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要转变从前的单向传输课堂教学模式,积极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本文仅就如何上好初中语文课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参考。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将学生引入所学习的内容之中,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和学习的内容进行对话。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否有吸引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由此可见,无论你采取何种方式,在课堂教学还未开始之前都得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最为重要。而且从目前我国总的教育教学情况来看,其实很多教师都没有注重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光注重在学生进入状态后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有部分学生在上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内就很难以平静下来听课,甚至经常迟到,这就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应给予充分的准备,当然,无论你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才能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关键的一环。那么对于语文课来说,无论是学习何种体裁的课文,课堂上一定要读,如果一堂语文课中连读书的声音都听不到,那我认为就不是一堂合格的语文课。读不但可以培养语感,而且还可以能增强视觉、记忆和听觉的能力。不过,在读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语言的品味、情感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如在学习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狱中年欢》。这主要讲的是一批革命者在监狱里同敌人巧妙地斗争的一个故事。,我就采用了自读、跟读、分角色读这几个教学环节上课,学生很喜欢
二、沟通合作,互相启达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效地解决问题?当意见不一致时,能进行理智地分析,让争论成为学习的起点?学生通过预习读书,简单的问题已经解决,但对难度较大的问题仍然会存在一些模糊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个体思维遇到障碍无法进行时,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而引发争执,此时开展恰当的议论,调动群体智慧,使个人思维能力在“群体思维”的作用下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议论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创造动因和表达欲望,抓住热点,收集议论信息,启发引导,调控学生的思维角度,使议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质疑和反驳,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学会相互更正?补充和求同存异,促进信息的横向交流,使学生从思维上和知识上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对精彩的发言和独到的见解要及时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对难度较大?分歧较多?议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产生了渴求解答的心境,为教师的讲解作了铺垫?仍以分析《一件小事》为例,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供学生们议论:那车夫挽着老妇人走去,越走越远,本来后影应越来越小?为什么文章里却说“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呢?这问题提的难度适中,时机得当,学生顿时气氛活跃,兴致高涨起来,通过大家议论,加深了对“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了我的勇气和希望”的理解,对全文主题及作者的感情变化也理解得十分清楚?在议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我对能言善辩,一针见血地答出问题的学生大力表扬;对首次“登场”,言语拘谨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更要当场给予鼓励?学生讲错了,教师要善于点拨,积极引导?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学生议论的问题应与课文中心思想有密切联系,具有普遍意义,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议论的题目要有利于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并且难度要适中?一语道破或难度太大,都引不起学生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讨论题目的提出,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属于理清课文脉络的讨论题可放在预习后,讲读课文前体会重点词?句?段的讨论题可放在预习后,讲读课文前体会重点词?句?段的讨论题可放在讲读中进行有关人物评价?推测故事结局的讨论题可放在讲读后进行?
三、改进方式,提高效率
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学习的质量是很重要的,老师和学生要做到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到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首先,老师要做的是交出自己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具体做法是:了解文章相关背景、作者简介等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课前了解,他们可以通过书本资料、网络查询等途径来找到他们想要的资料,并且老师在开始上课时,可以请学生来讲讲他们自己对于文章背景和表达思想的了解,老师在听过之后不要及时做出评价,而是等到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慢慢透露出文章的意义,这样来说,不管学生讲得对或是错,都会得到鼓励。然后,要充分利用学生听课过程中接受能力的波峰和波谷,据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前5分钟接受力较低,后来随着时间增长会显著提高,最后十分钟时又会后下降趋势。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安排好时间,将重要的内容放在中间讲。例如:老师在讲《再别康桥》这首诗时,前五到十分钟,可以安排学生讲诗的背景,到十分钟后则可以讲诗句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让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学习好这首诗的灵魂。到课程的最后几分钟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一下诗句,讲解一下诗句的具体意境。
四、诱发情感,自然而发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及难题之多不断地引起语文界有识之士的关注,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并闯出一条又一条的新路子。但是由于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的教学千头万绪,是一项结构复杂的工程,所以,往往刚走出一个低谷又徘徊在另一个十字路口,困惑不断,在困惑中又感慨万千:作文教学的土壤不肥沃;学生谈“文”色变,老师无所适从。
应该说学生谈“文”色变的主要症结在于先天不足而激发不起写作兴趣,他们只觉得“苦,涩”,而不到“香,甜”。因而,激发学生的情思,使他们觉得写作象咀嚼青橄榄一样一先苦后甜,余味无穷。在写作兴趣之火还没燃旺之前,不能也无从奢谈从作文难中解放出来,因为那样反而会在学生心头笼上一层消极的阴影。而应先钻进作文里,从中发现每个学生每篇习作的闪光点,以激起他们的兴趣。平时,我们总以为希望要求学生能带着激情去写作,写出真情实感来。的确,激情洋溢,往往是灵魂勃发,驾驭自如。但是,我们在“激情”上作过多少文章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还没有把它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上来认识。作文教学时,我们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充分认识到这“思考的一代”思考的是什么,揣摩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然后按大纲规定的“程序”进行。无论是命题,指导写作,还是评改,讲析习作,都应进入“角色”,走进学生生活,透视他们的心迹。即或是选择范文,朗读范文,也要出奇入胜,在情感世界里游戈。只有这样,才能在心里上接近他们,不断激荡他们吐露真情实感。
以下面一题作文题为例,略证作文教学进入“角色”的重要性。这道作文题是:
初三年级多数人已到十六岁。面对十六岁。该思考什么呢?
请你自行命题写篇叙议结合文章。
十六岁是“如诗如画的年华”,是“霍霍燃烧的季节”,他们贞洁但不单纯------“弱小的身躯十六岁的心”,而对人生,社会,他们有着独特而又未脱稚气的见解;伴着诗意“跨进三点一线的校园”,但在寻找“自我”途中又渴求充实,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咏叹“外面世界多美好”,但又朦朦胧胧地走不出那片“困惑”,疑是“热情与现实相去得如此之远”;异性的诱惑,流连忘返,探寻另一种充实;更有“千军万马进重点高中”的现实,一颗红心,多种抉择。但又不乏理智的分析,他们认为,“从困惑桩上解缆,一切都将生动起来”。面对这样多彩多姿的年华,我们应冷静地加以分析,不要老说“我十六岁的时候……”,这样只能设置一重又一重的“隔热层”。于是从命题到指导写作,从评改作文到讲析习作,教师都要进入十六岁的“角色”,去点燃那“霍霍燃烧”的激情,让学生萌发十六岁的绿洲,使之得到升华。我想,这样的作文教学必将受到学生的欢迎,并能欣慰地看到一篇篇“杰作”。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突出“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我们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素质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成。
一、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将学生引入所学习的内容之中,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够和学习的内容进行对话。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否有吸引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由此可见,无论你采取何种方式,在课堂教学还未开始之前都得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最为重要。而且从目前我国总的教育教学情况来看,其实很多教师都没有注重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而光注重在学生进入状态后来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有部分学生在上课刚开始的几分钟内就很难以平静下来听课,甚至经常迟到,这就严重地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对于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应给予充分的准备,当然,无论你采取哪种方式,都应该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才能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十分关键的一环。那么对于语文课来说,无论是学习何种体裁的课文,课堂上一定要读,如果一堂语文课中连读书的声音都听不到,那我认为就不是一堂合格的语文课。读不但可以培养语感,而且还可以能增强视觉、记忆和听觉的能力。不过,在读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积累、语言的品味、情感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如在学习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狱中年欢》。这主要讲的是一批革命者在监狱里同敌人巧妙地斗争的一个故事。,我就采用了自读、跟读、分角色读这几个教学环节上课,学生很喜欢
二、沟通合作,互相启达
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容易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效地解决问题?当意见不一致时,能进行理智地分析,让争论成为学习的起点?学生通过预习读书,简单的问题已经解决,但对难度较大的问题仍然会存在一些模糊的?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个体思维遇到障碍无法进行时,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见解而引发争执,此时开展恰当的议论,调动群体智慧,使个人思维能力在“群体思维”的作用下得到锻炼和发展?
在议论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利用学生强烈的创造动因和表达欲望,抓住热点,收集议论信息,启发引导,调控学生的思维角度,使议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质疑和反驳,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学会相互更正?补充和求同存异,促进信息的横向交流,使学生从思维上和知识上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师对精彩的发言和独到的见解要及时表扬,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对难度较大?分歧较多?议论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产生了渴求解答的心境,为教师的讲解作了铺垫?仍以分析《一件小事》为例,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供学生们议论:那车夫挽着老妇人走去,越走越远,本来后影应越来越小?为什么文章里却说“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呢?这问题提的难度适中,时机得当,学生顿时气氛活跃,兴致高涨起来,通过大家议论,加深了对“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了我的勇气和希望”的理解,对全文主题及作者的感情变化也理解得十分清楚?在议论中,学生各抒己见,我对能言善辩,一针见血地答出问题的学生大力表扬;对首次“登场”,言语拘谨的学生,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更要当场给予鼓励?学生讲错了,教师要善于点拨,积极引导?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养成积极思维?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学生议论的问题应与课文中心思想有密切联系,具有普遍意义,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议论的题目要有利于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并且难度要适中?一语道破或难度太大,都引不起学生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讨论题目的提出,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属于理清课文脉络的讨论题可放在预习后,讲读课文前体会重点词?句?段的讨论题可放在预习后,讲读课文前体会重点词?句?段的讨论题可放在讲读中进行有关人物评价?推测故事结局的讨论题可放在讲读后进行?
三、改进方式,提高效率
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学习的质量是很重要的,老师和学生要做到充分利用课堂四十到四十五分钟的时间。首先,老师要做的是交出自己的主导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具体做法是:了解文章相关背景、作者简介等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课前了解,他们可以通过书本资料、网络查询等途径来找到他们想要的资料,并且老师在开始上课时,可以请学生来讲讲他们自己对于文章背景和表达思想的了解,老师在听过之后不要及时做出评价,而是等到课文讲解的过程中,慢慢透露出文章的意义,这样来说,不管学生讲得对或是错,都会得到鼓励。然后,要充分利用学生听课过程中接受能力的波峰和波谷,据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前5分钟接受力较低,后来随着时间增长会显著提高,最后十分钟时又会后下降趋势。所以,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安排好时间,将重要的内容放在中间讲。例如:老师在讲《再别康桥》这首诗时,前五到十分钟,可以安排学生讲诗的背景,到十分钟后则可以讲诗句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让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学习好这首诗的灵魂。到课程的最后几分钟是,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一下诗句,讲解一下诗句的具体意境。
四、诱发情感,自然而发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及难题之多不断地引起语文界有识之士的关注,百家争鸣,异彩纷呈,并闯出一条又一条的新路子。但是由于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的教学千头万绪,是一项结构复杂的工程,所以,往往刚走出一个低谷又徘徊在另一个十字路口,困惑不断,在困惑中又感慨万千:作文教学的土壤不肥沃;学生谈“文”色变,老师无所适从。
应该说学生谈“文”色变的主要症结在于先天不足而激发不起写作兴趣,他们只觉得“苦,涩”,而不到“香,甜”。因而,激发学生的情思,使他们觉得写作象咀嚼青橄榄一样一先苦后甜,余味无穷。在写作兴趣之火还没燃旺之前,不能也无从奢谈从作文难中解放出来,因为那样反而会在学生心头笼上一层消极的阴影。而应先钻进作文里,从中发现每个学生每篇习作的闪光点,以激起他们的兴趣。平时,我们总以为希望要求学生能带着激情去写作,写出真情实感来。的确,激情洋溢,往往是灵魂勃发,驾驭自如。但是,我们在“激情”上作过多少文章呢?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说还没有把它提到应有的理论高度上来认识。作文教学时,我们首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充分认识到这“思考的一代”思考的是什么,揣摩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然后按大纲规定的“程序”进行。无论是命题,指导写作,还是评改,讲析习作,都应进入“角色”,走进学生生活,透视他们的心迹。即或是选择范文,朗读范文,也要出奇入胜,在情感世界里游戈。只有这样,才能在心里上接近他们,不断激荡他们吐露真情实感。
以下面一题作文题为例,略证作文教学进入“角色”的重要性。这道作文题是:
初三年级多数人已到十六岁。面对十六岁。该思考什么呢?
请你自行命题写篇叙议结合文章。
十六岁是“如诗如画的年华”,是“霍霍燃烧的季节”,他们贞洁但不单纯------“弱小的身躯十六岁的心”,而对人生,社会,他们有着独特而又未脱稚气的见解;伴着诗意“跨进三点一线的校园”,但在寻找“自我”途中又渴求充实,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咏叹“外面世界多美好”,但又朦朦胧胧地走不出那片“困惑”,疑是“热情与现实相去得如此之远”;异性的诱惑,流连忘返,探寻另一种充实;更有“千军万马进重点高中”的现实,一颗红心,多种抉择。但又不乏理智的分析,他们认为,“从困惑桩上解缆,一切都将生动起来”。面对这样多彩多姿的年华,我们应冷静地加以分析,不要老说“我十六岁的时候……”,这样只能设置一重又一重的“隔热层”。于是从命题到指导写作,从评改作文到讲析习作,教师都要进入十六岁的“角色”,去点燃那“霍霍燃烧”的激情,让学生萌发十六岁的绿洲,使之得到升华。我想,这样的作文教学必将受到学生的欢迎,并能欣慰地看到一篇篇“杰作”。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加强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培养他们“爱学”态度、“乐学”情绪、“会学”技巧、“自学”能力,突出“优化思维品质,培养思维能力”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我们深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素质教育必将结出丰硕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