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日记”是学生自我化、自动化叙说的一种方式,是学生对老师、对数学、对课堂、对学习的一种主观认识和“真情表露”。 孙旭花老师在《美国数学教育中的“数学日记”》一文中指出:“数学日记,就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对每次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评价及意见,其中包括自己在数学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数学日记”能拉近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拓宽老师、家长和学生交流的空间,融洽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需要、他们的想法、他们的问题……它既能成为老师和学生沟通的重要纽带,又可作为家长评价孩子数学学习的又一工具。
为什么说数学日记是家长评价孩子数学学习的又一工具呢?从以下几点来谈谈。
一、数学日记能呈现孩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情况
学习一个知识点、一个单元之后,很多家长都希望通过考试来了解孩子学得怎么样。实际上上我们可以换一种形式,就是让孩子写数学日记,写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通过写,有利于孩子温故知新,加深对数学知识,尤其是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督促孩子有目的地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便于孩子重新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以实现新知的内化和重建,家长从中也可获知孩子数学学习的状况。
如,比学完了,我知道了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它们不同的是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则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哎哟,我忘记说了“:”在语文中读作冒号,但在数学中读作比号,它前面的数是比的前项,后面的数是比的后项。比和分数、除法一样,也是有结果的,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也有基本性质,那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0除外我不说大家也应该知道,0既不能做除数,也不能做分母,而且0乘任何数也都得0。
二、数学日记能反映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孩子做作业时一般都是任务观念占主导,只要把老师布置的几道题做完交给组长就万事大吉,很少有孩子对自己做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反思者就更少了,所以他们的日常作业就经常会出现一些小错误。可他们往往害怕而不敢跟老师和家长当面说他们产生错误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利用写数学日记来反思作业中经常出现错误。第一次解题时我是怎么想的?订正时我又是怎么思考的?我是用什么方法来解这道题的?
如:这个星期三我小测试考了93分,我错了一道填空题和一道应用题。填空题的那一分,“死”得真“冤”:32吨增加1/4后是(40)吨,正确;后面一道32吨减少1/4吨后是()吨,我做时,反复提醒自己,这里应该是-1/4吨,而不是32-32×1/4,可算时,如鬼使神差般写成了32-32×1/4,“杯具”啊!再看应用题,光除以6了,却忘记写除以3了,悲!看来,我这次考试不是计算的问题,而是要注意细心和方法。
从上面的日记,家长能清楚地知道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了解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数学日记能再现孩子思维发展的轨迹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一篇日记,就是孩子整理解决问题的一次思维过程,能清晰地再现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展变化,从而促进孩子思维条理化。
如:今天回到家,在做指导报时有一道题浪费了我好几分钟的时间。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620,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乙数和丙数的比是2∶3,求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一开始,我把甲数当做3份、乙数5份、丙数3份进行列式算。但到后面,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乙数在和甲数比时是5份,而和丙数比时却是2份了,那是不是丙数才是最大的呢?想到这里,我把算出的结果验算了一下,发现三个数的和并不是620。如果乙数是5份,按照后面的比来分配的话,丙数应该是7.5份,但7.5可不可以做成整数呢?想到这里我把前面的3∶5变成6∶10,这样丙就是15份了。根据甲数有6份、乙数有10份、丙数有15份,我再算得出甲数是120、乙数是200、丙数是300,检验答案正确。写完之后我还自恋了一下:“姐真是天才!”
从上面的日记家长就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孩子思维发展的轨迹,家长要评价孩子不难了吧!
四、数学日记能增强孩子的数学应用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去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如:今天放学回家看见妈妈在院子里站着发呆,我走过去问怎么回事?妈妈说:“咱们家共有篱笆12米,我想在院子里靠墙围一个长方形菜地种菜,可是不知道怎么围面积最大?”我一听高兴地说:“我们学过了一一列举的方法,我来帮您。要靠墙围,就需要一条长、两条宽。1、1、10;2、2、8;3、3、6;4、4、4。长6米、宽3米时,菜园的面积最大。”妈妈听完,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其实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也能在生活中学好数学。
(特约编辑 熊叠丽)
为什么说数学日记是家长评价孩子数学学习的又一工具呢?从以下几点来谈谈。
一、数学日记能呈现孩子对数学知识的建构情况
学习一个知识点、一个单元之后,很多家长都希望通过考试来了解孩子学得怎么样。实际上上我们可以换一种形式,就是让孩子写数学日记,写他们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通过写,有利于孩子温故知新,加深对数学知识,尤其是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督促孩子有目的地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便于孩子重新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以实现新知的内化和重建,家长从中也可获知孩子数学学习的状况。
如,比学完了,我知道了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数中的分子,比号相当于除法中的除号、分数中的分数线,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它们不同的是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种数、比则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哎哟,我忘记说了“:”在语文中读作冒号,但在数学中读作比号,它前面的数是比的前项,后面的数是比的后项。比和分数、除法一样,也是有结果的,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也有基本性质,那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0除外我不说大家也应该知道,0既不能做除数,也不能做分母,而且0乘任何数也都得0。
二、数学日记能反映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孩子做作业时一般都是任务观念占主导,只要把老师布置的几道题做完交给组长就万事大吉,很少有孩子对自己做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反思者就更少了,所以他们的日常作业就经常会出现一些小错误。可他们往往害怕而不敢跟老师和家长当面说他们产生错误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利用写数学日记来反思作业中经常出现错误。第一次解题时我是怎么想的?订正时我又是怎么思考的?我是用什么方法来解这道题的?
如:这个星期三我小测试考了93分,我错了一道填空题和一道应用题。填空题的那一分,“死”得真“冤”:32吨增加1/4后是(40)吨,正确;后面一道32吨减少1/4吨后是()吨,我做时,反复提醒自己,这里应该是-1/4吨,而不是32-32×1/4,可算时,如鬼使神差般写成了32-32×1/4,“杯具”啊!再看应用题,光除以6了,却忘记写除以3了,悲!看来,我这次考试不是计算的问题,而是要注意细心和方法。
从上面的日记,家长能清楚地知道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了解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数学日记能再现孩子思维发展的轨迹
语言是思维的结果。一篇日记,就是孩子整理解决问题的一次思维过程,能清晰地再现孩子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发展变化,从而促进孩子思维条理化。
如:今天回到家,在做指导报时有一道题浪费了我好几分钟的时间。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620,已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5,乙数和丙数的比是2∶3,求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一开始,我把甲数当做3份、乙数5份、丙数3份进行列式算。但到后面,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乙数在和甲数比时是5份,而和丙数比时却是2份了,那是不是丙数才是最大的呢?想到这里,我把算出的结果验算了一下,发现三个数的和并不是620。如果乙数是5份,按照后面的比来分配的话,丙数应该是7.5份,但7.5可不可以做成整数呢?想到这里我把前面的3∶5变成6∶10,这样丙就是15份了。根据甲数有6份、乙数有10份、丙数有15份,我再算得出甲数是120、乙数是200、丙数是300,检验答案正确。写完之后我还自恋了一下:“姐真是天才!”
从上面的日记家长就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孩子思维发展的轨迹,家长要评价孩子不难了吧!
四、数学日记能增强孩子的数学应用意识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极有价值的数学现象,数学日记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现实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现实生活,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去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
如:今天放学回家看见妈妈在院子里站着发呆,我走过去问怎么回事?妈妈说:“咱们家共有篱笆12米,我想在院子里靠墙围一个长方形菜地种菜,可是不知道怎么围面积最大?”我一听高兴地说:“我们学过了一一列举的方法,我来帮您。要靠墙围,就需要一条长、两条宽。1、1、10;2、2、8;3、3、6;4、4、4。长6米、宽3米时,菜园的面积最大。”妈妈听完,夸我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其实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也能在生活中学好数学。
(特约编辑 熊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