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2
摘 要 当前职高生身体素质的多项指标在逐年下降,主要原因除升学、就业压力大之外,还与学校缺少心理教育有关,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心理强,在体育运动中易产生怕苦、怕累情绪,因而体会不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提出一些做法。
关键词 心理学 体育教学 激发 兴趣
2012年月12月18日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少年强则国强——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中指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从根本上扭转学生体质与健康持续下滑状况,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表明,很多指标与5年前差别不大,部分指标很不乐观,特别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在持续下降。……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依然是薄弱环节”。近年来在我校的体质测试中发现,学生的速度、弹跳力、灵敏度等素质及肺活量等机能同样在普遍下降,学生在体育课、升旗仪式中晕倒现象常有发生。努力搞好体育教学工作,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活动中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提高职高生对体育的兴趣的做法。
一、学生的兴趣是体育教学的源泉
兴趣就是人们对这种或那种对象、现象的一种特殊认识倾向。这种倾向对人来说,总有一种欢喜和满意的情感体验相伴随。兴趣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水平:对事物感到“有趣”,中级水平:在“有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对事物感到有“乐趣”。高级水平:当兴趣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的时候,便会由“乐趣”发展为“志趣”。
(一)直接兴趣
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叫直接兴趣。学习中的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的特点直接引起的。学习内容新颖、引人入胜,以及学习的成功都可以引起直接兴趣。
(二)间接兴趣
对事物或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兴趣叫间接兴趣。学习中的间接兴趣不是由学习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学习的目的意义,对学习的结果有兴趣再引起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自身锻炼来讲,两种兴趣都是必要的,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对各项体育运动的直接兴趣。但如果没有间接兴趣,又会在学习锻炼中丧失毅力和恒心,使身体锻炼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职高生在学习中,对不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兴趣的意义和必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锻炼,提高锻炼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运用表扬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无论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初期还是后期,表扬的激励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证明,表扬是作为教师对学生体育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信息反馈,是评定学生体育行为优劣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育能力的有效方法,其积极作用是十分显著的。表扬作为一种诱因和激励手段,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体育行为,表扬能给学生提供成败的信息,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从而增强从事体育学习的信心,增强努力学习的程度。表扬能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促进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推动其更加努力地从事体育练习。表扬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会引起学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创造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条件。但表扬要实事求是,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表扬运用的次数和范围要恰当,对差生要优先表扬。
三、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积极营造宽松。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教学内容融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学习中探索、学习、合作、成长。在教材的处理上,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学习的成就感。并经常有意识地引进或创设形象生动的场面。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实物演示情境,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讲解生动有趣,注重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越合理,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四、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以生为本、健康第一”在选择教法上特别要注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组织教法。在准备活动中根据职高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安排结合主教材内容的游戏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大家乐起来。组织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同一个内容学生多次重复练习时,会感到枯燥无味,经常改变练习形式,可使学产生新鲜感。如耐久跑练习,改场地绕圈跑变为按其它指定路线的耐久跑,如蛇形跑,螺旋形跑,“8”字形跑,对角线跑等。变换环境的练习,可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越野跑、公路跑、爬山等。体育教师能广泛运用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健康升华。
五、要运用情感理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的情感,具有激发、调动积极性的作用,推动教学目标的实施,消极的情感,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使学生拒绝接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情感还能对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起调节作用,它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因此,应用情感理论来改进体育教学,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内容及表现形式的新颖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生智力操作活动。教师应避免批评责难学生,即使批评是十分必要的,最好放在课后。教师要用语调和面部表情的适度变化,来加速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完成一个正确优美的动作,教师要授以肯定的目光或点头赞许。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信任、鼓励、期待的目光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教师切忌忧虑、急躁、无可奈何的情绪带进课堂。
(二)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产生影响的效能。它常表现为以情育情和以情动人。所谓以情育情是指对个性的情感感染了他人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状态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常常表现为要以亲切的态度去讲解;要以优美的姿势去示范;要以敏感、微笑的态度对待偶发事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温暖,得到鼓励,帮助、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而提高学习效果。
六、结束语
以新课标理论为指导,构建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形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让学生自主练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评价,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学光.体育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J].中国学校体育.2003.01.
[2] 祝蓓里等.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1982.
摘 要 当前职高生身体素质的多项指标在逐年下降,主要原因除升学、就业压力大之外,还与学校缺少心理教育有关,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心理强,在体育运动中易产生怕苦、怕累情绪,因而体会不到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合格人才提出一些做法。
关键词 心理学 体育教学 激发 兴趣
2012年月12月18日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少年强则国强——加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中指出:“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从根本上扭转学生体质与健康持续下滑状况,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表明,很多指标与5年前差别不大,部分指标很不乐观,特别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在持续下降。……总体上看,学校体育依然是薄弱环节”。近年来在我校的体质测试中发现,学生的速度、弹跳力、灵敏度等素质及肺活量等机能同样在普遍下降,学生在体育课、升旗仪式中晕倒现象常有发生。努力搞好体育教学工作,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活动中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的作用。现在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提高职高生对体育的兴趣的做法。
一、学生的兴趣是体育教学的源泉
兴趣就是人们对这种或那种对象、现象的一种特殊认识倾向。这种倾向对人来说,总有一种欢喜和满意的情感体验相伴随。兴趣又可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水平:对事物感到“有趣”,中级水平:在“有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对事物感到有“乐趣”。高级水平:当兴趣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的时候,便会由“乐趣”发展为“志趣”。
(一)直接兴趣
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叫直接兴趣。学习中的直接兴趣是由学习过程本身和知识的特点直接引起的。学习内容新颖、引人入胜,以及学习的成功都可以引起直接兴趣。
(二)间接兴趣
对事物或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兴趣叫间接兴趣。学习中的间接兴趣不是由学习本身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学习的目的意义,对学习的结果有兴趣再引起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自身锻炼来讲,两种兴趣都是必要的,缺乏直接兴趣,会使学习成为枯燥无味的负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对各项体育运动的直接兴趣。但如果没有间接兴趣,又会在学习锻炼中丧失毅力和恒心,使身体锻炼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职高生在学习中,对不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兴趣的意义和必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有机结合是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锻炼,提高锻炼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运用表扬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无论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初期还是后期,表扬的激励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践证明,表扬是作为教师对学生体育行为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信息反馈,是评定学生体育行为优劣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发展体育能力的有效方法,其积极作用是十分显著的。表扬作为一种诱因和激励手段,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体育行为,表扬能给学生提供成败的信息,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进步情况,从而增强从事体育学习的信心,增强努力学习的程度。表扬能激发学习动机,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态度,促进学生产生更强烈的学习动机,推动其更加努力地从事体育练习。表扬能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会引起学生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创造一种“比、学、赶、帮”的学习条件。但表扬要实事求是,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表扬运用的次数和范围要恰当,对差生要优先表扬。
三、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积极营造宽松。快乐、和谐的学习氛围,让教学内容融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学习中探索、学习、合作、成长。在教材的处理上,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学习的成就感。并经常有意识地引进或创设形象生动的场面。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以实物演示情境,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材,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讲解生动有趣,注重气氛渲染,很容易将学生带入想象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接触的情境越多,发现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设想的方案也越合理,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四、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以生为本、健康第一”在选择教法上特别要注重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组织教法。在准备活动中根据职高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安排结合主教材内容的游戏使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大家乐起来。组织教学的形式多样化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同一个内容学生多次重复练习时,会感到枯燥无味,经常改变练习形式,可使学产生新鲜感。如耐久跑练习,改场地绕圈跑变为按其它指定路线的耐久跑,如蛇形跑,螺旋形跑,“8”字形跑,对角线跑等。变换环境的练习,可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如越野跑、公路跑、爬山等。体育教师能广泛运用课改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营造学生轻松愉快、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身心在愉快的教学活动中得到健康升华。
五、要运用情感理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的情感,具有激发、调动积极性的作用,推动教学目标的实施,消极的情感,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使学生拒绝接受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情感还能对学习动机、兴趣、意志等起调节作用,它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因此,应用情感理论来改进体育教学,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内容及表现形式的新颖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学生智力操作活动。教师应避免批评责难学生,即使批评是十分必要的,最好放在课后。教师要用语调和面部表情的适度变化,来加速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完成一个正确优美的动作,教师要授以肯定的目光或点头赞许。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信任、鼓励、期待的目光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教师切忌忧虑、急躁、无可奈何的情绪带进课堂。
(二)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功能。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个体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产生影响的效能。它常表现为以情育情和以情动人。所谓以情育情是指对个性的情感感染了他人而产生相应的情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状态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常常表现为要以亲切的态度去讲解;要以优美的姿势去示范;要以敏感、微笑的态度对待偶发事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温暖,得到鼓励,帮助、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而提高学习效果。
六、结束语
以新课标理论为指导,构建学生主体地位。把学生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形成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让学生自主练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评价,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宋学光.体育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J].中国学校体育.2003.01.
[2] 祝蓓里等.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