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学分布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就算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同样要接受音乐教育。学前音乐教育是幼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高效健康的学前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因此,学前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必修课程。为使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发挥作用,幼师需要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稳抓小朋友的性格特点,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育方法
音乐作为特殊形式的知识载体,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则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必须了解学龄前儿童活泼好动、顽皮、自控能力弱的性格特点,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他们之间的差异。良好的学前音乐教学,对儿童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如何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点进行高校音乐教学是本文阐述的主要论点。
一、根据儿童实际情况的不同制订音乐教学目标
身为教育工作者,清楚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是最基本的要求,幼师也不例外。在进行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时,需及时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学习接受能力,对儿童在音乐学科上的理解能力和潜能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灵活地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修改,以此满足儿童不同的心理期待和需求。幼师要严格遵守幼儿教育的法则,否则对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不但没有成效,反而会增加幼师和小朋友之间的隔阂,甚至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幼师用音乐带给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完成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使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调动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有些儿童唱歌很棒,但并不擅长在人前表现,尤其是人多的时候更放不开,白白浪费了一副好嗓子。对于此类型的儿童,幼师可通过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鼓励其大胆发声。儿童在这样温馨的氛围中放松了紧张的情绪,就会敢于表现自己,展示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如果幼师忽视了这种类型的孩子,任其发展,没有正确的引导,那么,他们难得的音乐才华很可能就会被彻底埋没,甚至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幼师对不同类型的儿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幼师在了解儿童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制订合理的教学发展规划,对于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边学边玩”——和儿童开展音乐游戏互动
学龄前的儿童生性好动,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游戏是非常基础的活动形式,它是小朋友顽皮天性主动引发的活动,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中,游戏不只是玩耍娱乐,还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和方法。因为,充满趣味性的音乐课堂和儿童活泼的天性最接近,很容易激起小朋友对音乐的热忱,学习气氛可以轻松地被调动起来。
学龄前儿童在音乐学习上的游戏特性是由小朋友的身心特点所决定,七岁以前的儿童意志力很薄弱,无法明确意识自己行动的目标,和成人之间的配合也十分困难,幼师设定的游戏场景和过程如果不能及时激发小朋友的积极性,再使他们集中精神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就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在针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师除了首选一些音乐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外,音乐课堂本身也一定要具备游戏性的互动。幼教工作者将游戏的娱乐性自然地融入音乐课堂的互动情景中,让小朋友快乐地参与课堂,这种生动活泼的学前音乐课堂才真正有教育意义。
三、加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传统教育多以老师的传授为主,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学前音乐的教学也不例外。部分幼师只顾把课讲完,忽略了儿童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動性,在进行教学规划时,没有顾及儿童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求,忽视儿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始终进行填鸭式教学。儿童在这样乏味刻板的课堂中就变成了只能吸取知识的机器,重复机械地接收老师讲授的内容,不能独自思考,尤其是音乐本身是非常灵活的学科,长此以往,不仅扼杀了儿童在音乐方面的天赋,还大大降低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将儿童被动学习知识的情况变成主动学,是幼教工作者应率先考虑的问题。学前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给儿童体验和创作的机会,而不是重复机械地进行模仿。幼师设计趣味性强的课堂互动环节,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资源的辅助,利用活泼有趣的故事、图画的配合,让小朋友在丰富多元的音乐课堂中学习进步;更要时刻鼓励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欣赏他们的才华,让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小朋友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音乐的学习和欣赏之中,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
四、结语
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其最终目标并不是让小朋友会唱几首歌会几种乐器,而是让他们感受艺术的熏陶与音乐的美,最终的目的是让儿童在和谐健康的气氛中快乐长大。幼师想要充分发挥学前音乐的教育作用,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发展与成长,学校教师和父母的努力必不可少,了解每个孩子性格上的差异,以便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引导儿童在音乐方面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马俊.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0).
[2]甘波.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教育方法
音乐作为特殊形式的知识载体,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而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则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必须了解学龄前儿童活泼好动、顽皮、自控能力弱的性格特点,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注意他们之间的差异。良好的学前音乐教学,对儿童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如何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性格特点进行高校音乐教学是本文阐述的主要论点。
一、根据儿童实际情况的不同制订音乐教学目标
身为教育工作者,清楚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发展情况是最基本的要求,幼师也不例外。在进行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时,需及时了解儿童的心理和学习接受能力,对儿童在音乐学科上的理解能力和潜能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总结,灵活地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与修改,以此满足儿童不同的心理期待和需求。幼师要严格遵守幼儿教育的法则,否则对学龄前儿童的音乐教育不但没有成效,反而会增加幼师和小朋友之间的隔阂,甚至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幼师用音乐带给儿童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完成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使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调动儿童对音乐的兴趣。
有些儿童唱歌很棒,但并不擅长在人前表现,尤其是人多的时候更放不开,白白浪费了一副好嗓子。对于此类型的儿童,幼师可通过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鼓励其大胆发声。儿童在这样温馨的氛围中放松了紧张的情绪,就会敢于表现自己,展示出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才能。如果幼师忽视了这种类型的孩子,任其发展,没有正确的引导,那么,他们难得的音乐才华很可能就会被彻底埋没,甚至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所以,幼师对不同类型的儿童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幼师在了解儿童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制订合理的教学发展规划,对于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边学边玩”——和儿童开展音乐游戏互动
学龄前的儿童生性好动,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游戏是非常基础的活动形式,它是小朋友顽皮天性主动引发的活动,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非常特殊的作用。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中,游戏不只是玩耍娱乐,还是一种学习的手段和方法。因为,充满趣味性的音乐课堂和儿童活泼的天性最接近,很容易激起小朋友对音乐的热忱,学习气氛可以轻松地被调动起来。
学龄前儿童在音乐学习上的游戏特性是由小朋友的身心特点所决定,七岁以前的儿童意志力很薄弱,无法明确意识自己行动的目标,和成人之间的配合也十分困难,幼师设定的游戏场景和过程如果不能及时激发小朋友的积极性,再使他们集中精神投入到游戏活动中就变得更加困难。所以,在针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幼师除了首选一些音乐游戏作为课堂教学的素材外,音乐课堂本身也一定要具备游戏性的互动。幼教工作者将游戏的娱乐性自然地融入音乐课堂的互动情景中,让小朋友快乐地参与课堂,这种生动活泼的学前音乐课堂才真正有教育意义。
三、加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传统教育多以老师的传授为主,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地进行学习,学前音乐的教学也不例外。部分幼师只顾把课讲完,忽略了儿童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動性,在进行教学规划时,没有顾及儿童的性格特点和发展需求,忽视儿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始终进行填鸭式教学。儿童在这样乏味刻板的课堂中就变成了只能吸取知识的机器,重复机械地接收老师讲授的内容,不能独自思考,尤其是音乐本身是非常灵活的学科,长此以往,不仅扼杀了儿童在音乐方面的天赋,还大大降低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将儿童被动学习知识的情况变成主动学,是幼教工作者应率先考虑的问题。学前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给儿童体验和创作的机会,而不是重复机械地进行模仿。幼师设计趣味性强的课堂互动环节,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资源的辅助,利用活泼有趣的故事、图画的配合,让小朋友在丰富多元的音乐课堂中学习进步;更要时刻鼓励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欣赏他们的才华,让每一个参与学习的小朋友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音乐的学习和欣赏之中,体会音乐带来的美妙感受。
四、结语
学前儿童的音乐教学,其最终目标并不是让小朋友会唱几首歌会几种乐器,而是让他们感受艺术的熏陶与音乐的美,最终的目的是让儿童在和谐健康的气氛中快乐长大。幼师想要充分发挥学前音乐的教育作用,促进学龄前儿童的发展与成长,学校教师和父母的努力必不可少,了解每个孩子性格上的差异,以便选择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引导儿童在音乐方面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马俊.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20).
[2]甘波.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