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住在阿合家的“羊楼”上,是令人难忘的。
阿合四十多岁,长得壮实,有一身力气,是把干活的好手。他的妻子比他小几岁,没名没姓,我们跟着大家叫“阿合席嫫”,译成汉语就是阿合的老婆。有两个女儿,老大十四五岁,按照彝家的风俗,已经换了“童裙”,算成人了。小的十来岁,还穿着麻布片子,是个孩子。他们全家住在两间草屋里,旁边搭了个灶房,羊楼在对面,中间那个堆着肥的小院坝,是“鸡犬豕”的乐园。
一个月白风清的傍晚,女人们“围着磨子转”,我们和阿合坐在她们旁边,大家很投合地闲聊着。突然,阿合席嫫停下磨玉米面的活,还拍拍手,同我们开了个玩笑。她说:你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干部,最看得起我们娃子,你们拿白米白面和油盐来,同我们一起吃洋芋荞粑,喝酸菜汤,从不嫌弃我们和孩子,成了一家人。既是一家人就配个“对”吧,两个女儿配给年轻的两个干部,我年纪大了就配给你们的领导老某吧。话还没说完,阿合就大笑起来,我们也跟着笑,并想借这个聊天开玩笑的机会,对她讲点新社会男女婚姻的变化,阿合席嫫却很认真地说:你们别笑呀,我和阿合就是主子“配”的,你们还夸我们吃苦受累,勤劳朴实嘛。一听,我们感觉到这位受压迫受剥削的女奴隶,对主子的“配婚”是满意的,是心存感激的。于是我们就把话题转到阿合身上,要他讲一讲主子给他“配婚”的故事。
阿合是大凉山黑彝乌基家的锅庄娃子,从小就给主子放羊,沟里、坡上和森林边,都留着他的足迹,淌着他的血汗。主子年年杀羊、吃肉、卖羊皮,可羊群没有减少,反而一年比一年多。主子一高兴,就叫来一个比阿合小几岁的女锅庄娃子,跟着阿合学放羊。从那时起,阿合除了干放羊的活,又增加了种地的活。没想到,阿合有力气,脑子也灵活,种地也是一把好手。什么“布谷鸟不叫,春天不到”,“布谷鸟开口,犁头就要跟黄牛地里走”等农事节气,他都记得很清楚,活路做得细,庄稼长得好,粮食收得多。主子一高兴,就把跟着他放羊的女娃子,配给阿合作“席嫫”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顺风顺水,一点波澜也没有。其实,阿合在讲述时,淌了几次眼泪,有时还泣不成声,并让我们看了他小腿上被主子用火钳烫过的条形伤疤,头上留下不长头发的凹形伤疤。阿合席嫫也告诉我们,在她身上同样留着两三处伤疤。锅庄娃子上升为安家娃子,真的是用血汗换来的,是用命去拼出来的啊。
奴隶主给娃子“配婚”,主要是实现“奴产仔”,为了增加劳动力和财富,也是他们笼络娃子、惩罚娃子的一种手段。如主子给阿合“配婚”,是属于赏赐性的,让阿合夫妇心存感激。而另一种“配婚”,却是对娃子的惩罚,如逼迫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娃子,同一个年老体弱的女娃子“配婚”;把一个花季少女同一个脚瘸眼瞎的老头“配婚”等。不服从就得挨打,挨饿,甚至转卖到别处去受罪。
彝族的婚姻制度,叫“等级内婚”和“家支外婚” 。如黑彝的婚姻嫁娶,为了维护他们的特权,保持所谓的血统“纯洁”与“高贵”,只能在黑彝中进行。严禁黑彝同白彝、汉人和娃子结婚。谁要违反了这个“规矩”(即习惯法),谁就会被处死。所谓“家支外婚”,是指同一个家支的人(同姓同祖),只能与其他家支同等级的人开亲,违反这个“规矩”的,轻则被开除家支,让其失去家支的依靠和保护,甚至沦为奴隶。
白彝的婚姻也大体如此。白彝只能同不是本家支的白彝开亲,他们永远不可能同黑彝开亲,也不愿意同娃子开亲,等级制度同样是十分严格的。
至于娃子的“配婚”,完全操在占有奴隶的主子手里,任其随心所欲地处理,他人和社会是无权干预的。
阿合四十多岁,长得壮实,有一身力气,是把干活的好手。他的妻子比他小几岁,没名没姓,我们跟着大家叫“阿合席嫫”,译成汉语就是阿合的老婆。有两个女儿,老大十四五岁,按照彝家的风俗,已经换了“童裙”,算成人了。小的十来岁,还穿着麻布片子,是个孩子。他们全家住在两间草屋里,旁边搭了个灶房,羊楼在对面,中间那个堆着肥的小院坝,是“鸡犬豕”的乐园。
一个月白风清的傍晚,女人们“围着磨子转”,我们和阿合坐在她们旁边,大家很投合地闲聊着。突然,阿合席嫫停下磨玉米面的活,还拍拍手,同我们开了个玩笑。她说:你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干部,最看得起我们娃子,你们拿白米白面和油盐来,同我们一起吃洋芋荞粑,喝酸菜汤,从不嫌弃我们和孩子,成了一家人。既是一家人就配个“对”吧,两个女儿配给年轻的两个干部,我年纪大了就配给你们的领导老某吧。话还没说完,阿合就大笑起来,我们也跟着笑,并想借这个聊天开玩笑的机会,对她讲点新社会男女婚姻的变化,阿合席嫫却很认真地说:你们别笑呀,我和阿合就是主子“配”的,你们还夸我们吃苦受累,勤劳朴实嘛。一听,我们感觉到这位受压迫受剥削的女奴隶,对主子的“配婚”是满意的,是心存感激的。于是我们就把话题转到阿合身上,要他讲一讲主子给他“配婚”的故事。
阿合是大凉山黑彝乌基家的锅庄娃子,从小就给主子放羊,沟里、坡上和森林边,都留着他的足迹,淌着他的血汗。主子年年杀羊、吃肉、卖羊皮,可羊群没有减少,反而一年比一年多。主子一高兴,就叫来一个比阿合小几岁的女锅庄娃子,跟着阿合学放羊。从那时起,阿合除了干放羊的活,又增加了种地的活。没想到,阿合有力气,脑子也灵活,种地也是一把好手。什么“布谷鸟不叫,春天不到”,“布谷鸟开口,犁头就要跟黄牛地里走”等农事节气,他都记得很清楚,活路做得细,庄稼长得好,粮食收得多。主子一高兴,就把跟着他放羊的女娃子,配给阿合作“席嫫”了。
这个故事,听起来顺风顺水,一点波澜也没有。其实,阿合在讲述时,淌了几次眼泪,有时还泣不成声,并让我们看了他小腿上被主子用火钳烫过的条形伤疤,头上留下不长头发的凹形伤疤。阿合席嫫也告诉我们,在她身上同样留着两三处伤疤。锅庄娃子上升为安家娃子,真的是用血汗换来的,是用命去拼出来的啊。
奴隶主给娃子“配婚”,主要是实现“奴产仔”,为了增加劳动力和财富,也是他们笼络娃子、惩罚娃子的一种手段。如主子给阿合“配婚”,是属于赏赐性的,让阿合夫妇心存感激。而另一种“配婚”,却是对娃子的惩罚,如逼迫一个身强力壮的男娃子,同一个年老体弱的女娃子“配婚”;把一个花季少女同一个脚瘸眼瞎的老头“配婚”等。不服从就得挨打,挨饿,甚至转卖到别处去受罪。
彝族的婚姻制度,叫“等级内婚”和“家支外婚” 。如黑彝的婚姻嫁娶,为了维护他们的特权,保持所谓的血统“纯洁”与“高贵”,只能在黑彝中进行。严禁黑彝同白彝、汉人和娃子结婚。谁要违反了这个“规矩”(即习惯法),谁就会被处死。所谓“家支外婚”,是指同一个家支的人(同姓同祖),只能与其他家支同等级的人开亲,违反这个“规矩”的,轻则被开除家支,让其失去家支的依靠和保护,甚至沦为奴隶。
白彝的婚姻也大体如此。白彝只能同不是本家支的白彝开亲,他们永远不可能同黑彝开亲,也不愿意同娃子开亲,等级制度同样是十分严格的。
至于娃子的“配婚”,完全操在占有奴隶的主子手里,任其随心所欲地处理,他人和社会是无权干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