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市云阳县委党校
摘要:农村基层组织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部分,是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农村基层组织的作风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起着关键的和根本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必须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增进与农民感情为切入点,以加强党性修养为保证。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党在农村基层最直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与农民群众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其作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关系到农村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对于做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增进与农民感情为切入点,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只有在感情上和群众心连心,才会在思想上和群众产生共鸣。没有这种感情,我们不可能取得新农村建设的胜利,也不可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以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为切入点,时刻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工作上倾全身之力,尽公仆之责。
一是切实摆正公仆位置,真正把人民当主人。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清楚,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只是人民的公仆,绝不能有意或无意地颠倒主仆关系,错误地以“父母官”自居,高高在上。目前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相当紧张,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干部没有摆正自身位置。在这方面,要学习华西村干部的为官理念: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
二是主动接近群众,进行经常性沟通。干部与群众沟通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情感距离问题,只有缩小与群众在思想、感情、心理上的距离,群众才会觉得你‘不像个领导’,没有当官的架子,才能对你亲近,才愿意对你说心里话,与你同心同德,尽自己最大努力地支持和理解干部的工作。要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完善推广“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等活动,架起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农村建设等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坚持在给群众送温暖、送服务的同时,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带上来,使“送下去”与“带上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是注意从小事做到,把小事当大事做。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些事情在我们干部看来可能是小事,但在老百姓眼里可能是大事。基层干部为群众办事,要惦量民心、民情、民力,对需要花钱的事情要量力而行,决不能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超出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否则就会把好事办成坏事;对不需要花钱和少花钱的事情要尽力而为,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二、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
衡量一个基层干部作风的好坏,不仅看他讲得如何,重要的是看他干得怎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切实防止形式主义问题出现。
一是要着重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干部作风问题主要有:有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搞“两面派”,当“阴阳人”;有的耍“小聪明”,打“擦边球”、“踩红线”等等。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坚持诚心诚意为农民服务,反对脱离群众,不干实事;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虚假浮夸;坚持艰苦创业,反对奢侈浪费;坚持遇事同群众商量,反对强迫命令;坚持正确行使权力,反对以权谋私;坚持把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群众利益统一起来,反对不顾大局和损害群眾利益的行为,从而以实际行动塑造农村基层干部的公仆形象,切实改善农村干群关系。
二是要认真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近年来,随着中央、地方惠农政策的增多,各种涉农方面的补贴、资金、待遇等越来越多。能不能不折不扣地抓好中央、地方各项涉农政策服务的落实,保证涉农资金直达农民手中,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党的政策的实惠,不仅是反映我们党性强弱的“试金石”,更是体现我们对群众感情深浅的“分水岭”。现在,个别地方有一些不好的倾向,尤其是在农村政策的执行中有偏差:有的搞政策“截留”,对上级政策打折扣,搞有选择性地执行;有的搞政策“贪污”,不宣传政策,怕政策与群众见面,不愿接受群众监督;还有极个别的干脆违规违纪“顶风上”,阻碍群众从党的政策中受益。为什么在政策落实问题上有这些不良倾向,出现了种种问题呢?说到底是一个群众观的问题、利益观的问题,是在搞国家利益地方化,地方利益个人化,是在与民争利。这个问题,一定要把握好。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脚书记”、“挎包书记”,“草鞋书记”,病逝后,上万名群众自发为他送行整整7里路。从邓平寿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好作风出好公仆,为群众办实事就能赢得群众的爱戴。
三是要坚决查处涉农案件。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涉农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警钟,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坚决查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深入发展。
三、以加强党性修养为保证,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是对农村基层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求。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时刻面临着严峻考验。由于农村基层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因而“糖衣炮弹”密集了,耳边的诚意批评少了,极易陷入鲜花、美酒和吹喇叭、抬轿子的有形或无形的包围之中,从而放松思想警惕。反腐败斗争中查处的大量违纪违法案件也充分表明,忽视学习,轻视教育,放松党性修养的干部出事概率就大;重视学习,注重自身建设的干部出事概率就小。大量的事实证明: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的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不注重党性锻炼,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可能导致人生航线偏离正确的方向。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应努力做到这样三点:
一是要加强理论修养和实践锻炼,常修为政之德。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政治理论和党纪法规的学习上,把学习作为自我反思的过程,不断进行心灵的“吐故纳新”;把学习作为自我超越的过程,勇于摒弃那些过时的、陈旧的、落后的东西,树立起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观念。同时,要以实践为课堂,老老实实向群众学习,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切实增强四种本领,即增强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增强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本领,增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增强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本领。
二是要有强烈的自律意识,常怀律己之心。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慎初,时刻警醒自己,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要慎微,“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在拒腐防变问题上,尤其不能轻视小节,不能放过小事;要慎独,无论在工作圈、生活圈还是社交圈,都要经常反省自己,严格自律,自觉做到独善其身。
三是要摒弃非分之想,常思念欲之害。古人说,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之所以在权、钱、色等诱惑面前坠马落崖,就是为欲所困、为欲所害。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认为吃点、喝点、拿点没什么关系,切记小洞不补、大洞翻船的教训。
摘要:农村基层组织作风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基础部分,是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农村基层组织的作风建设中,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起着关键的和根本的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建设必须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增进与农民感情为切入点,以加强党性修养为保证。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
农村基层干部作为党在农村基层最直接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与农民群众长期工作生活在一起,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其作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关系到农村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对于做好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以增进与农民感情为切入点,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只有在感情上和群众心连心,才会在思想上和群众产生共鸣。没有这种感情,我们不可能取得新农村建设的胜利,也不可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加强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以增进与人民群众感情为切入点,时刻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工作上倾全身之力,尽公仆之责。
一是切实摆正公仆位置,真正把人民当主人。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清楚,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只是人民的公仆,绝不能有意或无意地颠倒主仆关系,错误地以“父母官”自居,高高在上。目前在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相当紧张,群众对干部有意见,说干部“不像话”;干部对群众有看法,说群众“不听话”。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的干部没有摆正自身位置。在这方面,要学习华西村干部的为官理念: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
二是主动接近群众,进行经常性沟通。干部与群众沟通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情感距离问题,只有缩小与群众在思想、感情、心理上的距离,群众才会觉得你‘不像个领导’,没有当官的架子,才能对你亲近,才愿意对你说心里话,与你同心同德,尽自己最大努力地支持和理解干部的工作。要着力开辟和拓宽干群沟通渠道,完善推广“民主听证会”、“民情恳谈日”、“联民、为民、富民”等活动,架起干群双向交流的桥梁。让群众畅所欲言,参与农村建设等重大事项,民主监督党委、政府和广大农村干部。坚持在给群众送温暖、送服务的同时,把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带上来,使“送下去”与“带上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三是注意从小事做到,把小事当大事做。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的一些事情在我们干部看来可能是小事,但在老百姓眼里可能是大事。基层干部为群众办事,要惦量民心、民情、民力,对需要花钱的事情要量力而行,决不能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超出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否则就会把好事办成坏事;对不需要花钱和少花钱的事情要尽力而为,最大限度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二、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力戒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
衡量一个基层干部作风的好坏,不仅看他讲得如何,重要的是看他干得怎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切实防止形式主义问题出现。
一是要着重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干部作风问题主要有:有的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的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搞“两面派”,当“阴阳人”;有的耍“小聪明”,打“擦边球”、“踩红线”等等。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坚持诚心诚意为农民服务,反对脱离群众,不干实事;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虚假浮夸;坚持艰苦创业,反对奢侈浪费;坚持遇事同群众商量,反对强迫命令;坚持正确行使权力,反对以权谋私;坚持把完成上级任务和维护群众利益统一起来,反对不顾大局和损害群眾利益的行为,从而以实际行动塑造农村基层干部的公仆形象,切实改善农村干群关系。
二是要认真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近年来,随着中央、地方惠农政策的增多,各种涉农方面的补贴、资金、待遇等越来越多。能不能不折不扣地抓好中央、地方各项涉农政策服务的落实,保证涉农资金直达农民手中,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党的政策的实惠,不仅是反映我们党性强弱的“试金石”,更是体现我们对群众感情深浅的“分水岭”。现在,个别地方有一些不好的倾向,尤其是在农村政策的执行中有偏差:有的搞政策“截留”,对上级政策打折扣,搞有选择性地执行;有的搞政策“贪污”,不宣传政策,怕政策与群众见面,不愿接受群众监督;还有极个别的干脆违规违纪“顶风上”,阻碍群众从党的政策中受益。为什么在政策落实问题上有这些不良倾向,出现了种种问题呢?说到底是一个群众观的问题、利益观的问题,是在搞国家利益地方化,地方利益个人化,是在与民争利。这个问题,一定要把握好。重庆市梁平县虎城镇党委书记邓平寿长期忘我工作,积劳成疾累倒在工作岗位上,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泥脚书记”、“挎包书记”,“草鞋书记”,病逝后,上万名群众自发为他送行整整7里路。从邓平寿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好作风出好公仆,为群众办实事就能赢得群众的爱戴。
三是要坚决查处涉农案件。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涉农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警钟,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坚决查处,保证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深入发展。
三、以加强党性修养为保证,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加强党性锻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是对农村基层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第一位的要求。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时刻面临着严峻考验。由于农村基层干部手中或多或少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因而“糖衣炮弹”密集了,耳边的诚意批评少了,极易陷入鲜花、美酒和吹喇叭、抬轿子的有形或无形的包围之中,从而放松思想警惕。反腐败斗争中查处的大量违纪违法案件也充分表明,忽视学习,轻视教育,放松党性修养的干部出事概率就大;重视学习,注重自身建设的干部出事概率就小。大量的事实证明: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的危机是最致命的危机。不注重党性锻炼,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可能导致人生航线偏离正确的方向。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督促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应努力做到这样三点:
一是要加强理论修养和实践锻炼,常修为政之德。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政治理论和党纪法规的学习上,把学习作为自我反思的过程,不断进行心灵的“吐故纳新”;把学习作为自我超越的过程,勇于摒弃那些过时的、陈旧的、落后的东西,树立起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新观念。同时,要以实践为课堂,老老实实向群众学习,在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切实增强四种本领,即增强科学发展、致富群众的本领,增强执行政策、依法办事的本领,增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增强艰苦奋斗、务实创新的本领。
二是要有强烈的自律意识,常怀律己之心。要防微杜渐,警钟长鸣,要慎初,时刻警醒自己,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要慎微,“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在拒腐防变问题上,尤其不能轻视小节,不能放过小事;要慎独,无论在工作圈、生活圈还是社交圈,都要经常反省自己,严格自律,自觉做到独善其身。
三是要摒弃非分之想,常思念欲之害。古人说,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有的农村基层干部之所以在权、钱、色等诱惑面前坠马落崖,就是为欲所困、为欲所害。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认为吃点、喝点、拿点没什么关系,切记小洞不补、大洞翻船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