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式语文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强大生命力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其主要表现在:
1.师生关系的开放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
上课时,教师自始至终以谦和的态度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课程的内容,眼神与话语之间充满激励。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指挥者或领导者,而是学生团队中平等的首席长官,确立了资源分享的同学型师生关系。他们对教师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这种心理认同的结果是心理自由。而有了心理自由,学生就不会产生逃避的念头。与此同时,对学生来说,教师又是众多同学中唯一一个不一样的“同学”。这个不一样的“同学”必然会受到大多数同学的特别关注,由此衍生出心理的“向师性”。这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向师性”正是教师实现教学影响力的基础,因为它只有期待、亲近,而没有排斥、回避,这样的师生关系不管对于老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这样的一堂课怎会没有效率,没有生命力呢?
当然有的老师认为要尊重、赏识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就是一定要表扬学生,因此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一味给予表扬,这是不可取的。其实,我们只要带着鼓励的目光、微笑的神态,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我们更应该随时从看似随意、实则用心地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的合理地评价,尤其是回答有争议时,宁可完不成教学任务也要鼓励学生讨论下去,特别是要点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出的思维火花,这其实是学生创新的火种。
2.教材解读的开放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看,即鼓励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从而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那么,教师在对教材的解读上也要开放思想,读全、读深、读新教材。
如果希望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灵气,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敢想、会想,怎能用所谓的教参上的标准答案来框住学生的理解、体味、想像呢?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我们将课文处理为“一曲童年时代的恋歌”,教师带领学生在“三味书屋生活”部分中挖掘使人怀念的童年生活,结果还蛮丰富:老先生严厉,但也不乏善良,从来不罚跪,不用戒尺打人;生活枯燥,但也时有乐趣,可以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读书乏味,但可以画画、做指头游戏……这样处理符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3.教学手段的开放
从过去的一支笔、一本书到ppt课件到现在的Smart notebook白板,多媒体教学具有设备电气化、教材形声化、表现多样化的特点,它的使用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增加了教学容量。特别是语文教学,大量的作品通过各种形式的书写、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情景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从形式上开放了语文课堂教学。
如《都市精灵》的教学设计中,先从动画片《蓝精灵》主题曲导入。中间将文章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图片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文章中人应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有直观的感受。结尾时展示世界上濒临灭绝或已灭绝的动物的图片资料,再适当配以《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歌曲和这首歌曲的悲伤的由来,让学生在对人类自身谴责、内疚中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体会。
当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也不能只有机器和键盘、鼠标的声音,教师在应用开放的教学手段时,更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上,立足信息技术是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需要时才使用,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语文课堂的开放犹如给语文课堂教学打开一扇窗,虽然有灰尘、苍蝇等飞进来,但更多的是新鲜空气,是鸟语花香,是明媚的阳光——如果教师巧妙地装上一扇透明的纱窗,或许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需要我们老师敢去想,敢去做,会去想,会去做,这样才能让语文生命力充分激发出来,激扬出来!
1.师生关系的开放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
上课时,教师自始至终以谦和的态度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课程的内容,眼神与话语之间充满激励。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指挥者或领导者,而是学生团队中平等的首席长官,确立了资源分享的同学型师生关系。他们对教师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这种心理认同的结果是心理自由。而有了心理自由,学生就不会产生逃避的念头。与此同时,对学生来说,教师又是众多同学中唯一一个不一样的“同学”。这个不一样的“同学”必然会受到大多数同学的特别关注,由此衍生出心理的“向师性”。这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向师性”正是教师实现教学影响力的基础,因为它只有期待、亲近,而没有排斥、回避,这样的师生关系不管对于老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这样的一堂课怎会没有效率,没有生命力呢?
当然有的老师认为要尊重、赏识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就是一定要表扬学生,因此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一味给予表扬,这是不可取的。其实,我们只要带着鼓励的目光、微笑的神态,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我们更应该随时从看似随意、实则用心地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的合理地评价,尤其是回答有争议时,宁可完不成教学任务也要鼓励学生讨论下去,特别是要点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出的思维火花,这其实是学生创新的火种。
2.教材解读的开放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看,即鼓励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从而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那么,教师在对教材的解读上也要开放思想,读全、读深、读新教材。
如果希望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灵气,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敢想、会想,怎能用所谓的教参上的标准答案来框住学生的理解、体味、想像呢?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我们将课文处理为“一曲童年时代的恋歌”,教师带领学生在“三味书屋生活”部分中挖掘使人怀念的童年生活,结果还蛮丰富:老先生严厉,但也不乏善良,从来不罚跪,不用戒尺打人;生活枯燥,但也时有乐趣,可以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读书乏味,但可以画画、做指头游戏……这样处理符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3.教学手段的开放
从过去的一支笔、一本书到ppt课件到现在的Smart notebook白板,多媒体教学具有设备电气化、教材形声化、表现多样化的特点,它的使用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增加了教学容量。特别是语文教学,大量的作品通过各种形式的书写、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情景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从形式上开放了语文课堂教学。
如《都市精灵》的教学设计中,先从动画片《蓝精灵》主题曲导入。中间将文章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图片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文章中人应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有直观的感受。结尾时展示世界上濒临灭绝或已灭绝的动物的图片资料,再适当配以《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歌曲和这首歌曲的悲伤的由来,让学生在对人类自身谴责、内疚中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体会。
当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也不能只有机器和键盘、鼠标的声音,教师在应用开放的教学手段时,更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上,立足信息技术是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需要时才使用,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语文课堂的开放犹如给语文课堂教学打开一扇窗,虽然有灰尘、苍蝇等飞进来,但更多的是新鲜空气,是鸟语花香,是明媚的阳光——如果教师巧妙地装上一扇透明的纱窗,或许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需要我们老师敢去想,敢去做,会去想,会去做,这样才能让语文生命力充分激发出来,激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