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语法动态教学探究

来源 :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g_bao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现在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用新课程标准对语法教学的要求为引导,进行高中英语语法动态教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语法教学中语义用三结合,提高中学英语语法的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准确、恰当、得体地使用语法,从而促进英语的学习。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动态语法教学
  1. 语法教学中的问题及语法教学研究的背景
  1.1 语法教学理念的两个极端
  传统的语法教学是教师讲解课文中例句的意思,归纳所属语法知识, 把详细的语法规则灌输给学生,并反复讲解,学生通过机械操练记忆这些语法知识和语法规则。然后教师通过大量的选择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这种单一的语法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依赖的状态,没有个性,没有体验,没有问题,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除了获得一定的语言知识外,没有能形成学习策略的空间和足够的学习发展空间。语法教学的另一个极端是有些教师误以为新教材不强调语法教学,因而放弃或削弱语法教学,使学生的语法知识不扎实,妨碍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和应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1.2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语法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语法教学从用的角度出发,要发展学生比较强的语法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说,语法教学不能局限在语法自身的范畴内,必须与逻辑思维联系在一起,与人说话的意识联系在一起,与篇章语境联系起来,与词汇的用法联系起来,与文化联系起来。
  新课程标准提倡用探究的途径学习语法。在探究式语法课上,教师不直接给学生讲解,而是针对所学语法项目提出问题,或从意义上,或从结构上,或从文章的题材、体裁上对语法影响上,或从文化上,或从表意功能上与其他语法项目的比较上,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与突破口
  课程语法教学的内容包括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程晓棠、高洪德 2006)。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一些教师开始注重语法的意义和用法,但是如何平衡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是一个值得教师探讨的难题。笔者认为,教材中课型不同,语法教学的侧重点也不同。单一的语法讲练不能有效地为学生重现语法现象。语法教学应通过生动、形象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在语篇阅读中感知所学语言,通过思考、分析和归纳,进一步巩固对语法知识的认识,在语篇中合理地运用语法知识,做到从语境中来,到语境中去。
  美国语言学和教育学教授Diane Larsen-Freeman 针对语法规则和语法教学指出了语法技能(grammaring)的概念。把语法技能看作与听、说、读、写这四种传统的语言技能平行的第五种技能。Larsen-Freeman把grammar看作一个动词,指出语法技能是指学生能够准确、恰当、得体地使用语法结构(Diane Larsen-Freeman 2005)。
  3. 态语法教学尝试
  人教版教材中的语法部分的设计,非常便于进行动态语法教学的需求,每一个语法项目都穿插在阅读之中,让学生通过读,先感知,再发现、探究到最后的运用。
  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三时,做了一些尝试,具体步骤如下:
  3.1学习目标
  先设定一个运用目标,然后让学生考虑运用什么语言形式来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学习自主从阅读材料中搜寻所需要的语言形式,并熟悉它们,记住它们,然后运用它们去完成目标。使语法课上充满活力,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和思考、创造的状态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熟悉教材,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并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实现有效语法教学。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将必修三第一单元到第三单元的语法教学,结合三个单元的阅读材料的不同题材和体裁,将情态动词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
  Unit 1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Reading: Fetivals and Celebrations
  情态动词: will, would, may, might, can, should
  Unit 2 Healthy eating
  Reading: Come and eat here
  情态动词: should, ought to, must, mustn’t, needn’t, don’t have to, can, can’t
  Unit 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Reading: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情态动词: can, may, will
  3.2立足语境,学习语法
  第一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节日”。课文的五篇小短文分别介绍古代节日、亡灵节、纪念名人的节日、丰收节、春天的节日等,文章中多处出现情态动词在节日描述中的运用,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语境进行情态动词will,would, may,might,can, should的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感受
  让学生阅读文章,找出文章中含情态动词的句子,教师不必过多解释,学生通过阅读加强对语言符号(情态动词)的感知能力,理解文中情态动词的语意。
  第二步:明白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情态动词will,would, may,might,can, should的用法。如文章首段介绍介绍古代节日的三个句子:
  1) Most ancient festival would celebrate the end of cold weather, planting in spring and harvest in autumn.
  2) Sometimes celebrations would be held after hunters had caught animals.   3) At that time people would starve if food was difficult to find, espcially during the cold winter months.
  通过以上这个句子介绍would“过去常常”这一含义。
  第三步:探究
  在学生对文中句子意思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探究:介绍古代节日时会用到would,那么介绍现代的节日时会用到什么情态动词呢?笔者接下来让学生在下文中找出含情态动词will, may, might, can的句子,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
  1) Some festivals are held to honour the dead or satisfy the ancestors,who might return either to help or to do harm.
  2) It is now a children’s festival, when they can dress up and go to their neighbours’homes to ask for sweets.
  3) Harvest and Thanksgiving festivals can be very happy events.
  4) In European countries, people will usually decorate churches and town halls with flowers and fruit, and will get together to have meals.
  第四步:运用
  如何运用情态动词?语法是写作的基础。教师根据所学文章,让学生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节日,要求其中含有情态动词的句子不少于五个。如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may take place in February. At the spring festival, people will have plenty of delicious food and fruit to eat.
  People studying or working in other cities and countries will come back home and have a reunion with their families. In China, people eat dumplings, fish and meat and may give children lucky money in red paper.
  这种熟悉而又活学活用的语法教学方法,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由只会简单地记忆语法规则,为学语法而做语法题,提升到了将语法与写作运用结合起来,既理解、掌握了情态动词的用法,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第二单元的中心话题为“健康饮食”。学生学习课文Come and eat here,通过两家餐馆竞争的故事,了解均衡的健康饮食知识。然后让学生如何经营餐馆相互提出建议和意见。运用情态动词should,ought to, must, mustn’t, needn’t, don’t have to, can, can’t。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句型:
  1) What should we do?
  2) You must / mustn’t ...
  3) I think you ought to ...
  4) Perhaps you should ...
  5) You might ...
  6) You need / needn’t ...
  7) You have / don’t have to ...
  8) I would strongly advise you ...
  9) It might be a good idea to ...
  第三单元的中心内容是根据马克·吐温的名著《百万英镑》改编而成的剧本中的几个片段。笔者尝试引导学生解读剧本,帮助学生挖掘和品味戏剧语言中情态动词的如何传神地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如
  第一幕第三场:情态动词运用在“请求”中。
  Roderick: Young man, would you step inside a moment, please?
  Servant: Good morning, sir. Would you please come in?
  Roderick: I wonder, Mr. Adams, if you’d mind us asking a few question.
  Roderick: May we ask what you’re doing in this country and your plans are?
  Henry: Could you offer me some kind of work here?
  Roderick: If you don’t mind, may I ask you how much money you have?
  Henry: Now if you’ll excuse me, I think I’ll be on my way.
  3.3语法规则的应用练习
  阅读下面短文,注意文章中情态动词的应用   Manners at a dance
  If you wish to dance with a certain lady, go to her,bow and say: “May I have the pleasure of a dance?” She will either rise and dance with you, or she may say, “I have this dance taken,” or she may say, “I’m sorry, I am not dancing this dance.” This may be a polite way of saying that she does not want to dance with you, or it may be that she is tired and wants to rest; you will have to judge which it is by her attitude.
  ...
  通过以上教学实践,笔者深深感受到,动态语法教学要求教师充分研究教材,有效利用教材,将语法与写作、情境交际结合起来,体现语言学习输出的教学目标。
  语法学习应从语境入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自然感知语言,通过教师引导,了解探究,是学生从机械性模仿到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由巩固语法知识向强化交际技能转化。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来检测语法学习的有效性,做到从语篇中来,到语篇中去。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学生准确,恰当,得体使用语法的能力,应将语法教学视为一种语言动态技能教学,而不是语言静态知识。在语法教学中,坚持形义用三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语篇,准确分析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大胆尝试,以解决语法概念抽象难懂,语法规则枯燥难记和学生语法运用能力薄弱等诸多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语法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 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 刘兆义.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语法教学[N]. 光明日报, 2006(3).
  [3] 程晓堂, 高洪德. 理解与实践高中英语新课堂——与高中教师的对话[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其他文献
高校的物质设备采购工作,是服务高校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诸方面需求的物质保障工作.如何加强物资设备采购的管理,提高投资效益,防止资产流失,是当前乃至今后高校物资设
传统入侵响应决策模型只考虑攻击损失和响应成本。在此基础上增加攻击目标的资产价值、响应风险在决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因素,分析了各成本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把攻击目标作为无形资产进行评估的方法,并详细描述了采用SVM创建成本决策分析模型的过程。最后,基于日志记录进行攻击响应分析,给出了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决策结果有较高的正确率。
精准扶贫的目标是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而识别贫困户是其第一步,这也是精准扶贫重在“精准”的要义。引入机制设计博弈模型,根据居民对三种不同利率水平的反应,可以判断出真假
改革传统医学本科《医学影像学》的实验方法,把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制作成课件,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演播。
指纹图像中的奇异点携带着重要的指纹特征信息,因为有些尖拱型指纹图像中的核心点和三角点相隔很近,以至计算出的Poincare Index值相互抵消,结果接近于0,Poincare Index方法就会将该指纹判为拱型指纹,针对这一问题,对Poincare Index方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新的奇异点或参考点检测与计算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解决这一局限性问题。
针对传统测试方法运用于数据处理软件测试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处理模型的软件测试方法;为有效避免测试数据选取时的盲目性,提出了基于图解化的测试数据选取方法;将上述方法运用于坐标转换软件测试中,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是一种可行且高效的数据处理软件测试方法。
交通流量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多个观测点交通流量数据特点进行分析,采用一种基于独立成分分析(ICA)与支持向量机(SVM)相结合的短时交通流量预测方法。首先,通过独立成分分析得到同一条道路上各个观测点的交通流量的独立源信号;接着利用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对源信号进行建模和预测,并通过遗传算法(GA)优化参数;最后将其转换为交通流量数据,得到预测结果。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该
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当前初中英语教学面临的普遍困境,提升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在于合理而有效的激励。总结提炼同行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将激励教学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