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因斯坦曾说:“只要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接受。”这正体现了当前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所倡导的“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教学理念。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愉快学习,这是我们老师在新教改的形势下必须要做到。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更是一门充满无限趣味的学科。它不应该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而成为简单的应试训练。语文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一、改变观念,树立平等意识,给学生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就应该改变观念,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角色,我们可以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可以是一个导演,也可以是一个配角。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放松的心情、自如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对学生产生的不同感受,要多角度的理解,甚至对一些有失偏颇的问题,也应怀着宽容之心去对待。另外,教师说话态度要和蔼,声音要动听,给孩子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充分地活跃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优化课堂教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的持久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力做到以一个“趣”字贯穿课堂。
1.精心设计课文导入。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如采用插图导入、猜谜语导入、讲故事导入、简笔画导入等,而近几年随着“多媒体”的普遍运用。还可以借助多媒体采用影视导入、音乐导入等。2.精讲多读,以情带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无休止的讲解,那么整节课都将是枯燥无味的,一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只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重点词句、重点段,然后指导学生以情带读。3.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自学的欲望和兴趣。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
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语言,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把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例如我在“口语交际、难忘的第一次”的教学中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痛苦,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这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今天就请你们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一起分享好吗?”又如我在引导学生谈有关理想的话题时,“同学们,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的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么做,让它长叶、开花、结果呢?”
四、适当延伸课文内容,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课文内容往往反映了社会生活,而处于求知阶段的学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与热情。因此,语文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五、构建自主课堂,践行宏观的大语文观念
1、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性。
课堂是教师进行语文有效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果说课堂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海洋,那它应该是水波浩淼、气象万千的。鉴于此,我在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了一番探索。在课堂上,我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和自学,倡导自主预习、探究质疑、合作交流、共同积累的方式,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争辩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多角度的创新思维。我还经常利用学生有分歧的问题让他们开展辩论会,如让学生辩论过“长大好还是不好”、“你愿意做一株树还是一个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学生上网是利还是弊”等等。课堂是师生生命的一段独特经历,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充分发挥文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并且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2、不拘泥于教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语文不仅仅是语文,它蕴含着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美学,甚至流淌着音乐。教师使用教材时完全可以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在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产生更多的感受。
3、超越课堂,向社会及课外要能力。
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和书本的教学内容,放眼广阔的社会生活,着眼于整体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将社会生活和课外阅读材料融入进来,不仅使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而且不同对象的不同体验会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班内外,校内外活动,将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及观察、想象、分析能力。比如,我在每节课前都会搞一个三分钟小活动,让学生讲成语故事、读美文、讲新闻谈感受、读自己写的文章、小演讲等等,还有抓住学生班内新闻、家里的故事和校内活动等让学生交流、写作。同时我还与几位语文老师在校内成立了“新星”文学社,我们以“让生命因文学更精彩”为宗旨,引导学生将文学融入生活,让文学的灵动提升生命的质量。
总之,语文教师要时刻记住我们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人才,从而把语文课堂作为有效教学的前沿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想办法,多做各种有效教学尝试,那么,语文将是最快乐的教育,语文课堂将是最个性、自主的天堂。
语文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更是一门充满无限趣味的学科。它不应该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而成为简单的应试训练。语文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就必须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一、改变观念,树立平等意识,给学生创造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成为主动参与者,教师就应该改变观念,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角色,我们可以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可以是一个导演,也可以是一个配角。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用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放松的心情、自如的心态与学生交流,对学生产生的不同感受,要多角度的理解,甚至对一些有失偏颇的问题,也应怀着宽容之心去对待。另外,教师说话态度要和蔼,声音要动听,给孩子亲切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充分地活跃起来,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二、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优化课堂教学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的持久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因。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尽力做到以一个“趣”字贯穿课堂。
1.精心设计课文导入。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如采用插图导入、猜谜语导入、讲故事导入、简笔画导入等,而近几年随着“多媒体”的普遍运用。还可以借助多媒体采用影视导入、音乐导入等。2.精讲多读,以情带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无休止的讲解,那么整节课都将是枯燥无味的,一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的方法,只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重点词句、重点段,然后指导学生以情带读。3.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自学的欲望和兴趣。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
三、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语言,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把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例如我在“口语交际、难忘的第一次”的教学中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经历中,是不是有很多的第一次,不同的第一次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有痛苦,有失败;有欢笑,有泪水;有满足,也有遗憾……但这都是令我们难忘的第一次。今天就请你们把它从记忆的深处挖掘出来。一起分享好吗?”又如我在引导学生谈有关理想的话题时,“同学们,说说看,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理想的种子在你的心中生根了,你准备怎么做,让它长叶、开花、结果呢?”
四、适当延伸课文内容,加强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密切,课文内容往往反映了社会生活,而处于求知阶段的学生,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与热情。因此,语文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地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的结合起来,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五、构建自主课堂,践行宏观的大语文观念
1、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性。
课堂是教师进行语文有效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果说课堂是孩子们汲取知识的海洋,那它应该是水波浩淼、气象万千的。鉴于此,我在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进行了一番探索。在课堂上,我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和自学,倡导自主预习、探究质疑、合作交流、共同积累的方式,尽量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氛围,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培养学生敢于说话、争辩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多角度的创新思维。我还经常利用学生有分歧的问题让他们开展辩论会,如让学生辩论过“长大好还是不好”、“你愿意做一株树还是一个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学生上网是利还是弊”等等。课堂是师生生命的一段独特经历,教师要重视挖掘教材内涵和拓展外延,充分发挥文本的多样性和开放性,并且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2、不拘泥于教材。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语文不仅仅是语文,它蕴含着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美学,甚至流淌着音乐。教师使用教材时完全可以打破学科间的隔阂,在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产生更多的感受。
3、超越课堂,向社会及课外要能力。
教师要立足于课堂和书本的教学内容,放眼广阔的社会生活,着眼于整体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在语文课中引导学生将社会生活和课外阅读材料融入进来,不仅使学生意识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而且不同对象的不同体验会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班内外,校内外活动,将语文课堂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及观察、想象、分析能力。比如,我在每节课前都会搞一个三分钟小活动,让学生讲成语故事、读美文、讲新闻谈感受、读自己写的文章、小演讲等等,还有抓住学生班内新闻、家里的故事和校内活动等让学生交流、写作。同时我还与几位语文老师在校内成立了“新星”文学社,我们以“让生命因文学更精彩”为宗旨,引导学生将文学融入生活,让文学的灵动提升生命的质量。
总之,语文教师要时刻记住我们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人才,从而把语文课堂作为有效教学的前沿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想办法,多做各种有效教学尝试,那么,语文将是最快乐的教育,语文课堂将是最个性、自主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