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确定栽培季节、小孔栽培菌种制作要点、栽培管理及采收晾晒等方面入手,介绍了黑木耳小孔栽培技术的优点。
关键词:黑木耳;小孔栽培;菌种;管理
黑木耳小孔栽培技术是黑木耳栽培袋不同开口方式产量与商品性比较试验取得的成果。经比较6种不同开口方式和4种不同开口密度,小孔(钉子眼)开口、每袋开孔96个,产出的黑木耳具有耳根小、单片、出耳整齐、出耳茬数多、采摘时省工、晾晒时干得快等特点,质量上有明显的优势,备受市场欢迎,销售价格高。推广这一技术,可提高黑木耳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同时可推动具有地方特色和传统优势的黑木耳产业的素质提升;对促进食用菌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森林食品产业、满足优质黑木耳产品的社会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1 确定栽培季节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安排栽培季节是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的前提条件。春季连续10 d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为开口催耳芽的最佳季节。若开口催耳芽时间稍晚,黑木耳旺盛生长期正处于高温、高湿季节,不仅菌袋易污染,易得流耳病,而且产品为伏耳,耳片薄而黄,降低产品质量和产量,甚至绝产。
2 小孔栽培菌种制作要点
2.1 菌种选择
选择色黑、耳厚、圆边、褶少、形态好(碗状)、抗病、产量高的单片菌种,也可以选择开片较好的朵状菌种,不宜选择菊花状品种。
2.2 菌袋的选择
小孔打眼出耳栽培因打孔孔径小,袋料分离处的木耳易被挡住长不出袋外,因此要选择与菌丝亲和力好的薄塑料袋。
2.3 小孔栽培制菌方法
小孔栽培木耳袋出现袋料分离时影响出耳,所以小孔栽培一般采用免颈圈法或菌棒法。这两种制菌方法菌种由中间向四周生长,上下菌龄一致,灭菌时将菌袋倒置,菌袋上下水分一致,这样制作的菌袋一般不会出现菌袋分离现象。搬运时应用铁筐装菌袋,用编织袋装菌袋,菌袋易变型导致菌袋分离。
2.4 菌种制作
栽培袋制作过程同常规菌袋制作。
3 栽培管理
3.1 开口催耳芽
目前黑木耳栽培过程中割口方法很多,不同的割口方式、割口数量、打孔深度对木耳的产量、朵形均有影响。小孔打眼具有产出的木耳耳根小、朵形好、质量好等优点。小孔打眼割口过浅,耳片没有根易脱落;划口过深,耳芽形成较晚,延长耳芽形成期。
一般规格为16.5×33 cm的菌袋,打孔数应以80~120个为宜,孔径在0.5~0.8 cm范围之内,割口深度在0.5~0.8 cm之间最好,耳芽7~8 d即可形成并封住划口线。
在划口时应注意:①不宜选择室内集中催芽。可将菌袋运到出耳床边,边割口,边盖帘,严防割口处菌丝风干,形成老化膜,阻碍原基形成;②要在料袋紧贴处割口,不要在强光、高温、大风、雨天划口,也不要在料袋分离、皱褶处、袋内形成原基处及无菌丝处割口。
3.2 栽培管理
3.2.1 原基形成期(7~15 d) 即集中催耳期。由划口到形成珊瑚状的黑线,这个时期主要是保湿,做到草帘潮湿但不要滴水,期间床内湿度要控制在85%~95%之间,温度范围10 ℃~25 ℃,以18 ℃~23 ℃最佳。隔2~3 d,在无风早晚时将草帘掀起,抖去积存水珠,并辅以短暂吹风,只要温度不通过25 ℃,无需天天通风。
3.2.2 子实体分化期(5~7 d) 即耳芽期。由珊瑚状原基长至2~3 cm,开始伸出小耳片,即可分床管理,继续保持床面、草帘湿润。湿度不够,可向草帘喷雾水,使帘子湿润不滴水,切忌直接向菌袋喷水,因幼嫩的耳芽吸水过多会使细胞膨胀破裂,导致感染。床温超过25 ℃,加盖一层草帘遮阴降温保湿。待原基长至1~1.5 cm时,适当加大通风量每次1~2 h,间隔2~3 d一次。可在清晨和傍晚卷起草帘两端,从床侧加强通风。草帘过厚或遇到连阴天,早晚可以揭开草帘通风透光。全光栽培,分床后晒2~3 d,开始浇水,浇水最佳时间是袋内温度15 ℃~25 ℃时,不足15 ℃不能浇水,否则耳片不仅不能生长,而且会造成烂耳。浇水要少浇、勤浇,每半小时左右浇一次,每次浇3~5 mim,以各个耳片都湿透为准。
3.2.3 子实体生长期(7~10 d) 即从开片到子实体成熟期。这期间耳芽生长较快,几天后便长成“鸡冠”、“碗型”等耳片。此期保持床温15 ℃~25 ℃,湿度90%~100%。随着耳片的渐渐长大,应逐渐加大喷水和通风量,大湿度、大通风是黑木耳迅速成长的关键。
3.2.4 水分的管理 要遵循“干长菌丝,湿长木耳”的规律,采用“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白天床内湿度小,傍晚和清晨喷水提湿,便出现干湿交替,利于木耳正常生长。傍晚喷一次雾水;次日早晨向草帘再喷一次水。这个时期也可以进行全光管理。全光管理时白天每间隔1~2 mim浇水5~10 mim,以耳片湿润不收边为准,切不可喷重水或过头水。
3.2.5 浇水管理 一看气温浇水。温度低时应以保湿为主;温度高时,应在早晨和傍晚浇水,当温度高于30 ℃时应停止浇水;20 ℃左右时可用冷凉的河水,地下水适当勤喷。二看耳片浇水。停水后如果耳片很快显白,应继续浇水,反之可不用浇水。三看菌袋浇水。当菌袋水分较大时,菌袋较重,应停止浇水;当菌袋由青灰色变为白色时应加大浇水量。四看天气浇水。晴天可以适量多浇水,阴雨天可少浇或不浇,临近采收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浇水还是等雨,以免造成损失。五要干湿交替。干可干到3~5 d,干的比较透,以耳根干为好;湿要把水浇足,细水勤浇,3~5 d。干湿交替,直到木耳生长结束。
4 采收晾晒
木耳采收应掌握好时机,需在木耳长至七八成熟时进行采摘。第一茬木耳长大采收前先停水2~3 d。采收木耳做到不留根,利于二茬木耳在原划口处再重新形成耳芽。木耳采摘时应摘大留小。木耳采收后耳床、菌袋要继续停水,晒袋7~8 d,以提高耳床和菌袋的温度。让木耳菌丝重新积累营养、恢复生活力,以利于二茬耳的生长。二茬木耳连续浇水7~8 d后要停水。继续晒袋8~10 d后,再连续浇水7~8 d,适时采收。以后的第三茬、第四茬都应按照上述方法管理。采收木耳应参照当地天气预报,选择连续晴天、阳光充足时,进行抢收。要实行产品分级,产品销售前按1.0 cm以下、1.2~1.5 cm、1.5~2.0 cm、2.0~2.5 cm、2.5~3 cm过筛分级。
关键词:黑木耳;小孔栽培;菌种;管理
黑木耳小孔栽培技术是黑木耳栽培袋不同开口方式产量与商品性比较试验取得的成果。经比较6种不同开口方式和4种不同开口密度,小孔(钉子眼)开口、每袋开孔96个,产出的黑木耳具有耳根小、单片、出耳整齐、出耳茬数多、采摘时省工、晾晒时干得快等特点,质量上有明显的优势,备受市场欢迎,销售价格高。推广这一技术,可提高黑木耳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同时可推动具有地方特色和传统优势的黑木耳产业的素质提升;对促进食用菌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森林食品产业、满足优质黑木耳产品的社会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1 确定栽培季节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安排栽培季节是地栽黑木耳优质高产的前提条件。春季连续10 d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为开口催耳芽的最佳季节。若开口催耳芽时间稍晚,黑木耳旺盛生长期正处于高温、高湿季节,不仅菌袋易污染,易得流耳病,而且产品为伏耳,耳片薄而黄,降低产品质量和产量,甚至绝产。
2 小孔栽培菌种制作要点
2.1 菌种选择
选择色黑、耳厚、圆边、褶少、形态好(碗状)、抗病、产量高的单片菌种,也可以选择开片较好的朵状菌种,不宜选择菊花状品种。
2.2 菌袋的选择
小孔打眼出耳栽培因打孔孔径小,袋料分离处的木耳易被挡住长不出袋外,因此要选择与菌丝亲和力好的薄塑料袋。
2.3 小孔栽培制菌方法
小孔栽培木耳袋出现袋料分离时影响出耳,所以小孔栽培一般采用免颈圈法或菌棒法。这两种制菌方法菌种由中间向四周生长,上下菌龄一致,灭菌时将菌袋倒置,菌袋上下水分一致,这样制作的菌袋一般不会出现菌袋分离现象。搬运时应用铁筐装菌袋,用编织袋装菌袋,菌袋易变型导致菌袋分离。
2.4 菌种制作
栽培袋制作过程同常规菌袋制作。
3 栽培管理
3.1 开口催耳芽
目前黑木耳栽培过程中割口方法很多,不同的割口方式、割口数量、打孔深度对木耳的产量、朵形均有影响。小孔打眼具有产出的木耳耳根小、朵形好、质量好等优点。小孔打眼割口过浅,耳片没有根易脱落;划口过深,耳芽形成较晚,延长耳芽形成期。
一般规格为16.5×33 cm的菌袋,打孔数应以80~120个为宜,孔径在0.5~0.8 cm范围之内,割口深度在0.5~0.8 cm之间最好,耳芽7~8 d即可形成并封住划口线。
在划口时应注意:①不宜选择室内集中催芽。可将菌袋运到出耳床边,边割口,边盖帘,严防割口处菌丝风干,形成老化膜,阻碍原基形成;②要在料袋紧贴处割口,不要在强光、高温、大风、雨天划口,也不要在料袋分离、皱褶处、袋内形成原基处及无菌丝处割口。
3.2 栽培管理
3.2.1 原基形成期(7~15 d) 即集中催耳期。由划口到形成珊瑚状的黑线,这个时期主要是保湿,做到草帘潮湿但不要滴水,期间床内湿度要控制在85%~95%之间,温度范围10 ℃~25 ℃,以18 ℃~23 ℃最佳。隔2~3 d,在无风早晚时将草帘掀起,抖去积存水珠,并辅以短暂吹风,只要温度不通过25 ℃,无需天天通风。
3.2.2 子实体分化期(5~7 d) 即耳芽期。由珊瑚状原基长至2~3 cm,开始伸出小耳片,即可分床管理,继续保持床面、草帘湿润。湿度不够,可向草帘喷雾水,使帘子湿润不滴水,切忌直接向菌袋喷水,因幼嫩的耳芽吸水过多会使细胞膨胀破裂,导致感染。床温超过25 ℃,加盖一层草帘遮阴降温保湿。待原基长至1~1.5 cm时,适当加大通风量每次1~2 h,间隔2~3 d一次。可在清晨和傍晚卷起草帘两端,从床侧加强通风。草帘过厚或遇到连阴天,早晚可以揭开草帘通风透光。全光栽培,分床后晒2~3 d,开始浇水,浇水最佳时间是袋内温度15 ℃~25 ℃时,不足15 ℃不能浇水,否则耳片不仅不能生长,而且会造成烂耳。浇水要少浇、勤浇,每半小时左右浇一次,每次浇3~5 mim,以各个耳片都湿透为准。
3.2.3 子实体生长期(7~10 d) 即从开片到子实体成熟期。这期间耳芽生长较快,几天后便长成“鸡冠”、“碗型”等耳片。此期保持床温15 ℃~25 ℃,湿度90%~100%。随着耳片的渐渐长大,应逐渐加大喷水和通风量,大湿度、大通风是黑木耳迅速成长的关键。
3.2.4 水分的管理 要遵循“干长菌丝,湿长木耳”的规律,采用“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白天床内湿度小,傍晚和清晨喷水提湿,便出现干湿交替,利于木耳正常生长。傍晚喷一次雾水;次日早晨向草帘再喷一次水。这个时期也可以进行全光管理。全光管理时白天每间隔1~2 mim浇水5~10 mim,以耳片湿润不收边为准,切不可喷重水或过头水。
3.2.5 浇水管理 一看气温浇水。温度低时应以保湿为主;温度高时,应在早晨和傍晚浇水,当温度高于30 ℃时应停止浇水;20 ℃左右时可用冷凉的河水,地下水适当勤喷。二看耳片浇水。停水后如果耳片很快显白,应继续浇水,反之可不用浇水。三看菌袋浇水。当菌袋水分较大时,菌袋较重,应停止浇水;当菌袋由青灰色变为白色时应加大浇水量。四看天气浇水。晴天可以适量多浇水,阴雨天可少浇或不浇,临近采收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决定浇水还是等雨,以免造成损失。五要干湿交替。干可干到3~5 d,干的比较透,以耳根干为好;湿要把水浇足,细水勤浇,3~5 d。干湿交替,直到木耳生长结束。
4 采收晾晒
木耳采收应掌握好时机,需在木耳长至七八成熟时进行采摘。第一茬木耳长大采收前先停水2~3 d。采收木耳做到不留根,利于二茬木耳在原划口处再重新形成耳芽。木耳采摘时应摘大留小。木耳采收后耳床、菌袋要继续停水,晒袋7~8 d,以提高耳床和菌袋的温度。让木耳菌丝重新积累营养、恢复生活力,以利于二茬耳的生长。二茬木耳连续浇水7~8 d后要停水。继续晒袋8~10 d后,再连续浇水7~8 d,适时采收。以后的第三茬、第四茬都应按照上述方法管理。采收木耳应参照当地天气预报,选择连续晴天、阳光充足时,进行抢收。要实行产品分级,产品销售前按1.0 cm以下、1.2~1.5 cm、1.5~2.0 cm、2.0~2.5 cm、2.5~3 cm过筛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