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关键。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急诊科护理风险记录表为参考样本,对比其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干预后,患者服务态度满意度及护理技术满意评分明显上升,且护理风险发生率从42.67%降至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对于急诊科室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情况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原因分析:管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153-02
急诊科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由于急诊患者具有病情严重且不可预见等特点,导致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且难度较高,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及耐心要求极高。因此,针对急诊科室存在的各种风险,应对于各项护理内容进行系统且专业的风险鉴定及评估,并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此规避护理风险情况的发生,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关键。具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急诊科护理风险记录表为参考样本,我院急诊科室共有50名护理人员,其中男6名,女44名;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1.02±3.1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14名,大专学历31名,中专学历5名;工作10年及以上护士24名,工作3-10年护士21名,工作3年以下护士5名。
1.2方法
1.2.1急诊护理产生风险的原因分析(1)急诊科室工作特点:急诊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危急、变化快等特点,护理人员需在分秒間判断患者病情及病因,且急诊科患者多处于紧张恐慌、焦虑不安甚至昏迷状态,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增加急诊工作难度;由于护理人员不能够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病情,易导致患者家属对于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满,从而导致投诉率升高;(2)急诊科室管理原因:①急诊科环境因素:由于急诊科室环境嘈杂,护理人员在承担较重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时刻保持清醒,为患者进行护理工作;②急诊科室管理制度:急诊科室虽已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但由于护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够或未执行等原因,导致护理工作未按照制度执行;③医疗器械因素:由于急诊科室急救物品使用后未及时补充完整,且急救器械故障未及时维修、保养,耽误急诊科急救工作。
1.2.2急诊护理人员个人因素(1)由于近些年来患者及患者家属维权意识增强,而护理人员易忽视患者权利,如未尊重患者知情权、隐私权等,导致护理风险增大;(2)因急诊科护理人员年龄较小,人员流动量较大,导致其专业素养高低不齐,由于少部分年龄较小护理人员急救经验不足、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等因素,导致其判断不准确,于急救过程中未处理妥善,可能使患者受到二次伤害并延误病情。
1.2.3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我院自2019年开始实行,具体内容如下:(1)完善急诊科室风险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流程,依据急诊科室工作性质,制定急救患者抢救流程及转运流程,以及在抢救过程中各项护理工作产生风险的应对措施与处理办法,如急救患者于转运过程中由于病情不稳定或未观察仔细发生意外,会导致医患纠纷,可基于此制定急救患者转运单,转运单内容包括患者具体入院时间、入院时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情况、转运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病情变化,此转运单需患者家属签字后方可对患者进行转运,避免发生意外后的纠纷;(2)成立监督小组:选急诊科护士长为组长,成立风险管理制度专项小组,定期进行风险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并予以不合格情况通报批评,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3)规范急救物品管理:每日进行急救物品、急救器材检查,及时补充所缺药品,对于故障医疗器械,应及时维修,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避免因药品缺失、器材损坏导致急救工作延缓而产生护理风险;(4)提升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临床护理文书规范》等相关文章,使护理人员掌握自身与患者所具有的权利及责任,主动去发现之前护理工作中存在侵犯权利的危险行为。(5)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由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护士或护士长牵头,对年轻或实习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急救护理及仪器操作培训,如简易的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及呼吸仪使用等,并以之前护患纠纷事件为案例,分析其产生原因、错误处理方式以及讲解正确处理措施,提高年轻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责任心。
1.3观察指标抽取我院2018年与2019年各150例患者,对比其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其分为对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与护理技术满意度,每项总分为100分,得分与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护理风险情况主要包括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出错、护理缺陷及护理投诉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O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满意度相比2018年度,2019年度急诊科收取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及护理技术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风险发生情况 2018年度抽取150例患者中发生护理安全隐43例、护理出错4例、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5例,总发生64例,发生率42.67%;2019年度发生护理安全隐患28例、护理出错2例、护理缺陷10例,护理投诉2例,总发生42例,发生率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1,P=0.008)。
3 讨论
本研究分析发生急诊护理风险原因的同时,一并分析急诊科室实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成效,对比2018年度与2019年度急诊科室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干预后,2019年度患者服务态度满意度及护理技术满意评分较2018年明显上升,且护理风险发生率从42.67%降至28.00%,表明急诊科室实行风险管理制度具有良好效果,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分析护理风险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急诊科室工作性质、环境因素、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及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而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制定急救患者抢救流程及转运流程,以及在各项护理工作产生风险的应对措施与处理办法,可选择制定急救患者转运单的形式避免护理风险发生,并以此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专项小组,定期对进行风险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并将护理风险隐患进行公示批评,且通过每日对急救物品及器材检查,并及时补充所缺药品,应及时维修故障医疗器械,避免因药品缺失、器材损坏导致急救工作延缓而产生护理风险,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培训护理风险相关文献,使其掌握自身与患者所具有的权利及责任,避免护理工作中存在侵犯权利的危险行为,加强对年轻实习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及仪器操作培训,分析案例产生原因、错误处理方式以及讲解正确处理措施,提高年轻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责任心。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用于干预急诊室护理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原因分析:管理成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9-0153-02
急诊科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由于急诊患者具有病情严重且不可预见等特点,导致急诊科室护理人员工作任务重且难度较高,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素养及耐心要求极高。因此,针对急诊科室存在的各种风险,应对于各项护理内容进行系统且专业的风险鉴定及评估,并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以此规避护理风险情况的发生,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理风险的原因与管理成效关键。具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8月急诊科护理风险记录表为参考样本,我院急诊科室共有50名护理人员,其中男6名,女44名;年龄22-46岁,平均年龄(31.02±3.1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14名,大专学历31名,中专学历5名;工作10年及以上护士24名,工作3-10年护士21名,工作3年以下护士5名。
1.2方法
1.2.1急诊护理产生风险的原因分析(1)急诊科室工作特点:急诊患者具有病情严重危急、变化快等特点,护理人员需在分秒間判断患者病情及病因,且急诊科患者多处于紧张恐慌、焦虑不安甚至昏迷状态,患者家属情绪激动,增加急诊工作难度;由于护理人员不能够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病情,易导致患者家属对于护理人员工作态度不满,从而导致投诉率升高;(2)急诊科室管理原因:①急诊科环境因素:由于急诊科室环境嘈杂,护理人员在承担较重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时刻保持清醒,为患者进行护理工作;②急诊科室管理制度:急诊科室虽已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但由于护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够或未执行等原因,导致护理工作未按照制度执行;③医疗器械因素:由于急诊科室急救物品使用后未及时补充完整,且急救器械故障未及时维修、保养,耽误急诊科急救工作。
1.2.2急诊护理人员个人因素(1)由于近些年来患者及患者家属维权意识增强,而护理人员易忽视患者权利,如未尊重患者知情权、隐私权等,导致护理风险增大;(2)因急诊科护理人员年龄较小,人员流动量较大,导致其专业素养高低不齐,由于少部分年龄较小护理人员急救经验不足、护理操作技术不娴熟等因素,导致其判断不准确,于急救过程中未处理妥善,可能使患者受到二次伤害并延误病情。
1.2.3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我院自2019年开始实行,具体内容如下:(1)完善急诊科室风险管理制度,细化工作流程,依据急诊科室工作性质,制定急救患者抢救流程及转运流程,以及在抢救过程中各项护理工作产生风险的应对措施与处理办法,如急救患者于转运过程中由于病情不稳定或未观察仔细发生意外,会导致医患纠纷,可基于此制定急救患者转运单,转运单内容包括患者具体入院时间、入院时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情况、转运过程中可能导致的病情变化,此转运单需患者家属签字后方可对患者进行转运,避免发生意外后的纠纷;(2)成立监督小组:选急诊科护士长为组长,成立风险管理制度专项小组,定期进行风险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并予以不合格情况通报批评,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3)规范急救物品管理:每日进行急救物品、急救器材检查,及时补充所缺药品,对于故障医疗器械,应及时维修,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避免因药品缺失、器材损坏导致急救工作延缓而产生护理风险;(4)提升护理人员法律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临床护理文书规范》等相关文章,使护理人员掌握自身与患者所具有的权利及责任,主动去发现之前护理工作中存在侵犯权利的危险行为。(5)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由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护士或护士长牵头,对年轻或实习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急救护理及仪器操作培训,如简易的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及呼吸仪使用等,并以之前护患纠纷事件为案例,分析其产生原因、错误处理方式以及讲解正确处理措施,提高年轻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责任心。
1.3观察指标抽取我院2018年与2019年各150例患者,对比其满意度以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其分为对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与护理技术满意度,每项总分为100分,得分与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护理风险情况主要包括护理安全隐患、护理出错、护理缺陷及护理投诉等。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O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满意度相比2018年度,2019年度急诊科收取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及护理技术满意度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护理风险发生情况 2018年度抽取150例患者中发生护理安全隐43例、护理出错4例、护理缺陷12例,护理投诉5例,总发生64例,发生率42.67%;2019年度发生护理安全隐患28例、护理出错2例、护理缺陷10例,护理投诉2例,总发生42例,发生率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61,P=0.008)。
3 讨论
本研究分析发生急诊护理风险原因的同时,一并分析急诊科室实行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的成效,对比2018年度与2019年度急诊科室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干预后,2019年度患者服务态度满意度及护理技术满意评分较2018年明显上升,且护理风险发生率从42.67%降至28.00%,表明急诊科室实行风险管理制度具有良好效果,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究其原因在于,分析护理风险发生原因主要包括急诊科室工作性质、环境因素、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及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而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完善工作流程,制定急救患者抢救流程及转运流程,以及在各项护理工作产生风险的应对措施与处理办法,可选择制定急救患者转运单的形式避免护理风险发生,并以此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专项小组,定期对进行风险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并将护理风险隐患进行公示批评,且通过每日对急救物品及器材检查,并及时补充所缺药品,应及时维修故障医疗器械,避免因药品缺失、器材损坏导致急救工作延缓而产生护理风险,通过组织护理人员培训护理风险相关文献,使其掌握自身与患者所具有的权利及责任,避免护理工作中存在侵犯权利的危险行为,加强对年轻实习护理人员的急救护理及仪器操作培训,分析案例产生原因、错误处理方式以及讲解正确处理措施,提高年轻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及责任心。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风险管理制度用于干预急诊室护理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护理风险情况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