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毛笔字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是照本宣科,忽略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呆板、陈旧,无法让他们乐于感知、接受。笔者根据小学生理解分析能力较低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形象比喻,以通俗易懂的形象来丰富枯燥乏味的教学,使学生易于理解教学知识。
一、形象比喻在笔画形体教学中的运用
构成汉字的笔画,在小学生的眼里只是一堆黑黑的墨迹,但如果加以形象比喻,就能使“墨迹”变为有形的常见之物,学生的头脑中有了具体的形象,他们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仿形态的点画来。例如,我常把“侧点”喻为苹果籽或大蒜籽,把“中点”喻为“小雨点”,把“横头”喻为大轮船的头,“横尾”喻为蜜蜂的肚子,把“竖”喻为悬着的钢针,把“撇”喻为古代武将用的大刀,把“捺”喻为踢球的脚……通过这些比喻,学生心中有了具体形象,写字时就会力求写出这种形态的笔画来。当然,在具体书写时,“只求相仿,不求真像”,真像反而俗了。
二、形象比喻在运笔教学中的运用
笔画的书写顺序和运笔方法,在一般的写字教材或字贴中都有说明和图例,但孩子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写起来实在困难。比如:为什么要逆锋落笔呢?为什么又要回锋收笔呢?我用打铁锤来比喻:欲向下打,须先上扬;欲向前投掷,投放手必须先回缩的道理告诉学生,这是为了借力。写字也是这个道理,逆锋落笔就是要借这个“艺术之力”,使笔画富有力感,同时还能起到藏锋的作用,使之含蓄、浑厚。铁锤打下碰到钉子会反弹起来,投掷出去后手要收回来。写字也一样,写完笔画后笔锋也要收回,这样写出的笔画才会内涵饱满而有精气。所以要“回锋收笔”。这些道理尽管学生一时还弄不懂,但他们却记住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写字时也就有意识地注意这些问题了。
在一些具体笔画的运笔中也可以应用一些形象比喻来教学,如在教学写“钩”时,为了使学生理解用笔时不要一下子挑出,而要先向挑出的方向轻微地挫动一、两下再挑出,这样才能写出饱满的钩。我用立定跳远来比喻:立定跳远不是在跳板上一站就跳,而是要先两腿弯曲,两手自然摆动一、两次后跳出,这样才有力,才能跳得更远。写“钩”画时要先顿一两下笔再挑出也是这个道理。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把笔法融于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也乐于接受。
三、形象比喻在形体结构教学中的运用
形体结构是决定一个字的美与丑的关键因素之一。好的笔画需要好的结构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汉字,就像好的建筑材料需要好的建筑师才能建造出好的房子,好的零件需要好的装配师才能组装出好的机器一样。组成汉字的笔画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组装,才能形成一个好的汉字。但汉字的笔画形态结构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就像一个人,如果他所有外衣的款式和颜色都一样,天天穿着同样的衣服就太单调了,要有改变才会丰富多彩。写字也一样,如果同一笔画或同一汉字每一次出现都完全一样,那就太单调、太呆板了。书法的点画、结体、布白、章法等都富于变化,才具有艺术,才能讨人喜欢。
我常把传统的“横平竖直”的说法修正为“横斜竖直”,因为在实际书写中,横画一般要稍有倾斜,略呈左低右高,与水平线成5~8度角,才显得自然而美观。这里含有较高的审美原理,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就用拍摄艺术照的事例来解释:拍艺术照往往要把身子稍侧转或倾斜,才能表现出艺术效果。如果端端正正地拍出来的就会显得呆板,表现不出好的艺术效果;写横画也一样,如果写得太水平就毫无艺术可言了,要有点斜才能使字的形态趋于自然,有精神而不呆板。通过这样比喻,学生们就更容易理解了。
笔者多年的毛笔字教学实践证明,形象比喻既能执简改繁,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强化学生的感知,达到较为理想的写字教学效果。
(责编 韦春艳)
一、形象比喻在笔画形体教学中的运用
构成汉字的笔画,在小学生的眼里只是一堆黑黑的墨迹,但如果加以形象比喻,就能使“墨迹”变为有形的常见之物,学生的头脑中有了具体的形象,他们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仿形态的点画来。例如,我常把“侧点”喻为苹果籽或大蒜籽,把“中点”喻为“小雨点”,把“横头”喻为大轮船的头,“横尾”喻为蜜蜂的肚子,把“竖”喻为悬着的钢针,把“撇”喻为古代武将用的大刀,把“捺”喻为踢球的脚……通过这些比喻,学生心中有了具体形象,写字时就会力求写出这种形态的笔画来。当然,在具体书写时,“只求相仿,不求真像”,真像反而俗了。
二、形象比喻在运笔教学中的运用
笔画的书写顺序和运笔方法,在一般的写字教材或字贴中都有说明和图例,但孩子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写起来实在困难。比如:为什么要逆锋落笔呢?为什么又要回锋收笔呢?我用打铁锤来比喻:欲向下打,须先上扬;欲向前投掷,投放手必须先回缩的道理告诉学生,这是为了借力。写字也是这个道理,逆锋落笔就是要借这个“艺术之力”,使笔画富有力感,同时还能起到藏锋的作用,使之含蓄、浑厚。铁锤打下碰到钉子会反弹起来,投掷出去后手要收回来。写字也一样,写完笔画后笔锋也要收回,这样写出的笔画才会内涵饱满而有精气。所以要“回锋收笔”。这些道理尽管学生一时还弄不懂,但他们却记住了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写字时也就有意识地注意这些问题了。
在一些具体笔画的运笔中也可以应用一些形象比喻来教学,如在教学写“钩”时,为了使学生理解用笔时不要一下子挑出,而要先向挑出的方向轻微地挫动一、两下再挑出,这样才能写出饱满的钩。我用立定跳远来比喻:立定跳远不是在跳板上一站就跳,而是要先两腿弯曲,两手自然摆动一、两次后跳出,这样才有力,才能跳得更远。写“钩”画时要先顿一两下笔再挑出也是这个道理。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把笔法融于生活中,学生易于理解,也乐于接受。
三、形象比喻在形体结构教学中的运用
形体结构是决定一个字的美与丑的关键因素之一。好的笔画需要好的结构才能成为一个好的汉字,就像好的建筑材料需要好的建筑师才能建造出好的房子,好的零件需要好的装配师才能组装出好的机器一样。组成汉字的笔画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组装,才能形成一个好的汉字。但汉字的笔画形态结构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富于变化的。就像一个人,如果他所有外衣的款式和颜色都一样,天天穿着同样的衣服就太单调了,要有改变才会丰富多彩。写字也一样,如果同一笔画或同一汉字每一次出现都完全一样,那就太单调、太呆板了。书法的点画、结体、布白、章法等都富于变化,才具有艺术,才能讨人喜欢。
我常把传统的“横平竖直”的说法修正为“横斜竖直”,因为在实际书写中,横画一般要稍有倾斜,略呈左低右高,与水平线成5~8度角,才显得自然而美观。这里含有较高的审美原理,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就用拍摄艺术照的事例来解释:拍艺术照往往要把身子稍侧转或倾斜,才能表现出艺术效果。如果端端正正地拍出来的就会显得呆板,表现不出好的艺术效果;写横画也一样,如果写得太水平就毫无艺术可言了,要有点斜才能使字的形态趋于自然,有精神而不呆板。通过这样比喻,学生们就更容易理解了。
笔者多年的毛笔字教学实践证明,形象比喻既能执简改繁,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强化学生的感知,达到较为理想的写字教学效果。
(责编 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