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的药物涂层球囊和金属裸支架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效果的比较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和金属裸支架(BMS)治疗股腘动脉原发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阜外医院行DCB或BMS治疗的股腘动脉原发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DCB组和BMS组患者进行1∶1最邻近匹配,匹配后两组各71例,年龄分别为(68.0±9.6)岁(范围:46~90岁)和(68.8±7.3)岁(范围:48~87岁),病变长度分别为(119.6±14.2)mm(范围:40~380 mm)和(110.8±13.1)mm(范围:40~400 mm)。应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12、24、36个月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的血运重建率(fCD-TLR),评价DCB和BMS治疗股腘动脉病变效果的差异。

结果

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4.3个月(范围:5.8~55.1个月),DCB和BMS组患者术后30 d均未出现死亡、截肢、再干预等情况。DCB组12、24、36个月的fCD-TLR分别为97.2%、85.9%、69.1%,BMS组分别为95.8%、83.1%、59.2%,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组间fCD-TL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1)。

结论

对于股腘动脉病变,DCB和BMS两种治疗方式在术后12、24、36个月内均可维持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451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7月收集的179例胆管癌及其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学分析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miRNA,选择差异最为显著miR-45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析癌旁组织和胆管癌组织中miR-451表达水平。回顾患者临床病理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脑卒中的重要治疗手段。左心房血栓(LAT)是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已取代华法林成为NVAF脑卒中预防的优先推荐,然而对于已经形成LAT的NVAF患者,NOA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不明朗。本文旨在对NVAF患者LAT的抗凝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TNFAIP8)的表达变化对其侵袭与转移能力的影响,及在此过程中有无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参与。方法设计合成靶向抑制TNFAIP8基因的短发卡RNA(shRNA)慢病毒质粒(shTNFAIP8),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分为shTNFAIP8组(转染TNFAIP8 shRNA),空载细胞组(转染对照shRNA)和阴性对照组(未转染),反转录-聚合
目的探讨氢吗啡酮联用地塞米松在骨癌痛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癌性骨痛患者3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吗啡酮对照组(HM组,n=18)和氢吗啡酮联合地塞米松观察组(HMD组,n=18),患者均予以PCEA治疗,HM组患者单纯使用氢吗啡酮,HMD患者予以氢吗啡酮联合地塞米松。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数字评分(NRS)、阿片类药物消耗量、给药间隔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
冷冻球囊是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目前冷冻球囊仍处于二维标测时代,不仅增加X线照射剂量,而且无法进行三维电解剖标测,限制了其临床应用。Kodex-EPD是一种新型三维标测系统,能够提供三维导航、三维标测功能,本文报道Kodex-EPD系统指导下冷冻球囊消融房颤1例。
目的调查脑外伤患者的执行功能与社区融入的关系,并探寻社区融入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横断面研究脑外伤患者30例,记录其性别、年龄、教育年限、昏迷天数、生活状态和移动能力,使用执行功能失常问卷(DEX)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执行功能,社区融入问卷(CIQ)评估社区融入情况。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一般资料、生活状态、移动能力分级和执行功能与CIQ各项得分的相关性和独立影响因素。结
目的评价起搏融合自身传导(SyncAV)程序在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疗效及优势。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连续收集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心内科植入带有SyncAV功能的CRT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关闭SyncAV功能)和SyncAV组(打开SyncAV功能)。术前评估心功能,行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得QRS时限(QRSd)、左心
目的检测应激诱导磷酸化蛋白1(STIP1)和GATA5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探讨STIP1通过调节GATA5的表达在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结肠(NCM460)和结肠癌(HCT116)2种细胞中STIP1、GATA5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转染STIP1过表达载体和siRNA感染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清洁级,体重175~235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观察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观察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建立脓毒症相关性脑病模型。造模成功后,观察组经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100 μ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治疗24 h后处死3组大鼠。记录并比较各组大鼠外周血超氧
2020年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对2012年发布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的专家共识》进行更新,新共识充分体现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更加详细地规范了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的术后随访。内容涵盖了磁共振成像兼容的CIED、无导线起搏器、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植入型心电事件记录仪及常规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