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关于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关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科学课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团结协作、公平平等、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 渗透策略
素质教育下,德育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正所谓:百年教育,德育第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一个概念中——道德。科学课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团结协作、人人平等、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下面笔者谈谈看法。
1.人人平等
公平在科学教育中体现为人人平等。科学实验往往把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小组中有的能力强的学生比较强势,小组学习任务都被他包揽了,其他同学连实验器材都摸不到实验就结束了,只能成为观众和听众。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工时考虑每个学生的特长,使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职责都同等重要,或者干脆采取轮流负责各项任务的方法。如做实验时可以分成领取实验材料、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汇报等工作,让他们组内轮换岗位,几次实验下来,组内每位成员都有了不同任务的体验。如果条件允许,笔者就尽量让每个人都完整地做一遍实验,让他们人人都有成功操作的体验,如酒精灯的使用,笔者就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遍点燃和熄灭酒精灯,一些胆怯的学生蹑手蹑脚地完成了这个实验,对于他们来说,这次成功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待实验中的各个因素是公平的,自己在小组内被公平对待,公平会自然而然成为他的人生信条,将来他为人处世都能做到公平。
2.尊重生命
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教育,对他人的生命持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动植物的观察和饲养,如观察蚂蚁,蚂蚁对许多孩子来说是很渺小的,微不足道的,甚至有些孩子做过踩死蚂蚁、热水烫蚂蚁的事。课上老师给学生观察蚂蚁时,为了便于观察,把蚂蚁事先装在昆虫盒内,学生就兴致勃勃地通过透镜观察着焦躁地来回爬动的蚂蚁。观察完后,把昆虫盒放在一边,老师往往会对学生说:“要爱护蚂蚁,它们也是生命。”这里的尊重生命教育只是一句带过,走走形式而已,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如果老师带领学生经历《观察蚂蚁》一课的整个过程:用食物吸引蚂蚁,然后用羽毛或毛笔将蚂蚁轻轻扫入容器,回来后装入空间较大的、适合蚂蚁生存的容器,上完课后再把蚂蚁放归自然,显然效果要远好于空洞的说教。
在养蚕活动中,学生要经历蚕的孵化—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饲养过程。有些教师担心养蚕太烦琐会增加学生负担,于是自己做了一个课件,把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向学生清楚地展示出来,以课件代替学生活动。虽然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让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但他们不能体会到一个新生命需要长时间的孕育;新生命的脆弱——随时会夭折;新生命的顽强——从芝麻大小长到手指粗细;生命走向死亡的同时也孕育了新的希望。如果只注重对孩子的知识传授,而将比知识更重要的探究技能训练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丢掉了,是得不偿失的。学生经过近两个月看似“漫长又痛苦”的饲养活动,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尊重生命。尊重是人的一生修养及自我内涵的表现,也是人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有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学生或老师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别人的感受,只顾侃侃而谈,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在听别人发言时,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对给自己提意见的人耿耿于怀,对批评自己的人做出不礼貌的言谈举止,等等。教师有时认为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往往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不够尊重。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这些“小事”时刻警醒,努力营造互相尊重的氛围,强化学生的尊重意识。
3.团结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共同探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多数强调竞争,学生只有竞争意识而缺乏团结合作的内在动机和与人相处交往的基本技能。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比起其他学科,科学课在合作学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实验是需要小组成员合作才能完成的。实验教学中老师可把全班学生分成每四人一组,要求每个小组内设小组长、材料员、记录员和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的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组内人员有序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材料员负责领取材料和归还材料;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实验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负责将本组情况进行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组内职务可轮流担任,小组合作能加强学生间的情感和语言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为小组成功而欢呼,为小组失败而捶胸顿足。
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1)小组互补式:是指学生对探究实验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教师引导组与组之间进行互相补充交流的学习形式。(2)讨论交流式:通过组内同学讨论交流的形式解决学习中存在异议的问题。(3)小组对抗式:此类合作学习是指教学中教师引导组与组之间就一些探究问题进行比赛。(4)实验探究式:对一些需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教学内容,组织组内同学合作实验,证实科学结论。
4.认真负责
古代许多城墙保存至今,是因为墙砖质量过硬,墙砖质量好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制砖的工匠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砖上,工匠要对他所制的每块砖负责。反观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现在,塌桥倒楼的事件时有发生,最后连责任人也找不到,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负责任。我们在设计实验记录表时会把各个项目考虑得很周全,但往往把“实验成员姓名”这一项漏了。有的学生虽然做了实验,也得到了数据,但他们很容易受干扰,看到其他组汇报的数据和自己不一样时,就随意捏造,显然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可以要求每个成员在确定自己组的实验操作没问题、实验数据准确后,在记录表上签上自己的姓名,表示自己对此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负责。如果实验数据有较大出入,就鼓励学生勇敢说出来,然后师生共同分析他们的操作是否存在问题,给予再次实验的机会。在没有重新实验的情况下,绝不允篡改数据。责任心不仅是理论的范畴,而且是实践的范畴,只有通过责任实践,提高个体的责任能力,养成责任行为的习惯,责任心才能逐渐成熟,并成为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如《养蚕》单元,学生经历蚕的孵化、饲养、观察蚕一生的生长发育、繁殖,直至死亡,新生命是脆弱的,需要精心照顾,搬动蚁蚕需要用羽毛轻轻刷;桑叶需要洗净并擦干;蚕的粪便需要定期清理;需要不厌其烦地一次次采摘桑叶等,这些琐事都需要孩子有很强的责任心才能有始有终地做好。
参考文献:
[1]施铁如.面向新世纪的品格教育实践.现代教育论丛,1998(5):5-8.
[2]杨韶刚.品格教育:一种新的道德心理学研究取向.思想·理论·教育,2002(5):22-25.
[3]杨韶刚.美国品格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2):63-66.
[4]责任心的培养意义与如何培养责任心.中国吉林网,2010年12月01日.
[5]李柏峰.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6[4].
[6]邵栋.“润物细无声”——论品格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文教资料.
关键词: 小学科学教学 思想品德 渗透策略
素质教育下,德育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正所谓:百年教育,德育第一。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一个概念中——道德。科学课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团结协作、人人平等、认真负责的人生态度。下面笔者谈谈看法。
1.人人平等
公平在科学教育中体现为人人平等。科学实验往往把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完成。小组中有的能力强的学生比较强势,小组学习任务都被他包揽了,其他同学连实验器材都摸不到实验就结束了,只能成为观众和听众。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工时考虑每个学生的特长,使每个人在团队中的职责都同等重要,或者干脆采取轮流负责各项任务的方法。如做实验时可以分成领取实验材料、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汇报等工作,让他们组内轮换岗位,几次实验下来,组内每位成员都有了不同任务的体验。如果条件允许,笔者就尽量让每个人都完整地做一遍实验,让他们人人都有成功操作的体验,如酒精灯的使用,笔者就让每个学生都做一遍点燃和熄灭酒精灯,一些胆怯的学生蹑手蹑脚地完成了这个实验,对于他们来说,这次成功的体验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对待实验中的各个因素是公平的,自己在小组内被公平对待,公平会自然而然成为他的人生信条,将来他为人处世都能做到公平。
2.尊重生命
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教育,对他人的生命持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小学科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涉及动植物的观察和饲养,如观察蚂蚁,蚂蚁对许多孩子来说是很渺小的,微不足道的,甚至有些孩子做过踩死蚂蚁、热水烫蚂蚁的事。课上老师给学生观察蚂蚁时,为了便于观察,把蚂蚁事先装在昆虫盒内,学生就兴致勃勃地通过透镜观察着焦躁地来回爬动的蚂蚁。观察完后,把昆虫盒放在一边,老师往往会对学生说:“要爱护蚂蚁,它们也是生命。”这里的尊重生命教育只是一句带过,走走形式而已,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如果老师带领学生经历《观察蚂蚁》一课的整个过程:用食物吸引蚂蚁,然后用羽毛或毛笔将蚂蚁轻轻扫入容器,回来后装入空间较大的、适合蚂蚁生存的容器,上完课后再把蚂蚁放归自然,显然效果要远好于空洞的说教。
在养蚕活动中,学生要经历蚕的孵化—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饲养过程。有些教师担心养蚕太烦琐会增加学生负担,于是自己做了一个课件,把蚕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向学生清楚地展示出来,以课件代替学生活动。虽然这样既省时省力又让学生掌握了很多知识,但他们不能体会到一个新生命需要长时间的孕育;新生命的脆弱——随时会夭折;新生命的顽强——从芝麻大小长到手指粗细;生命走向死亡的同时也孕育了新的希望。如果只注重对孩子的知识传授,而将比知识更重要的探究技能训练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丢掉了,是得不偿失的。学生经过近两个月看似“漫长又痛苦”的饲养活动,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尊重生命。尊重是人的一生修养及自我内涵的表现,也是人所必须具有的品质。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有不尊重他人的现象:学生或老师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注意别人的感受,只顾侃侃而谈,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在听别人发言时,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心不在焉;对给自己提意见的人耿耿于怀,对批评自己的人做出不礼貌的言谈举止,等等。教师有时认为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往往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不够尊重。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这些“小事”时刻警醒,努力营造互相尊重的氛围,强化学生的尊重意识。
3.团结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21世纪的学生应当“学会合作、共同探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大多数强调竞争,学生只有竞争意识而缺乏团结合作的内在动机和与人相处交往的基本技能。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比起其他学科,科学课在合作学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许多实验是需要小组成员合作才能完成的。实验教学中老师可把全班学生分成每四人一组,要求每个小组内设小组长、材料员、记录员和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的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组内人员有序地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材料员负责领取材料和归还材料;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实验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负责将本组情况进行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组内职务可轮流担任,小组合作能加强学生间的情感和语言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使学生为小组成功而欢呼,为小组失败而捶胸顿足。
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不同的合作学习形式:(1)小组互补式:是指学生对探究实验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教师引导组与组之间进行互相补充交流的学习形式。(2)讨论交流式:通过组内同学讨论交流的形式解决学习中存在异议的问题。(3)小组对抗式:此类合作学习是指教学中教师引导组与组之间就一些探究问题进行比赛。(4)实验探究式:对一些需要通过实验探究的教学内容,组织组内同学合作实验,证实科学结论。
4.认真负责
古代许多城墙保存至今,是因为墙砖质量过硬,墙砖质量好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制砖的工匠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砖上,工匠要对他所制的每块砖负责。反观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现在,塌桥倒楼的事件时有发生,最后连责任人也找不到,越来越多的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负责任。我们在设计实验记录表时会把各个项目考虑得很周全,但往往把“实验成员姓名”这一项漏了。有的学生虽然做了实验,也得到了数据,但他们很容易受干扰,看到其他组汇报的数据和自己不一样时,就随意捏造,显然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教师可以要求每个成员在确定自己组的实验操作没问题、实验数据准确后,在记录表上签上自己的姓名,表示自己对此实验的数据和结论负责。如果实验数据有较大出入,就鼓励学生勇敢说出来,然后师生共同分析他们的操作是否存在问题,给予再次实验的机会。在没有重新实验的情况下,绝不允篡改数据。责任心不仅是理论的范畴,而且是实践的范畴,只有通过责任实践,提高个体的责任能力,养成责任行为的习惯,责任心才能逐渐成熟,并成为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和人格倾向。如《养蚕》单元,学生经历蚕的孵化、饲养、观察蚕一生的生长发育、繁殖,直至死亡,新生命是脆弱的,需要精心照顾,搬动蚁蚕需要用羽毛轻轻刷;桑叶需要洗净并擦干;蚕的粪便需要定期清理;需要不厌其烦地一次次采摘桑叶等,这些琐事都需要孩子有很强的责任心才能有始有终地做好。
参考文献:
[1]施铁如.面向新世纪的品格教育实践.现代教育论丛,1998(5):5-8.
[2]杨韶刚.品格教育:一种新的道德心理学研究取向.思想·理论·教育,2002(5):22-25.
[3]杨韶刚.美国品格教育的最新发展研究.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5(2):63-66.
[4]责任心的培养意义与如何培养责任心.中国吉林网,2010年12月01日.
[5]李柏峰.小学科学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6[4].
[6]邵栋.“润物细无声”——论品格教育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渗透.文教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