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足力线X线测量方法研究及其对平足患者的评估价值

来源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ing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基于X线片的后足力线拍摄和测量方法,及其对平足患者的评估准确性。

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自2018年1—12月收治的28例(40足)平足患者(平足组),20名(40足)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自主设计的Saltzman位拍摄架,分别进行10°、15°、20°、25°、30°后足力线位X线拍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侧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比较对照组标准Saltzman位(20°位)X线片改良胫骨后足角(THA)测量法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测量后足力线角度的结果;比较三种测量方法对照组THA的测量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负重CT下测量THA结果的差异。观察所有影像学资料在五种投射角度下胫距关节的可见率,并评估改良THA测量方法在不同投照角度的差异。通过改良THA法,测量平足患者的后足外翻角度。

结果

平足组患者与对照组年龄、性别、侧别、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种测量方法的组内一致性均为优,改良THA测量法一致性最佳(组内相关系数为0.928);对照组中改良THA法测量的后足力线角度大于van Dijk法和改良van Dijk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92, P<0.01);改良THA测量结果与负重CT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距关节可见率:对照组10°、15°、20°投射均可见(100%,40/40),25°投射部分可见(70%,28/40),30°位均不可见(0%,0/40);平足组10°投射均可见(100%,40/40),15°、20°投射部分可见(分别为80%、32/40,45%、18/40),25°和30°均不可见(0%,0/40)。对照组的改良THA法测量值在10°、15°、20°投射分别为4.84°±1.81°、4.96°±1.77°、4.94°±2.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70, P>0.05);平足组在10°、15°、20°投射均可见18足,其改良THA法测量值分别为13.58°±3.57°、13.62°±3.83°、13.38°±4.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7, P>0.05)。

结论

改良THA测量方法操作简单,存在较高的组内一致性,可以用于后足力线评估。对于平足患者,基于10°位X线拍摄,采用改良THA法测量后足力线角度,可以准确地反映后足外翻程度。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与其相关的心理应激症状逐渐显现,预防性与治疗性的心理危机干预亟需开展。本文重点介绍国际上通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型,包括危机事件应激管理体系、任务模型、评定-危机干预-创伤治疗干预模型,以期在已有的干预方式的基础上,结合新冠肺炎的特殊性,形成适合新冠肺炎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同时提出可能的应对策略,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心理危机的预防、评估、干预、随访
病史摘要病例选自本院发热门诊患者。症状体征临床表现均有发热症状,其他症状主要有恶寒、咳嗽、胸闷、乏力、纳差、烦躁不安、肌肉疼痛等。诊断方法以临床症状、血常规和新冠肺炎胸部影像学特征为主要依据。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经方大青龙汤加减方为首开展治疗。临床转归经大青龙汤或配合其他经方等药物治疗后,所有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恶寒、咳嗽、胸闷、乏力、纳差、烦躁不安、肌肉疼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没有发现普通型转成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