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用“心”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用“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要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一切方法都变得简单了。具体的说就是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笔者认为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用“耳”阅读,培养学生多听
作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多聆听,用耳朵阅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语言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理解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多听。“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老师要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多听,提升阅读能力。
三、用“眼”阅读,培养学生多看
学生观察能力不是单纯能从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因此,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把培养观察能力的教学延伸到生活的广阔空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春天,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花草树木的美丽及其生长变化;夏天,带领学生观察充满情趣的夏夜和体验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秋天,带领学生观察硕果累累的果园和丰收的田野;冬天,带领学生观察那银妆素裹的雪后世界。比如笔者教完《济南的冬天》一文后,要求学生回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并且写成观察日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水平。
四、用“口”阅读,培养学生多说
多说,就是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场合,让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说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生口才培养,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励学生有阅读的欲望和内在动力。比如笔者一直坚持在上语文课前,抽出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即席发言说话训练,学生的热情很高,效果明显。在设计单项说话训练时,或事前提供条件,或当场设置情景;或抢答,或点名,或讨论,或采访;或长,或短,形式自由,不拘一格。但始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抓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想说能说会说说好。比如最近流行《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我即兴要求学生以“中国好XX”和“我是XX”说段话,结合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去阅读的欲望,从而锻炼了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在说话训练中,学生要全部参与,他们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按计划设置情景,相机点拨,简评“点睛”,注重教育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五、用“手”阅读,培养学生多写
手写,不是做题,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坚持写读书笔记和读书摘记;“读”是语文的重心,由“读”引发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灵,思考自己的生命,考虑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的成长。阅读始终是写作的同谋。“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读”是基础,写是落实。在读书中巧抓细节,开展“读——评——写——评”的活动,又给学生开垦出一片写作的绿地。
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提倡两点:一是提倡学生快乐阅读,让学生有爱读书的冲动、渴望,当他们真正从书中汲取营养的时候,自然有了快乐感,自觉地就会爱读书;二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规定学生每天必须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把读书当作重要的事,潜移默化。每天读课外书30分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坚持不懈的勤读书,爱读书,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责任编辑邱丽
用“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兴趣,要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一切方法都变得简单了。具体的说就是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诱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笔者认为教师既要重教书,也要重读书。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语文教师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多接触少儿报刊、图书等,根据学生的胃口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报章杂志,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带进教室,供学生传阅。学生能读到自己喜爱的书,兴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用“耳”阅读,培养学生多听
作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笔者认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多聆听,用耳朵阅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越的母语环境,让学生广泛接触并积累语言材料,凭借记忆的检索功能形成直觉思维,在语言习得中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理解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多听。“人所获得的知识,其中60%来自视觉,20%来自听觉,15%来自触觉,3%来自嗅觉,2%来自味觉。”老师要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多听,提升阅读能力。
三、用“眼”阅读,培养学生多看
学生观察能力不是单纯能从课堂上培养出来的。因此,必须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把培养观察能力的教学延伸到生活的广阔空间,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春天,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花草树木的美丽及其生长变化;夏天,带领学生观察充满情趣的夏夜和体验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秋天,带领学生观察硕果累累的果园和丰收的田野;冬天,带领学生观察那银妆素裹的雪后世界。比如笔者教完《济南的冬天》一文后,要求学生回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并且写成观察日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水平。
四、用“口”阅读,培养学生多说
多说,就是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场合,让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说好。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学生口才培养,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励学生有阅读的欲望和内在动力。比如笔者一直坚持在上语文课前,抽出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即席发言说话训练,学生的热情很高,效果明显。在设计单项说话训练时,或事前提供条件,或当场设置情景;或抢答,或点名,或讨论,或采访;或长,或短,形式自由,不拘一格。但始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抓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想说能说会说说好。比如最近流行《中国好声音》和《我是歌手》,我即兴要求学生以“中国好XX”和“我是XX”说段话,结合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去阅读的欲望,从而锻炼了他们的阅读和表达能力。在说话训练中,学生要全部参与,他们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按计划设置情景,相机点拨,简评“点睛”,注重教育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五、用“手”阅读,培养学生多写
手写,不是做题,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坚持写读书笔记和读书摘记;“读”是语文的重心,由“读”引发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灵,思考自己的生命,考虑自己的生活,记录自己的成长。阅读始终是写作的同谋。“读”是输入,写是输出。“读”是基础,写是落实。在读书中巧抓细节,开展“读——评——写——评”的活动,又给学生开垦出一片写作的绿地。
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提倡两点:一是提倡学生快乐阅读,让学生有爱读书的冲动、渴望,当他们真正从书中汲取营养的时候,自然有了快乐感,自觉地就会爱读书;二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规定学生每天必须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把读书当作重要的事,潜移默化。每天读课外书30分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坚持不懈的勤读书,爱读书,多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