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学会的功能演化过程研究

来源 :科技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學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所承担的重要功能已经广受关注,有必要考察我国科学学会功能的演化过程及其未来演化趋势。本文采用纵向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力学学会和辽宁造船工程学会20年功能演变的历程进行考察,得到以下结论:一是科学学会所从事的知识活动具有“全息性”,即科学学会不仅仅从事知识转移活动,还同时发挥了促进知识生产和应用的作用;二是无论偏重基础科学研究还是偏重应用科学研究的科学学会,在坚持知识转移作为科学学会核心功能的同时,还应看到知识生产、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三类功能均衡发展,实现三类功能之间互促和耦合,这种耦合关系伴随学会的发展呈现趋强的趋势。
  关 键 词:科学学会;知识活动;科技社团;知识转移;功能演化
  DOI:10.16315/j.stm.2019.01.008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志码: A
  Abstract:The important functions of scientific societies in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functions of Chinese scientific societies and their future trends. In this paper, a longitudinal exploratory case study method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volu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Mechanics and Liaoning Society of Shipbuilding Engineering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following findings are obtained: Firstly, the knowledge activities of the Scientific Society are “holographic”. That is to say, the Scientific Society not only engages in knowledge transfer activities, but also promotes the role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Secondly, regardless of the emphasis on basic science research or applied science research, while insisting on the knowledge transfer of academic exchange as the core function of scientific society, we should also see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knowledge transfer and knowledge application, realizing the mutual promotion and coupling among the three function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lationship is stronger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Keywords:science society;knowledge activitie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ssociation;knowledge transfer;evolution of function
   科学学会(在下文部分语境中,将其简化谓之为学会)作为一类科学共同体,是顺应科技和社会生产发展而出现的,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突出的特点是科技性和学术性。
  本文关注科学学会的功能及其演化过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科学学会同高校、研究院所、企业等相比,在促进科技知识的生产、转移和应用方面发挥的作用相对来说不够明显和直接。相关部门对科学学会的作用重视程度不够;二是近年来关于科学学会应该具有何种功能尚存在不同的认识。一部分人认为学会“功能局限”,即科学学会的主要功能是学术交流,既知识转移。另一部份人认为科学学会应该“功能拓展”,科学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具有知识转移功能的同时,还要加强知识生产功能和知识应用功能,既服务社会、服务产业发展。
  本文运用纵向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对中国力学学会和辽宁造船工程学会近20年功能演变的历程进行考察。这两家科学学会分别在国家级和省级排名靠前并被科技界及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其中中国力学学会获得中国科协颁发的“学会能力提升专项优秀科技社团奖”。力学偏重基础科学研究,造船工程偏重应用科学研究;因此,两家学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案例研究表明知识转移、知识生产、知识应用三类功能贯穿这些学会近20年的发展全过程。本研究支持“功能扩展”的观点,即科学学会在坚持学术交流这一知识转移核心功能的同时,还应关注三类功能间的均衡发展,实现三类功能之间互促和耦合。
  1 文献综述
  科学家之间频繁的信息交流促成了学会的诞生,学术交流也成为学会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1]。学术交流活动是学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2]。以学术交流为主的知识转移是科学学会的主要功能和初始功能,这一点已经得到普遍的认同,科学学会是促进科技知识和信息在不同个体和创新主体之间传播与扩散的桥梁和枢纽。   随著社会的进步和科学学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科学学会不仅在知识转移方面,而且在科技知识生产和使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有学者将学会界定为互益性的社会团体,这种互益性是指成员之间学术方面的互相帮助,显然这种互助有利于科学知识的发展[3]。有学者指出学会在某些方面也与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一样具有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是科技知识的生产者之一[4]。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学者提出科学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较早提出科学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是王春法,王春法[5]认为科技社团的功能和机制与国家创新体系有着天然的联系,其完全能够通过发挥学术交流、成果评价、人力资源评价、规范导向等方面的功能促进知识流动,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蔡瑞娜[6]强调了科学学会面向知识应用的服务活动,通过开展科技服务可以更好地加快科技系统与经济系统间的知识流动,从而提升国家经济增长的实绩。王兴成等[7]认为学会的社会功能迫切需要调整,科技社团在继续发挥自己的学术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同时,积极扩大经济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更有效地面向经济建设和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建设。相比较,欧美国家对科学学会在国家创新系统中作用的关注更早些,有专门的制度法规来明确科技社团的法律地位和相关职能[8]。德国的科学学会注重加强与本国工业企业的紧密联系,如德国柏林学会承接工业企业提供的科研项目;德国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协会通过举办与化学工业、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有关的工业展会,为工业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科学学会成为促进德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仅仅将科学学会视为促进知识交流的机构是将其功能简单化,须看到学会在促进知识创造和应用方面发挥更为丰富的作用[9-10]。近年来,在中国科协所发布文件中明显发现,明确鼓励科技社团在原有职能外,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文件增多。2015年,中国科协明确地指出学会(协会、研究会)是科协系统的主体,要挺进科技创新主战场。
  总体上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科学学会功能的期望也在发生变化。客观来看,科学学会功能呈现“动态性”, 学会在不同发展阶段,适应所处环境、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不断调整其功能,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政府职能的转移,要求学会发挥更多和更广泛的作用,学会的功能在新时期已经有所扩展。同时,由于科学学会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功能也呈现出“特殊性”。即学会同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等其他创新主体的功能相比,各有所侧重,呈现差别化和特色化。
  有关学会功能认识上,比较有启发意义的理论视角有“全息知识活动论”和“跨边界组织论”。刘则渊[11]提出“全息知识活动论”,认为社会整体就是一个由知识生产、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构成的知识活动系统,任何社会机构所从事的活动均可视为知识活动并且具有全息性。例如,高校、研究院所、企业分别以知识生产、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作为其主要活动或功能,但是同时也承担其他知识活动,比如科研院所以知识生产的功能为主,但是也需要从事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活动。崔永华等[12]认为科学学会等科技社团是跨越国家创新系统中不同行为主体边界的“跨边界组织”,学会的人员构成是多元的,有利于打破学科、单位、地区和国别界限。李敏等[13]曾基于知识活动全息性视角对科学学会功能扩展进行研究,认为学会中知识生产、转移、应用3种功能是协同的,是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科学学会功能的拓展,实际是知识活动边界扩展的结果。
  本文认为科学学会的功能随着学会的发展呈动态性的,科学学会在功能上随着学会自身发展、日益完善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全息性”。学会与高校、研究院所等组织不同的是具有比较强的社会联结功能,因此学会的组织多元特性决定该组织不仅仅具有知识转移的功能,还具备知识生产和应用的功能,而且具有能够整合知识生产、转移和应用3方面活动使其协同发展的优势。
  2 案例选择及素描
  本文采用扎根分析进行多案例研究。案例对象的典型性是扎根分析成功与否的前提[14-15],应侧重关注案例的信息丰富程度而不是样本数量多少[16-17]。中国力学学会于1957年成立,是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的成员组织。现有会员2万余人,会员包括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教师,下设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和一般力学等22个专业委员会和直属专业组,学会拥有18种刊物。
  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是于1978年成立的社会团体,会员组成是辽宁省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工作者,以及造船、修船、船舶配套系统中的有关单位。会员单位现已拓展到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等地的与船舶及海洋工程相关的企业,截止到2015年底,学会共有团体会员近百家,个人会员近2千人。设有学术、科普、咨询、组织、编辑等5个工作委员会和船舶设计、船舶建造、修船与计算机等15个专业委员会。
  梳理两家学会20年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发现功能的演化呈现出共性特征:2000年以前,这些学会的功能基本以学术交流为主,可谓之为以基础功能为主的“耦合前期”阶段。随着知识生产单位和知识应用单位(企业)不断加入,2000年到2010年间,学会内部成员的知识合作活动不断丰富,可谓之为“内部耦合”阶段。2010年以来,学会同外部的联系不断加强,表现出学会内外知识活动全面协作的特征,可谓之为“全面耦合”阶段,如表1、表2所示。
  3 案例质性分析
  3.1 资料来源及信度
  在数据收集及分析环节采用三角测量法进行。采用4种方法收集数据:一是实地调研,对科学学会理事会和秘书处(3人以上,分别为理事长、理事、秘书长、分支机构负责人)进行访谈,每次访谈时间约为1~2 h,并请他们提供和核实相关信息,对本文主要研究结果提出看法;二是内部资料,来自年度工作总结、换届工作报告、理事会会议记录、学会大事记和内部刊物等;三是外部资料,来自学会网站、科协资料、相关学术文章、媒体报道等;四是分管部门咨询,对中国科协和省科协分管学会工作的同志进行咨询,请负责学会工作的同志核实相关信息并发表看法。   以上4种方法收集的资料相互印证,确保了研究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参照Miles等[18]提出的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从所有收集的资料中随机抽取部分资料作为前测样本,然后对3位编码员的编码结果依据相互同意度及信度公式进行计算[19]。三位编码员归类一致性较高(信度值大于0.8),可以正式进行编码。
  3.2 编码结果
  运用质性分析软件ROST CM6.0进行了数据处理,如表2所示。ROST CM 6.0是辅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统计软件,核心功能包括分词、词频和聚类分析等。该软件特点是操作简单,适用范围较广,可用于微博、网站、聊天记录等各类文本。本文借助ROST CM 6.0软件中的词频统计功能进行范畴的频次统计。按以下2个步骤操作:首先用主范畴对文本中的副范畴依次进行"贴标签"。进一步将不同阶段的案例文本依次输入软件,对显示的词频进行手工记录填入自行设计的表单中。具体来说就是对资料中所包含的“概念”进行了加工归纳:一是依据初始编码共词词频的高关联性,结合具体词语所出现的语境进行提炼;二是依据概念之间内在的联系,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了提炼;三是对概念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深度归纳(由于篇幅所限,开放式编码和主轴编码的过程略)。
   最终环节是选择性译码,发现科学学会所开展的活动基本可以被“知识生产活动”“知识转移活动”“知识应用活动”这3个概念所概括;因此,将其作为核心范畴。通过咨询部分科学学会理事长及科协管理人员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以上范畴得到普遍认可。
  解读表2中的词条数目,可以发现在“耦合前期”阶段,“知识转移活动”是学会的主要功能。在“内部耦合”阶段,不仅有“知识转移活动”、“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应用活动”,组织层面的联合活动和服务产业的活动也活跃起来。在“内外全面耦合”阶段,“知识转移活动”、“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应用活动”3个方面均衡发展的趋势明显,如图1所示。
  通过考察各个主范畴关键词条的频次,可以发现以下表现:知识生产活动从“个人层面”相对活跃向“个人层面”与“组织层面”同时活跃演进;知识转移活动从侧重“转移内容广度”向同时重视“转移主体网络密度”“转移渠道稳固程度”演进;知识生产活动从初期的侧重“服务企业”,进一步向关注“服务产业”乃至“服务政府”演进。
  4 研究发现
  下文对学会功能演进历程依次分析。
  4.1 从“单一性”知识转移转变为“多元性”知识转移
  知识转移是科学学会最基本的活动,是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应用活动的基础。从以上两个学会的案例中发现,无论偏基础科学研究还是偏工程应用的学会,知识转移是其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功能,但是值得强调的是,各阶段知识转移的内容、主体、形式等方面都表现不同的特征。
  1)耦合前期阶段的知识转移。该阶段的知识转移主要以“单一性”为主要特征。参与同行间学术交流是科技工作者加入学会的主要目的。在这一阶段,知识转移的内容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参加人员也往往以热衷学术研究的研究人员或高校教师为主,内容和主体都呈单一特点。以中国力学学会为例,在章程中,明确提出把开展学术交流作为学会最基本的任务,围绕学科建设和科技发展的主要问题,组织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2)内部耦合阶段的知识转移。此阶段知识转移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加强。一方面,此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更多的是依靠资源投入,科技创新能力比较薄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急需解决技术难题,因此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成为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学会会员的科技成果需要转化,学会发展需要资金;因此,学会内外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渴望更多的了解对方,掌握更多学术信息。该阶段学术交流的参加人员逐渐多元,交流内容更加丰富。以辽宁造船工程学会为例,《辽宁造船》会刊原来是由学会一家主办,2007年扩大到由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辽宁省船舶工业行業协会、大连船舶工业公司(集团)和大连理工大学等四家联办,使这本纯学术论文的刊物,变为辽宁造船界的学术交流大论坛。
  3)全面耦合阶段的知识转移。此阶段知识转移呈现多元性、网络性特点。该阶段国家科技与经济结合日趋紧密,跨学科交叉日益迫切,包括学会会员在内的上述单位人员需要更多相关领域学科的知识,这就促进了学会学术交流活动的内容涉及基础知识、应用知识及交叉学科的知识,内容不断丰富,参与交流的主体无论学会内部还是外部均呈多元化特点。以中国力学学会为例,此阶段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联合兄弟学会共同举办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由中国力学学会牵头,协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共同合作申请2013年“第十三届国际断裂大会(ICF13)”,促进在材料强度、断裂、疲劳等领域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国际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
  4.2 从“个人层面”知识生产到“组织层面”知识生产
  鉴于社会知识活动系统的全息特征,作为知识活动子系统的科学学会,也包含知识生产活动。但学会的知识生产活动在学会发展初期比较薄弱,表现为个人层面和自发产生的特点。随着学会发展,逐渐呈现有计划、有组织的特征,直到与知识转移、知识应用均衡发展。
  1)耦合前期阶段的知识生产。此阶段学会的功能以学术交流为主,而且交流的内容以会员个人在各自工作岗位的研究成果为主,学术交流必然有益于会员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加强,提高了会员的研究能力,间接促进了科研成果的产生。该阶段的知识生产活动以间接促进和会员自发为特征。
  2)内部耦合阶段的知识生产。随着学会日益深入参与国家科技创新活动,仅有会员个人和学会个体的参与已经难以胜任更高层次知识生产活动。该阶段学会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知识生产活动的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以中国力学学会为例,积极介入我国大型飞机研制计划,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大型飞机”的研制被列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的背景下,中国力学学会牵头联合力学界和航空界专家积极承担了国家大型飞机研制计划中的若干重要专题。   3)全面耦合阶段的知识生产。此阶段知识生产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和计划性全面得到加强。随着知识交流、科研成果转化和科研合作的开展,学会内部以及学会同科研院所、高校、企业间的了解和信任日益加深,为紧密型的知识生产合作奠定了基础。以辽宁造船学会为例,基于前期的合作,2011年8月,学会与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连连船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三方签订为期10年的技术合作协议,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在造船工装设备、造船新工艺等领域与学会进行阶段性的“项目式”合作,而是共同成立具有实体性质的辽宁船舶制造工艺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紧密型的知识生产使企业的8项国家专利技术得到继续深化和提高,创造出更新的造船工艺。
  4.3 从“随机性”知识应用到“稳定性”知识应用
  科学学会的章程一般会将“服务社会”写入宗旨当中,服务社会可以视为知识应用活动。从上述两个案例中发现,学会的知识应用活动呈现从“随机性”向“稳定性”发展,从服务“个别企业”向服务于“整体产业”转化的特点。
  1)耦合前期阶段的知识应用。此阶段知识应用活动呈现被动性、随机性特点。此阶段学会尚且以学术交流为主要功能,服务社会的能力还不够强,知识应用活动一般表现为向个别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尚且难以承担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攻关难题。以中国力学学会为例,直到1999年,学会才成立促进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和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辽宁造船工程学会也有类似经历,直到1995年才开始开展“厂会结合”活动,1998年才提出面向造船行业的“千厂千会协作行动”。
  2)内部耦合阶段的知识应用。此阶段知识应用活动的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一方面随着此阶段知识转移内容的延伸和主体扩展,使学会和企业都意识到学会服务于企业既节约成本,又双赢;另一方面经过前期自发性“厂会结合”探索,为学会与行业间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知识应用活动开始向有组织、从点到面提供系统服务的方向发展。以辽宁造船工程学会为例,学会整合全体个人会员和企业会员的知识优势,不但帮助个别企业解决技术难题,而且面向行业共性问题展开科技攻关,组织多方专家,完成了《船舶中间产品的优化及标准化》《机舱分段成品化》等科研项目,解决了行业性技术难题。
  3)全面耦合阶段的知识应用。此阶段知识应用呈现紧密型和稳定性的特点。一方面,学会内部互信以及学会的社会公信力,促进了学会会员及学会的各项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另一方面,国家出台政策激发科学学会活力,促进服务产业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学会的服务能力日益得到认可。以辽宁造船工程学会为例,为帮助企业应对辽宁船舶业产能过剩的问题,从2013年开始,切合船舶行业发展的紧迫问题,先后提出开展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的实用性建议。2014年7月21日,学会分别与大连船舶重工船业有限公司和大连造船厂工具实业公司签订“协作创新计划”,构建了紧密型的“会企”知识创新协作联盟。
  5 结论与展望
  5.1 理论意义
  本文的主要理论贡献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指出科学学会所从事的知识活动具有“全息性”。 无论偏重基础科学研究还是偏重应用科学研究的科学学会,均在从事知识转移活动的同时,还发挥了促进知识生产和应用的作用。认为学会的功能局限于学术交流的认识是偏颇的,将学会的功能简单化了。本研究支持了科学学会“功能拓展”的观点,即科学学会在承担知识转移功能的同时,需要加强知识生产和应用功能(既服务社会和产业发展)。
  2)发现了科学学会的各类知识活动之间的耦合关系。耦合(coupling)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彼此影响和相互作用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在各个子系统间的良性互动、相互协调、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科学学会可视为一个知识活动系统,它的子系统包括知识生产、知識转移和知识应用,这些活动之间互相促进、相互协调、均衡发展,如图2所示。
  社会整体知识活动中,知识生产、知识转移以及知识应用需要均衡发展。类似地,科学学会的知识生产、转移和应用功能均衡发展,才会使学会更有吸引力、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知识转移活动是学会的核心功能,它增加了学会及会员的整体知识存量,激发了会员的创新思维;因此,对知识生产有促进作用,知识转移促进了知识和信息传播,消除了组织边界,同样也必然促进知识应用;知识生产为知识活动系统的能级提升提供动力和支撑,推动知识转移活动和知识应用活动的深入可持续开展;知识应用活动为知识生产和转移提供指引,成功的成果转化必然会鼓励企业中的会员积极参加学会活动,并愿意为学会活动提供部分资金、参与学会的科研活动,从而进一步促进知识的生产和转移。
  3)发现了这种耦合关系日益增强的趋势。科学学会的各类知识活动由单一向丰富发展,即从知识转移活动为主逐渐拓展到知识生产活动和知识应用活动。知识活动从低组织度向高组织度、从简单向复杂、从单层次向多层次、从小范围向大范围的演进。如果把知识生产、知识转移和知识应用视为科学学会知识活动系统的构成要素,则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交互作用,而且同系统外的知识主体交互作用日益趋强。
  这种耦合关系的增强,符合社会知识活动发展的现实要求。正如有学者指出,社会知识生产已经呈现新的模式,整个社会知识的生产系统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研究问题的选择和解决围绕着特定的应用背景展开,科学知识生产的目的不仅要生产知识,更要解决具有经济和社会目标的科学问题[20]。
  仍以中国力学学会为例,在1995年,学会活动主要以学术交流为主,年平均24次,参加人员年均3 000人,且主要是学会成员,少量国内外相关专业的学术界人员。学会拥有期刊14个,此阶段的会员结构、工作目标、组织机构和功能都比较单一。到2015年,学会学术交流年均54次,参加人数年均9 000人,学术期刊18种。学会会员数量明显增加,个体会员和团体会员增幅均达到14%。知识活动主体网络范围更广、密度更大,结构更稳固。   5.2 实践意义
  本文的实践意义体现为以下两点:
  1)启发各类科学学会应积极拓展外部联系。正如张思光等[21]指出,随着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的程度不断加深,科学日益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建制,科学研究调动的社会资源以及起到的社会作用逐步加大,需要积极拓展科学学会等科技社团的外部联系,在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能力建设。
  中国力学学会、辽宁省造船工程学会的一些做法对其他学会的发展实践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例如为促进知识生产和应用活动结合,中国力学学会在1999年专门成立了力学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2002—2006年,中国力学学会为进一步使力学与产业活动结合,专门重新修订了“中国力学学会会员管理条例”,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发展会员,在大学、科研院所、工程单位发展团体会员单位,这为学会内部和学会外部的合作奠定基础。为更好服务于我国力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和产业的发展,2008年中国力学学会与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北京大学力学系、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等科研院所紧密配合共同成立北京力学中心,探索由学会、科研院所、企业共同成立稳固的机构,协同开展学术交流、服务产业、联合科学研究活动。
  2)间接提示相关部门需要采取适宜的有效措施,推动科学学会真正成为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主体。首先要在政策和社会发展环境方面给予科学学会更多的支持和信任。中关村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社团发展的政策。我国在相关法律方面,还应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改进现有的科技社团与其他社团混同管理的法规,从而为科学学会全面参与各种知识活动提供法律依据。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科学学会目前很难获得重大项目资助,支持科学学会与其它科研单位或高校、企业联合申请项目,公平参与竞争,独立承接科研項目。另外,还要支持科学学会之间的合作,构建更加开放的和规模更大的知识活动系统。
  应该指出,本研究所选取的二案例难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的信度。后续研究将丰富学会案例,通过更多样本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 姜维,李磊.现代科学学会的新功能[J].科学管理研究,2004,22(6):36.
  [2] 徐渭.坚持一个方向 保持两个特色 实现三力并举:十八年学会工作经验浅析[J].学会,1997(4):19.
  [3] 王名.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
  [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科技社团改革创新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
  [5] 王春法.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科协论坛,2006,21(11):4.
  [6] 蔡瑞娜. 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促进知识流动的积极作用[A]//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社团发展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2007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五分会场论文集[C].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2007:8.
  [7] 王兴成, 莫作钦.经济体制的转换与学会功能的调整[J].科协论坛,1994(6):17.
  [8] 张国玲, 田旭.欧美国家科技社团发展的机制与借鉴[J]].科技管理研究,2011(4):24.
  [9] 王忠.科技社团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角色[J].知识经济,2011(1):6.
  [10] 钟荣丙.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构成及建设重心[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3):59.
  [11] 刘则渊.关于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的理论构建:一种人类活动系统的全息结构图像, 论科学技术与发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1.
  [12] 崔永华,李正风,尹雪辉,等.跨边界组织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及路径选择:以学会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1(6):101.
  [13] 李敏,罗晖,徐雨森.从知识活动的全息性看科学学会功能的扩展[J].学会,2017(11):11.
  [14] GLASER B G.Basics of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emergence vs forcing[M].Mill Valley:Sociology Press,1992:1.
  [15] PETTIGREW A M,WOODMAN W R,CAMERON S K.Studying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challenges for future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1,44(4):697.
  [16] 贾旭东,谭新辉.经典扎根理论及其精神对中国管理研究的现实价值[J].管理学报,2010,7(5):656.
  [17] 徐淑英,刘忠明.中国企业管理的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
  [18] MILES M B,HUBERMAN A M.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an expanded sourcebook[M].London:Sage,1994:1.
  [19] OLE R H.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J].AddisonWesley,1969,14(11):137.
  [20] HESSELS L K,VAN L H.Rethinking new knowledge production: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research agenda[J].Research Policy,2008,37(4):740.
  [21] 张思光,缪航,曾家焱.知识生产新模式下科技社团科技评价的功能研究[J].管理评论,2013,25(11):115.
  [编辑:厉艳飞]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探讨高管团队异质性、薪酬差距以及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以210家中小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同时将薪酬差距细化为现金薪酬差距和股权薪酬差距,进一步验证了现金和股权薪酬差距分别在高管团队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关系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团队专业背景异质性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影响,说明企业构建一支有不同专业背景的高管团队对于企业绩效具有重要意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区位熵指数测算与分析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的金融人才集聚效应和资本集聚效应,利用面板数据模型中的个体固定效应,分别以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为因变量,以区位熵计算出来的金融人才集聚效应和资本集聚效应为核心解释变量,并引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和政府干预这3个控制变量,实证检验了2003—2015年期间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金融集聚对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及作用大小。研究
期刊
摘要:在着力发展海洋产业的时代背景下,梳理出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与海洋产业集聚之间的作用机理,基于1997-2012年中国沿海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Panel Data模型,实证了对外开放条件下,我国金融发展对海洋产业集聚作用的省际差异性。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水平与海洋产业集聚程度之间并非正相关,对外开放作为至关重要的条件因素,直接制约着金融要素作用的发挥。说明各省必须依照实际情况,三者协调发
期刊
摘要:運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针对2005—2015年中国30个省级的面板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地方政府竞争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具有负向直接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地方政府竞争的作用下,环境规制对制造业绩效的负向直接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均被缩小;环境规制负向影响制造业绩效的总效应,引入地方政府竞争后,总效应的负向影响将被缩小;环境规制对
期刊
摘要:董事会作为连接公司所有者和公司管理者的纽带,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方面特征的不同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绩效和股东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规范董事会结构、提高董事会效率是建立有效公司治理机制的必由之路。对董事会特征和公司绩效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数据整理和建立模型,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来分析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最后得出改进董事会治理提高公司绩效的对策,这一研究为政府有
期刊
摘要: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通过对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分析筛选影响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外部环境因素,形成政策环境、经济环境、融资环境、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5个纬度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运用物元分析和集对分析的方法,构建联系数物元模型,对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实例表明,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外部政
期刊
摘要:基于创业认知理论,研究了资源可获得性认知通过创业导向影响企业成长绩效的作用路径。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对189个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发现,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及创业导向都对企业成长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可获得性认知各维度与创业导向的关系中,除了人力资源认知、组织资源认知与风险承担性以及人力资源认知与创新性的关系不显著外,其他资源认知维度对创业导向各维度都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各维度在资
期刊
摘要:基于对相关理论的梳理,构建关系嵌入、知识获取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理论研究框架,以189家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关系嵌入、知识获取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关系嵌入对知识获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强度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影响,但关系质量对技术创新绩效没有明显的作用;知识获取在关系嵌入和技术创新绩效之间有完全中介作用;知识获取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关系
期刊
摘 要:利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數法测算了1979—2016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并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均具有路径依赖的特征,而产业结构高级化则具有“创造性破坏”的发展形式;产业结构高级化才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的关键,而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反作
期刊
摘 要:自2010限购政策实施以来,房价的波动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让房地产回归“住人“的商品属性,通过构建涉及地方政府、房地产商及购房者三方的斯塔克伯格模型,分析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的决策选择,分析限购政策实施后,房价降幅、住房需求量等因素对地方政府及房地产商效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会选择限购政策,房地产商会选择降价策略,并使降价幅度尽可能小;如果需求量和房价降幅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