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电网改革的推行,我国的城市配网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就,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城市配网自动化的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文中笔者将从城市配自动化现状、城市配网规划等几个方面,对城市配网自动化的具体规划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期促进我国的城市配网的发展。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GIS系统;配电网规划;终端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72-01
1、城市配自动化现状
城市配网自动化的实施的主要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有效的提高城市供电的质量和水平,也就是在提高供电效率的同时,保证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实践中我们发现,城市配网的自动化的实行,不仅能够有效的优化经济指标,还呢过该提升配电系统的公园里水平,是适应现代电网发展的配网形式。城市配网相较于农村的配网的自动化的程度更高,设备也更加齐全,尤其是在进行试点建设的过程中,设置了较为完善和充足的自动化的接口,使得其较农村配网自动化具有了较大的硬件条件。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城市配网的工作情况来看,许多企业还存在着观念上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城市配网的试点的实施效果,使得一些试点的自动化系统甚至处于停用或者是废弃的状态,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城市配网自动化的发展,下文中笔者将进行详细的分析。
1.1 配电网络及设备现状
就目前的城市配网的整体状况来看,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良好的运行状态,由于城市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的复杂性,导致了城市的配网线路一般采用的是架空、地埋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结构,而非农村配网中的以架空线路为主的结构形式。由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朝着高层建筑的方向发展,在城市配网的过程中,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配网的过程中,目前已经基本向地埋电缆的形式过渡,配电线路的平均环网率也有所上升,这些都为城市配网的自动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例如配网的结构过于复杂,层次混乱,容易导致配网线路的负荷增长过快,也严重的影响了配网的荷载和运行能力,给配网自动化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
由于配网自动化的实施和控制需要通过终端的设备的开关来执行,所以在对配网终端进行控制时,应该严格控制端口和设备开关的接口的匹配度。我国的一些电力企业在每年的检修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该问题,并预留了自动化接口的设备,这样也就一定程度上减低了配网改造的难度。
1.2 配电信息化系统建设
所谓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GIS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理相关信息来规划和处理配网过程中的线路运行和管理问题的技术,也是目前应用于许多大型工程中的测量和规划技术。对于城市配网来说,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由于配网的设备数量大、线路分布范围广造成的布网困难,还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各个地区的配网地理信息的变化情况,对于城市配网的实施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在实践中,GIS系统不仅可以为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和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还能够解决一些电力服务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例如由于外包导致的相关工作人员对配网工作的误解,就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的数据采集和图模呈现的方式来避免,并且如果现有的配网方案存在着解决困难,还可以采用SCADA及配电MIS等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辅助来实现数据图模的共享。
1.3 配电自动化体系结构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电网采取的配网自动化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主站、子站和终端构成的集中管理和控制结构;主站、子站和终端构成的集中的数据采集,但是分散的监控结构;主站和终端两层构成的集中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结构形式;自动化的设备和开关互相配合的结构模式。在实践中,这四种结构的应用特点和优势是不同的,有关的电力单位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电网配网的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模式,主站的建设无疑是最重要的,任何的配网自动化的实施都离不开对主站的管理和建设,所以在主站的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其实用性,还应该实现灵活的控点管理。由于配电网馈线监控点变化频繁,业扩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改线。这些改变必须及时同步到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主站系统所展示的信息才是配网现场的实际信息。如果配网现场的改变不能及时更新到主站系统中去,主站的显示和实际的运行方式不一致,那么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不可靠的,也就没有使用价值。如果能够建立刚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即把运行、维护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强制配网现场的修改同步到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使现场设備投入运行,这样可以避免信息不一致导致整个系统失败的几率。
1.4 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借助于有效的通信手段,将配网主站系统的控制命令准确地传送到为数众多的远方配电终端,并且将反映远方配电终端设备运行情况的数据信息收集到控制中心。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设备工作环境恶劣,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系统复杂,因此对通信方式主要应考虑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设备自身的监控性及建设费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保证配电自动化的正常运行。目前,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方式主要有光纤双环自愈网、配电线路中压载波和无线通信(CDMA/GPRS等)等三种。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光纤稳定可靠,主要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但投资太大;无线方式主要用于配网信息系统(如负控系统、配变监测系统等),少数地区正在尝试应用于配电自动化中,其前期投资小但后期维护费用高;少数单位正在试点试验载波通信方式。
2、城市配网规划
为了配合电网的发展,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尽快启动是势在必行的形式,同时也将依据本地配网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步实施,但建议主站系统按一次到位的原则配置,而子站、终端则按发展的需要,先试点,后推广扩大,配合网架的改造,完善配电自动化体系,最终实现全网馈线自动化。
在配网规划和建设中主要问题包括城市配网的网络结构、配电各种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设计规划、终端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及其供电电源模式、通信方式及系统管理维护等方面。另外,配电自动化建设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其资金来源也需要认真规划考虑。
3、结语
应开展城市配电网的全面细致调研,对网架结构、一次设备及配电终端设备、通信网络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调研,结合各地城市配电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目标,制定配电网建设的规划技术原则,以指导进行配电网建设的前期规划工作和项目实施,促进建设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配网自动化设备终端应选择性能好、少维护、低功耗的设备,提高系统免维护运行时间,适当提高终端设备的准人门槛。需要尽快明确终端设备的设备选型、技术条件和性能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组织必要的强化测试工作和入网测试工作。
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城市配网自动化的规划和应用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在经济条件和设备基础都较好的地区开展试点是一个较好的方法,由此积累的经验可以有效的指导其他地区的配网自动化的实施。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GIS系统;配电网规划;终端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09-0072-01
1、城市配自动化现状
城市配网自动化的实施的主要的目的和意义在于有效的提高城市供电的质量和水平,也就是在提高供电效率的同时,保证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实践中我们发现,城市配网的自动化的实行,不仅能够有效的优化经济指标,还呢过该提升配电系统的公园里水平,是适应现代电网发展的配网形式。城市配网相较于农村的配网的自动化的程度更高,设备也更加齐全,尤其是在进行试点建设的过程中,设置了较为完善和充足的自动化的接口,使得其较农村配网自动化具有了较大的硬件条件。但是就目前我国的城市配网的工作情况来看,许多企业还存在着观念上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城市配网的试点的实施效果,使得一些试点的自动化系统甚至处于停用或者是废弃的状态,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城市配网自动化的发展,下文中笔者将进行详细的分析。
1.1 配电网络及设备现状
就目前的城市配网的整体状况来看,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和良好的运行状态,由于城市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的复杂性,导致了城市的配网线路一般采用的是架空、地埋电缆相结合的混合结构,而非农村配网中的以架空线路为主的结构形式。由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朝着高层建筑的方向发展,在城市配网的过程中,尤其是大中型城市配网的过程中,目前已经基本向地埋电缆的形式过渡,配电线路的平均环网率也有所上升,这些都为城市配网的自动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实践中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例如配网的结构过于复杂,层次混乱,容易导致配网线路的负荷增长过快,也严重的影响了配网的荷载和运行能力,给配网自动化的实施造成了不利影响。
由于配网自动化的实施和控制需要通过终端的设备的开关来执行,所以在对配网终端进行控制时,应该严格控制端口和设备开关的接口的匹配度。我国的一些电力企业在每年的检修的过程中,已经认识到了该问题,并预留了自动化接口的设备,这样也就一定程度上减低了配网改造的难度。
1.2 配电信息化系统建设
所谓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也就是GIS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理相关信息来规划和处理配网过程中的线路运行和管理问题的技术,也是目前应用于许多大型工程中的测量和规划技术。对于城市配网来说,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解决由于配网的设备数量大、线路分布范围广造成的布网困难,还能够较为准确的反应各个地区的配网地理信息的变化情况,对于城市配网的实施起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在实践中,GIS系统不仅可以为电力企业的生产运行和管理提供有效的信息,还能够解决一些电力服务和管理方面的问题,例如由于外包导致的相关工作人员对配网工作的误解,就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的数据采集和图模呈现的方式来避免,并且如果现有的配网方案存在着解决困难,还可以采用SCADA及配电MIS等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辅助来实现数据图模的共享。
1.3 配电自动化体系结构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电网采取的配网自动化的模式主要有四种,即主站、子站和终端构成的集中管理和控制结构;主站、子站和终端构成的集中的数据采集,但是分散的监控结构;主站和终端两层构成的集中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结构形式;自动化的设备和开关互相配合的结构模式。在实践中,这四种结构的应用特点和优势是不同的,有关的电力单位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电网配网的具体需要进行选择。
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模式,主站的建设无疑是最重要的,任何的配网自动化的实施都离不开对主站的管理和建设,所以在主站的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其实用性,还应该实现灵活的控点管理。由于配电网馈线监控点变化频繁,业扩几乎每天都在进行改线。这些改变必须及时同步到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主站系统所展示的信息才是配网现场的实际信息。如果配网现场的改变不能及时更新到主站系统中去,主站的显示和实际的运行方式不一致,那么整个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不可靠的,也就没有使用价值。如果能够建立刚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即把运行、维护工作流程、工作规范和强制配网现场的修改同步到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使现场设備投入运行,这样可以避免信息不一致导致整个系统失败的几率。
1.4 配电自动化通信方式
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借助于有效的通信手段,将配网主站系统的控制命令准确地传送到为数众多的远方配电终端,并且将反映远方配电终端设备运行情况的数据信息收集到控制中心。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通信设备工作环境恶劣,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系统复杂,因此对通信方式主要应考虑可靠性、实时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设备自身的监控性及建设费用等多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保证配电自动化的正常运行。目前,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的通信方式主要有光纤双环自愈网、配电线路中压载波和无线通信(CDMA/GPRS等)等三种。三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光纤稳定可靠,主要应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中,但投资太大;无线方式主要用于配网信息系统(如负控系统、配变监测系统等),少数地区正在尝试应用于配电自动化中,其前期投资小但后期维护费用高;少数单位正在试点试验载波通信方式。
2、城市配网规划
为了配合电网的发展,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尽快启动是势在必行的形式,同时也将依据本地配网的发展规划分期分步实施,但建议主站系统按一次到位的原则配置,而子站、终端则按发展的需要,先试点,后推广扩大,配合网架的改造,完善配电自动化体系,最终实现全网馈线自动化。
在配网规划和建设中主要问题包括城市配网的网络结构、配电各种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设计规划、终端设备的选择和配置及其供电电源模式、通信方式及系统管理维护等方面。另外,配电自动化建设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其资金来源也需要认真规划考虑。
3、结语
应开展城市配电网的全面细致调研,对网架结构、一次设备及配电终端设备、通信网络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调研,结合各地城市配电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目标,制定配电网建设的规划技术原则,以指导进行配电网建设的前期规划工作和项目实施,促进建设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配网自动化设备终端应选择性能好、少维护、低功耗的设备,提高系统免维护运行时间,适当提高终端设备的准人门槛。需要尽快明确终端设备的设备选型、技术条件和性能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组织必要的强化测试工作和入网测试工作。
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城市配网自动化的规划和应用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在经济条件和设备基础都较好的地区开展试点是一个较好的方法,由此积累的经验可以有效的指导其他地区的配网自动化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