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互联网 教育”的学校管理是顺应知识经济时代和互联网发展新理念的要求,也是学校管理在新常态下的新审视。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和长远发展的核心,是适应当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想的管理模式。通过“互联网 教育”的资源整合,实现师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 新常态 人本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79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 ”这一新概念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活力,有效地激发了互联网与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互联网 ”计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味着“互联网 ”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互联网 ”成为教育变革的新契机,教育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互联网行业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在学校人本管理的过程中对我们进一步适应“互联网 教育”新常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互联网 教育”驱动学校管理新变革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与社会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新趋势。但是,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学校管理始终无法回避如何有效评价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面对“互联网 教育”带来的全新要求,在学校管理上,管理什么、如何管理、管理中的核心问题等都是需要在“互联网 ”新常态下解决的问题。
当前,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学生情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对广大民众的政治心理有着十分普遍的影响。发展进程中各种问题亟待解决,合理把握变化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和产生的影响有着切实的必要意义,尤其是“互联网 ”概念的提出,必将进一步促进学校传统管理体制的变革。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互联网 ”的理念推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审视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效推动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 教育”的资源整合因素,全面实现学校新常态下的人本管理。
1.“互联网 教育”下的人本管理,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互联网 教育”新常态下,学校的围墙再也不能禁锢住学校管理的“常态”。来自“互联网 ”各种因素的影响,混合式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常态”,学校、社会、家长、教师以及学生等各个主体都将面临一轮信息化改革的新变化。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培养学生个性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者。
同样,在学校管理中,“互联网 教育”也会对学校管理评价带来挑战,“互联网 教育”将会产生更多的数据和对数据的使用,学校的教学管理将会更多地依靠数据来进行,从而更加科学、高效,基于数据的学校治理将会进一步成为学校资源整合、资源利用和管理评价的核心要求。同时,“互联网 教育”代表着全新的教育变革新常态,在学校管理中将会成为不可逆转的新趋势,这一趋势不可一蹴而就,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需要学校管理方方面面的改革。
2.“互联网 教育”下的人本管理,注重反思与成长的统一
“互联网 教育”下,教师具有双重的地位,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实现人本管理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学校全面进步的内驱力。教师所具有的各种素质相对于其他资源来说有着显著的优势,即教师在“互联网 教育”的新常态下会有效实现知识、管理、智力和效能的有机统一。面对“互联网 ”的新常态,在学校管理体现人本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
在“互联网 教育”新常态下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教学管理中注重人本性,以“互联网 ”带来的机遇为新契机,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真正落实教育改革中的反思与实践,发挥人本管理的实效作用,为学校管理活动的长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互联网 教育”,催生多元的教育管理评价
传统的学校管理注重量化考核,以分数论英雄, 视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教育管理评价手段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教师创造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互联网 ”这一对传统思维方式和传统生活方式颠覆模式的出现,让我们对学校教育管理产生了全新思考,也对学校管理评价模式提出了全新挑战。这就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利用“互联网 ”的资源优势,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在人本管理中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主体性地位而不是管理者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让大家在工作和学习中, 在管理和被管理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发展。
二、“互联网 教育”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
“互联网 ”的出现,学校管理不再是学校内部的单一驱动,而是各种资源的共驱,在学校人本管理中,只有顺应“互联网 ”的新常态,才能让教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发挥好情感管理在“互联网 教育”中的人本作用
在“互联网 教育”的新常态下,情感管理不再是空洞的说辞,更应该变为实实在在的内驱力,学校管理应该注重情感管理的独特作用,让情感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转化为全校师生自觉的行动,让激励、感染、借鉴、内化等积极因素融入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变为师生成长的巨大推动力。人本的情感管理虽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在“互联网 教育”的新常态下必须用制度来规范,从而达到自觉、自信的目的,实现学校管理在“互联网 教育”新常态下的文化型跨越。
2.让课堂改革在“互联网 教育”中出彩、出成效
各种形式的学校管理,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大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大众传媒中寻求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且互联网技术的特性可以让学习者对信息的了解方便、快捷。在“互联网 教育”的新常态下,学生接受知识不再单纯依靠教科书的呈现和教师的讲授,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 ”的各种资源做到乐学、勤学、会学,这就要求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变革,众所周知的就是翻转课堂和微课的广泛实践及探索。
这一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化及个性化的接触时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教学过程翻转和师生关系改变,有效践行了“布鲁姆分类学”教育理念。但在实践中教育管理者是否过于注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是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翻转等问题随之而来,为学校管理开辟新方向的同时带来了崭新的挑战与机遇。
总之,“互联网 教育”新常态对学校人本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加倍努力,注重人文情怀,落实情感管理,改革教学实践,创新管理方法和模式,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历史发展新常态的创新型人才。
(责任编辑 斯 陌)
[关键词]互联网 新常态 人本 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79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 ”这一新概念后,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激发了社会的创新活力,有效地激发了互联网与社会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同时,“互联网 ”计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意味着“互联网 ”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互联网 ”成为教育变革的新契机,教育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互联网行业中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这一新理念的提出,在学校人本管理的过程中对我们进一步适应“互联网 教育”新常态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互联网 教育”驱动学校管理新变革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与社会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新趋势。但是,不管社会如何变迁,学校管理始终无法回避如何有效评价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面对“互联网 教育”带来的全新要求,在学校管理上,管理什么、如何管理、管理中的核心问题等都是需要在“互联网 ”新常态下解决的问题。
当前,社会资源、教育资源、学生情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化和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对广大民众的政治心理有着十分普遍的影响。发展进程中各种问题亟待解决,合理把握变化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和产生的影响有着切实的必要意义,尤其是“互联网 ”概念的提出,必将进一步促进学校传统管理体制的变革。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利用“互联网 ”的理念推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审视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教育因素,有效推动学校管理体制的创新。在此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 教育”的资源整合因素,全面实现学校新常态下的人本管理。
1.“互联网 教育”下的人本管理,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在“互联网 教育”新常态下,学校的围墙再也不能禁锢住学校管理的“常态”。来自“互联网 ”各种因素的影响,混合式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常态”,学校、社会、家长、教师以及学生等各个主体都将面临一轮信息化改革的新变化。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将会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培养学生个性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引导者。
同样,在学校管理中,“互联网 教育”也会对学校管理评价带来挑战,“互联网 教育”将会产生更多的数据和对数据的使用,学校的教学管理将会更多地依靠数据来进行,从而更加科学、高效,基于数据的学校治理将会进一步成为学校资源整合、资源利用和管理评价的核心要求。同时,“互联网 教育”代表着全新的教育变革新常态,在学校管理中将会成为不可逆转的新趋势,这一趋势不可一蹴而就,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需要学校管理方方面面的改革。
2.“互联网 教育”下的人本管理,注重反思与成长的统一
“互联网 教育”下,教师具有双重的地位,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学校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实现人本管理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学校全面进步的内驱力。教师所具有的各种素质相对于其他资源来说有着显著的优势,即教师在“互联网 教育”的新常态下会有效实现知识、管理、智力和效能的有机统一。面对“互联网 ”的新常态,在学校管理体现人本的同时,也要注重教师主导性作用的发挥。
在“互联网 教育”新常态下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教学管理中注重人本性,以“互联网 ”带来的机遇为新契机,发挥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真正落实教育改革中的反思与实践,发挥人本管理的实效作用,为学校管理活动的长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互联网 教育”,催生多元的教育管理评价
传统的学校管理注重量化考核,以分数论英雄, 视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教育管理评价手段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教师创造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互联网 ”这一对传统思维方式和传统生活方式颠覆模式的出现,让我们对学校教育管理产生了全新思考,也对学校管理评价模式提出了全新挑战。这就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管理评价体系,利用“互联网 ”的资源优势,博采众长、推陈出新,在人本管理中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主体性地位而不是管理者的主体性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让大家在工作和学习中, 在管理和被管理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发展。
二、“互联网 教育”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
“互联网 ”的出现,学校管理不再是学校内部的单一驱动,而是各种资源的共驱,在学校人本管理中,只有顺应“互联网 ”的新常态,才能让教育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发挥好情感管理在“互联网 教育”中的人本作用
在“互联网 教育”的新常态下,情感管理不再是空洞的说辞,更应该变为实实在在的内驱力,学校管理应该注重情感管理的独特作用,让情感管理在学校管理中转化为全校师生自觉的行动,让激励、感染、借鉴、内化等积极因素融入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变为师生成长的巨大推动力。人本的情感管理虽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在“互联网 教育”的新常态下必须用制度来规范,从而达到自觉、自信的目的,实现学校管理在“互联网 教育”新常态下的文化型跨越。
2.让课堂改革在“互联网 教育”中出彩、出成效
各种形式的学校管理,目的都是为了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大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在大众传媒中寻求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且互联网技术的特性可以让学习者对信息的了解方便、快捷。在“互联网 教育”的新常态下,学生接受知识不再单纯依靠教科书的呈现和教师的讲授,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 ”的各种资源做到乐学、勤学、会学,这就要求教育实践的进一步变革,众所周知的就是翻转课堂和微课的广泛实践及探索。
这一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互动化及个性化的接触时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教学过程翻转和师生关系改变,有效践行了“布鲁姆分类学”教育理念。但在实践中教育管理者是否过于注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技术、是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翻转等问题随之而来,为学校管理开辟新方向的同时带来了崭新的挑战与机遇。
总之,“互联网 教育”新常态对学校人本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我们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探索,加倍努力,注重人文情怀,落实情感管理,改革教学实践,创新管理方法和模式,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历史发展新常态的创新型人才。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