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宿舍里听闻十四班的班长肖铭由来已久,但也只是听说而已,并没有真正见过。可令我完全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耳边经常飘过的名字有朝一日会与我联系在一起,让我的青春时代有了一抹亮色,一抹曾为之骄傲的亮色。
清晨,朦胧的雾气笼罩着狭长的街道,能见度不高,空气非常潮湿,出门赶车的我很快就觉得头发湿漉漉的。我照例揉着仍然惺忪的眼睛,手上拿着还没“消灭”的面包和牛奶。几乎每天早晨我都是这样挣扎着站在公交车站旁,等待通往学校的第一趟班车。现在想来,那样傻的画面一定是不忍直视且遭人嘲讽的。
早已经摸清公交车发车规律的我,不用等上五分钟,公交车就会停靠在面前。可这次却比平常足足晚了近十分钟,因为着急去学校上早自习,我竭尽全力总算挤上了早起的第一趟班车。
我停在投币台处摸索着校服口袋,可一连翻了三次都没有找到硬币。我正要开口向司机解释,一枚硬币越过后背精准地落入投币口,顺着投币台的坡度顺势而下,“叮叮当当”碰击四壁的声音清晰有致。顺着那只清瘦的手,我看到了肖铭,当时我还不知道他就是肖铭,只是觉得这个男生很干净,看起来像是一泓澄澈的泉水,非常舒服。
“往后走吧,后面有空位!”他戴着耳机,低声说。遭遇尴尬意外的我急于逃离这个是非之地,匆匆地往车厢后面移动,甚至忘了说一句谢谢。可是我始终没有忘记这个突如其来的男生,简直像是神来之笔。
我和肖铭的初遇就是这样不经意,像是飒飒穿过树叶的风声,音量很小,密密匝匝,但格外容易让人记住。
“苏嘉,苏嘉,肖铭找你,赶紧出来!”隔了几秒钟的我才意识到,这个肖铭莫非是传说中的“肖铭”?果不其然,就是他。
当我真正看到肖铭的时候,我着实不敢相信——原来今天在早班车上邂逅的那个男生就是肖铭。当然,这样的巧合真是不多见:早晨刚遇到,不出几个小时我们竟然又有了关联。我们两个面面相觑,他站在走廊靠近窗户的南侧,我站在北侧,那时的我是不知所措的。
“那个……早晨你的校园卡丢在了尚和楼前的红砖路上,我问了好多人才找到你,给你吧!”肖铭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校园卡摆在我面前,卡上的蓝色鲸鱼抖动着身体,仿佛一直游着,就能游进我的内心深处繁衍生息。
早晨下车匆忙跑向教室的途中,我一边懊悔着自己忘记带零钱,一边回想着公交车上男孩投币的瞬间,在尚和楼那边确实打了个趔趄。想必,校园卡就是在那个时候丢的吧。
肖铭把校园卡递到我的手里,转身就要回去。看着肖铭走向二楼的身影,我突然叫住了他:“稍等!”我跑回教室向同桌借了一枚硬币,塞进了肖铭的手里,极小声且快速地说了一句谢谢,声音低到我自己都来不及听清。
那天是5月17日,浓雾。我偷偷将这一天发生的事记进了日记本的第49页,像初夏的一阵风柔柔地唤醒初来的雨季,悄无声息。
之后,我和肖铭的相遇开始莫名其妙地顺理成章起来。在高二的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和肖铭意外地同时入选校级创新团队,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指导老师分配参赛小组名单时,我竟又一次和肖铭出现在了同一张纸上。尽管我的名字在最后一行,而肖铭作为队长工工整整地排列在名单的首位,但我们确实再一次邂逅了。
可能青春就是充斥着如许的阴差阳错,才会显得格外令人怀念和珍惜。从那年5月开始,我们一起钻研、制作着尚不成熟的参赛作品。当然,肖铭的微信、微博、QQ等社交账号我也尽数收入囊中。在日常竞赛群的聊天中,我慢慢发现了肖铭沉稳内敛中的阳光幽默,他并非室友口中所说的那样高冷。
在准备竞赛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经常会在课余时间结伴询问指导老师,作品的改进方案和不足之处;周末,我们会在咖啡厅里小聚,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商讨下一步的实施方案;我们会在假期里相约去图书馆,一起查找相关的数据资料,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最后,我们成功获得了那年的市级比赛特等奖,入围省赛,同时获得了一等奖。比赛结束后,我们高兴得像是贪婪的鉴赏家尚未看完画廊尽头的佳作,仍怀有意犹未尽的幻想。
而现在挂在学校科技报告厅墙壁上的参赛五人组合影,也成为十七岁那年最好的我们。
一进入高三,就仿佛踏进了充满无限热血的另一重世界。我们都为了心中的梦想,努力散发着自己的光芒,希冀在青春的最后一站抵达渴望已久的远方。
高三,我们搬离了原来的教学楼。我和肖铭虽然同属理科生,但还是被分到了两幢不同的教学楼。这样一来,我们见面的机会便微乎其微了,即使见面了也只是简单说几句话后就消失于忙碌的匆匆中。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高三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我的成绩一直处于起起伏伏的状态,而面对冷酷的成绩与排名,我手足无措。不知怎的,我在惶惶不安中给肖铭发去了消息,给他留言了很多想说的话,企图從他那里寻找一个可以倾诉的好去处。那夜,肖铭始终显示不在线,我的留言也没有得到回复。
高三时,半个月只有一个下午的休息时间,第二天便要再次整装待发,返回学校。我醒来时,手机里有一条长长的消息,是肖铭发来的,显示的时间是凌晨1 30。这条消息我读了很长很长时间,里面有肖铭对我的安慰、理解、开导,还有来自这位超级学霸分享的学习方法和一起对未来加油呐喊的憧憬。
我看着对话框里的每一个文字,浅浅地抿起了嘴角,这段话点燃了我逆风飞翔的勇气。
最后的最后,我们按部就班地经历了高考,也如愿走进了大学。
肖铭去了他期盼已久的厦门,而我留在了本地一所不错的大学。
偶尔假期回来,我们仍会小聚一番,谈及那些成长的故事和回忆里的遥不可及。
可青春仍像云海深处吹来的一阵风,变幻莫测,不时就会掠起心底初澜微泛的涟漪。到这时,深埋在十七岁里无端的傻里傻气早已随风而逝,无踪无迹,无处可寻。
(作者系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朝鲜语专业学生)
1
清晨,朦胧的雾气笼罩着狭长的街道,能见度不高,空气非常潮湿,出门赶车的我很快就觉得头发湿漉漉的。我照例揉着仍然惺忪的眼睛,手上拿着还没“消灭”的面包和牛奶。几乎每天早晨我都是这样挣扎着站在公交车站旁,等待通往学校的第一趟班车。现在想来,那样傻的画面一定是不忍直视且遭人嘲讽的。
早已经摸清公交车发车规律的我,不用等上五分钟,公交车就会停靠在面前。可这次却比平常足足晚了近十分钟,因为着急去学校上早自习,我竭尽全力总算挤上了早起的第一趟班车。
我停在投币台处摸索着校服口袋,可一连翻了三次都没有找到硬币。我正要开口向司机解释,一枚硬币越过后背精准地落入投币口,顺着投币台的坡度顺势而下,“叮叮当当”碰击四壁的声音清晰有致。顺着那只清瘦的手,我看到了肖铭,当时我还不知道他就是肖铭,只是觉得这个男生很干净,看起来像是一泓澄澈的泉水,非常舒服。
“往后走吧,后面有空位!”他戴着耳机,低声说。遭遇尴尬意外的我急于逃离这个是非之地,匆匆地往车厢后面移动,甚至忘了说一句谢谢。可是我始终没有忘记这个突如其来的男生,简直像是神来之笔。
我和肖铭的初遇就是这样不经意,像是飒飒穿过树叶的风声,音量很小,密密匝匝,但格外容易让人记住。
2
“苏嘉,苏嘉,肖铭找你,赶紧出来!”隔了几秒钟的我才意识到,这个肖铭莫非是传说中的“肖铭”?果不其然,就是他。
当我真正看到肖铭的时候,我着实不敢相信——原来今天在早班车上邂逅的那个男生就是肖铭。当然,这样的巧合真是不多见:早晨刚遇到,不出几个小时我们竟然又有了关联。我们两个面面相觑,他站在走廊靠近窗户的南侧,我站在北侧,那时的我是不知所措的。
“那个……早晨你的校园卡丢在了尚和楼前的红砖路上,我问了好多人才找到你,给你吧!”肖铭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校园卡摆在我面前,卡上的蓝色鲸鱼抖动着身体,仿佛一直游着,就能游进我的内心深处繁衍生息。
早晨下车匆忙跑向教室的途中,我一边懊悔着自己忘记带零钱,一边回想着公交车上男孩投币的瞬间,在尚和楼那边确实打了个趔趄。想必,校园卡就是在那个时候丢的吧。
肖铭把校园卡递到我的手里,转身就要回去。看着肖铭走向二楼的身影,我突然叫住了他:“稍等!”我跑回教室向同桌借了一枚硬币,塞进了肖铭的手里,极小声且快速地说了一句谢谢,声音低到我自己都来不及听清。
那天是5月17日,浓雾。我偷偷将这一天发生的事记进了日记本的第49页,像初夏的一阵风柔柔地唤醒初来的雨季,悄无声息。
3
之后,我和肖铭的相遇开始莫名其妙地顺理成章起来。在高二的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和肖铭意外地同时入选校级创新团队,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指导老师分配参赛小组名单时,我竟又一次和肖铭出现在了同一张纸上。尽管我的名字在最后一行,而肖铭作为队长工工整整地排列在名单的首位,但我们确实再一次邂逅了。
可能青春就是充斥着如许的阴差阳错,才会显得格外令人怀念和珍惜。从那年5月开始,我们一起钻研、制作着尚不成熟的参赛作品。当然,肖铭的微信、微博、QQ等社交账号我也尽数收入囊中。在日常竞赛群的聊天中,我慢慢发现了肖铭沉稳内敛中的阳光幽默,他并非室友口中所说的那样高冷。
在准备竞赛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经常会在课余时间结伴询问指导老师,作品的改进方案和不足之处;周末,我们会在咖啡厅里小聚,一边喝着咖啡,一边商讨下一步的实施方案;我们会在假期里相约去图书馆,一起查找相关的数据资料,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
最后,我们成功获得了那年的市级比赛特等奖,入围省赛,同时获得了一等奖。比赛结束后,我们高兴得像是贪婪的鉴赏家尚未看完画廊尽头的佳作,仍怀有意犹未尽的幻想。
而现在挂在学校科技报告厅墙壁上的参赛五人组合影,也成为十七岁那年最好的我们。
4
一进入高三,就仿佛踏进了充满无限热血的另一重世界。我们都为了心中的梦想,努力散发着自己的光芒,希冀在青春的最后一站抵达渴望已久的远方。
高三,我们搬离了原来的教学楼。我和肖铭虽然同属理科生,但还是被分到了两幢不同的教学楼。这样一来,我们见面的机会便微乎其微了,即使见面了也只是简单说几句话后就消失于忙碌的匆匆中。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高三的最后一段时间里,我的成绩一直处于起起伏伏的状态,而面对冷酷的成绩与排名,我手足无措。不知怎的,我在惶惶不安中给肖铭发去了消息,给他留言了很多想说的话,企图從他那里寻找一个可以倾诉的好去处。那夜,肖铭始终显示不在线,我的留言也没有得到回复。
高三时,半个月只有一个下午的休息时间,第二天便要再次整装待发,返回学校。我醒来时,手机里有一条长长的消息,是肖铭发来的,显示的时间是凌晨1 30。这条消息我读了很长很长时间,里面有肖铭对我的安慰、理解、开导,还有来自这位超级学霸分享的学习方法和一起对未来加油呐喊的憧憬。
我看着对话框里的每一个文字,浅浅地抿起了嘴角,这段话点燃了我逆风飞翔的勇气。
5
最后的最后,我们按部就班地经历了高考,也如愿走进了大学。
肖铭去了他期盼已久的厦门,而我留在了本地一所不错的大学。
偶尔假期回来,我们仍会小聚一番,谈及那些成长的故事和回忆里的遥不可及。
可青春仍像云海深处吹来的一阵风,变幻莫测,不时就会掠起心底初澜微泛的涟漪。到这时,深埋在十七岁里无端的傻里傻气早已随风而逝,无踪无迹,无处可寻。
(作者系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朝鲜语专业学生)