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服务于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人们普遍的共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育信息化就是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
一方面,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进一步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它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另一方面,新课程又特别强调对教材之外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尤其那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中的资源。使教学方式突破课堂、校园的局限,向大自然、向生产和生活的大课堂延伸,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对课程探索更加执着的努力。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现状
目前,农村教育仍是中国教育的一块短板。最近几年,农村学校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教科书费、困难学生寄宿费后,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还没有实现根本改观。现阶段农村教育基础还很薄弱,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与城市学校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教育现代化工作推进缓慢,导致了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速度不快,“優质教育资源”使用效能达不到理想效果。在农村,我们的教育水平总的来说还比较低,导致了许多农村中小学学校教师在这一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变革面前感到迷茫,无所适从。这就对相关部门和广大学校领导教师提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建设好广大农村中小学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平台?如何使教育信息化在农村中小学学校中得到大面积推广?怎样使用好“优质教育资源”,使之效能最大化,以促进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全面提高。前者是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后者则是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管理者、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学校广大学科课任教师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
建设优质资源平台,推进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
浙江省政府领导认为,实施“农远工程”,使用好“优质教育资源”,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把使用好“优质教育资源”作为促进浙江省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把它列为浙江省推动教育全面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牵头抓这一工作,专门建立了领导机构,单列了专项经费,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责任目标。浙江省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共建共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力整合各种现有资源条件,正在构建省、市、县(市、区)、学校四位一体的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以期使用好“优质教育资源”。
提出了建设原则
一是分工协作原则,“农远工程”由省教育厅统筹规划,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具体负责所属学校项目的实施。二是经费分担原则,“农远工程”的硬件设备经费由省专项补助与各地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软件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活动经费由省级专项补助安排。三是补奖结合原则,省专项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设备配置需求,同时安排部分经费对已达标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奖励。奖励资金应用于旧设备的更新,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四是协调推进原则。“农远工程”的实施,既要重视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同时也要加强资源等软件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教研工作,促进设备和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充分发挥项目的投资效益。
指出建设内容
1)班级多媒体教室。《浙江省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暂行标准》要求需配备有1台计算机、1台等离子电视(带书写框)、1台视频展示仪、1个控制台,以及视窗软件等内容。每套价格为1.8万元。到2011年底,全省共需增配9 500套,共需投资1.7亿元。
2)计算机教室。按照“农远工程”的要求,农村完小以上各级学校应至少配备一个计算机教室,班级数超过24个的学校应配备两个计算机教室。其标准是,小学学校为1台教师计算机、25台学生计算机,以及配套材料和视窗软件等。初中学校为1台教师计算机、50台学生计算机,以及配套材料和视窗软件等。全省共需投资1.9亿元。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1)新课程学科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组织开发与浙江省各学科文字教材相配套,适合多媒体教学的“新课程学科多媒体素材资源库”1套,免费提供给全省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2 350所)。
2)优质教育教学网络资源。
①特级教师工作办公室。在“浙江教育资源网”上开设“特级教师工作室”,聘请全省工作在教学(教研)一线的特级教师、教研员、学科专家(或以他们领衔的团队),通过网络(和远程视频)方式为全省教师、学生提供现场指导和辅导。
②教师备课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点,组织编制优秀多媒体教案4 500个。通过浙江教育资源网免费提供给教师。
③学科网络课程。配合新课程改革,组织编制(引进)内容覆盖义务教育段主要学科,面向学生学习的学科网络课程资源900课时,通过浙江教育资源网免费提供给学生。
3)素质教育教学光盘资源。每年组织制作(引进)素质教育类和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光盘120片,免费提供给全省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2 350所)。
远程教师培训
1)以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培训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学资源应用骨干教师和市、县(市、区)电教馆专业技术人员。计划3年培训9 500名。各项目实施学校至少有1名学校领导,2名教师参加培训。各县(市、区)电教馆至少有3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2)每年组织400场次左右的网络观摩课、学科教研活动,并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免费供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时收看或点播。
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建设由省级中心、市、县(市、区)分中心和学校播放点构成的四位一体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中心。省级中心建设包括门户网站、目录服务系统、身份认证系统和远程教育系统。市、县(市、区)分中心利用教育城域网现有设备和宽带资源,加配1台资源服务器和1台远程教育服务器,建成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分中心。学校播放点,各县(市、区)按照要求推荐2所小学和1所中学,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设备,加配视音频和网络设备,全省建设3个远程教育现场播放点,提供网络观摩课,全省中小学校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收看实况录像。
在如何开发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工作上,市、县(市、区)分中心和学校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和业务能力,主动做好配合工作,搞好工作关系协调,主动分担工作职责,把上级布置的工作落到实处。
丽水市教育技术中心积极做好四项工作
分担建立了3个“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浙江省共30个)。即景宁县民族小学柳敏敏(小学数学)、缙云县紫薇小学陈彤(小学科学)、莲都区大洋路学校桑丽虹(小学品德)。她们将通过网络向广大学校师生展示名师课堂、新课程教学指导、与教学设计、讲座、点评、访谈、论文、工作日志以及在线指导等,对普通教师起到“传、帮、带”作用。
承担建立1个初中数学教师学科协作组。其目的在于进行数学学科重点难点的分析指导,开展协作备课,课题研究活动,让不同空间的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相互进行交流,共同提高,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再建设28个教育网络平台站点及主播室,参与构建省级中心、市、县(市、区)分中心和学校播放点构成的四位一体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全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这期间,努力完成30个班1 000名教师或教育技术人员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这些受培训教师要求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中小学学校。建立6所多媒体教案(课件)编制学校,完成120个多媒体教案(课件)编制任务,以确保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作顺利推进。
组织各县(市、区)电教馆参加《浙江——我的家乡》大型电视录象片制作工作,正在拍摄的《遂昌竹炭》、《青田石雕》、《青田田鱼》等乡土教材电视录像,运用电视声光技术,通过艺术加工,形象生动地展示浙江丽水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与地方特色。这些电视录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传统、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學工作的推进作用
从浙江省、市、县(市、区)、学校这几年工作实际情况来看,“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农村学生可以共享到优秀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教学信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知识传导的教师,其水平也参差不齐,接受者获得的信息质量也就大有差异。“优质教育资源”是最优秀的教师制作课件,可以有效保证传输的信息质量,让农村中小学学校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校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真正领略到名师名课的动人风采。为农村中小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立体培训,让他们通过现场备课和片段展示、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比赛、观摩示范等形式,掌握教师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资源的能力,充分吸收他人之长,锤炼提高自己的教学机能,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学校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优质教育资源”的推广使用,可以激活一线教师的信息需求,新课程推行以来,许多教师都在创造性地开发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始了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方式转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广大教师大量的经验借鉴,使新课程改革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与体现,使农村中小学学校教师能够从容走向教育现代化。
采用“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管理互通、资源共享、研训联动、项目合作等方面优化整合,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可以使农村中小学学校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使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充满生机活力,办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考虑如何使用“优质教育资源”问题时,应以真实的各学科课堂教学需要为出发点,要认真分析本学科的特点以及本章节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切忌为用而用。
“优质教育资源”与普通学科课堂教学一样,都应体现教师的真实教学过程、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教学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能够展现学生真实自我。所以教师采用“优质教育资源”授课,也应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考虑“优质教育资源”对每一个学生所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要总结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加以弥补,要尽量加强师生间的互相沟通、平等交流,以求教学相长。要力求避免脱离农村中小学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无的放矢地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失去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考虑如何使用“优质教育资源”问题时,教师应考虑如何吸收与借鉴,有针对性地加以采用。农村中小学学校各课任教师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持“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态度,更不应该“生搬硬套,僵化使用”。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特别是不同的学生知识储备的具体情况,做到有选择地采用。人家学校(班级)使用了,教学效果好的,我们不一定好;人家学校(班级)使用了适应的,我们不一定适应。如何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在什么时间使用,使用其中的多少内容,都要根据学校(班级)具体实际情况来确定。
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应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融入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情景之中,形成人与机、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多向的、交互的情境,让学生在观看讨论中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结合课堂教学进程,提出要求,让同学们利用课前搜集到的信息尽量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优质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同学们将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教师要做好角色转换,在“优质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起到一个引路人的作用,为学生分析解决在“优质教育资源”课堂教学探究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尽量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与帮助。■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教育技术中心)
实现教育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服务于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人们普遍的共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育信息化就是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
一方面,新课程改革推行以来,进一步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展示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它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另一方面,新课程又特别强调对教材之外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尤其那些来自于生活实际、生产实际和社会实践中的资源。使教学方式突破课堂、校园的局限,向大自然、向生产和生活的大课堂延伸,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有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对课程探索更加执着的努力。
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现状
目前,农村教育仍是中国教育的一块短板。最近几年,农村学校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教科书费、困难学生寄宿费后,农村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还没有实现根本改观。现阶段农村教育基础还很薄弱,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与城市学校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教育现代化工作推进缓慢,导致了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速度不快,“優质教育资源”使用效能达不到理想效果。在农村,我们的教育水平总的来说还比较低,导致了许多农村中小学学校教师在这一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变革面前感到迷茫,无所适从。这就对相关部门和广大学校领导教师提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建设好广大农村中小学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平台?如何使教育信息化在农村中小学学校中得到大面积推广?怎样使用好“优质教育资源”,使之效能最大化,以促进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全面提高。前者是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所在,后者则是教育信息技术工作管理者、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学校广大学科课任教师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
建设优质资源平台,推进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
浙江省政府领导认为,实施“农远工程”,使用好“优质教育资源”,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把使用好“优质教育资源”作为促进浙江省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把它列为浙江省推动教育全面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牵头抓这一工作,专门建立了领导机构,单列了专项经费,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责任目标。浙江省为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在农村中小学的共建共享,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力整合各种现有资源条件,正在构建省、市、县(市、区)、学校四位一体的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以期使用好“优质教育资源”。
提出了建设原则
一是分工协作原则,“农远工程”由省教育厅统筹规划,各市、县(市、区)教育局具体负责所属学校项目的实施。二是经费分担原则,“农远工程”的硬件设备经费由省专项补助与各地自筹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软件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活动经费由省级专项补助安排。三是补奖结合原则,省专项补助经费主要用于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设备配置需求,同时安排部分经费对已达标经济欠发达地区进行奖励。奖励资金应用于旧设备的更新,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四是协调推进原则。“农远工程”的实施,既要重视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同时也要加强资源等软件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教研工作,促进设备和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作用,充分发挥项目的投资效益。
指出建设内容
1)班级多媒体教室。《浙江省中小学学校教育信息化暂行标准》要求需配备有1台计算机、1台等离子电视(带书写框)、1台视频展示仪、1个控制台,以及视窗软件等内容。每套价格为1.8万元。到2011年底,全省共需增配9 500套,共需投资1.7亿元。
2)计算机教室。按照“农远工程”的要求,农村完小以上各级学校应至少配备一个计算机教室,班级数超过24个的学校应配备两个计算机教室。其标准是,小学学校为1台教师计算机、25台学生计算机,以及配套材料和视窗软件等。初中学校为1台教师计算机、50台学生计算机,以及配套材料和视窗软件等。全省共需投资1.9亿元。
教育教学资源建设
1)新课程学科多媒体素材资源库。组织开发与浙江省各学科文字教材相配套,适合多媒体教学的“新课程学科多媒体素材资源库”1套,免费提供给全省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2 350所)。
2)优质教育教学网络资源。
①特级教师工作办公室。在“浙江教育资源网”上开设“特级教师工作室”,聘请全省工作在教学(教研)一线的特级教师、教研员、学科专家(或以他们领衔的团队),通过网络(和远程视频)方式为全省教师、学生提供现场指导和辅导。
②教师备课资源。结合课堂教学形式和学科知识点,组织编制优秀多媒体教案4 500个。通过浙江教育资源网免费提供给教师。
③学科网络课程。配合新课程改革,组织编制(引进)内容覆盖义务教育段主要学科,面向学生学习的学科网络课程资源900课时,通过浙江教育资源网免费提供给学生。
3)素质教育教学光盘资源。每年组织制作(引进)素质教育类和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光盘120片,免费提供给全省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2 350所)。
远程教师培训
1)以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培训农村中小学学科教学资源应用骨干教师和市、县(市、区)电教馆专业技术人员。计划3年培训9 500名。各项目实施学校至少有1名学校领导,2名教师参加培训。各县(市、区)电教馆至少有3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
2)每年组织400场次左右的网络观摩课、学科教研活动,并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免费供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时收看或点播。
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建设由省级中心、市、县(市、区)分中心和学校播放点构成的四位一体远程教育网络平台中心。省级中心建设包括门户网站、目录服务系统、身份认证系统和远程教育系统。市、县(市、区)分中心利用教育城域网现有设备和宽带资源,加配1台资源服务器和1台远程教育服务器,建成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分中心。学校播放点,各县(市、区)按照要求推荐2所小学和1所中学,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室设备,加配视音频和网络设备,全省建设3个远程教育现场播放点,提供网络观摩课,全省中小学校通过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收看实况录像。
在如何开发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工作上,市、县(市、区)分中心和学校根据自己的现有条件和业务能力,主动做好配合工作,搞好工作关系协调,主动分担工作职责,把上级布置的工作落到实处。
丽水市教育技术中心积极做好四项工作
分担建立了3个“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浙江省共30个)。即景宁县民族小学柳敏敏(小学数学)、缙云县紫薇小学陈彤(小学科学)、莲都区大洋路学校桑丽虹(小学品德)。她们将通过网络向广大学校师生展示名师课堂、新课程教学指导、与教学设计、讲座、点评、访谈、论文、工作日志以及在线指导等,对普通教师起到“传、帮、带”作用。
承担建立1个初中数学教师学科协作组。其目的在于进行数学学科重点难点的分析指导,开展协作备课,课题研究活动,让不同空间的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相互进行交流,共同提高,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再建设28个教育网络平台站点及主播室,参与构建省级中心、市、县(市、区)分中心和学校播放点构成的四位一体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全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在这期间,努力完成30个班1 000名教师或教育技术人员的“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这些受培训教师要求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中小学学校。建立6所多媒体教案(课件)编制学校,完成120个多媒体教案(课件)编制任务,以确保优质教育资源下乡工作顺利推进。
组织各县(市、区)电教馆参加《浙江——我的家乡》大型电视录象片制作工作,正在拍摄的《遂昌竹炭》、《青田石雕》、《青田田鱼》等乡土教材电视录像,运用电视声光技术,通过艺术加工,形象生动地展示浙江丽水的历史传统、风土人情与地方特色。这些电视录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传统、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可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优质的教育资源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學工作的推进作用
从浙江省、市、县(市、区)、学校这几年工作实际情况来看,“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农村学生可以共享到优秀教育资源和高质量的教学信息,不可否认的是,作为知识传导的教师,其水平也参差不齐,接受者获得的信息质量也就大有差异。“优质教育资源”是最优秀的教师制作课件,可以有效保证传输的信息质量,让农村中小学学校学生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校同样的“优质教育资源”,真正领略到名师名课的动人风采。为农村中小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立体培训,让他们通过现场备课和片段展示、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比赛、观摩示范等形式,掌握教师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资源的能力,充分吸收他人之长,锤炼提高自己的教学机能,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农村中小学学校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优质教育资源”的推广使用,可以激活一线教师的信息需求,新课程推行以来,许多教师都在创造性地开发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始了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方式转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广大教师大量的经验借鉴,使新课程改革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与体现,使农村中小学学校教师能够从容走向教育现代化。
采用“优质教育资源”,可以对农村中小学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实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管理互通、资源共享、研训联动、项目合作等方面优化整合,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可以使农村中小学学校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充实、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多样、教学方法更加科学合理,使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充满生机活力,办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考虑如何使用“优质教育资源”问题时,应以真实的各学科课堂教学需要为出发点,要认真分析本学科的特点以及本章节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切忌为用而用。
“优质教育资源”与普通学科课堂教学一样,都应体现教师的真实教学过程、学生的真实学习过程,教学工作最根本的是要体现出对学生个性差异的尊重,能够展现学生真实自我。所以教师采用“优质教育资源”授课,也应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考虑“优质教育资源”对每一个学生所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要总结已经达到了什么样的教学效果,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加以弥补,要尽量加强师生间的互相沟通、平等交流,以求教学相长。要力求避免脱离农村中小学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无的放矢地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失去应有的教学效果。
在考虑如何使用“优质教育资源”问题时,教师应考虑如何吸收与借鉴,有针对性地加以采用。农村中小学学校各课任教师对“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持“不加分析,全盘吸收”态度,更不应该“生搬硬套,僵化使用”。应根据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教学内容、特别是不同的学生知识储备的具体情况,做到有选择地采用。人家学校(班级)使用了,教学效果好的,我们不一定好;人家学校(班级)使用了适应的,我们不一定适应。如何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在什么时间使用,使用其中的多少内容,都要根据学校(班级)具体实际情况来确定。
使用“优质教育资源”,应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融入到“优质教育资源”的情景之中,形成人与机、生与生、师与生之间多向的、交互的情境,让学生在观看讨论中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结合课堂教学进程,提出要求,让同学们利用课前搜集到的信息尽量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优质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水乳交融,让同学们将丰富多彩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教师要做好角色转换,在“优质教育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起到一个引路人的作用,为学生分析解决在“优质教育资源”课堂教学探究过程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尽量给学生提供学习指导与帮助。■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