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成才之养成教育浅析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养成教育是符合大学生现状的。对养成教育含义的科学理解、教育目标的确立、具体教育措施的设定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构建符合现阶段大学生实际的养成教育目标,从教育者的角度教育管理,制定激励机制,设计活动载体,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努力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主体,才能实现有效的养成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养成教育 大学生 教育方法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近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成了高校教育热门话题。养成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提出,更成了人们思索的焦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代,我们就必须现实地面对大学生的现状,思考和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本文从养成教育为切入点,结合大学生的特点谈几点做好学生养成教育的想法。
  1 养成教育的理解
  首先,养成,应该是优良的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过程,是个动态过程。是变化的长期的。其次,养成教育的提出,为我们确定了教育的目标和方向。由“养”到“成”,体现了教育所终极指向的目标。养是过程,成是目标。
  同时,养成教育的教育,体现在“养”到“成”的过程中,过程的调整控制是关键。所以,必须适当制定合理的机制、制度采取有效的方法措施,保证养成过程的实现。
  最后,养成教育是个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这是养成教育得以实现的核心。
  2 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2.1 养成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申
  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古有“蒙以养正”的思想。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大学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知识结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都在提高。认识的深刻必然会使情感丰富,行为规范。但这种发展变化不是一帆风顺、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教育发挥起本身的主导功能,积极引导,拓展和深化这一时期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构成,从养成教育抓起,深化道德认知,丰富道德情感,规范道德行为。
  2.2 养成教育是对部分大学生现状的正视
  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张扬、参与意识强,有许多优点。但在个人修养、良好行为习惯、意志品质、自我约束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欠缺。
  对大学生提出“养成教育”似乎有些令人尴尬,但我们不能不面对现状。养成教育的提出,也让我们重新审视反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 构建符合现阶段大学生实际的养成教育目标
  养成教育需要管理手段的介入,但不能只局限于此。我们要着眼于由“养”到“成”的过程,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运用前苏联教育专家赞科夫的“高难度”教育原则,确定养成教育的目标。
  3.1 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生长,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生长发展及幸福”。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一种终极关怀,是人文精神的体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大多也是关于“做人”的学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学时代正是学习“做人”的关键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3.2 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家兴旺,匹夫有责”。面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这些似乎离他们有了距离。没有责任感的青年无法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从诚信开始,从责任开始,为的是承任历史的使命。
  3.3 学习意识的培养
  现阶段大学生最显著的一个弱点就是学习状态不佳。养成教育目标的确立当然不能只局限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而是宽泛的学习广义的学习终生学习的概念。这是一种习惯、一种美德,是一个人充实一生的根本。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生长,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生长发展及幸福”。养成教育督促学生的学习意识,这正体现了教育的这种终极的关怀。
  4 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育方法措施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形成预期的变化是一种养成教育;受教育者自觉自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约束改造自己,形成优良的品行,同样是养成教育。
  4.1 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
  (1)开展道德认识教育。建立系统的德育课程体系,与大学生心理接受能力和德育发展水平相适应,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延展性。同时,针对现阶段大学生的特点,道德认知的教育更要体现及时性和明确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2)规范管理制度。教育必须和管理相结合。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的实施和监督来保障人的健康成长。所谓“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有了明确的规章制度就有了纪律约束。
  (3)制定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一种导向,以制度的方式告诉了学生努力的目标。好的激励机制将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是将他律转化为自律的有效途径,更是促进养成教育达到实施的有利措施。例如:高标准的综合奖学金制度不容易对大多数学生发挥激励作用。可以制定单项奖学金奖励实施办法作为对奖学金制度的补充,促进养成教育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4)设计促进“养成”的活动载体。养成教育是个过程教育,由“养”到“成”需要不断的强化“养”的成果,所以巩固“养”的成果的载体很重要。作为教育者,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规划、设计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在学生喜欢参与乐于接受的活动中完善养成的过程。
  (5)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是教育的主要承载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身教胜于言教”。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对学生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我们必须注重实施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和到社会中实践的环节,开展“致家长一封信”、假期社会实践等工作,建立学校、家长、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完善外因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促进养成教育。
  4.2 受教育者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实现完整的养成教育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与内因相比,处于第二位”。管理不是目的,措施只是辅助,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真正要实现教育最终目的,不是靠教育的实施者而是靠教育的接受者——受教育者本人。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精心设计、细心观察、用心引导多种措施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让学生自觉反思、自我激励、自我提高,养成教育才能完整有效。
   具体措施主要想强调教育理念、教育方向的问题。只要我们教育者将养成教育作为教育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深刻领悟养成教育的意义,就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好的方法途径。例如:鼓励学生自我展示、大胆创新,鼓励学生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扶植学生自发的有意义社团,多给指导,多予关心;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做好制度体制上的保障等等。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也只有学生从他律转变为自律,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我们的教育才真正达到了目的,实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
  
  参考文献
  [1]教育:应该培养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中国青年报,2007.2.26阅读周刊.
  [2]李湘.儒教中国.中国社会出版社:77.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77.
  [4]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57.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字典》上这样解释“荃”:古书上说的一种香革。这种香革,根扎进土壤很深,就像荆棘一样。  有着香草一般的芳香,卸有着荆棘一般的扎实,这说的不就是彭荃这样的棋手吗?    豪情5连胜    彭荃似乎永远都是那样朴实无华,不讲究衣着,没有其他爱好,总是低调做人。2002年,古力家乡媒体对他进行了一些诸如酗酒、贪玩等夸大其辞的报道,古力为此很委屈,彭荃见了他后说了句:“那你还是多少有点问题,别人
期刊
12月10日,我们前往日本东京参加第8届中日阿含·桐山杯围棋对抗赛,此次去东京比赛现场的人员不少,阿含·桐山杯赛主办者、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中国棋院以及体坛周报、贵州卫视、新浪等媒体共去了17人之多。这也难怪,中日阿含·桐山杯围棋对抗赛这项比赛是以围棋为媒,更多地是进行中日友好事业的。    ◆这天是刘星的生日    中方人员分三批抵达东京,事先我们也不知道刘星是和我们一个航班,等我们抵达东京成田
期刊
布局篇  赵守洵      问题图:2006全国围棋个人赛期间,黑1、3、5的布局“出镜率”颇高。这次我们将对此布局进行研究。  图一:白1分投最常见,以下黑2至14是连贯的构思。这个布局套路在李昌镐的实战中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黑棋较为满意。  图二:这是图一的分析图。黑4至10定型有些早,不过白11也太缓了,黑A白B的交换有得有失。所以总体来说还是黑棋稍稍得分。  图三:白1先手交换后侵消下方黑
期刊
降临灾难  具有腐蚀性的火山灰和其他碎屑物质能毁坏庄稼,并给人的生活带来不便。1991年,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爆发喷出的火山灰使远离火山90千米的馬尼拉市顿时天昏地暗。坠落在地上的火山碎屑物堵塞河流,阻碍交通,掩盖农田、房屋。加上与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以及被堵塞的河流溃决时形成洪水,更加重了灾情。1985年11月,哥伦比亚的鲁伊斯火山爆发,损失特别惨重,造成2万多人死亡,就是由于有泥石流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