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特色化程度,对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确保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效性以及推动地方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促进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特色的形成,在目标层面,应坚持“体育特色”与“区域特色”的双重导向,在内容层面,应坚持“特色意识”与“特色能力”的统一,在实施方式层面,应坚持学校、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互利互动。
【关键词】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特色化
【项目成果】本文系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批准号:JG16DB42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41-03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到2014年为止,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共计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37.5%。[1]如果以世界各国通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2%)为参照,《公报》的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巩固与增强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持续增加,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自然会进一步增大,因此,为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就有必要开展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创业教育,从而帮助他们尽早确立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形成相应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并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一、趋同化:当前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认识到了创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缓解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的重要性,并开设了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和组建了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从而使高校的创业教育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作为一种“新生”的教育类型,由于认识或操作的偏差,高校的创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即是不同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在目标定位、具体内容、实施形式等方面存在“趋同”现象:很多学校虽然形成了各自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但这些课程却并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并没有立足于区域经济的现状和需要,以致缺少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在课程设置上千篇一律,在课程内容上没有充分吸收区域内特色鲜活的内容;在课程形式上没有充分利用区域人力资源优势和经济产业特色开展创业指导或个性化创业实训项目”。[2]通过对此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尽管会了解到有关于创业的简单知识,但却很难形成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区域特色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使他们依旧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表现出足够的错位优势,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业教育应有功能的发挥,降低了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二、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特色化的必要性
地方高等体育院校是高等院校中的特殊群体,它们隶属于省(市)一级的政府,主要培养服务于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上述属性,决定了它们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尤其需要关注所属区域体育事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并在“体育”和“区域”的基础上形成特色。
1.有助于增强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特色
目前,我国共有14所独立建制的体育院校,分别是“总局直属型”体育院校1所、“总局与地方共建型”体育院校5所、“地方型”体育院校8所,它们共同形成了体育院校的“1+5+8”的格局。[3]在这一格局中,不同类型的体育院校不仅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差别,而且它们在高等体育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担负的职责也不尽相同。由于上述差别的存在,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并不适宜走和总局直属型体育大学相同的发展道路,那样不仅不会增强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实力,反倒容易使它们陷入“邯郸学步”的尴尬局面。所以,打造学校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对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地方体育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關键的。
创业教育属于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它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关系着学校能否形成与众不同的办学风格。在实践中,如果能将一般性的创业理论和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以及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学校创业教育的课程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个性化的创业教育体系,既可以防止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又可以有效提高地方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化程度,进而以点带面,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
2.有助于提高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在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的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日渐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尽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不同大学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趋同现象,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既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又缺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突出“亮点”,一旦进入就业市场,就会显得竞争力不足,很难获得用人单位青睐。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地方高等体育院校。一方面,就独立建制的体育院校系统而言,由于学校在“1+5+8”格局中所處的位置,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没有十分充足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就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而言,受办学综合化趋势的影响,很多综合类大学、师范类大学也陆续开设了体育类专业,这就在无形中进一步增大了地方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提高创业教育课程的特色化程度,或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但却可以通过具有明确就业指向、体育指向、地方指向的创业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地方体育事业发展间的有效联接,从而形成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比较优势和以此为“亮点”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用人单位尤其是地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3.有助于确保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实用型教育,这种实用就表现在它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否为社会发展的发展注入活力。所以,要想充分发挥出创业教育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真正能够对未来的就业有所准备,就非常需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使其不只是停留于对创业知识的简单介绍或泛泛而谈。
从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及学校的实际水平出发,立足地方的自然、经济、文化等资源,选择学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打造学校创业教育的品牌,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创业教育由于缺少指向性和针对性而显得过于空泛,转而使学习者将“今天的所学”和“未来的所用”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学习者的就业或创业做好充足准备,还可以提高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契合程度,使学校创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建设。
4.有助于促进地方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对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地方高等体育院校中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可以培养出一批符合地方体育事业需要和潜在发展动向的创新性人才,促进地方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特色化程度,至关重要的是使创业教育课程同地方体育事业的特色和需要结合起来,按照当地体育事业所需人才的能力标准架构课程的内容体系,并在课程教授中加强对地方体育事业现实状况以及发展趋向的介绍,增进学生对地方体育事业的熟悉程度。这样一来,地方体育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就会逐渐形成较强的区域指向性和行业指向性。通过这种与地方体育事业发展有着高契合度的创业教育,可以强化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培养出真正为地方体育事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地方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特色化的实现方式
开发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特色化的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学校外部而言,它需要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从学校内部而言,它涉及对现有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方面的优化与调整。由于事物的发展主要由内因决定,所以本研究主要是从学校内部对创业教育特色化的实现方式作以分析。
1.在课程目标层面,应坚持“体育特色”与“区域特色”的双重导向
为推动自身的特色化,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首先要坚持“体育特色”。较之于其它类型的大学,“体育”既是地方高等体育院校显著特点,又是它的突出优势。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坚持体育的行业特色,着眼于向学生传授在体育领域内进行创业所需的意识、知识及技能,既有助于延续地方体育院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也有助于学生通过这种行业性较强的创业教育课程强化自身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
为实现特色化,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在目标层面还要坚持“区域特色”。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就要主动寻求学校创业教育与所属区域体育事业发展的契合度,在创业教育中确立为地方体育事业服务的基本宗旨,认真细致地了解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开展的各项体育工作,紧跟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用人标准,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资源。
2.在内容层面,应坚持“特色意识”与“特色能力”的统一
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创业教育課程目标的具体体现。在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中落实特色化,就需要地方体育院校将一般性的创业教育知识和技能与体育行业的特点、变化趋势结合起来,并在课程内容中密切关注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地方体育事业的热点领域、新兴领域调整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在创业时的“特色意识”与“特色能力”。
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首先要关注对学生“特色意识”的培养。尽管创业意识属于思想、观念层面,但却能够深刻地影响创业教育的结果。地方体育高等院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除了要传授一般性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外,还要通过对国家体育政策法规以及地方体育事业发展概况、热点领域、未来演变趋势等内容的讲解,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投身地方体育事业的热心和信心,使他们乐于将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地方体育事业的建设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地方体育事业的需求、用人单位的标准判断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尽早明确未来的从业目标,依照这一目标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
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要培养和增强学生富有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特色能力”。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特色能力”的培养应主要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要优化学生的已有的“体育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地方特色体育项目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个人能力与地方体育事业需求的匹配度。
3.在实施方式层面,应坚持学校、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互利互动
创业教育课程重在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实用技能,它应该既包括偏重理论学习的课堂讲授部分,也包括偏重技能运用的实践锻炼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当然,要打造“知识教授”和“技能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的创业教育课程学习平台,不是单凭学校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它还需要地方教育和体育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参与,形成以地方高等体育院校为核心、地方教育和体育管理部门支持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的课程实施方式。
地方高等体育院校是实施创业教育课程的第一责任方。学校在实施创业课程的过程中应秉持“开放办学”的理念,主动和体育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展开联系,建立长效合作关系。第二,地方高等体育院校还要善于利用自身与地方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的所属关系,寻求管理部门对学校实施创业教育课程的经费、政策支持。
企事业单位是实施创业教育课程的信息来源、实践渠道和效果检验方。首先,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参与到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中去,为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充足、及时的信息,以及一些真实、鲜活的创业案例。第二,企事业单位也要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平台,为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提供一些实习、锻炼的机会,并为他们的创业实践提供相应的指导。第三,企事業单位还要通过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的真实表现,就学生学习创业教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和课程的改进方向地方高等体育院校提供反馈,为地方高等体育院校优化创业教育课程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507/t20150730_196698.html,2015-8-18.
[2]牛欣欣.基于区域特色的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3):56-60.
[3]黄浩军,沈贞伟,周昀.我国体育院校特色办学刍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6):1-4.
作者简介:
沙金(1976-),男,辽宁丹东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特色化
【项目成果】本文系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批准号:JG16DB426)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041-03
《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到2014年为止,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共计355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37.5%。[1]如果以世界各国通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标准(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2%)为参照,《公报》的数据表明我国已进入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巩固与增强阶段。在这一时期,由于接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持续增加,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自然会进一步增大,因此,为拓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就有必要开展旨在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创业教育,从而帮助他们尽早确立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形成相应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并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一、趋同化:当前创业教育课程存在的突出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认识到了创业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缓解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的重要性,并开设了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和组建了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从而使高校的创业教育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作为一种“新生”的教育类型,由于认识或操作的偏差,高校的创业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之一即是不同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在目标定位、具体内容、实施形式等方面存在“趋同”现象:很多学校虽然形成了各自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但这些课程却并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并没有立足于区域经济的现状和需要,以致缺少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在课程设置上千篇一律,在课程内容上没有充分吸收区域内特色鲜活的内容;在课程形式上没有充分利用区域人力资源优势和经济产业特色开展创业指导或个性化创业实训项目”。[2]通过对此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尽管会了解到有关于创业的简单知识,但却很难形成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区域特色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使他们依旧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表现出足够的错位优势,这就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业教育应有功能的发挥,降低了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二、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特色化的必要性
地方高等体育院校是高等院校中的特殊群体,它们隶属于省(市)一级的政府,主要培养服务于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上述属性,决定了它们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尤其需要关注所属区域体育事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并在“体育”和“区域”的基础上形成特色。
1.有助于增强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办学特色
目前,我国共有14所独立建制的体育院校,分别是“总局直属型”体育院校1所、“总局与地方共建型”体育院校5所、“地方型”体育院校8所,它们共同形成了体育院校的“1+5+8”的格局。[3]在这一格局中,不同类型的体育院校不仅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差别,而且它们在高等体育教育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担负的职责也不尽相同。由于上述差别的存在,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并不适宜走和总局直属型体育大学相同的发展道路,那样不仅不会增强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实力,反倒容易使它们陷入“邯郸学步”的尴尬局面。所以,打造学校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对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促进地方体育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關键的。
创业教育属于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它和其他专业课程一样,关系着学校能否形成与众不同的办学风格。在实践中,如果能将一般性的创业理论和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以及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逐渐形成学校创业教育的课程特色,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个性化的创业教育体系,既可以防止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又可以有效提高地方高等体育院校教育教学的特色化程度,进而以点带面,不断增强学校的办学特色。
2.有助于提高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在高等教育入学率不断提高的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日渐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尽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由于不同大学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等方面的趋同现象,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既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又缺少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突出“亮点”,一旦进入就业市场,就会显得竞争力不足,很难获得用人单位青睐。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的问题同样困扰着地方高等体育院校。一方面,就独立建制的体育院校系统而言,由于学校在“1+5+8”格局中所處的位置,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本身就没有十分充足的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就整个高等教育系统而言,受办学综合化趋势的影响,很多综合类大学、师范类大学也陆续开设了体育类专业,这就在无形中进一步增大了地方高等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提高创业教育课程的特色化程度,或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不足的问题,但却可以通过具有明确就业指向、体育指向、地方指向的创业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同地方体育事业发展间的有效联接,从而形成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比较优势和以此为“亮点”的就业竞争力,满足用人单位尤其是地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3.有助于确保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创业教育是一种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的实用型教育,这种实用就表现在它能否真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能否为社会发展的发展注入活力。所以,要想充分发挥出创业教育的实用价值,让学生真正能够对未来的就业有所准备,就非常需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使其不只是停留于对创业知识的简单介绍或泛泛而谈。
从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及学校的实际水平出发,立足地方的自然、经济、文化等资源,选择学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打造学校创业教育的品牌,不仅可以有效避免创业教育由于缺少指向性和针对性而显得过于空泛,转而使学习者将“今天的所学”和“未来的所用”更好地结合起来,为学习者的就业或创业做好充足准备,还可以提高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契合程度,使学校创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建设。
4.有助于促进地方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对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地方高等体育院校中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可以培养出一批符合地方体育事业需要和潜在发展动向的创新性人才,促进地方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特色化程度,至关重要的是使创业教育课程同地方体育事业的特色和需要结合起来,按照当地体育事业所需人才的能力标准架构课程的内容体系,并在课程教授中加强对地方体育事业现实状况以及发展趋向的介绍,增进学生对地方体育事业的熟悉程度。这样一来,地方体育大学的创业教育课程就会逐渐形成较强的区域指向性和行业指向性。通过这种与地方体育事业发展有着高契合度的创业教育,可以强化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培养出真正为地方体育事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从而推动地方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特色化的实现方式
开发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特色化的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学校外部而言,它需要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以及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从学校内部而言,它涉及对现有创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方式等方面的优化与调整。由于事物的发展主要由内因决定,所以本研究主要是从学校内部对创业教育特色化的实现方式作以分析。
1.在课程目标层面,应坚持“体育特色”与“区域特色”的双重导向
为推动自身的特色化,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的课程目标首先要坚持“体育特色”。较之于其它类型的大学,“体育”既是地方高等体育院校显著特点,又是它的突出优势。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坚持体育的行业特色,着眼于向学生传授在体育领域内进行创业所需的意识、知识及技能,既有助于延续地方体育院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也有助于学生通过这种行业性较强的创业教育课程强化自身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
为实现特色化,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在目标层面还要坚持“区域特色”。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就要主动寻求学校创业教育与所属区域体育事业发展的契合度,在创业教育中确立为地方体育事业服务的基本宗旨,认真细致地了解地方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和需求,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开展的各项体育工作,紧跟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要求、用人标准,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资源。
2.在内容层面,应坚持“特色意识”与“特色能力”的统一
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创业教育課程目标的具体体现。在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中落实特色化,就需要地方体育院校将一般性的创业教育知识和技能与体育行业的特点、变化趋势结合起来,并在课程内容中密切关注地方体育事业的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地方体育事业的热点领域、新兴领域调整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在创业时的“特色意识”与“特色能力”。
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首先要关注对学生“特色意识”的培养。尽管创业意识属于思想、观念层面,但却能够深刻地影响创业教育的结果。地方体育高等院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除了要传授一般性的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外,还要通过对国家体育政策法规以及地方体育事业发展概况、热点领域、未来演变趋势等内容的讲解,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投身地方体育事业的热心和信心,使他们乐于将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地方体育事业的建设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地方体育事业的需求、用人单位的标准判断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尽早明确未来的从业目标,依照这一目标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
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要培养和增强学生富有地方特色和行业特色的“特色能力”。创业教育课程对学生“特色能力”的培养应主要关注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要优化学生的已有的“体育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地方特色体育项目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个人能力与地方体育事业需求的匹配度。
3.在实施方式层面,应坚持学校、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互利互动
创业教育课程重在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实用技能,它应该既包括偏重理论学习的课堂讲授部分,也包括偏重技能运用的实践锻炼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将“所学”转化为“所用”。当然,要打造“知识教授”和“技能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的创业教育课程学习平台,不是单凭学校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它还需要地方教育和体育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参与,形成以地方高等体育院校为核心、地方教育和体育管理部门支持引导、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的课程实施方式。
地方高等体育院校是实施创业教育课程的第一责任方。学校在实施创业课程的过程中应秉持“开放办学”的理念,主动和体育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展开联系,建立长效合作关系。第二,地方高等体育院校还要善于利用自身与地方教育和体育主管部门的所属关系,寻求管理部门对学校实施创业教育课程的经费、政策支持。
企事业单位是实施创业教育课程的信息来源、实践渠道和效果检验方。首先,企事业单位要积极参与到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中去,为地方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充足、及时的信息,以及一些真实、鲜活的创业案例。第二,企事业单位也要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平台,为地方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提供一些实习、锻炼的机会,并为他们的创业实践提供相应的指导。第三,企事業单位还要通过学生在创业实践中的真实表现,就学生学习创业教育课程的实际效果和课程的改进方向地方高等体育院校提供反馈,为地方高等体育院校优化创业教育课程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507/t20150730_196698.html,2015-8-18.
[2]牛欣欣.基于区域特色的地方大学创业教育探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4(3):56-60.
[3]黄浩军,沈贞伟,周昀.我国体育院校特色办学刍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6):1-4.
作者简介:
沙金(1976-),男,辽宁丹东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