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生长在传统基脉上的社会主义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m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康社会;社会主义;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 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5)01-0036-02
  
  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奋斗目标,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土壤,融合着浓重的民族情感。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成功赋予了小康社会新的内涵和外延,不仅使小康从空想变为科学,而且进一步拓展了社会主义的内容,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理念和新途径。
  
  (一)社会主义使小康社会从理想变为科学
  
  1.邓小平将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完美结合。
  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社会理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由于多种原因,这一目标不可能如期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重新思考和规划了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最后确定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战略的出台不仅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而且使小康社会融入了社会主义的现实运动,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首先,从“小康社会”提出的背景来看。“小康社会”是一个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为依据而设计的奋斗目标,是一个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去实现现代化而必经的历史阶段。因此,“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
  其次,从“小康社会”的内涵来看。“小康社会”是在活用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既包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融汇了丰富的时代色彩。因为这个概念是以社会主义为前提的,是用马克思主义改造过的科学概念。正如邓小平在1984年6月30日会见日本朋友时说的:“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到那时候十二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可以达到一万亿美元。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
  第三,从“小康社会”的实现条件和途径来看。邓小平明确指出:首先要摆脱贫穷,解决温饱问题,然后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并据此形成了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为实现小康社会制定出了可行的道路和明确的时间表。
  邓小平用他的神来之笔点亮了“小康社会”这盏古老的东方“神灯”,不仅使中国人民魂牵梦绕的“小康梦”变成了现实,而且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整个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盏明灯。
  2.党的十六大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继承、发展和完善了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0年,当全国人民胜利完成第二步战略目标时,党中央第一次郑重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同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2001年7月,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时虽然宣布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但是系统的理论阐述和战略部署是党的十六大完成的。
  2002年11月8日,党的十六大召开,进一步明确把本世纪头20年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准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表明小康社会要从低水平到高水平,从不全面到全面,从不平衡到平衡,这是建设标准的新提升。同时,党的十六大还推动建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量化指标体系,包括十个方面的具体标准:一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二是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18000元,三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四是恩格尔系数低于40%,五是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六是城镇化率超过50%,七是居民家庭计算机普及率20%,八是大学入学率20%以上,九是每千人医生数2.8人以上,十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这些明晰的发展规划和量化的指标体系,增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战略进入真正的落实阶段。
  
  (二)小康社会使社会主义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1.小康社会的提出和成功实践推动了社会主义理念在世界范围内的转型和创新。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始终注意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这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理念转型和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的成功结合,再一次推动了这种转型和创新,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重视数量到重视质量。数量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质量,没有质量,数量就失去了根本的保证。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后期遭遇的重大挫折就是沉痛的教训,而“小康社会”的实践则从正面说明了这个问题。二是从注重外延的扩张到注重内涵的丰富。社会主义不仅要让更多的人们熟悉、接受其基本的原则,在更广阔的地域上确立其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并根据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充实、完善自我。三是从强调社会主义的形式统一到强调发挥各自的优势。热衷于追求形式上的统一,曾经给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小康社会”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才能顺利发展,取得成功。
  2.小康社会使社会主义在中国有了新的价值追求。
  传统的“小康”概念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许多宝贵的社会理念:和平、富裕、和谐、公平、合作、稳定,等等。这些理念既是小康社会的基本价值体现,也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的成功结合,便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一次“本土化”的改造,小康社会的价值理念也必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始终是推动社会主义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精神动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也是全面实现小康价值理念的过程。小康社会的建设是阶段性的,而其价值理念是长期的。因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完全有必要继续挖掘和完善小康社会的价值理念,使其成为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一个思想基础,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一种新的价值追求。
  3.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发展论”是对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发展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应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而进行的最新探索。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发展论”既包含了小康社会的基本要素,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精神实质,同时也是对二者的丰富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质是保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对小康价值的继承与超越。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人的重要性,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手段,更是发展的目的,强调必须努力保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确保他们能够过上幸福、富裕、安定的生活,这不仅体现了小康社会富裕、公平的价值理念,而且在更高的层次上解决了社会平等问题。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不仅突出了小康社会的和谐理念,而且指出了要科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满足人民当前的需要,又保护人民的长远利益。
  “和平发展论”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和为贵”、“与邻为善”的传统思想,不但进一步拓展了小康理念的外延和使用范围,而且以“社会主义”为核心,坚持自身的核心原则,强调对内深化,对外延伸,利己益人,有理有节。这是日益强盛的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承诺,也是中国影响世界的独特方式。随着“和平发展论”被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接受,“小康社会”的理念也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瞩目和尊重。
  小康社会自1979年提出,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根据我们党的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约在2020年。在这段时期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其实就是在围绕建设小康社会展开。因此,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平发展论”都是在小康社会框架下的统一的理论体系,是对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小康社会的提出和成功实践,深刻地说明社会主义必须要富有民族特色,必须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索和建设。(本文作者: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
其他文献
目的 运用磁共振功能成像基于最小二乘法估计和不对称回波迭代分解水和脂肪成像(IDEAL-IQ)序列,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腺铁过载及脂肪化的程度.方法 前瞻性搜集2016年6月
“四个全面”的理论特征rn《人民日报》发表周培清文章《“四个全面”的理论特征》.文章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新
目的 探讨肝泡型包虫病淋巴结转移的分布和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肝泡型包虫病淋巴结转移的CT图像,重点观察淋巴结转移部位、大小、数量、坏死、钙化及强化方式.对
据透明国际的排名,中国周边国家如俄罗斯、蒙古、印度、菲律宾、印尼、泰国、乌克兰等国的腐败程度均超过中国,但令人感到“奇异”的是,只有中国发起了大规模的反腐败行动.这
上气道是指自鼻开始经咽至环状软骨下缘以上的上呼吸道,其大小与其周围软硬组织的形态及结构密切相关.该研究用不同矫治方法对口呼吸所致安Ⅱ1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上气
基层是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源头活水,人民群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但是,当前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只有把创新的重点放在基层一线,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
目的 探讨小肝癌假包膜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方式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小肝癌患者资料5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根据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有无假包膜分为A、B两
期刊
1995年1月至2004年1月,作者用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 PYM)瘤内注射治疗咬肌区海绵状血管瘤(静脉畸形)210例,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18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目的 通过分析腹内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F)的CT征象,探讨周围结构对腹内型DF的影响.方法 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内型DF依其周围结构分为疏松组及致密组,回顾性分析各病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