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不知道Peter Diamandis是谁,没关系,你可以把他想成另一个伊隆·马斯克。他们都对太空有兴趣,也都为此做了点事。不同的是,马斯克的SpaceX是他庞大的太空生意计划,而医学博士Peter Diamandis想通过非营利组织XPRIZE鼓励人们探索太空,后来他又开始解决更多的社会问题。
XPRIZE的总部设在洛杉矶,在印度等其他地区有办公室。简单来说,它由不同的大奖赛(prize)组成,分团队各自运行。每个大奖赛都会针对某个社会问题寻找赞助商合作、招纳参赛团队、寻找评委以及最终评出奖项。这几年受到强烈关注的Google Lunar XPRIZE,正是XPRIZE团队与Google合作的产物—Google为此提供了3000万美元的赞助,XPRIZE的团队则负责运营比赛全程。
Diamandis自小有太空梦,还出过不少书,包括最近的《创业无畏》和早前的《富足》。读大学时他就创立了探索太空的International Space University、International MicroSpace等项目。大概20年前,他在圣路易斯宣布成立XPRIZE,想借此鼓励更多普通人参与私人太空飞行实验。一开始并不顺利,直到得到首位女性太空旅行者Anousheh Ansari的家族支持,项目才得以继续,这也是第一个大奖赛被命名为Ansari XPRIZE的原因。
这个名字也让XPRIZE名声大噪,不仅吸引了像航空设计专家Burt Rutan这样的人参与比赛,得到微软联合创始人Paul Allen赞助,也让最终的获奖者Rutan实践了他的设想—他的太空飞机项目在两周内连续两次飞入太空。
之所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因为Rutan的实践是人类第一次在没有任何政府和组织(比如NASA)参与的情况下,由私人主导的太空飞船飞行项目成功飞入太空。
Google Lunar XPRIZE项目的负责人Chanda Gonzales告诉《第一财经周刊》,XPRIZE举办大奖赛的意义正在于鼓励普通人大胆设想,并参与实践。“大多数人认为登月是NASA才会做的事情,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为NASA工作。XPRIZE的大奖赛鼓励普通人敢做梦,并实现它。”
XPRIZE也渐渐吸引了拉里·佩奇、伊隆·马斯克、詹姆斯·卡梅隆等人加入它的管理委员会,比赛内容更加宽泛,从探索太空扩展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净化水资源等人类命题,运营团队则从美国进入印度、智利、巴西等其他国家。
但Google Lunar XPRIZE还是最重要的。2007年,Google宣布和XPRIZE合作设立共计3000万美元的奖金,以奖励最终胜出者,比赛规则要求获奖者必须成功将一个机器人送上月球表面并在月球上行走至少500米,还要向地球传送高清视频和图片。
Gonzales于2010年加入XPRIZE,当时Google Lunar XPRIZE已经开始运营,“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没人有足够的经验。”Gonzales说。
挑选入围团队旷日持久。如果你去查一下XPRIZE官方网站,会发现招纳参赛团队的过程从200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
技术和商业前景都会被考虑在内。XPRIZE内部有个技术团队,负责评估申请者提出的技术或产品原理付诸实现的可能性。Gonzales说XPRIZE同样看重经济效应,即参赛团队的技术成果最终能否商业化。
当时摆在Gonzales眼前的工作包括:继续规划比赛进程,确定比赛团队;由于所有的团队并不在一起工作,要让他们保持沟通并评估项目进度,Gonzales的团队每年要办一次团队交流会议;寻找评委,这些评委并非到总决赛才加入,而是会持续与参赛团队沟通,参加每年的团队交流会议,并且免费为比赛服务。
在比赛规则上,Google Lunar XPRIZE也和传统比赛不同。比如,如果两个团队认为彼此的技术互补,通过合并、收购等形式能获得更好的结果,他们可以这么做。根据Gonzales的介绍,参赛团队中已经发生过团队合并或收购的案例。
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XPRIZE也会做宣传。今年春天西南偏南互动大会上,Google Lunar XPRIZE团队请来《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导演J.J.Abrams和他的制作公司Bad Robot放映了为参赛团队拍摄的纪录片,并免费放到YouTube和Google Play上供人观看。
耗时如此之长的比赛实在很少见,参赛团队也需要阶段性奖励。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技术突破的团队,可以获得大赛设置的阶段性奖金。“我们每年会要求团队演示他们暂时的成果,一方面我们能够知道他们做到什么程度了,同时也是为了鼓励他们坚持下去。”Gonzales说。
但人们还是觉得这些漫长的改变世界的计划太耗人了。去年Google Lunar XPRIZE团队宣布比赛截止日期延长至2016年年底,招致了不少外界质疑—为什么一个比赛会拖了这么久?Gonzales的回复是,从一开始筹备,他们就已经做好了长期工作的准备。
XPRIZE表示,相比比赛结果,他们同样看重鼓励个人参与其中的过程、阶段性成果,以及随之带来的技术突破和商业前景。已经获得两个阶段性奖金的Moon Express团队在2014年年底成功测试了月球登陆车,2015年10月宣布他们已经与Rocket Lab签下协议,将在2017年到2020年发射3辆月球登陆车,旨在实现在月球上采矿。而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正是由于这些阶段性进展,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已经与Moon Express团队沟通,考虑批准私人公司执行超过地球轨道的太空飞行任务。 另一个来自德国的参赛团队Part Time Scientists设想的月球车,则在2015年得到了奥迪公司的赞助。除了经济资助,奥迪也给月球车的原型加入了自己的Quattro四驱系统、在外观设计上加入了六边形进气格栅风格,当然也印上了奥迪logo。为了宣传这个成果,奥迪还把原型车带到了2016年的底特律车展上。
“我们通常说,一个大奖赛的结束其实才是它真正的开始。”Marcius Extavour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在XPRIZE负责一个叫作NRG COSIA Carbon XPRIZE的项目,由NGR能源公司和加拿大油砂创新联盟(COSIA)共同赞助。这个项目是为了招募团队来改善二氧化碳转化技术,以期减少排放。其流程和Google Lunar XPRIZE类似,目前仍然在招募团队报名阶段。
相比Google Lunar XPRIZE,NRG COSIA Carbon XPRIZE和中国的关系更密切。Extavour透露,他们也收到了来自中国一些国有企业资助的团队、创业公司以及个别大学实验室的参赛申请。“我们重视来自中国的参赛者,不仅考虑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考虑到中国城市建设的规模,如果能在城市建设中使用新能源,其影响和商业价值不可估量。”Extavour说。
NRG COSIA Carbon XPRIZE的另一个特点是会更早引入投资。Extavour称他和他的团队会接触投资人,比赛正式开始后,就会让投资人来看这些参赛团队的演示。“环境问题和别的问题不太一样,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解决的,而是要靠一代又一代人来改变。比赛更像是一个聚集各方声音的中心,让每个人都能拿出自己的能力,并把它扩大,创造出新的市场。”Extavour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在XPRIZE内部,Gonzales和Extavour各自独立负责自己的大奖赛。虽然负责的内容不同,但遇到问题时他们也会分享经验。由于XPRIZE是非营利组织,Gonzales和Extavour的薪水分别由两个大奖的赞助商支付,到大奖赛结束即停止。
为吸引不同国家的团队参赛,XPRIZE并不打算只待在洛杉矶。3年前Zenia Tata接到XPRIZE的邀请,帮助XPRIZE在其他国家落地。不过XPRIZE对于落地的要求并不是组建一个本地团队,而是在这些国家里寻找潜在的赞助商、建立评委团队,并且根据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相应的大奖赛。
这个过程自然比想象中困难。以印度为例,Tata说她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才得到政府批准的合法运营资质。在这期间,她的主要时间用在游说政府、参加活动、寻找本地的评委联系人,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成立针对印度本土的大奖赛做调研。
“解决某个问题一定要有热情的人来做,”Tata说,“例如想做些什么来改善空气质量,我不觉得一个在旧金山的团队会比中国或印度本土的团队更有热情。”
她在两年半前到印度后,经过调研列出7个针对印度本土的社会问题,涉及能源、教育、水资源等问题。“其中80%的考虑是印度本土问题,20%是看这是否也是全社会的问题。”Tata说,当然在确定大奖赛针对的问题时,她也参考了赞助商的意见,最终确定先集中关注两个问题,女性安全和水资源净化。
对于如何顺利在当地建立影响力,Tata认为每个地区必须具备3个条件:资本投入,社会对非营利组织和慈善事业的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及人力资源。之前选择的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具备了这些条件。一旦符合这些条件,中国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目的地。Tata说,XPRIZE现在不仅希望能吸引更多中国团队参加,也想让这些参赛者布道,为XPRIZE以后落地中国做准备。
XPRIZE的总部设在洛杉矶,在印度等其他地区有办公室。简单来说,它由不同的大奖赛(prize)组成,分团队各自运行。每个大奖赛都会针对某个社会问题寻找赞助商合作、招纳参赛团队、寻找评委以及最终评出奖项。这几年受到强烈关注的Google Lunar XPRIZE,正是XPRIZE团队与Google合作的产物—Google为此提供了3000万美元的赞助,XPRIZE的团队则负责运营比赛全程。
Diamandis自小有太空梦,还出过不少书,包括最近的《创业无畏》和早前的《富足》。读大学时他就创立了探索太空的International Space University、International MicroSpace等项目。大概20年前,他在圣路易斯宣布成立XPRIZE,想借此鼓励更多普通人参与私人太空飞行实验。一开始并不顺利,直到得到首位女性太空旅行者Anousheh Ansari的家族支持,项目才得以继续,这也是第一个大奖赛被命名为Ansari XPRIZE的原因。
这个名字也让XPRIZE名声大噪,不仅吸引了像航空设计专家Burt Rutan这样的人参与比赛,得到微软联合创始人Paul Allen赞助,也让最终的获奖者Rutan实践了他的设想—他的太空飞机项目在两周内连续两次飞入太空。
之所以说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因为Rutan的实践是人类第一次在没有任何政府和组织(比如NASA)参与的情况下,由私人主导的太空飞船飞行项目成功飞入太空。
Google Lunar XPRIZE项目的负责人Chanda Gonzales告诉《第一财经周刊》,XPRIZE举办大奖赛的意义正在于鼓励普通人大胆设想,并参与实践。“大多数人认为登月是NASA才会做的事情,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为NASA工作。XPRIZE的大奖赛鼓励普通人敢做梦,并实现它。”
XPRIZE也渐渐吸引了拉里·佩奇、伊隆·马斯克、詹姆斯·卡梅隆等人加入它的管理委员会,比赛内容更加宽泛,从探索太空扩展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净化水资源等人类命题,运营团队则从美国进入印度、智利、巴西等其他国家。
但Google Lunar XPRIZE还是最重要的。2007年,Google宣布和XPRIZE合作设立共计3000万美元的奖金,以奖励最终胜出者,比赛规则要求获奖者必须成功将一个机器人送上月球表面并在月球上行走至少500米,还要向地球传送高清视频和图片。
Gonzales于2010年加入XPRIZE,当时Google Lunar XPRIZE已经开始运营,“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没人有足够的经验。”Gonzales说。
挑选入围团队旷日持久。如果你去查一下XPRIZE官方网站,会发现招纳参赛团队的过程从2008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了2014年。
技术和商业前景都会被考虑在内。XPRIZE内部有个技术团队,负责评估申请者提出的技术或产品原理付诸实现的可能性。Gonzales说XPRIZE同样看重经济效应,即参赛团队的技术成果最终能否商业化。
当时摆在Gonzales眼前的工作包括:继续规划比赛进程,确定比赛团队;由于所有的团队并不在一起工作,要让他们保持沟通并评估项目进度,Gonzales的团队每年要办一次团队交流会议;寻找评委,这些评委并非到总决赛才加入,而是会持续与参赛团队沟通,参加每年的团队交流会议,并且免费为比赛服务。
在比赛规则上,Google Lunar XPRIZE也和传统比赛不同。比如,如果两个团队认为彼此的技术互补,通过合并、收购等形式能获得更好的结果,他们可以这么做。根据Gonzales的介绍,参赛团队中已经发生过团队合并或收购的案例。
为吸引更多的人参与,XPRIZE也会做宣传。今年春天西南偏南互动大会上,Google Lunar XPRIZE团队请来《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的导演J.J.Abrams和他的制作公司Bad Robot放映了为参赛团队拍摄的纪录片,并免费放到YouTube和Google Play上供人观看。
耗时如此之长的比赛实在很少见,参赛团队也需要阶段性奖励。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技术突破的团队,可以获得大赛设置的阶段性奖金。“我们每年会要求团队演示他们暂时的成果,一方面我们能够知道他们做到什么程度了,同时也是为了鼓励他们坚持下去。”Gonzales说。
但人们还是觉得这些漫长的改变世界的计划太耗人了。去年Google Lunar XPRIZE团队宣布比赛截止日期延长至2016年年底,招致了不少外界质疑—为什么一个比赛会拖了这么久?Gonzales的回复是,从一开始筹备,他们就已经做好了长期工作的准备。
XPRIZE表示,相比比赛结果,他们同样看重鼓励个人参与其中的过程、阶段性成果,以及随之带来的技术突破和商业前景。已经获得两个阶段性奖金的Moon Express团队在2014年年底成功测试了月球登陆车,2015年10月宣布他们已经与Rocket Lab签下协议,将在2017年到2020年发射3辆月球登陆车,旨在实现在月球上采矿。而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正是由于这些阶段性进展,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已经与Moon Express团队沟通,考虑批准私人公司执行超过地球轨道的太空飞行任务。 另一个来自德国的参赛团队Part Time Scientists设想的月球车,则在2015年得到了奥迪公司的赞助。除了经济资助,奥迪也给月球车的原型加入了自己的Quattro四驱系统、在外观设计上加入了六边形进气格栅风格,当然也印上了奥迪logo。为了宣传这个成果,奥迪还把原型车带到了2016年的底特律车展上。
“我们通常说,一个大奖赛的结束其实才是它真正的开始。”Marcius Extavour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在XPRIZE负责一个叫作NRG COSIA Carbon XPRIZE的项目,由NGR能源公司和加拿大油砂创新联盟(COSIA)共同赞助。这个项目是为了招募团队来改善二氧化碳转化技术,以期减少排放。其流程和Google Lunar XPRIZE类似,目前仍然在招募团队报名阶段。
相比Google Lunar XPRIZE,NRG COSIA Carbon XPRIZE和中国的关系更密切。Extavour透露,他们也收到了来自中国一些国有企业资助的团队、创业公司以及个别大学实验室的参赛申请。“我们重视来自中国的参赛者,不仅考虑到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也考虑到中国城市建设的规模,如果能在城市建设中使用新能源,其影响和商业价值不可估量。”Extavour说。
NRG COSIA Carbon XPRIZE的另一个特点是会更早引入投资。Extavour称他和他的团队会接触投资人,比赛正式开始后,就会让投资人来看这些参赛团队的演示。“环境问题和别的问题不太一样,不是几年几十年可以解决的,而是要靠一代又一代人来改变。比赛更像是一个聚集各方声音的中心,让每个人都能拿出自己的能力,并把它扩大,创造出新的市场。”Extavour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在XPRIZE内部,Gonzales和Extavour各自独立负责自己的大奖赛。虽然负责的内容不同,但遇到问题时他们也会分享经验。由于XPRIZE是非营利组织,Gonzales和Extavour的薪水分别由两个大奖的赞助商支付,到大奖赛结束即停止。
为吸引不同国家的团队参赛,XPRIZE并不打算只待在洛杉矶。3年前Zenia Tata接到XPRIZE的邀请,帮助XPRIZE在其他国家落地。不过XPRIZE对于落地的要求并不是组建一个本地团队,而是在这些国家里寻找潜在的赞助商、建立评委团队,并且根据每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相应的大奖赛。
这个过程自然比想象中困难。以印度为例,Tata说她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才得到政府批准的合法运营资质。在这期间,她的主要时间用在游说政府、参加活动、寻找本地的评委联系人,更重要的是,为以后成立针对印度本土的大奖赛做调研。
“解决某个问题一定要有热情的人来做,”Tata说,“例如想做些什么来改善空气质量,我不觉得一个在旧金山的团队会比中国或印度本土的团队更有热情。”
她在两年半前到印度后,经过调研列出7个针对印度本土的社会问题,涉及能源、教育、水资源等问题。“其中80%的考虑是印度本土问题,20%是看这是否也是全社会的问题。”Tata说,当然在确定大奖赛针对的问题时,她也参考了赞助商的意见,最终确定先集中关注两个问题,女性安全和水资源净化。
对于如何顺利在当地建立影响力,Tata认为每个地区必须具备3个条件:资本投入,社会对非营利组织和慈善事业的认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及人力资源。之前选择的印度、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具备了这些条件。一旦符合这些条件,中国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目的地。Tata说,XPRIZE现在不仅希望能吸引更多中国团队参加,也想让这些参赛者布道,为XPRIZE以后落地中国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