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学术打假英雄
专挑学术权威、商业神话下手
他赢得的是争议,是中伤
他只想做一个敢于揭穿“皇帝的新装”的孩子
而这无疑是我们学术界最需要的东西
我从来不认为科学是万能的,恰恰相反,我在许多文章中都指出了科学的局限性……那些说我主张“科学是万能”的人,没能举出任何的证据,纯粹是栽赃、泼污水。我只不过认为没有科学是万万不能的。
——方舟子
方舟子,本名方是民
1967年9月生于福建云霄县,1985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
1990年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生物系博士学位并做博士后研究。1994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从2000年开始他主持创办的《新语丝》网站开始频频揭露了中国几十起科学界、教育界、新闻界等学术腐败现象,例如“基因皇后”事件、核酸营养风波、脑白金风波等,而一直以来,他创立的这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个人打击学术腐败模式也备受争议。
新华社和《京华时报》等国内主要媒体、网站都对其进行过专题介绍。
目前,方舟子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自由职业者。
方舟子语录:“学术必须诚实,新闻必须真实,网络必须踏实。他们都应该与虚假无缘。如果有人不遵守游戏规则,不管地位多高,名气多大,我们都要揭露他。”
就在见到方舟子的十天前,他忽然宣布“不干了”。
2005年3月3日,他在新语丝网站上发表《致新京报编辑:究竟是谁背着良心在说话》一文,指责《新京报》拿其文章“当靶子”,并声明辞去该报的专栏作家之职。
该事缘起于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春节前在《环球》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文章标题叫《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由此,引发了“人应否敬畏大自然”大讨论。方舟子自然也参与其中,以“‘敬畏大自然’就是反科学”为主要观点,先后在《新京报》发表三篇文章。之后,因对《新京报》处理其文章的方式有异议,最终演化为本文开头所述的事件。
《新京报》某部门主任对此表示,之所以让方舟子“感到不满”,是因为许多同仁觉得方的文风过于情绪化、绝对化,与该报的风格不和谐。
近十年来,以新语丝网站为主阵地的方舟子撰文驳斥过各界人士,论战跨越区域之大,种类之多让人咋舌。战事既多,结怨亦多。
而最为极端的,莫过于2004年12月5日审结的方舟子诉上海社科院主办的《探索与争鸣》杂志侵犯其名誉权一案。这场历时一年多的官司,最终以《探索与争鸣》向方舟子道歉而告终。
然而,如今网上却有越来越多的人给他加上“科学打手”、“痞子”、“伟光正”等污辱性的绰号。
★“微笑斗士”最推崇公信力
三月的北京,春风最醉人。身材清瘦的方舟子步伐轻快,走入某学府的报告厅。
38岁的他看上去一点都不绅士,没有一点海外学人西装革履的风度,几乎太过于随意的穿戴不得不让人感到有些亲切。
米色的夹克、淡蓝的牛仔裤、脚登一双运动鞋,个头很高,国字脸,目光炯炯,走路时脚步轻飘,很透出一股子正气和潇洒的帅气,连笑的模样都很认真和无邪。
方舟子与人交流时显得彬彬有礼,举手抬足自然而有分寸,特别是他总习惯性地保持着微笑,无论是在表示批评、拒绝或者赞同,他都报之以微笑。
他较重的福建口音温和而有力量,演讲时的眼神一丝不苟,很注意向对方传递他表示重视的即便是礼节性的眼神,你看不到他在不经意间有任何不屑和烦躁的表现。
初次和他打交道,留给人的印象是:这个人比较善解人意而且很容易沟通。一时间,很难把他与《新语丝》中那个“尖刻的不留情面的”打假斗士联系起来。
外界常用江湖式的言语评说方舟子:“文刀乱飞,游刃于网上,只要是看不顺眼的,就必欲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只是一介书生,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我没有那么厉害,”方舟子语速很快,“我借助《新语丝》网站做的所有工作,就是有根有据地把我和大家认为的‘学术腐败’揭露出来,这就是我的贡献!为什么这些年来我会坚持这样做,这与我的性格有关,我是个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对看不惯的东西就要说出来。”
无论地位高低,只要发现应该揭露的问题,方舟子会毫无顾虑地公开披露对方的姓名。这种揭露方式有着相当大的杀伤力,往往会对被揭露者造成很大的打击和精神压力,而这,也成为他遭受“非议”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人把方舟子想像是一个宽让不足、刻薄有余的主儿,感觉上不是很友善。
对于自己的揭露方式,方舟子认为,觉得他“刻薄和不友善”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利益相关者,大多数希望中国的学术空气和科学精神不再继续遭到败坏的人都会认为,对中国目前这种在制度上、面子上都无法禁止的大量学术腐败造假行为,最行之有效的打击和警世作用就是:无情的揭露。
“指名道姓,实话实说,有什么说什么,有根有据,无论你是何方神圣!”方舟子有点激动,“我不认为这是我文风和性格刻薄的问题,我的直言不讳,也源于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舆论监督作用,也只有这样的真话才有力量,才会产生公信力。”
★大学生最缺的是独立精神
方舟子主持的新语丝网站,往往批评揭露的都是中国最有名的大学和其中很多名望很高的教授,北大、清华等都属于其重点关注的范围。
不禁好奇:这些揭露,会不会影响他和这些高校的正常来往?
“影响还是很大的,”他坦率地说,“这不仅所涉高校不会请我去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很多其他的高校也对我敬而远之。但很多学生团体组织会主动邀请我去讲一些东西,很多大学生还是很欢迎我的。最近,我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有小范围的学术活动,我们交流得很愉快!”
方舟子说:“我非常鄙视的是某些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阻止我进行正常的学术交流活动,有时候确定到哪所大学的一场学术演讲已经备好课了,讲课单都排好了,可是会因为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突然宣布取消,我感到很遗憾!”
1990年赴美留学之前,方舟子在中国科技大学度过了5年的大学本科生活。回想起来,仍然有很深刻的印象。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在的大学生有很大变化。
“我考取大学时18岁,那时侯的中科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飞地’,就是说是一个学术非常自由,学生也非常独立的高校殿堂。那时,我觉得我们很单纯,所有的大学生都很有理想主义,做任何事情都很认真。可是,如今的大学和大学生都变了……”
方舟子有点遗憾地说,现在大学生普遍缺少精神层面上的东西,就是独立精神和人格的严重确失。也许,很多学生也会很优秀,但更多的是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这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大学生要重视自己的情操和修养,这是必须修炼的精神气质。
他举了一个例子,南京大学物理系一名本科生在没有任何导师的前提下发表了10篇学术论文,其中有8篇是SCI论文。
“我所了解的实际情况是,这位大学本科生在南京大学没有导师,但是在家里有导师,我查询到的论文中有6篇的通讯作者全是这位本科生的父亲,而他在申请美国的大学时,没有说明其论文通讯作者是他父亲。这是个非常简单的事实,无论如何讨论,事实胜于雄辩。”方舟子认为,它所凸现的是大学生普遍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面对问题的勇气。
★欲说还羞的“东西象牙塔”
方舟子自己曾经做过一个统计,2000年8月份以来,他在《新语丝》上共揭露的学术腐败有300来起,而这些腐败绝大多数都来源于有“象牙塔”之称的著名高校。
而且,他还认为,和高校现有的所有学术腐败比较起来,这些腐败只是冰山一角。为什么中国高校的学术腐败如此猖獗?
“高校学术腐败在最近10年表现得比较突出,最近十年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步伐迈得最快的十年。”方舟子说,“整个改革的尺度没有把握好,有关教育产业化的提出,有关扩招等等改革政策的出台,很多本身就缺少严谨性和科学性。”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体制和社会风气的双重影响,使高校这最后一块探求真知的净土,被一些急功近利、缺乏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的人所糟蹋了,现在高校的教授都变得很功利,获取名利成了追求和时尚,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学术道德不再被看重。”
“我们知道,无论古今中外,大学本质上应该是一个公益性的非赢利机构,但中国的很多高校实际上成了一个追求利润的赢利机构,无论是在公立大学还是民办大学,这很不正常!”
另外,在方舟子看来,造成这种学术腐败的深层次原因不止于此,还包括整个社会对搞学术腐败的人缺乏监督处罚机制,而在舆论监督上的力度又明显不够,很多媒体面对这些高校知名教授都习惯于“为尊者讳”,幸好目前正逐步有所改善。
作为留美学者,方舟子比较熟悉欧美大学的教授,他们在大学的地位和中国高校的教授的差别之明显,让方舟子感慨良多。
他介绍到,中国高校有一股很严重的官僚作风,校长、系主任、院士、研究所所长等等都是官,很多学者也都变成了“学官”,特别是在很多高校里政工干部的地位很高,比教授的地位还高。另外,当地政府对高校的影响也很大,当地的官员可以对高校施加影响。
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大学,是非常民主的“教授治校”,就是说教授不受学校行政官员的无端影响,教授对学校的很多事务都有发言权和决定权,整个学校是教授来决定如何安排教学计划,该招多少研究生,而不是学校的官员为了完成计划任务来向教授下达招生指标,西方大学的政工干部是听命于教授,他们的角色定位就是为教授服务,为学生服务。
“在中国高校当教授比较容易,往往只是重视论文的数量,不重视论文的质量。”方舟子一边笑着,眼神里也能看出点不屑来,“很多人到国外转一圈‘海龟’了一下回来,就很快受到重视升格为教授,这种海外留学的镀金形式比实际能力更重要!国外大学对一名教授资格的认定很严肃认真,从来不会只重视你的花架子经历,唯一看重的是你实际有何研究成果,这是重要的评判标准,不可能因为你到年龄了可能以后没有机会了等原因就评你为教授。”
★战史
这个方舟子,匆忙的笑声中夹杂的言辞确实尖刻,但像他这样的斗士,现实中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而他,也还只是依托于网络虚拟平台独自游击作战,独孤求胜,不依不饶。
近十年来,方舟子与各界人士有过诸多论战,比较著名的有以下战事:
“民间科学家”系列批判。其中以严厉批判对“阿波罗登月”真实性表示质疑的人士,以及对有民间人士破解“歌德巴赫猜想”的完全否定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对于“酒变油”发明的质疑:“核酸营养”骗局;伪纳米事件:“脑白金”及保健品的骗局等等。
揭发50多个“假学术”、“假文凭”和学者抄袭剽窃案例。影响较大的有“哈佛最年轻的教授”夏建统事件、“基因皇后”陈晓宁事件、“北航抄袭事件”、吴征假文凭事件、杨雄里院士抄袭事件、王铭铭剽窃事件、汪丁丁事件、清华“十面博士”董关鹏事件、朱苏力招生事件、薛涌事件等等。
2002年开始的“反科学文化人”事件。主要针对北大教授吴国盛、刘兵、刘华杰、田松等人提出的“科学文化”和“科学主义”的定义,方舟子认为北大科学传播中心是“反科学传播中心”。双方展开激烈争论,其中曾是《新语丝》支持者的刘华杰与方舟子、何祚庥、司马南等人彻底决裂。
捍卫“进化论”之战。“进化论”几乎是方舟子深信不疑的理论,正因为如此,方舟子与国内的基督教人士产生了极大的分歧,最著名的就是2002年4月针对丁林的批判。
从2002年4月开始至今的“克隆人论战”。对众多就“克隆人”表示出的担忧意见,方舟子认为,在技术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并没有一种能经得起推敲的理由禁止克隆人”,并称“目前在中国媒体上从根本上反对克隆人的人,我还没有见到有不犯知识性错误的。”
“中医骗子论”。把中医视为“骗子”,并坚信鲁迅先生所言“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从2003年2月“龙胆泻肝丸”事件到发表《艾滋病拯救得了中医吗?》,一律坚决批判中医的存在。为此与中医界人士论战不止。
最近发生的“转基因事件”。由对“转基因”产品是否对人类有害的观点分歧,导致方舟子与《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县书在互联网上互相驳斥。方认为“我们不能由于有这种顾虑就认定它有害而否定它”,而刘则表示了对转基因技术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