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初想做“王维”这个题目,是源于对时下“文人画”缺失的忧患。很多打着“文人画”甚至“新文人画”旗号的所谓“文人画家”,其实与“文人”两个字毫无关系。职业画家很多,文人却寥寥无几,更何况会画画的文人。
其实这事说起来倒是挺“复古”的,唐代以前,中国社会中本就没有文人画家,如雷贯耳如吴道子,也仅仅是职业画家,地位根本无法与文人相提并论,后世更有称其为“画匠”者。吴道子虽为“画圣”,但在宋以后日趋主流的文人画领域却无一点儿地位,反而是并不以绘画名世的王维,逐渐被演绎为文人画的祖师爷。
王维——在中国几乎人人都知道他是个诗人、文人,但除了系统学习过美术史的专业人士,很少人知道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而这成就又不像一般画家那样表现在作品上。
简而言之,“王维”的崛起应当属于一种绘画理念和思维的胜利。之所以“王维”二字要加上引号,是因为我们此刻所研究的王维,已距那个真实的才子相去甚远,他已化身为一个符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加工、演绎甚至附会,成为一个脱离了历史与现实、却也改写了历史与现实的存在。
我愿意称这个“符号”为“偶像”。因为他不仅具有标志性,更具有影响性。
他是几乎后世所有文人画家的偶像。人们对他顶礼膜拜、将他奉若神明,他生前是怎样一个人、他的绘画到底是什么模样,似乎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开启了一种可能——水墨画,也开启了一种风潮——文人画。人们由此得知:水墨可以为画、文人可以作画,绘画的优劣不再从属于技巧,而更多的依托于意境、韵味——这些与个人素养、心灵情性有关的虚化因素。唐代以前,文人专属的艺术活动是书法,“水墨”也是书法创作与品评领域的专业术语,书法的地位更远远高于绘画;唐代以后,书法与绘画并提为“书画”,具有了“同源”之论,虽然不少文人仍以书法为文人艺术的正途,而以绘画为极有闲暇时的消遣,但书画地位逐渐趋于平衡却是事实。绘画地位的崛起,还是要托文人的福;文人对绘画的重视,则是要托王维的福。
文人画出现之后,整个中国画坛格局骤变,绘画出现“雅”与“俗”的分野:没有文人素养的画家,即便技巧再娴熟,也只能是“画匠”,即“俗”;而作为文人,即使笔墨技巧稍逊,但只要意境悠远、气韵生动,便是“雅”。这种论法难说好坏,但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确实在精工之外开辟了一个更有前途的绘画方向,文人画也成为世界艺术史中独一无二的品类。这就是“王维”的意义,作为一个符号、一个偶像的终极意义——他改变了唐以后中国绘画史的走向。
有些偶像容易过气,譬如今天的很多演艺明星;但有些偶像的影响则千年不灭,甚至越来越被神化,譬如王维。然而,正如本篇开头所言,如今的中国画坛似乎正呈现一种“复古”的态势,很多职业化的画家与唐以前的画匠无二。王维这个千年不灭的偶像终于“过气”了?艺术中真的不再需要文人精神?或许,任何一个偶像都不可能红到地老天荒,但作为偶像的王维,将绘画作品赋予了人的主观情感,将纯属于技艺的绘画提升为更加重视创作者本身的人的艺术,则应是到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被记住的,我们可以没有文人,却不能忘记人文。“人”与“文”,同样的两个字,调换了位置则意义改变,但其间的意韵却似乎仍具有相通之处,中国古代文人所讲求的,正是人文的情趣与精神,而文人画所具备的人文价值才是其流传千载的原动力。这也正是王维作为文人画鼻祖,在今天仍被不断提及和探讨的意义。
其实这事说起来倒是挺“复古”的,唐代以前,中国社会中本就没有文人画家,如雷贯耳如吴道子,也仅仅是职业画家,地位根本无法与文人相提并论,后世更有称其为“画匠”者。吴道子虽为“画圣”,但在宋以后日趋主流的文人画领域却无一点儿地位,反而是并不以绘画名世的王维,逐渐被演绎为文人画的祖师爷。
王维——在中国几乎人人都知道他是个诗人、文人,但除了系统学习过美术史的专业人士,很少人知道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而这成就又不像一般画家那样表现在作品上。
简而言之,“王维”的崛起应当属于一种绘画理念和思维的胜利。之所以“王维”二字要加上引号,是因为我们此刻所研究的王维,已距那个真实的才子相去甚远,他已化身为一个符号,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加工、演绎甚至附会,成为一个脱离了历史与现实、却也改写了历史与现实的存在。
我愿意称这个“符号”为“偶像”。因为他不仅具有标志性,更具有影响性。
他是几乎后世所有文人画家的偶像。人们对他顶礼膜拜、将他奉若神明,他生前是怎样一个人、他的绘画到底是什么模样,似乎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开启了一种可能——水墨画,也开启了一种风潮——文人画。人们由此得知:水墨可以为画、文人可以作画,绘画的优劣不再从属于技巧,而更多的依托于意境、韵味——这些与个人素养、心灵情性有关的虚化因素。唐代以前,文人专属的艺术活动是书法,“水墨”也是书法创作与品评领域的专业术语,书法的地位更远远高于绘画;唐代以后,书法与绘画并提为“书画”,具有了“同源”之论,虽然不少文人仍以书法为文人艺术的正途,而以绘画为极有闲暇时的消遣,但书画地位逐渐趋于平衡却是事实。绘画地位的崛起,还是要托文人的福;文人对绘画的重视,则是要托王维的福。
文人画出现之后,整个中国画坛格局骤变,绘画出现“雅”与“俗”的分野:没有文人素养的画家,即便技巧再娴熟,也只能是“画匠”,即“俗”;而作为文人,即使笔墨技巧稍逊,但只要意境悠远、气韵生动,便是“雅”。这种论法难说好坏,但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确实在精工之外开辟了一个更有前途的绘画方向,文人画也成为世界艺术史中独一无二的品类。这就是“王维”的意义,作为一个符号、一个偶像的终极意义——他改变了唐以后中国绘画史的走向。
有些偶像容易过气,譬如今天的很多演艺明星;但有些偶像的影响则千年不灭,甚至越来越被神化,譬如王维。然而,正如本篇开头所言,如今的中国画坛似乎正呈现一种“复古”的态势,很多职业化的画家与唐以前的画匠无二。王维这个千年不灭的偶像终于“过气”了?艺术中真的不再需要文人精神?或许,任何一个偶像都不可能红到地老天荒,但作为偶像的王维,将绘画作品赋予了人的主观情感,将纯属于技艺的绘画提升为更加重视创作者本身的人的艺术,则应是到任何一个时代都应该被记住的,我们可以没有文人,却不能忘记人文。“人”与“文”,同样的两个字,调换了位置则意义改变,但其间的意韵却似乎仍具有相通之处,中国古代文人所讲求的,正是人文的情趣与精神,而文人画所具备的人文价值才是其流传千载的原动力。这也正是王维作为文人画鼻祖,在今天仍被不断提及和探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