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声的发展与歌剧的诞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阉人歌手”的出现奠定了美声唱法的基础,那么歌剧的诞生和发展则进一步促使了美声唱法的产生。
【关键词】美声唱法 形成 发展
一、美声唱法的诞生
17世纪的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歌剧乐派是佛罗伦萨乐派、威尼斯乐派、罗马乐派和那波里乐派。这四大歌剧乐派对美声唱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而迸一步规范了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即美声唱法的音色优美,声音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均匀。我们现今所说的美声唱法也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因此我们说美声唱法随着歌剧的诞生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歌剧的出现,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
二、美声唱法的发展
18世纪后期,由于大歌剧主题提倡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因此歌剧舞台上逐步改变了由“阉人歌手”担任女角的演唱方式,奠定了男唱男角、女唱女角的新演唱形式,这是欧洲歌剧的一个重大转折。19世纪伴随“关闭”唱法的出现,经过几代人长期实践探索的男声终于获得了稳定的高音,它标志着男高音演唱技巧质的飞跃,并在歌剧舞台上,以男角为主角的局面也逐步形成。可以说,19世纪是男声歌剧的黄金时代,同时以唐尼采蒂、罗西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歌剧,以及法国歌剧也都反映出了这一时期的声乐演唱水平。这一时期为适应不断发展起来的歌剧舞台,美声唱法在发声技巧上经历了多次的飞跃,总而言之,歌剧的发展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史上称这一时期为美声唱法的全盛时期。
三、美声唱法的日趋完美
19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即所谓的“浪漫主义”。在音乐创作方面,浪漫主义的形成是在19世纪初的20年代,它的奠基者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和德国作曲家韦伯。浪漫主义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手法上作了许多革新,同时,加强了伴奏尤其是钢琴伴奏的表现功能和作用,形成了与歌声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推进高潮、揭示歌词意境、表现歌词未尽之意的新型关系。随着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兴起,出现了不同于歌剧咏叹调的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即艺术歌曲的演唱运用美声唱法的技术,但它的演唱风格和技术要求却因内容需要而有别于歌剧。艺术歌曲的问世,使欧洲的歌曲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在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6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兴起,确立和发展了美声学派的声乐技术和演唱风格;19世纪德奥艺术歌曲的兴起和繁荣,不仅出现了与歌剧不同的演唱风格,还造就了许多专门从事艺术歌曲演唱的歌唱家。由此可见,音乐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歌曲创作手法的革新和开拓,对音乐表演和声乐演唱以及音乐教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20世纪的声乐舞台可谓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多种演唱风格与流派并存。他们的竞争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演唱方法,同时也是美声唱法日臻科学和完善的表现。
四、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
西洋声乐艺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跨国界的艺术,为不同的国籍、不同的种族、不同信仰的人民所喜爱。五四运动以后,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并逐步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纵观中国20世纪声乐艺术的发展,无疑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起了巨大冉推动作用。因此,从美声唱法自身所走过的历史轨迹旨,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四个时期,即20一40年代初创期、50一60年代的发展期、,,文革”时代的停滞弭、改革开放时代的全面繁荣期。
1、20一40年代的初创期这一时期的美声唱法主要是通過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来实现的。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为美声唱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个时期的发展动力源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能量的积累与沉淀,源于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铺平道路的先驱们如蔡元培、沈心工、萧友梅等付出的巨大努力。我匡
2、50一60年代的发展期1949年10月」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从这一天起,中国音乐的历史也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并揭开了新的、更加灿烂的篇章。我国广大音乐工作者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指引下,通过辛勤耕耘,社会主义音乐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音乐事业建设和人民音乐文化生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中音乐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比新中国成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3、改革开放时代的全面繁荣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展的新时期。许多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声乐教弩家都回到了工作岗位,为了追回失去的时间,他们全部精力投入声乐教学中去,培养了一批至今活跃皇舞台或讲台上的新一代歌唱家或音乐教育工作者,虽然有的已经退出歌唱舞台,却为构建中国声乐教育钓基本框架投入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如喻宜宣、沈湘、周小燕、金铁霖等。他们从不同方面上作出了显酱贡献,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他们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从而获得了重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52.P85.
[2]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363.
[3]湛频洁.由钢琴技巧之后所想到的——浅论关于联想与想象的演奏[J].哈尔滨:剧作家.2006.1.
[4] 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P11.
[5]余达,浅谈美声唱法近代发展,【J】文艺生活 2013
【关键词】美声唱法 形成 发展
一、美声唱法的诞生
17世纪的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歌剧乐派是佛罗伦萨乐派、威尼斯乐派、罗马乐派和那波里乐派。这四大歌剧乐派对美声唱法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而迸一步规范了美声唱法的演唱特点,即美声唱法的音色优美,声音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均匀。我们现今所说的美声唱法也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因此我们说美声唱法随着歌剧的诞生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歌剧的出现,使美声唱法趋于完善。
二、美声唱法的发展
18世纪后期,由于大歌剧主题提倡采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因此歌剧舞台上逐步改变了由“阉人歌手”担任女角的演唱方式,奠定了男唱男角、女唱女角的新演唱形式,这是欧洲歌剧的一个重大转折。19世纪伴随“关闭”唱法的出现,经过几代人长期实践探索的男声终于获得了稳定的高音,它标志着男高音演唱技巧质的飞跃,并在歌剧舞台上,以男角为主角的局面也逐步形成。可以说,19世纪是男声歌剧的黄金时代,同时以唐尼采蒂、罗西尼为代表的意大利歌剧,以及法国歌剧也都反映出了这一时期的声乐演唱水平。这一时期为适应不断发展起来的歌剧舞台,美声唱法在发声技巧上经历了多次的飞跃,总而言之,歌剧的发展推动了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史上称这一时期为美声唱法的全盛时期。
三、美声唱法的日趋完美
19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出现了一种新的风格,即所谓的“浪漫主义”。在音乐创作方面,浪漫主义的形成是在19世纪初的20年代,它的奠基者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和德国作曲家韦伯。浪漫主义作曲家在音乐创作手法上作了许多革新,同时,加强了伴奏尤其是钢琴伴奏的表现功能和作用,形成了与歌声共同塑造艺术形象、推进高潮、揭示歌词意境、表现歌词未尽之意的新型关系。随着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兴起,出现了不同于歌剧咏叹调的艺术歌曲演唱风格,即艺术歌曲的演唱运用美声唱法的技术,但它的演唱风格和技术要求却因内容需要而有别于歌剧。艺术歌曲的问世,使欧洲的歌曲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在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6世纪意大利歌剧的兴起,确立和发展了美声学派的声乐技术和演唱风格;19世纪德奥艺术歌曲的兴起和繁荣,不仅出现了与歌剧不同的演唱风格,还造就了许多专门从事艺术歌曲演唱的歌唱家。由此可见,音乐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歌曲创作手法的革新和开拓,对音乐表演和声乐演唱以及音乐教育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20世纪的声乐舞台可谓百花齐放,各领风骚,多种演唱风格与流派并存。他们的竞争带来了多种多样的演唱方法,同时也是美声唱法日臻科学和完善的表现。
四、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
西洋声乐艺术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跨国界的艺术,为不同的国籍、不同的种族、不同信仰的人民所喜爱。五四运动以后,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并逐步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生根、发芽。纵观中国20世纪声乐艺术的发展,无疑美声唱法对我国声乐艺术起了巨大冉推动作用。因此,从美声唱法自身所走过的历史轨迹旨,我们大致可以把它分为四个时期,即20一40年代初创期、50一60年代的发展期、,,文革”时代的停滞弭、改革开放时代的全面繁荣期。
1、20一40年代的初创期这一时期的美声唱法主要是通過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来实现的。专业音乐院校的建立为美声唱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个时期的发展动力源一,‘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能量的积累与沉淀,源于为中国音乐教育事业铺平道路的先驱们如蔡元培、沈心工、萧友梅等付出的巨大努力。我匡
2、50一60年代的发展期1949年10月」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从这一天起,中国音乐的历史也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并揭开了新的、更加灿烂的篇章。我国广大音乐工作者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指引下,通过辛勤耕耘,社会主义音乐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音乐事业建设和人民音乐文化生活、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中音乐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比新中国成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3、改革开放时代的全面繁荣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展的新时期。许多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声乐教弩家都回到了工作岗位,为了追回失去的时间,他们全部精力投入声乐教学中去,培养了一批至今活跃皇舞台或讲台上的新一代歌唱家或音乐教育工作者,虽然有的已经退出歌唱舞台,却为构建中国声乐教育钓基本框架投入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如喻宜宣、沈湘、周小燕、金铁霖等。他们从不同方面上作出了显酱贡献,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他们在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间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从而获得了重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52.P85.
[2]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363.
[3]湛频洁.由钢琴技巧之后所想到的——浅论关于联想与想象的演奏[J].哈尔滨:剧作家.2006.1.
[4] 霍夫曼.论钢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P11.
[5]余达,浅谈美声唱法近代发展,【J】文艺生活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