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_88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式语文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强大生命力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其主要表现在:
  1.师生关系的开放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
  上课时,教师自始至终以谦和的态度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课程的内容,眼神与话语之间充满激励。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指挥者或领导者,而是学生团队中平等的首席长官,确立了资源分享的同学型师生关系。他们对教师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这种心理认同的结果是心理自由。而有了心理自由,学生就不会产生逃避的念头。与此同时,对学生来说,教师又是众多同学中唯一一个不一样的“同学”。这个不一样的“同学”必然会受到大多数同学的特别关注,由此衍生出心理的“向师性”。这种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向师性”正是教师实现教学影响力的基础,因为它只有期待、亲近,而没有排斥、回避,这样的师生关系不管对于老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这样的一堂课怎会没有效率,没有生命力呢?
  当然有的老师认为要尊重、赏识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就是一定要表扬学生,因此无论学生表现如何,都一味给予表扬,这是不可取的。其实,我们只要带着鼓励的目光、微笑的神态,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我们更应该随时从看似随意、实则用心地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的合理地评价,尤其是回答有争议时,宁可完不成教学任务也要鼓励学生讨论下去,特别是要点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闪现出的思维火花,这其实是学生创新的火种。
  2.教材解读的开放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看,即鼓励学生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从而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学生放飞想象,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花。那么,教师在对教材的解读上也要开放思想,读全、读深、读新教材。
  如果希望语文课堂充满生机、活力、灵气,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敢想、会想,怎能用所谓的教参上的标准答案来框住学生的理解、体味、想像呢?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课堂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我们将课文处理为“一曲童年时代的恋歌”,教师带领学生在“三味书屋生活”部分中挖掘使人怀念的童年生活,结果还蛮丰富:老先生严厉,但也不乏善良,从来不罚跪,不用戒尺打人;生活枯燥,但也时有乐趣,可以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读书乏味,但可以画画、做指头游戏……这样处理符合初一学生的实际,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3.教学手段的开放
  从过去的一支笔、一本书到ppt课件到现在的Smart notebook白板,多媒体教学具有设备电气化、教材形声化、表现多样化的特点,它的使用拓宽了教学的时空,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增加了教学容量。特别是语文教学,大量的作品通过各种形式的书写、图片、声音、影视等手段尽可能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不断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情景的情感体验,充实语文课堂的内涵,从形式上开放了语文课堂教学。
  如《都市精灵》的教学设计中,先从动画片《蓝精灵》主题曲导入。中间将文章中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图片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文章中人应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有直观的感受。结尾时展示世界上濒临灭绝或已灭绝的动物的图片资料,再适当配以《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歌曲和这首歌曲的悲伤的由来,让学生在对人类自身谴责、内疚中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体会。
  当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只有教师的活动,也不能只有机器和键盘、鼠标的声音,教师在应用开放的教学手段时,更要注意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上,立足信息技术是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需要时才使用,千万不能本末倒置。
  语文课堂的开放犹如给语文课堂教学打开一扇窗,虽然有灰尘、苍蝇等飞进来,但更多的是新鲜空气,是鸟语花香,是明媚的阳光——如果教师巧妙地装上一扇透明的纱窗,或许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这需要我们老师敢去想,敢去做,会去想,会去做,这样才能让语文生命力充分激发出来,激扬出来!
  
其他文献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主张采用“读、悟、赏、想、拓”五字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建立成就感,让他们愉快地畅游在古诗词的海洋中。  一、读  在朗读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如范读、跟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等,必要时配以音乐,营造出一唱三叹的诗意场景,学生都参与进来,力求形成书声朗朗的天地。但“读”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营造愉快的读书氛围,多点鼓励学生,让他们乐于开口;其次是要求学生把握好诗
期刊
语文的想象美体现在许许多多文学作品中。古代的陶渊明想象出淳朴和谐的“桃花源”,表达他对安宁祥和、自由幸福的无限向往;周敦颐眼中的莲,被喻为花中君子,赋予了人的品性,以此昭示自己洁身自好的做人原则;曹操把自己比喻成大海,显示自己要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现代的刘成章把安塞腰鼓激越的鼓点、恢弘的气势想象成黄土高原人民顽强的生命力和勇敢的进取精神;宗璞将紫藤萝花想象成人的遭遇,体会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期刊
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培养学生语感应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对语感教学也应有一个系统、全面、深刻的认识。  一、什么是语感?  我认为:语感就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感的本质特征具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第一,感受的主体是人。第二,感受的直接客体或对象是语言文字。它既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书面语言:既可是形式的,也可是内容的,更多的则既有形式的也有
期刊
针对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在此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与大家作个交流:   一、认识自主学习的意义,做学习的主人  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把握好“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随着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增长和提高,教师的作用逐
期刊
我们的现代化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但如果滥用,效果则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运用的尺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期刊
导入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有效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在语文课堂教学开讲的时候发挥导入艺术的功能,服务于教学,带来整堂课的教学成功呢?几年来,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总结了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现概述如下:  一、引用故事成语导入  1.故事导入中学
期刊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有两个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怎么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呢?  我认为要培养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首先得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教学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重点在于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它是由第二册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
期刊
从事班主任工作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他在管班方面一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在管理班级方面很注意一种“人性化”管理,而且自认为有一套适合学生管理的“新”方法。现我将平时在工作中积累的点滴讲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一、作为优秀班主任,综合素质要高  现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压力,那么这就要求老师专业水平高。面对挑剔的学生,老师只有把自己的
期刊
一、导语的留白——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老师都知道,导语是很重要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语,犹如磁铁,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神,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在我听过的公开课或观摩课中,总能聆听到让人如沐春风、如临仙境的教学导语,让听者的心情顿时为之一振,成为整堂课无可挑剔的凤头。殊不知,在这样完美的
期刊
教师应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并树立正确的阅读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获得”,把教师的招数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  一、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在课内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内知识也只有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学习,学生的知识才能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有意识、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