平的标准时,何为显失?因其弹性空间太大,有关制度法律的设计无法达到绝对明晰的程度,那么终究还是要依靠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依自由心证进行审查。但是有些客观条件必须得到限制,即只有对价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显失公平,有参考对象的要素可以量化等。
  2.2 合理划分举证责任
  显失公平一般是从主、客观两个角度进行审查的,从主观上来说,缔约一方需具备利用优势地位或者对方轻率或无经验等的主观想法。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主观上的想法就要求受害方既然举证证明自身主观上缺乏经验、技能等问题,也要证明对方有利用受害方这些问题的主观故意,这两方面缺一不可。对于受害方来讲,如此高的证明要求某些时候未免过于残忍。但是这也是保护正常交易秩序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3 显失公平的主客观审查
  在出现了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当事人一方往往会行使合同撤销权,但是对于主张者来说,如何组织严密的证据链是最关键的步骤。因为司法机关也无法判断缔约主体的主观情况,而只能通过所有证据来推定主观状态和客观形势。
  在笔者刚刚承办的一个案件中,2010年6月,B公司决定收购A公司100%股权,并于2010年6月全面接管A公司并开始生产经营,直至2011年2月底因管理不善,B公司撤离A公司。在接管期间,A公司与B公司签订《协议书》。《协议书》约定由A公司为B公司提供电镀加工服务,B公司已支付预付款2215000元,协议解除条件为到2011年2月1日A公司无法满足生产要求,本协议自动解除,A公司自2011年3月1日起分三期等额偿还B公司支付的预付款账面余额,最迟还款日不得超过2011年3月31日。后来,因为A公司未提供电镀加工服务,撤离时发生纠纷。   A公司诉至法院称,B公司利用职权对时任A公司总经理甲进行欺骗并胁迫,并在此情况下与其订立了《协议书》,协议书中的预付款实际上系B公司控制并经营A公司所产生的各种费用。该费用由B公司汇至其账户后再由其进行支付。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另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现请求法院撤销其与B公司于2010年11月23日签订的“协议书”。B公司的答辩观点为撤销权诉讼中的两个常用观点,即诉讼请求已经过了除斥期间和《协议书》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
  在本案中,笔者及合议庭均认为B公司是否构成利用优势地位与A公司签订《协议书》,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是A公司诉请能否成立的关键。笔者于近期审理的(2013)新商初字第0463号案件中主要焦点问题在于是否可以认定为实际控制人以及实际控制人与利用优势地位的判断等内容。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撤销。显失公平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纵观本案,A公司诉求主张的依据主要是从公司架构方面来组织的,因为B公司对A公司进行收购,A公司认为B公司构成了A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构成实际控制的情况下,A公司无法准确的进行意思表示,故B公司利用其优势地位与A公司签订协议属于可撤销协议。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笔者及合议庭对此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是实际控制人,是指虽不是公司的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结合本案证据,可以认A公司与B公司存在公司收购事宜,且B公司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A公司的生产经营、人事及财务,但A公司举证的证据不足以证明B公司系A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此观点从以下四个构成要件上剖析了实际控制人与优势地位的关系:
  从表中不难看出,A公司公章仍然由总经理甲进行保管,B公司并未正式与总经理甲签订劳动合同,其工资也由A公司账户转入并非由B公司直接支付,甲作为总经理,应当知晓其签字并加盖A公司公章是代表A公司意思表示的行为,而且A公司并未举证证据与B公司有公司管理权交接的相关手续。同时甲的工作也是向A公司进行汇报。综上所述,签订协议书应当认定为系A公司的真实意思表示。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B公司是否构成利用优势地位与A公司签订“协议书”,致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是A公司诉请能否成立的关键。结合此案证据,可以认定A公司与B公司存在公司收购事宜,且B公司介入了A公司的生产经营、人事及财务各个方面,可以认定B公司对A公司构成实际控制,系A公司的实际控制人。B公司作为A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于A公司的签订“协议书”的行为具有控制权。因此,A公司签订“协议书”并非其真实意思表示,“协议书”的内容将B公司支付的收购款视为预付款,B公司已经实际支付了2215000元的预付款是虚构的条款,并未实际发生,“协议书”权利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因此,A公司有权请求法院撤销。
  对于本案,笔者和合议庭最终采纳了第一种观点,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原告的利益是遭受到了损失,但是本案考虑的因素关键还在于原告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处于劣势地位且无法掌控自己的行为和主观。
  4 结 论
  笔者认为,从实际控制人的角度来判断是否在合同订约过程中利用了优势地位的问题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因为从往常的案例来看,实际控制人主要是指虽不是公司股东,但通过投资关系、协议或者其他安排能够实际支配公司行为的人。由于我国法律对于实际控制人的表现行为外延表述的不是很周延,因此也导致了司法认定实际控制人存在困难。而笔者则认为对于实际控制人的理解应当从股权、投资控制的角度出发,只有在被控制公司不服从控制将产生不可逆的情况下,综合对被控制人的公司运营、人员安排进行分析。此外,我国法律意义上的实际控制人强调的是对公司表决权的控制,通过直接、间接的投资方式形成实际有效的控制,包括对相关人员享有指派、命令的权利等。因此,在对实际控制人的认定上主要应从股权和投资控制关系入手,并需要结合在公司运营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和关联性才能得到最终确定。在此种情况下,才能收集充分的证据证明实际控制人之间和目标公司的交易存在利用优势地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邵建东.论可撤销之法律行为——中德民法比较研究[J].法律科学,1994(5).
  [2]李馨.撤销之诉中显失公平的认定标准[J].人民司法,2013(20).
  [3]隋彭生.可撤销合同的认定及财产后果的处理[J].政法论坛,1993(4).
  [4]孙丽娟.论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实践中的确定方式[J].中国律师,2008(12).
  [5]董安生.不公平关联交易合同的可撤销性问题研究[J].法学杂志,2009(2).
  [6]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民法总论[M].邵建东,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其他文献
[摘 要]2012年9月15日,万福生科因财务造假遭到湖南省证监局立案调查。上市仅一年,万福生科成为创业板财务造假第一股。文章以万福生科为例,对其财务造假手法和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此案例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万福生科;财务舞弊;舞弊动机;舞弊手法; 财务造假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3.094  1 公司简介及案件回顾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以LLF公司销售人员为绩效管理的研究对象,在对销售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满意度调查后,统计调查结果并分析,得出销售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其次,从销售部门考核有关的问题出发,对LLF公司现有销售人员绩效管理进行科学分析,找出考核的难点。最后,对KPI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重新确定各项绩效指标的权重,建立相对规范科学的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关键词]销售人员;关键
期刊
[摘 要]增值税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关键税种,改革有效和调控科学,深远地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增值税中关于农产品抵税的规定,是国家给予免税农产品的一项税收优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运用歧义,文章基于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案例,就税收征纳双方的法律适用性和对法律的理解产生的分别展开阐述,对促进我国增值税的改革完善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最终赢得的将是国家利益的实现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  [关键词]国家治理;税收
期刊
[摘 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自2003年试点以来,现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但由于制度设计缺陷和人为操作等原因,新农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着在一些问题。通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以浙江省开化县农民作为调研对象,并以政策宣传、报销情况、农民受益水平三个方面的有关变量为自变量,农民对新农合的满意程度为因变量,利用SPSS软件对调研所得数据制作Logistic模型,得出新农合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农民对新农
期刊
[摘 要]研究目的为探讨户籍制度对我国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构成的难题,并给予相应的完善建议。研究方法为理论研究法。研究结果为户籍制度带来的身份歧视、就业歧视和社会福利差异(包括子女教育,住房保障以及其他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都是构建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的主要难题。研究结论为应当改革户籍制度,保护农民利益,攻克构建宅基地退出机制的难题。  [关键词]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户籍制度;改革  [DOI]1
期刊
[摘 要]关于政府行政职能定位的问题自有国家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政府到底应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争论的中心问题集中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文章主要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分析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服务型政府在行政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寻症结所在,进而提出在市场经济社会里完善我国服务型政府职能定位建议。  [关键词]市场经济体制;政府与市场关系;
期刊
[摘 要]大型体育赛事往往对举办城市的经济有着积极影响,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一般在少数民族地区举行,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更为深远的影响。鄂尔多斯是第十届民运会的举办城市,曾经是内蒙古最为贫困的地区,但后来依靠其“羊煤土气”的自然资源,经济迅速腾飞,但近些年来,受到“资源诅咒”效应的影响,经济下行,面临诸多问题。此次,鄂尔多斯以民运会为契机,进一步扩大自身知名度,改善形象
期刊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为了适应外部金融环境的巨大变化,修改了一系列会计准则以进一步推行公允价值,其中包括:允许企业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从历史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变更。文章就金隅股份这一案例来揭示公允价值计量方式运用的现状,一方面探讨了这种会计变更的动机以及这一转变会产生的后续影响,另一方面剖析了这一方法的优越性和不足。最后针对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
期刊
[摘 要]国内外向型出口加工企业以出口加工为主要业务,它们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是敏感的,文章通过实验的方法,基于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内80家外向型出口加工企业的调研(包括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它们的影响,定量地刻画了汇率波动对外向型出口加工企业的影响,为人民币汇率相关研究提供支持,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汇率波动;外向型出口加工企业;管理实验  [DOI]10.1
期刊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转型至关重要,但近年来却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境。文章在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制度非均衡;制度变迁;交易费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1.116  1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