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粘土制作是幼儿手工创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受幼儿喜爱。在小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情境中设定主题,丰富幼儿的创作感知;可让幼儿在揉捏中建构,开发幼儿创作潜质;可以引导幼儿在展示中积极评价,增进幼儿的创作动力。幼儿正是在玩捏粘土过程中,其感知、理解、思维、想象和表达等能力获得充分发展。
【关键词】 粘土制作;设定主题;自主建构;积极展示
小班幼儿粘土制作活动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动,能够开发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潜质,增进幼儿运用材料自主建构的能力。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材质,粘土具有颜色丰富、融合度高、快干易保存的特性。让小班幼儿运用粘土进行制作,广受幼儿喜欢。在粘土制作过程中,幼儿能够盘活自我想象,放飞自我心灵,激发自我的创造性。
一、在情境中设定主题,丰富幼儿创作感知
幼儿学习过程是与周遭情境积极互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粘土制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环境因素,激发幼儿创作灵感、引发幼儿的创想,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粘土制作活动中去。通常,引发幼儿感知的情境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是情境内容的新颖性,即粘土材料要能引发幼儿感知兴趣,激发幼儿欣赏之情;二是情境内容的丰富性,即粘土材料要能够让幼儿对其形式特质形成创作感受,如造型与着色等。
在情境中设定主题,能够让幼儿的粘土制作更具指向性、目的性、针对性等。例如,我在《常见动物》主题粘土制作活动中,首先在教室的“艺术园地”向孩子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粘土制作作品,丰富幼儿的情境感知;然后,让幼儿从自己的经验畅谈动物的特点、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接着,我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将粘土制作动物中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展示出来、突显出来,以引发幼儿关注,丰富幼儿的表象;最后,让幼儿动手玩捏粘土,在孩子们玩捏泥土过程中,适时给予幼儿实实在在的技法指导。由于在幼儿创作之前,已经丰富了他们的感知,因此他们的创作显得轻松自如。每一位孩子都发挥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天马行空地展开想象,所玩捏的粘土作品各具特色、各具品性。
由于粘土色彩鲜艳,质地柔软,能反复使用,因此,孩子们宛如一个个艺术家,他们可以将自己内在的想法、意愿栩栩如生地表达出来。粘土于是成了孩子们意愿、需求、观点、思想和情感表达的载体,仿佛成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生动道具。尽管孩子们看起来“放任自流”,但这其实是孩子们自主成长过程中心灵触角的主动探求,是孩子们心灵的自由舒展。
二、在揉捏中自主建构,开发幼儿的创作潜质
在幼儿视野中,揉捏粘土就是“玩儿”。因此,幼儿的粘土制作会表现出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他们完全融合于揉捏活动之中,呈现出“物我同一”的创作状态。在这里,幼儿没有任务式的羁绊,没有指令式的胁迫,而完全是自主、自发、自觉的创作主体。他们发挥着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粘土作品完全成为幼儿本质力量感性、直观、现实的显现。
例如,在教师节前夕,一些幼儿送花给老师。我于是就“花”拓源,循“花”开渠,让孩子们用粘土揉捏鲜花。刚开始,孩子们不知所云,亦不知所措。为此,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粘土揉捏成的各种鲜花,他们看到,黄色菊花花瓣长长的,像妈妈的烫发;圆圆的向日葵花,像太阳公公的脸等。有了鲜活的表象支撑,孩子们玩开了,他们有的将粘土拿在手里一掰再掰,有的拿起小刀将粘土切成一块块的,好似妈妈在切菜。他们根据花卉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长长的花瓣孩子们就“搓”,圆圆的花瓣孩子们就“团”,扁扁的花瓣孩子们就“压”——。如“梅花”,孩子们就是先团后压;喇叭花,孩子们就是先团后压再剪。如此,粘土制成的鲜花花瓣就显得非常形象、非常抢眼。
粘土的土质软糯,便于孩子们造型,容易让孩子们上手。同时,粘土制作允许幼儿犯错,许多幼儿因为对自己先前的创作不满意,而将粘土制作成了又推翻,然后再次重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完善,不断超越。他们在一次次的主动尝试创作中,生成了一个个生动的造型。
三、在展示中积极评价,增进幼儿的创作动力
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他们的手、眼、脑的配合尚不协调,因此创作的作品有时显得奇特、荒诞、不合常理,而这正是幼儿粘土制作的可爱之处。对于幼儿粘土制作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幼儿“玩用两不误”,将自己制作的粘土作品作为各类饰品,如可以作为汽车饰品、摆台饰品、钥匙扣等。通过对粘土制作成品的积极肯定,通过对于学生创作作品的广泛应用,对于幼儿创作作品的积极评价,增进幼儿的创作动力。
例如,我在幼儿粘土制作过程中,发现个别的幼儿运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产生了新颖别致的点子后,就让这位孩子在全班幼儿前积极展示。对于幼儿不完善的制作,我一方面给予幼儿以暗示,另一方面给予幼儿以指导。如班上的一个幼儿用粘土捏成了一个小鸡,但鸡身缺少一些纹理。为此,我这样问孩子,“怎样让小鸡更漂亮一些呢?”这样的问题能够促进幼儿对作品进行再审视、再创作,让他们在问题导引启发下继续想象与创造,同时还对其他幼儿给予了积极的暗示。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我引导幼儿积极展开自评、互评,从多元化的评价中发现问题,从中找到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这样,一方面让幼儿养成谦虚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幼儿在评价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增强了幼儿获得成功感的信心、决心。他们彼此之间相互观摩、学习,协同进步。
积极地评价对于幼儿的粘土制作来说犹如动力引擎,能够生成幼儿艺术创作的驱动力。通过展示评价,能让幼儿彼此之间积极地对话,在对话中相互学习,进而获得经验的分享。在分享之中,幼儿能够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进而获得视界的澄明、敞亮。
“玩”是幼儿的天性,让孩子们玩捏粘土不是简单的玩乐,而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一方面,幼儿要熟识粘土的特性,了解粘土的功能;另一方面,幼儿要对自己拿捏的作品先行构思、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粘土制作兼具科学探究价值和艺术表达价值。幼儿正是在玩捏粘土过程中,其审美感知、科学理解、思维想象和创作表达力得到了充分地显现。
【参考文献】
[1]邹瑜红.如何对中轻度智障儿童进行超轻粘土的制作训练[J].学习导刊,2014(6).
[2]于开莲.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幼儿手工制作活动双重价值探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9).
[3]张彩艳.幼儿“艺术创想”手工制作活动指导策略[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1).
【关键词】 粘土制作;设定主题;自主建构;积极展示
小班幼儿粘土制作活动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动,能够开发幼儿的创造性学习潜质,增进幼儿运用材料自主建构的能力。作为一种新兴的环保材质,粘土具有颜色丰富、融合度高、快干易保存的特性。让小班幼儿运用粘土进行制作,广受幼儿喜欢。在粘土制作过程中,幼儿能够盘活自我想象,放飞自我心灵,激发自我的创造性。
一、在情境中设定主题,丰富幼儿创作感知
幼儿学习过程是与周遭情境积极互动、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粘土制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掘环境因素,激发幼儿创作灵感、引发幼儿的创想,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粘土制作活动中去。通常,引发幼儿感知的情境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是情境内容的新颖性,即粘土材料要能引发幼儿感知兴趣,激发幼儿欣赏之情;二是情境内容的丰富性,即粘土材料要能够让幼儿对其形式特质形成创作感受,如造型与着色等。
在情境中设定主题,能够让幼儿的粘土制作更具指向性、目的性、针对性等。例如,我在《常见动物》主题粘土制作活动中,首先在教室的“艺术园地”向孩子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粘土制作作品,丰富幼儿的情境感知;然后,让幼儿从自己的经验畅谈动物的特点、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接着,我让学生观看“微视频”,将粘土制作动物中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展示出来、突显出来,以引发幼儿关注,丰富幼儿的表象;最后,让幼儿动手玩捏粘土,在孩子们玩捏泥土过程中,适时给予幼儿实实在在的技法指导。由于在幼儿创作之前,已经丰富了他们的感知,因此他们的创作显得轻松自如。每一位孩子都发挥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天马行空地展开想象,所玩捏的粘土作品各具特色、各具品性。
由于粘土色彩鲜艳,质地柔软,能反复使用,因此,孩子们宛如一个个艺术家,他们可以将自己内在的想法、意愿栩栩如生地表达出来。粘土于是成了孩子们意愿、需求、观点、思想和情感表达的载体,仿佛成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生动道具。尽管孩子们看起来“放任自流”,但这其实是孩子们自主成长过程中心灵触角的主动探求,是孩子们心灵的自由舒展。
二、在揉捏中自主建构,开发幼儿的创作潜质
在幼儿视野中,揉捏粘土就是“玩儿”。因此,幼儿的粘土制作会表现出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他们完全融合于揉捏活动之中,呈现出“物我同一”的创作状态。在这里,幼儿没有任务式的羁绊,没有指令式的胁迫,而完全是自主、自发、自觉的创作主体。他们发挥着自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粘土作品完全成为幼儿本质力量感性、直观、现实的显现。
例如,在教师节前夕,一些幼儿送花给老师。我于是就“花”拓源,循“花”开渠,让孩子们用粘土揉捏鲜花。刚开始,孩子们不知所云,亦不知所措。为此,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展示了粘土揉捏成的各种鲜花,他们看到,黄色菊花花瓣长长的,像妈妈的烫发;圆圆的向日葵花,像太阳公公的脸等。有了鲜活的表象支撑,孩子们玩开了,他们有的将粘土拿在手里一掰再掰,有的拿起小刀将粘土切成一块块的,好似妈妈在切菜。他们根据花卉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长长的花瓣孩子们就“搓”,圆圆的花瓣孩子们就“团”,扁扁的花瓣孩子们就“压”——。如“梅花”,孩子们就是先团后压;喇叭花,孩子们就是先团后压再剪。如此,粘土制成的鲜花花瓣就显得非常形象、非常抢眼。
粘土的土质软糯,便于孩子们造型,容易让孩子们上手。同时,粘土制作允许幼儿犯错,许多幼儿因为对自己先前的创作不满意,而将粘土制作成了又推翻,然后再次重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完善,不断超越。他们在一次次的主动尝试创作中,生成了一个个生动的造型。
三、在展示中积极评价,增进幼儿的创作动力
由于幼儿的生理机制尚不完善,他们的手、眼、脑的配合尚不协调,因此创作的作品有时显得奇特、荒诞、不合常理,而这正是幼儿粘土制作的可爱之处。对于幼儿粘土制作的作品,教师可以让幼儿“玩用两不误”,将自己制作的粘土作品作为各类饰品,如可以作为汽车饰品、摆台饰品、钥匙扣等。通过对粘土制作成品的积极肯定,通过对于学生创作作品的广泛应用,对于幼儿创作作品的积极评价,增进幼儿的创作动力。
例如,我在幼儿粘土制作过程中,发现个别的幼儿运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产生了新颖别致的点子后,就让这位孩子在全班幼儿前积极展示。对于幼儿不完善的制作,我一方面给予幼儿以暗示,另一方面给予幼儿以指导。如班上的一个幼儿用粘土捏成了一个小鸡,但鸡身缺少一些纹理。为此,我这样问孩子,“怎样让小鸡更漂亮一些呢?”这样的问题能够促进幼儿对作品进行再审视、再创作,让他们在问题导引启发下继续想象与创造,同时还对其他幼儿给予了积极的暗示。在幼儿完成作品后,我引导幼儿积极展开自评、互评,从多元化的评价中发现问题,从中找到自己和别人的优缺点。这样,一方面让幼儿养成谦虚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幼儿在评价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增强了幼儿获得成功感的信心、决心。他们彼此之间相互观摩、学习,协同进步。
积极地评价对于幼儿的粘土制作来说犹如动力引擎,能够生成幼儿艺术创作的驱动力。通过展示评价,能让幼儿彼此之间积极地对话,在对话中相互学习,进而获得经验的分享。在分享之中,幼儿能够走进他人的内心世界,进而获得视界的澄明、敞亮。
“玩”是幼儿的天性,让孩子们玩捏粘土不是简单的玩乐,而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一方面,幼儿要熟识粘土的特性,了解粘土的功能;另一方面,幼儿要对自己拿捏的作品先行构思、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说,粘土制作兼具科学探究价值和艺术表达价值。幼儿正是在玩捏粘土过程中,其审美感知、科学理解、思维想象和创作表达力得到了充分地显现。
【参考文献】
[1]邹瑜红.如何对中轻度智障儿童进行超轻粘土的制作训练[J].学习导刊,2014(6).
[2]于开莲.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幼儿手工制作活动双重价值探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8(9).
[3]张彩艳.幼儿“艺术创想”手工制作活动指导策略[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